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探讨微观经济学学科的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微观经济学作为专门研宄市场经济条件下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的学科,成为各高校经济类和管理类本科生、硕士生的必修课研宄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对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得到认同的启发式教学,为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思路。但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或方法,而是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应寻找一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释放学生的主动性和潜意识能量的方法和教学模式。根据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基于启发式教学理念,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微观经济学的几种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各位共同探讨。


一、提问式教学


提问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讲述某一经济原理时,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学生解答问题后,教师做点评,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提问式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的提问既可以在讲授之前,也可以在讲授之中或在讲授之后。例如,在讲授消费者行为理论这一章之前,老师可以先提出“为什么钻石对人的用途有限而价格昂贵,但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很便宜?”显然要回答这一问题不仅要了解价格决定的基本理论,而且要了解边际效用及其递减规律,均衡价格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一问题的提出和回答,不仅引出了新的理论,也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可见,用提出问题的方法引出要讲授的理论,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所要讲授内容的学习兴趣和高度重视,更能使学生明白该理论在经济实践中的意义教师也可以在讲授某一理论的过程中,针对基本原理可能得出的结论向学生提出问题,可不直接得出某一理论的结论,而是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过程得出该理论的结论。例如,在讲解寡头市场理论的时,对应于拐折的需求曲线的折点,会出现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存在着一个间断区间,此时可提出“边际收益曲线间断区的存在说明了什么?”这样的问题,这样可产生两方面效果:一方面可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根据教师的讲解直接得出结论,以检验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如果学生不能回答类似上述问题,必然引起对将要得出结论的极大兴趣,从而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某一概念或理论讲授完成以后,还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出问题,以检验学生对该理论掌握的程度,同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做到了举一反三采用提问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且难易适中,回答量适当,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当堂予以点评,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提出更好的解决办这种方式要求学生要认真复习上次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并充分预习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提高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可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推论式教学


推论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讲授某种理论时,如果该理论在内容或研宄方法上与前面所学的某种理论有关联,讲课时可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基本原理,然后启发诱导学生运用理论进行思考,从某一理论、结论或方法推导出与之相联系的其他理论或结论。例如,老师在讲授供给和需求的基本理论时,可以先给学生讲授需求的基本理论,然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定律—变动”这样的分析思路自己总结供给理论的基本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除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以外,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比如,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需求或供给定律的例外,等等。再如,在学习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时,可引导学生回顾序数效用论中关于消费者最优购买行为的分析,从而以同样的方法推出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这种从某种理论推出另一种理论,从某一结论推出其它结论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边听课边思考,同时,运用这种方法,教师还能够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特别是能够引起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兴趣。


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采用推论式教学方式是非常适合的,因为微观经济学原理的形成思路,实际上是一种思想方法和思维过程,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总是直接地给出或简单地讲解现成的结论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而应该按照启发式课堂教学的要求,结合已经讲授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解决问题,发现规律。显然,这对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逻辑思维技巧将大有帮助。


三、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强调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它注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发挥其主体意识识实际上本文所提及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都是教学相长的参与式教学模式,此处所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可以围绕某一理论在课堂上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查资料,整理、分析、总结,形成个人观点并走上讲台当众发表通常,为了课上几分钟的发言,同学们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查阅丰富的相关资料,理清所讲内容的逻辑关系,甚至需要进行调研等等,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学习了消费者行为理论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就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写一篇文章,从大学生的饮食消费、服装消费、学习消费、情感消费、娱乐消费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归纳,甚至可制作成课件,有理论、有实际,有图片、有数据地进行课堂演说,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表达思想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技巧。有些学生性格内向,特别是在公众场合不善言辞,参与式教学法给了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的形成参与式教学法在内容的选取上,可以由教师确定一个大的主题,学生自己选择副标题。也可以教师只作引导,并不特意安排,内容可以是一则经济事件的报道及自己的评价;可以是用已经学过的相关理论对周围一些经济现象的解释;或是学习经济学基本理论后的个人体会及感想,以及对理论本身的自我看法;还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经济问题作专题报告。在实际操作中,要妥善处理内容与方法的矛盾。因为需要占用课时,如果仍按原来的课时分配去完成各章节的教学内容无疑时间非常紧张,因此对于课程内容也必须相应的有所调整。


四、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班级或小组形式,围绕某一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进行争论、质疑,以提高认识或弄清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样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常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系统讲授之后,学员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具备了运用所学理论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技能,在课程内容和章节转换之际,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重要的、感兴趣的疑难问题,不失时机地穿插、组织一次讨论是很必要的。在讨论式教学中,学生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教科书内容,而是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辨析,每个学生都可以主动行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即时地成为主导者。例如讲解完均衡价格理论后,可结合当地市场情况讨论某产品从上市到下市过程中市场价格的决定与变化;在讲解完生产和市场理论后,可以结合我国当前经济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规模经济、垄断的利弊、寡头之间的依存性等现实经济问题,收集信息、数据、案例,组织学生围绕老师给定的思考题进行课堂或课外讨论^在讲授课程过程中穿插运用小讨论,不仅可以解惑,加深理解和巩固已学知识,还能为后继内容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兼有调节教学节奏,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必须解决好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问题的设置。课堂讨论的内容一般是通过教师命题来引发的,教师论题出得好,才能激发学生研宄问题的兴趣,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在确定讨论问题时应注意让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分散进行的多次讨论之间的联系度不大,主要服从于教学内容和结构的内在逻辑。把那些容易产生模糊认识的问题让学生来讨论,可以使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得出正确的结论。二是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为了充分发挥讨论学习的作用,教师必须当好讨论的引导者。在讨论前要向学生提出讨论的具体要求;在讨论中教师要灵活掌握讨论节奏,适时给发言的学生以启发、引导,对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离题现象和理解上的偏差等要及时加以纠正,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展开讨论,而不是提出问题后就袖手旁观、放任自流;教师要注意控制讨论时间,只有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讨论的意义才能得以体现,功能才能得以发挥,否则就成了为“讨论”而“讨论”的形式主义,但如果时间太长也会影响教学安排,可能会导致学生无话可说或不着边际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必要的归纳、总结、评价,使问题的结论更加明确,更有条理,还可结合学生的讨论,对所讨论的问题作必要的扩展和延伸,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角解。


五、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就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案例的独立研宄或相互讨论的方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和过程案例教学以案论理,重在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更感性地理解和掌握抽象、枯燥的理论,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迫使学生必须在课下充实自己,课上积极参与,动脑动口,查阅资料,质疑探索,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微观经济学所阐述的经济理论多以较抽象的数学推导和建立经济模型来加以论证和说明,对初学者来说普遍感到难以理解和应用,对每一个概念、经济模型、结论都应用一个实例或一个案例加以讲解,有些原理通过案例的分析变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案例是不可或缺的。实际上各类微观经济学教材或专著中也不乏非常经典的案例,例如,外部性原理中米德的“蜜蜂与果园”的例子和庇古的“火车与飞鸟”的故事;公共物品理论中“灯塔”的故事,等等。这些例子给经济学留下一个永恒的传统,也使微观经济学诗意盎然。当然,仅仅分析经典案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把微观经济学与中国本土经济相融合,适当地引进一些现实中的案例以及贴近现实生活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解释。例如讲到垄断的利弊分析时,既可以引用微软公司分拆的案例,也可以结合中国电信拆分的案例;讲到寡头市场时可结合石油输出国组织,并对其过去和目前对石油价格的控制情况做一简单介绍,也可以研宄中国石油市场的情况;讲到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时,可结合大学生选择上学还是选择就业这个实际问题来说明。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感性上更容易接受这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案例教学可以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微观经济学这门课在采用案例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在精心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案例后,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如可以在讲解某一章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将案例作为理论的一部分穿插其中,使学生通过案例理解基本理论问题;也可以采用讨论式案例教学,即在某一章或某一问题系统讲授后,由教师提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其中也可以适当进行启发式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或者就某个案例组织专题辩论,等等。二是案例的选择问题。案例的选择要从简单到复杂,以国内案例为主,国外的案例为辅,既要考虑到具有经典性、典型性针对性和现实性,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相结合,又要注意配合案例分析教学的不同阶段,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三是教师的主导作用问题。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把握好学生的思维进程,把讨论引向深入,同时注意采用比较和归纳等方法适时进行总结。


总之,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以上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和恰当的运用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帮助学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我们知道,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研宄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微观经济学也不例外。如何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与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教与学双方的沟通等因素有关,需要大量的教学实践,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吴冬霞(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上一篇:《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下一篇:探究微观经济学课程及其教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