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浅析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应是在吸取他国之长的基础上,适应本国发展并能为之发展提供助力。政府是国家治理的职能机构,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将大大推动国家发展的现代化。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发展主要体现在理论现代化与实践现代化上。 
  一、政府治理理念的现代化 
  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发展必须要做到理论上的现代化,用现代化的理论去指导政府现代化的治理实践。政府治理理念现代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看待政府职能 
  (1)经济职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程度逐步加深,市场在经济中的调节作用加强。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政府在经济上职能由全面计划变为侧面监管调节。政府用“看得见的手”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作用的不足,使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这是政府经济调节职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2)政治职能。保障我国的民主政治、保卫国家安全是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国家事务的参与感、责任感逐渐增强,对民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面对这一情况,政府不断完善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3)文化与社会职能。文化与社会职能是政府职能的延伸,只有文化与社会职能履行得好,才能为经济与政治职能的实现打好基础。科技文化水平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体现。科技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政府在履行文化职能时注重发展人们需要的文化,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需求,在文化方面做到现代化。 
  (二)正确认识政府权力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政府在行使权利中要做到依法行政,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但是这并不是说政府权力越大越好,应正确认识政府权力。我们国家现在提倡“将政府权力关在笼子里”,让政府权力受到监督,使权力更好地为人民所用,这也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进步。 
  二、政府治理实践的现代化 
  我国政府治理要走向现代化,不仅仅需要有现代化的治理理念,还需要有现代化的治理实践,在实践上使政府治理现代化更进一步。 
  (一)政府治理结构现代化 
  政府治理的现代化,需要注重各个部分的平衡,使各个结构能够合理支撑,同时要抓住结构中的重点,着力解决,在重点中又要抓住主要方面,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我国目前的政府治理结构虽然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改变还不是太大。政府治理结构内部仍然存在不协调,各个部分联动不紧密,阻碍政府治理的现代化进程。因此,政府治理的现代化需要在行政体制、财政制度、用人制度上进行现代化改革,使各个部门之间共同进步。 
  (二)政府治理方式现代化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民意表达的方式越来越多,政府在行政过程中要注重民主,听取人民的意见,那么政府在治理方式上就应注重现代化。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有巨大作用,但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召开毕竟有时間限制,民意的表达不那么及时,因此在现代信息传播如此快速的情况下,采用新兴的民意听取方式是迫切的。微博使用者众多,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大,我国很多政府部门创新性地开通微博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快速表达意见的渠道,加强了政府与人民的联系,为政府的各项决策提供了很好的民意基础,有利于政府权威的展现。微博是一个信息交流平台,那么信访制度则为民众提供了专门的问题反映机构。各地信访部门的设立,是政府治理方式的一个创举,既为民众提供专门的申述机构,又使政府各个部门权利行使受到监督,使权利用到实处。微博平台的开通、信访部门的设立都是政府治理方式的创新,是政府治理方式现代化的体现。 
  (三)政府治理的运行机制现代化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法制意识、契约精神逐步提高,会站在法律层面对政府的各项治理进行评价,因此,政府治理在运行中要特别注重法制并注重政府行政的透明度,提高政府治理的公信度。 
  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是对政府治理方面的要求,政府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处理各种事项,对违法的政府工作人员要追究一定的法律责任。在行使治理国家的权力中将权力关在笼子中。政府政务公开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一大体现。政务公开加强了人民对政府行政的监督,对政府行政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政府治理的运行机制更加现代化。 
  三、结语 
  我国政府在治理现代化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政府治理现代化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并且不同时期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我国政府还应在结合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对政府治理的理念及实践进行不断创新,使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增科.政府治理现代化与政府治理改革[J].行政科学论坛,2014(2). 
  [2]薄贵利.准确理解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J].行政管理改革,2014(9). 
  责任编辑:孙瑶

上一篇:我国家庭子女教育消费增加的社会学分析
下一篇:数字资本主义时代背景下传统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