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产品市场营销学论文(共2篇)

 

  第1篇:浅析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


  一、农产品市场营销学策略


  (一)加强农村网络工程建设,提高网络普及率。政府应该一方面加大对农村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农村地区上网条件,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如政府应该有效落实“电脑下乡”政策,改善农村网民的上网设备,加强农村公共上网场所建设。另一方面出台有关农业网络营销优惠政策,降低上网成本,提高农户上网利用率,利用网络信息进行农业生产和网络营销活动。


  (二)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和培训制度。人才是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做好农产品网络营销,就要充分重视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地方各级政府需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如建立农村技术培训班、农民夜校等多种形式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着重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网络技术和应用、网络营销能力。同时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去服务,带动农村信息化的进程。


  (三)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物流配送是网络营销的关键环节,直接联系着客户。它的效率高低和安全与否关系到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成败。物流配送要重视农产品本身的特点,使用保鲜等新技术,对农产品妥善储运,做到物流及时顺畅,保证农产品新鲜上市。因此急需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规划和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农产品流通中心。建立起从农村到城市的集仓储、冷藏、加工运输于一体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四)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程度,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为适应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的要求,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引导农产品营销主体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把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引入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创建和宣传农产品品牌,向消费者传递农产品的质量和特色等信息。通过农业标准的硬性约束和产品品牌的软性约束共同增强消费者对电子商务模式下农产品品质的信任。


  (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多样营销活动


  1.拓宽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农产品网上销售的途径很多,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直接销售。也可以选择在“阿里巴巴全球贸易网”、“中国农业信息网”的“供求热线”以及行业信息网等网站免费发布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各省市也开办了该地区的农业信息专门网站,用以提供农业方面的供求信息。这些行业信息网目标定位更为明确,网站信息也很专业实用,加入网站成为会员即可发布供求信息,为农产品买卖双方寻找合作伙伴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


  2.开展农产品网络促销。农产品虽然多为消费者所熟悉,但网络的宣传和推广仍是不可缺少的。可供推广的方式有:网络广告宣传,通过在重要会议、公众信息、政府和非盈利活动中发布广告赞助页面,在这些页面上通过一个超级链接指向自己的公司以增加点击率;利用网络聊天的功能与顾客沟通了解需求、与非竞争性的厂商进行线上促销联盟;采用博客营销和邮件营销等手段来吸引消费者。


  二、绿色农产品促销策略


  绿色营销是21世纪国内外市场营销的主导趋势。作为绿色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农产品营销是人类环境保护意识与市场营销观念相结合的一种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扩大绿色农产品的认知度是营销成功的关键。为此,必须积极开展绿色促销活动。其中绿色广告是开拓绿色农产品市场的重要手段。消费者的购买活动,是从商品的认知过程开始的,通过多种媒体大力传播绿色农产品的优点,增强人们对绿色产品的信任,逐渐营造出消费绿色农产品的时尚。此外,销售展示、店内演示、品尝、上网宣传等促销手段可以为绿色农产品打开市场服务,扩大绿色农产品的影响,提高绿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使绿色农产品尽快走向市场,实现其价值,从而增加农业生产者经营收益。


  三、农产品其他主要营销策略


  (一)高品质策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农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优价正成为新的消费动向。要实现农业高效,必须实现农产品优质,实行“优质优价”的高产高效策略。把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质农产品作为抢占市场的一项重要的产品市场营销策略。淘汰劣质品种和落后生产技术,打一个质量翻身仗,以质取胜,以优发财。


  (二)低成本策略。价格是市场竞争的法宝,同品质的农产品价格低的,竞争力就强。生产成本是价格的基础,只有降低成本,才能使价格竞争的策略得以实施。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实行低成本低价格这一策略。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机械。减少生产费用投入,提高产出率;要实行农产品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努力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以低成本支持低价格,求得经济效益。


  (三)反季节策略。因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与市场需求的均衡性矛盾带来的季节差价,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要开发和利用好这一商机,关键是要实行“反季节供给高差价赚取”策略。


  实行反季节供给,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实行设施化种养,使产品提前上市;二是通过储藏保鲜,延长农产品销售期,变生产旺季销售为生产淡季销售或消费旺季销售;三是开发适应不同季节生产的品种,实行多品种错季生产上市。实施产品市场营销策略。要在分析预测市场预期价格的基础上,搞好投入——产出效益分析,争取好的收益。


  (四)多品种策略。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生产品种的多样化,一个产品不仅要有多种品质,而且要有多种规格。建议引进、开发和推广一批名、特、优、新、稀品种,以新品种,引导新需求,开拓新市场。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生产适销对路具有各种规格的产品,如螃蟹要生产大规格的蟹,西瓜要生产小个子的瓜。要实行“多品种、多规格、小批量、大规模”策略,满足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开发全方位的市场,化解市场风险,提高综合效益。


  四、结语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已达4.2亿人,互联网的普及率已上升增至31.8%。随着中国信息化得不断推进,网络营销的开展将对促进我国农产品生产与销售,推动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助于获取信息及时丰富,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大大拓展交易时空,增强决策有效性,提升品牌形象。因此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是非常必要的。而绿色产品营销、高品质营销、多样化营销、反季节营销和低成本策略等都是农产品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


 第2篇: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鉴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产品竞争力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如何提升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成为研究重点。在我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从主要由数量需求转向数量、质量双重需求后,以及加入WTO后农产品面临国际市场的强烈冲击,如何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是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对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认识,从而为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提供依据。


  一、数量安全是基础


  农产品是保证人类衣食住行的物质,尤其是食。农产品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和主要组成部分,国际社会一直以来都将农产品数量安全(主要为粮食安全)作为一个重要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吃饭问题永远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农产品数量安全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其在农产品竞争力中的基础性地位,试想如果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无法解决温饱问题,没有多余的农产品或食物用于交换,谈何竞争力。竞争力一定要是在解决最基本的数量问题以后才出现的,同时数量竞争力也是农产品竞争力的一个方面。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面对国际社会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用农产品数量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自2007年来出现的粮食问题危机,造成了国际经济局势的动荡,中国农产品的数量优势又进一步展示了其强大实力,在稳定社会局面、保证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量安全是基础,首先要保证农产品的总量供给安全。长期以来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数量,特别是粮食安全,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手段改善农产品生产条件,提高单产和总产量,保证农产品总量供给平衡,让国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维持健康生存所必需的足够食物,这也是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基本体现,只有如此才能更深入地在各个方面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其次要保证农产品的结构供给安全。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对农产品需求差异较大。为了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和不同人群的需要,必须丰富农产品的品种,保证单个品种的供给能够满足需求。


  二、结构调整是关键


  当数量问题得到解决后,关于农业深层次的发展问题便是头等大事,农业结构调整首当其冲。在过去的30年间农业结构调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优化了农产品布局,提高了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经营规模狭小,组织化程度偏低,市场体系不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收为目标的农业结构调整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紧迫任务,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面对国际市场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冲击,需要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的幅度和深度,扭转我国农产品的在国际市场上的弱势地位。


  结构调整是关键,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区域结构的调整。农业发展及农产品生产具有强烈的区域特征与资源依赖性,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等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独特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以及独特的生产与栽培方式,往往使得某一区域的农产品具有某一方面的独特品质,从而使得农产品生产效率和品质等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因此要优化农产品的区域结构,大力发展优势农作物带,在原有的农业区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充分地发挥地域优势,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品种结构的调整。品种结构调整要和区域结构调整密切结合,在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优化品种结构,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三、产品质量是核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特别是层出不穷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使产品质量面临着信任危机,也加大消费者对质量的担忧和重视,因此农产品质量逐渐成为影响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同时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竞争形态也已经从产品的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竞争力的高低也往往通过产品质量的高低表现出来。在既定的价格水平条件下,质量越高,农产品的竞争力越强;反之亦然。很长一段时期,我国非常重视农产品数量,忽视了农产品质量,导致农产品质量偏低,与国外农产品的质量差距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上对国内农产品的信心不足,严重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增强农产品质量也逐渐成为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产品质量是核心,首先要保证农产品的卫生安全。所谓卫生安全就是农产品在正常使用或食用下应该对人体无毒、无害,这是最基本的质量要求。目前社会出现的各种食品质量问题,最可怕的就是对人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威胁和伤害。有毒、有害的农产品,无论具有其它何种优势,都将毫无竞争力可言,因此保证农产品免于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侵蚀和破坏,增强农产品卫生安全,才能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其次要提高农产品的内在品质。也就是要提高产品的固有特性满足需求的程度。以食用类农产品来说,消费者购买它,一是用来保障自己的生存需要,二是用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这就需要这类农产品必须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其它条件既定的状况下,营养价值越高,受消费者青睐的程度就越大,其竞争力就越强。


  四、科技水平是保证


  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农业生产中,农业科学研究水平、农业科技推广水平、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都会显著地影响农产品的竞争力水平。提高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关键就是提升农产品生产的科技力量和水平。只有大力提高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低下的局面。科技力量对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农产品品种的改良或创新,培育优质、高产、抗逆的优良品种,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二是通过对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改进或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对农业机械、设备和劳动工具的改良与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劳动成本,从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因此农业生产需要不断进行品种更新、技术更新、知识更新,通过采用高科技,改变农产品生产劣势,提升竞争力。


  科技力量是保证,首先要提高农业生产的研发能力。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使农业生产逐步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各种新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应该积极进行农业科技的创新,加强农业生产的研发能力,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其次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要转化成现实生产力需要强大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要不断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充分履行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职能,形成队伍多元化、技术服务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农业推广服务网络。再次要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农民的素质对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技术和政策,无论是提高质量还是转变生产结构,最终都需要通过农业生产者来实现。要加强对农民科学技术的教育和培训,积极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下地服务,开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和学习班,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科技的培训。


  五、链条延伸是动力


  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丰年有余,供求基本平衡,粮食、水果、肉类、奶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首位,农业开始步入效益农业阶段,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产品竞争力。而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发展存在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如加工规模和整体水平比较低,产业集中程度不高,低水平循环。一般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在90%左右,我国只有45%左右(初加工以上);发达国家农产品深加工(二次以上加工)占80%,我国只有30%左右;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2~4:1,我国仅为1.1:1(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精深加工不够,农产品链条过短导致农产品附加值降低,竞争力不强。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深加工,彻底改变我国以初级农产品为主的市场格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产品收益。


  链条延伸是动力,必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首先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行业来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还是以初级加工为主。初级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幅度以及对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功能有限,必须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发展,紧紧抓住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关键环节,扶持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深加工。其次发展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质量优势,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产品的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依托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相协调的现代农业产业带,实现农产品加工与原料基地的有机结合,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六、市场营销是支撑


  市场营销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支撑力量。我国农业生产长期面临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生产与流通脱节,农户与市场脱节,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农业生产,并且在农产品营销手段上比较落后,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发育程度也不成熟,从而影响到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面临国际市场的冲击,只有通过农产品市场措施与策略,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才能在贸易自由化的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在流通组织方面,在发达国家,农产品的销售大都由企业集团或跨国公司实行直销或连锁经营,这些大企业公司几乎是垄断性地销售农产品,而且农业行业协会在农产品生产、销售和贸易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而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规模太小、保鲜储藏设施缺乏、农产品加工水平过低、农产品质量检验检疫体系不完善,缺少高效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中转市场,更缺少大型的跨国营销网络,这些都将影响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因此,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加快培育我国自己的农产品营销组织,健全营销体系和网络,降低营销成本,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产地认证制度,提升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市场营销是支撑,首先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产品品牌是包括集体名称、集体商标、地理标志和原产地标记在内的综合性体系,它不仅是农产品品质的体现,同时蕴涵着独特的地理特征、资源优势或悠久的历史渊源。应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特别是区域性农产品品牌,加强产地认证制度建设,让市场充分地认识该品牌的丰富内涵,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其次加强农产品流通组织体系建设。建立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深化农产品流通组织的创新与改革,积极探索新型农产品流通组织,培育新的组织主体,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中的积极作用。


上一篇:关于我县农产品市场营销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探讨
下一篇:服装营销管理意义与措施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