分类

幼儿园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共2篇)


第1篇:新时期幼儿园学前教育的发展策略


  随着人们基本需求的满足,教育问题成为如今生活的一大需求重点,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幼儿教育学前教育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本文重点探讨了幼儿园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幼儿园学前教育可以说是孩子进入学校之前的重要教育,能够帮助孩子在最佳的教育时间得到培养。如今幼儿园不仅仅具有照看小孩的功能,随着社会发展,还衍生出提前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职业功能,并运用心理学发掘孩子的智力潜能。然而,我国受封建教育思想影响较严重,许多幼儿园学前教育效果不甚理想。本文重点论述此类现象,并结合幼儿学前教育需求及社会形势,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可以参考的建议。

  1.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性的体现

  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过早灌输小学教育理念。在许多家长心中,“不能输在起跑线”这句话成了衡量孩子成长的标准,而许多幼儿园也抓住家长的心理,以教学代替教育,将知识传授代替智力开发,使得幼儿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过早地进行小学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幼儿身心健康,违背幼儿学前教育的宗旨。

  (2)忽视孩子身心健康。许多幼儿园由于只看重孩子的成绩结果,将每周的课程都安排得十分紧张,理论课更是琳琅满目,其幼儿园根本功能已经丧失。对幼儿的心理教育、智力开发、身体锻炼等方面的无视,使得幼儿学前教育失去该有的效果及目标,幼儿的学习生活变得枯燥无味,难免产生身心压抑。

  (3)填鸭式教学。幼儿园学前教育,老师经常会要求幼儿要背诵古诗词,掌握运算方式、认字写字等,完全忽视幼儿阶段探索知识能力的开发,使得幼儿失去探索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失去应用的兴趣,只是将其看做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日积月累会产生厌学心理,从而适得其反。

  (4)对幼儿评价标准较单一。许多幼儿园对幼儿在园的表现评价较为单一,只是评价幼儿硬性作业的合格与否,没有相应多元化的评价,忽视幼儿全面发展,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

  (5)融入小学纪律管理制度。在幼儿园学前教育过程中,许多幼儿被要求坐有坐样、站有站样,不能随意乱跑,一言一行都要在老师的视线之中。这样的管理模式,幼儿天真烂漫的性格完全被无情地压抑,容易使得孩子失去活泼的性格,影响孩子的活力。

  2.新时期幼儿园学前教育的发展策略

  (1)善于转换思维对幼儿进行教育。将传统的一对多的教育思维转化为多对一的教育思维,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比如给幼儿讲文明礼貌内容时,我会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当有人随意乱丢垃圾,你们会怎么做?有的孩子说:“我会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有的孩子说:“我会等他走后捡起来。”有的孩子们说:“我会报警。”听到学生这么多五花八门的答案,我对孩子说:“希望你们永远都要保持这种想法,还大自然一个绿色的环境,一起做大自然的保护者。”孩子们都认真点头。通过这样的转换思维,学生充当情景角色,深入其中,探索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识,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2)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计划生育的顺利实施,使得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许多父母视孩子为掌中珠,加倍呵护。这种照顾方式使得许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不考虑他人想法,我行我素。幼儿园学前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改变孩子的这种心理想法,让其学会尊重他人。例如定期制作山区孩子生活疾苦的视频,让孩子自觉发现生活上的不当之处,学会改变,做到与他人和睦相处,并为山区小朋友邮寄礼品,互相做朋友。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孩子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也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并与其他孩子分享与交流,愉快地和睦相处。

  (3)加大教育部门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幼儿学前教育除了幼儿园与家长的努力支持外,也离不开教育部门的相关扶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育部门应对当前幼儿园教育不得当的行为进行相关管理与指导,使其走上正常教育管理行列。而且教育部门要检查各幼儿园师资情况,抽查教师教学水平及心理素质状况,对学前教育不适合的地方进行相关意见指导,调整幼儿园对幼儿学习的评价标准,避免出现小学化倾向现象,对不达标准的幼儿园进行相关的处罚措施,情况严重者责以停业通告。教育部门通过对幼儿园的明察暗访,使得幼儿园加强自身,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及时弥补,为幼儿学前教学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总之,对幼儿的学前教育不应该走入一种误区,不要认为越早越好、学得越多越好,也不要有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思想,必须根据幼儿发展状况,因材施教,以挖掘幼儿学习潜能。


第2篇:论幼儿园学前教育对孩子规则适应和独立性的引导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许多父母在选择幼儿园时综合考虑,多方打听,并不仅仅为教师是否温柔有耐心,学校的设施条件好与不好,而是对教育理念的一种探寻与认可。而对孩子的学前教育的施行,更是有先见的父母尤为关注的。

  学前教育的最大意义不是为点滴知识的提前打底,而是让孩子在入学前和学校老师间培养起良好的默契,同时养成一些基本的习惯。

  带过孩子的家长会知道,孩子的言行会模仿身边最亲近的人,而家长的反应力,往往直观地影响孩子的反应力,这当中的纽带,就是互动关系。在孤单中成长,往往沉默寡言,而父母环绕家庭温馨的孩子,却外向开朗,这便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例证。很多人认为,孩子的性格习惯是基于成长慢慢形成的,幼儿园的教育往往无差别。其实不然,事物的形态取决于初始之时,学前教育中的综合互动便是影响最大的时期。若教师一味地对孩子的渴求視若无睹,等于告诉他,教师是我畏惧的对象,但并不是我可以求助信任的人。而当教师对孩子的管束拿捏不好度时,会出现孩子太过散漫任性,或者畏惧高压畏缩不前的两极分化状态。故而教师需要体察孩子的内心所求,及时纠正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惯。很多家长喜欢小班教学,正是因为小班教学能使老师有足够的精力,在管控所有孩子的基础上,能与其有更好的互动。而这一阶段的引导性方向,就在于通过使孩子在幼儿园同老师和同学共同玩耍间,塑造其活泼阳光的性格,并能适应这样的生活,从而避免其进入义务教育时,因为不适应固定的教学范式,无法集中精力,无法顺利将注意力转移到对知识的吸收学习中,而出现在起跑线上落后于人的状况。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亚裔家长特别是以中韩两国为代表,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不吝惜成本。很难看出不上幼儿园和上过幼儿园的孩子的差别,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教育上投入的差别,必将映射在孩子的成绩和长远发展上。但不少孩子在家时,对父母的依赖性致使他们对独立性成长方面有欠缺,比如独自吃饭和适应每天有意识教学。举例说明,大多数孩子在三至六岁,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礼貌方面就已能达到基本水平。但是正如单项频道只对固定人群开放,只有家人或邻居能理解他们日常的表达。而进入幼儿园,便是给他们一个提前的机会,使他们通过自我意识明白该如何同别人交流,如何让自己的想法获得普遍性理解。曾看到过一项数据显示,人在一节40分钟课程中能完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普遍为20分钟。而孩子则更低,但经过幼儿园教育,他们能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从前延长许久。而一些诸如饭前洗手、排队、端坐听课、礼仪礼貌和安全教育等基本习惯的养成,对于许多忙于工作,将孩子交由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辈抚养的家长来说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曾经看到一个因教育上电视节目的家庭,父母的学历中等,对于孩子的教育便异常抓紧,相对于同龄人,这个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就能认识上千字,并开始学习基础数学。但上幼儿园之时,老师却发现这个被格外留意的孩子,比班上所有学生都沉默,甚至于想要尽力隐藏自己的存在,唯恐犯一点错。细究之后才知,原来父亲为了不让她输在起跑线上,每天为其制定一系列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时间,做不到便罚跪抄写,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需要规则来约束孩子,尤其是正在活泼无所畏惧的年龄。可是斥责稍重,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孩子也许从此有了阴影。从前带学生出去郊游时,小孩子好奇心大发,喝着饮料又想扔了买奶茶,吃着盒饭嫌味道差,抬手便扔了闹着买烤串。一旁跟同的家长十分不满,教育自己儿子道:妈妈每天不也是吃这样的盒饭吗。我心里长了教训,再一次组织出游时,便同所带的孩子约法三章,每个人离开视线之内必须先告诉老师,每个人有在我这里25元的零钱预算,由自己问价格做打算,每个人余下的钱发还自己。一天下来,他们果然不再出现胡乱浪费的状况。这里面我总结出的最重要的经验,便是规则和尝试。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尝试,尽可能给他们一些尝试的机会,我们可以做教导者和鼓励者,但不应当做包办者和标准答案限定者。不应当一再跟在他们后面,不论对错,放马由疆随其意愿去,最后做着老妈子的角色。而是应当有意识地做前瞻性的引导,在他们可能出界前,让他们明白对错和不能做的是什么,在这个范围之内,做错了也没关系,都是无关紧要的。但是教师要注意,不能擅露喜欢厌恶。同时,不要太过主动性地解决一些他们可以解决的问题,比如玩具拆解复原,当他们问问题时,可以引导告诉,但不应限制他们应怎么做,或者直接代劳了。要知道,生活是多面的,像折纸一般,拊掌便是另一种方法,并不是试卷一样平面,一道题只有一个答案方法。于我们而言,引导和尝试,才是助力他们发展学习的直接法门。

上一篇:看中国人观摩美国大选
下一篇:儿童绘本英译汉翻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