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小学图书馆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论文(共2篇)


第1篇:加强中小学图书馆管理适应创新理念



  现代信息传输工具的广泛应用,使中小学师生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日趋旺盛,对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图书馆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不断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推动了图书馆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的创新步伐。用科学发展观来探讨中小学图书馆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是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素质教育和创建品牌学校的选择。

  一、与时俱进,中小学校图书馆的管理要有自身的文化特色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图书馆要注重从硬件建设到软件提升的发展,而软件提升就是图书馆管理的提升。不同图书馆的管理特色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最基本的体现是管理者的管理艺术和管理水平。它应当表现在:一是中小学校图书馆要形成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体现在服务礼仪、服务态度、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艺术等,让中小学生在获得热情周到服务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亲和力。二是中小学校图书馆馆藏发展特色化。图书馆的馆藏发展要始终把握时代奋进的号角,始终与先进的文化样式相融合,作为中小学校的图书馆的馆藏发展必须与素质教育相一致。在目标确定、战略建立、计划制订等方面,必须与学校的性质、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学校品牌等步调一致,成为学校提高学生素质使其全面发展的助推力。三是中小学校图书馆管理形式要民主化,决策程序要科学化。读者的智慧和经验,是图书馆管理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力量源泉。讲科学、顺读者心、重读者意才能实现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在“藏为用”的宗旨下,让读者参与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图书馆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的最优化。

  二、以人为本,中小学校图书馆的管理要适应中小学生师生的特点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众所周知,图书馆的馆藏无论如何丰富,如何有特色,环境如何优美,管理人员素质有多高,它的服务对象都是人,对学校来说,就是师生。这就需要中小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读者提出的新要求,在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方面改革创新,在图书情报业务的各个方面有超前的意识。图书馆管理的改革创新,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对作为图书馆服务对象的读者的服务,把读者吸引过来。这就是说,在科学的、创新的、与时俱进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下,图书馆始终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把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放在馆的主体地位,把服务的对象即读者放在基础地位。主体的一切努力,主体能量的充分发挥都是为了服务好读者;读者的认同、读者的聚合就进一步夯实了主体努力的成果。在这一管理体系中,主体资源的开发是极为重要的。图书馆管理强调的“为书找人”、“为人藏书”、“为人找书”,就是要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服务读者、服务学校的教书育人工作。在学校办学特色化、品牌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中小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要求图书馆的主体———这些知识财富的管理者,在参与学校创特色、树品牌的工作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三、科学管理,图书馆的管理要适合学校工作的特点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中小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已经不单纯是对现代化设施、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提升到管理机制和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服务观念的改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科学管理是现代化图书馆的必然要求和唯一选择。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科学管理,要有了解读者需要、满足读者需求、提高服务水平的管理体系。中小学校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就是要适应学校发展的需求,改变原有的反应慢的现象,构建便捷快速的图书馆服务系统。中小学校图书馆要实现科学管理,图书馆管理人员就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要具有系统的图书情报知识,掌握图书馆工作的一般规律,尤其要对藏书建设和本馆藏书的特殊性有深刻研究;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熟悉图书馆自动化操作系统以及机读目录格式;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识,了解本校学生情况和发展方向;要具有强烈的情报意识;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调研能力,了解读者需要,熟悉馆藏情况。通过图书馆管理人员不断提高的职业素质,去建设图书馆的文化特色,实现科学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组织体系中的一个单位,也是学校实施教学的一个据点,学校图书馆是学校书刊情报资料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服务的机构。学校图书馆在校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建设好图书馆,进一步开展各种校园活动,培养学校良好的教风、学风,形成良好的传统,更好的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为造就富有中国特色的有科学、有文化、德智体全面发展新型的有用人才,都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学校图书馆的科学管理,还要适应学校工作的特点。如有的学校的图书馆不仅上班时间开放,课外时间、晚上和双休日也都开放。上课时,师生比较少到图书馆借阅时,图书馆就安排比较少的管理人员上班;课外时间、晚上和双休日,图书馆的读者比较多的时候,就安排比较多的管理人员上班,以满足读者的需要。学校图书馆的科学管理,还要想方设法把本来读书兴趣不浓的中小学校学生吸引过来,把他们本来无所事事的课余时间,尤其是那些双休日不回家的住校学生的时间吸引到图书馆里来,不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发呆,躺在宿舍里睡觉,或者做违反纪律的事。因此,如果在双休日有很多学生留校,图书馆要在双休日开放,让学生有一个有益身心健康的场所可去,让他们学到更丰富的知识。

  四、结语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小学校图书馆的管理要改革的方面很多,要创新的方面也很多。只要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下,管理适合学校的发展需求,达到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的发展,读者得到实惠,这样的管理就是科学的。学校图书馆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正在面临着时代要求的新一轮变革,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正是学校图书馆管理的本质所在。管理创新工作确实存在很多挑战,但是只要我们调整心态,方法得当,相信学校图书馆的创新工作肯定会取得骄人的成果。


第2篇:浅谈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工作问题和对策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教育形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要的是在教育观念上产生了深刻影响。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机构必须适应改革步伐,更新管理理念,在新课改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教育和教研服务。然而,规模较小的学校,图书管理员基本上都是由教师来兼职,这就导致该项工作的实效大打折扣。本文针对目前图书馆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从职能、经费、师生的管理、管理员的素质、技能等方面出发,让图书管理以适应学校的发展,真正为教师、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
  一、中小学图书馆管理的现状问题

  中小学图书馆是中小学的图书资料中心,是学校信息资源最丰富和集中的地方,是师生业余文化生活的乐园和求知成才的摇篮,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支柱之一,组织学生走进图书馆,便于养成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可以说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尤其是在课程改革中,无论是教师角色的转换,还是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都离不开图书馆的参与和支持,图书馆与学校的教学关系日益密切。虽然图书馆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显著影响,然而现在图书馆的整体建设管理水平还不高,存在着一些问题,无法发挥其“知识殿堂”的真正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适应中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改变。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与信息和环境相互作用汲取知识的认知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信息,一方面通过教材和各类辅助工具书获得,另一方面需要接触大量课外的知识。而图书馆正是学生学习资源的中心和载体,但是中小学对图书馆建设不足,影响了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致使图书馆藏书单一,管理员缺乏工作主动性,使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员对教学业务联系的情况比较生疏,影响了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必然引起图书馆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改革。

  2、藏书内容陈旧,品种单一,数量较少,对图书质量、期限等无明确界定。很多中小学图书馆只是一种摆设,藏书寥寥无几,而且都比较陈旧,没有和课堂教学真正联系起来。不少学校为了保持师生人均拥有图书数量,仍然保留那些时间久远、已不符合时代要求,很少或几乎没有使用价值的图书资料,浪费了大量的图书馆资源。鉴于可满足师生需求的图书资料严重不足,大大损伤了师生有效利用图书资源的积极性,致使现有图书资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装点门面和满足教育管理部门管理要求上,有效利用率极低。

  3、图书馆在学校教学中处于附属地位,没能受到足够的重视。①领导不重视,目前图书馆的建设管理水平并没有真正纳入校领导的考核指标,校领导的绩效观直接影响了学校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视程度,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往往较低;②师生不重视,中小学师生往往迫于教学质量和学习成绩的压力,很容易把注意力仅仅放在教材和课本上,造成教死书、死读书的现象。老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去图书馆涉猎更多的课外读物,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4、图书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从开馆时间而言,现在很多学校图书馆往往按正常行政上班时间或上课时间开馆,这和师生的借阅时间形成了一个错位,使得师生对图书馆的利用时间相对很少,造成图书资源的浪费。

  二、中小学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对策试探

  学校图书馆由于馆舍、设施、藏书量等发展的不平衡,大多经费投入不足,在设备和人力资源方面较落后,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搜集、储藏、借阅等状态,鉴于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强图书馆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向学生宣传图书馆的重要性。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图书馆内的图书能够促进智力开发。中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需要拓宽其视野,进一步丰富相关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获取。图书馆内的丰富藏书,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知识层面的需求,进而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

  2、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议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考核标准,将图书馆的建设管理水平列入校级领导的考核指标,确定图书馆建设管理经费的投入比例,并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督及审计,逐步推进学校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过渡。

  3、加强师生对图书馆的了解。在新学期开始,组织刚入校的新生参观图书馆,增强他们利用图书馆学习的意识;开办如何使用、利用图书馆的专题讲座,介绍图书馆有关的规章制度以及不同类别书籍的不同功能和使用方法,让新生很快了解图书馆的制度、掌握图书馆的使用技巧,使图书馆尽快成为他们学习的重要场所。图书馆要面对师生做新书推介,引起大家的兴趣,把图书馆的最新图书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以大家接触最广的媒介(如黑板报等)介绍给广大师生,让他们及时了解图书馆信息。

  4、培养“协管员”。广大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中最基本、最积极、最活跃和最有生气的力量,突出对“人”的管理,首先要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学生身上。不能单纯地把学生看成是“管理对象”,必须让他们也参与管理,出谋划策。新学年伊始,通过动员高一新生自动报名,班主任推荐、馆长审查,每班选出两名有责任心、爱读书的同学担任学校图书协管员,又是班级的图书管理员,培训合格方可上岗。操作过程中,图书管理员还对他们进行跟踪观察、检查指导。他们能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便于学校迅速做出反应,他们发挥了连接图书管理员和学生的纽带作用。实践证明,让学生参与图书管理,不但带来了管理上的巨大力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劳动意识、服务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的前沿阵地,应当充分发挥其作用,把学生课余精力吸引到图书馆去阅读,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图书馆不仅是爱读书学生的精神家园,也真正成为每个学生拓宽视野的第二课堂。随着中小学教育课程的改革,图书馆面向教学、面向学生要求得到更高的重视,因此需要新的管理模式来促进中小学教育事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上一篇:初探关于图书馆图书管理的方法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下基于协同理论的自助图书馆运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