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以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解决农村留守生心理健康问题

  【摘要】中学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是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内心是比较敏感和脆弱的。对于留守学生而言,父母陪伴的缺失、同学的不公平对待,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西部农村地区中学留守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并阐述了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缺乏父母的照顾和家庭教育,留守学生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处在相对弱势的境况。虽然近年来地方政府和社会加强了对这一群体的关注,但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依然比较严峻。对此,本课题组研究分析了西部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群体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以心理健康教育理论阐述问题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一、西部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自卑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这是由于他们在物质或精神生活上匮乏,无法达到周围同学的生活标准,容易对同学产生羡慕心理。由于心智不成熟,对这种现状缺乏正确认知,羡慕的心理通常会伴随着对自身条件的不满与自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排解,他们会感觉在同学面前“低人一等”,自惭形秽,甚至发展为无法和同学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也有一部分家庭无法支付课外读物费用,使孩子在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方面跟其他学生产生了一定差距,导致孩子在学习时产生挫败感,从而加深自卑心理。


  (二)孤独


  留守学生的孤独感来自多方面。其一,父母陪伴的缺失。由于西部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农村人员大多进城务工,有的父母更是去了东南部发达地区打工,大人忙着挣钱,却忽视了孩子的生活需求和内心感受。原本该承欢父母膝下的时光,放学回家后却经常面对着一纸白墙,让孩子产生了深深的孤独感。其二,朋友的缺失。由于缺乏父母在学习上的指导,留守生的成绩普遍比较差,这就导致他们在和同学交往的过程中逐渐产生自卑感,渐渐疏远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有的孩子内心敏感,甚至刻意回避同学之间的联系。长时间地封闭自己使内心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更不愿意与人交流,这样就陷入了恶性循环中,朋友越来越少,孤独感越来越严重。


  (三)排斥


  有的中學留守学生在和周围人交流的过程中,经常会对同学的言行产生误会,即使同学开个玩笑并无恶意,也会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对待。因此就会对周围人群产生排斥感,不愿意与教师和同学进行真诚的交流。当感觉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侵害时会做出反击,甚至还会出现打人等过激行为,会给人留下冷酷无情的感觉。同学会对他敬而远之,与周围同学的关系紧张,更加剧了内心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以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解决农村中学留守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政府及社会应做出的努力


  1.社工部门应加强对于留守学生群体的关心。近年来,地方政府已开始关注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该问题。但社会各界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度还不够,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帮助。对此,政府要加大宣传,呼吁社会各界对西部农村中学留守学生进行广泛关注,使他们意识到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加强心理教育专业服务。社会各界应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平台,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体来说,可以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频道,通过电视、村口广播等方式播放英雄事迹或正能量的社会轶事,向每一位学生都传递正能量。同时乡村可以设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对于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疏导,帮助他们排除心中的焦虑。这些心理教育专业服务不仅可以改善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还能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逐渐恢复信心,对自己进行正面的心理暗示,从而克服相关的心理问题。


  (二)学生家长应做出的努力


  作为学生家长,要为孩子创建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首先,家长要转变自身的观念,高度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要多表达对于孩子的关心。其次,无论平时工作多忙,家长都要抽时间和孩子沟通,最好每天都能给孩子打一个电话,了解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业情况。最后,要避免给孩子精神上的压力,如某些家长经常对孩子说:“我这么拼命工作,还不是为了你。”这类话会让孩子自责,甚至产生负罪感,家长应该给孩子灌输正面、积极的内容,向孩子分享自己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这样才能增进亲子关系。


  (三)学校应做出的努力


  1.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班主任要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状况,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第一,心理辅导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个人性格特点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避免学生产生排斥心理。第二,心理辅导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慢慢化解学生的内心矛盾。第三,学校可通过设立助学金、奖学金、减免学费等方式,鼓励所有学生奋发学习,也是对留守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激励。


  2.教师要走进留守学生的家中。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辅导途径,为留守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如可以多走进学生的家里,关心学生的生活起居,询问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哪一章节没有懂、作业中遇到的难点、是否和同学发生矛盾等。既然父母不在身边,教师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父母教育和陪伴的责任,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3.鼓励学生不歧视,不特殊对待留守学生。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向所有学生传授专业的心理调整技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到和留守学生的玩耍、沟通、交流中,不歧视、不特殊对待留守同学。可以多举办读书活动、篮球比赛、外出野炊活动等,让留守生深深地融入班级群体中,感受到来自班级的温暖、友谊带来的快乐感。同学的正面影响会使留守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康心理。


  三、结语


  新时期,为了解决西部农村留守生的心理问题,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为留守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社会的服务建设、家庭的关心、学校的心理引导缺一不可。此外,学生本人也要正确认识现状,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不埋怨家长,不自暴自弃,用微笑的脸庞和上进的心理去面对每一天的新生活。


  作者简介:张建新(1973.03-),男,汉族,甘肃张掖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上一篇:浅谈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健康教育
下一篇:试论对经济生活中信息不对称的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