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研究综述

 一、研究现状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学术界一致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封建资本主义阶段、自由资本主义竞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当代资本主义阶段。然而,当代资本主义阶段究竟应该叫做什么,学术界目前意见并不一致,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提法。 

  一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肖枫认为,“所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在于国家直接占有多少生产资料、国有经济占多大比重,而在于其基本特征是‘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1],资本主义的“国家干预”,使得国家开始作为“总资本家”对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的干预和调控,使得资本主义不再是完全“无计划”“无政府”,而是在资本主义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逐渐建立起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从而使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与列宁所称的帝国主义阶段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新阶段”,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二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代表人物有黄素庵、甄炳禧、李景治、向文华等。他们认为,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资本开始加速向国际化发展,国家垄断与私人垄断结合在一起向全球拓展,这些都表明资本主义正在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曹文振认为目前资本主义处于“全球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提出“经济全球化已经使生产的社会化达到高级阶段,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迫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调整其生产关系,向全球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2] 

  三是社会资本主义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高放。他认为,“正是在现代蒸汽化、电气化和信息化这三次新科技革命重大成果带动之下,孕育于封建社会内部的现代资本主义才“金蝉脱壳”,发生了三次局部性质的变化”[3],而现在进入的社会资本主义阶段比垄断资本主义要更接近社会主义。他提出,列宁认为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它必然引起战争与革命,所以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战争与革命是时代的主题。然而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已成为共识,这就表明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除此之外他还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结构、政府职能等方面分析概括了社会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1.生产力方面的变化。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同的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角度略有差别。 

  陶承德和叶光林认为:“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方面的变化,集中表现在生产力要素、生产结构和经济增长上……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幅下降,信息产业快速崛起,经济不断增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4]”庞仁芝、周敏凯等人则着重从生产力要素的新变化进行阐述,首先是劳动者方面,劳动力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脑力劳动者所占比例升高;其次是劳动工具方面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第三是劳动对象的物质范围随技术进步得以扩展;最后在生产管理方面,逐步运用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等新的手段和工具。 

  2.生产关系方面的变化。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统治阶级迫于历史和时代潮流,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陶承德认为:“资本不断社会化是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最突出的变化,这种变化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但使财产所有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5]徐崇温则主要从分配关系角度进行分析,他提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国内和海外获得高额利润的基础上,在产品分配方面,‘把蛋糕做大’,实行高工资、高消费政策;而在产品再分配方面,则实行名目繁多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6]” 

  3.阶级阶层方面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致力于劳资矛盾及各阶层关系的改善,以缓和阶级阶层矛盾。张仲秋专注于当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变化。如资产阶级方面,他认为,当代资产阶级内部结构和家族资本家对企业的控制方式均发生了变化。无产阶级方面,工人绝对数量增加迅速,素质提高;第三产业工人已占主体地位;白领工人超过蓝领工人。林德山和罗文东则从中间阶级的变化入手。林德山指出,不拥有或较少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但却拥有对工人劳动的支配权和对生产资料的日常控制权的人,即中间阶级[7],他们在收入水平、消费模式、社会态度和意识形态方面都不同于工人阶级。罗文东则认为,中间按阶级逐渐分化为“中间偏上”和“中间偏下”两部分人,中间阶级的人数大幅度减少。 

  4.上层建筑方面的变化。目前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在上层建筑方面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实现了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法制的有效结合;二是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和社会的干预力度;三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与外延又有新的拓展;四是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派别色彩逐步淡化,如左翼与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多元化价值取向日益明显。 

  (三)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1.现代科技革命推动论,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承德、陈国新、曹文振等。这种观点认为,科技革命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力量。二战后,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而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发生相应改变,从而形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新变化的现状。如曹文振提出,“对剩余价值的如饥似渴的拼命追求和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都迫使资本家重视科学研究,不断改进和引进先进技术,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便战胜对手,占领市场,赢得竞争。这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科技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8]”

     2.国家干预和自我调节论。这种观点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内部矛盾而加强政府干预和实行自我调节的结果。肖枫指出,资本主义频繁爆发的经济危机,宣告了资本主义传统“市场自我调节”理论已经失灵,已走进死胡同,因此資本主义在这只“看不见的手”之外,增加了国家干预这只“看得见的脚”,并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国家干预’,对资本主义延缓衰老起了关键性作用”[9]。徐崇温提出“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国家的宏观调节和干预已经不可逆转地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不可或缺的内在机制之一了。[10]” 

  3.资本主义发展潜力论。钟沛璋在《对资本主义研究之我见》中提到的,“资本主义尽管依旧存在重重矛盾,但还是有很强的生命力,而不像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所估计的已经垂死。我们可以看到,当代资本主义正张着两个翅膀在飞翔,一个翅膀是改革,一个翅膀是高新技术。[11]”奚广庆也提到,“资本主义仍然保持着相当强的调整和变革能力……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它将仍然引领世界信息化、全球化、金融化的发展浪潮,必然实事求是得承认当代资本主义处在‘还有新的很大的发展的阶段’之上。[12]” 

  二、分析评价 

  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新变化,国内的大部分学者都能用不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前途与继续发展的可能结合起来,既坚信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又看到了这一过程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在笔者看来,对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研究,除去文中涉及的角度,还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一方面,要加强对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的考察。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忽略了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的状况,得出的结论也不可避免的带有片面性,其说服力也大打折扣。我们应加强对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的研究,看这些国家中是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进一步考察这分析这些变化的异同,这样才能得出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更加全面准确的结论。 

  另一方面,要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里的理论主要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论断,将其与资本主义社会现状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不断指导我们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这样才能避免对理论的教条式理解和脱离理论被现实变化牵着鼻子走的盲目式研究。 

  最后,对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研究,是为了看清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总结其有益的做法和经验,来指导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巨大的发展成就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证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参考文献: 

  [1]肖枫.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1). 

  [2]曹文振.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9). 

  [3]高放.认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J].深圳大学学报,2012,1月(1). 

  [4]陶承德,叶光林.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社会主义因素的生长[J].理论视野,2002(3). 

  [5]陶承德,叶光林.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社会主义因素的生长[J].理论视野,2002(3). 

  [6]徐崇温.如何认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6). 

  [7]林德山.关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思考[J].国外理论动态,2015(6). 

  [8]曹文振.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9). 

  [9]肖枫.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1). 

  [10]徐崇温.如何认识国家干预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J].前线,2001,4,. 

  [11]钟沛璋.对资本主义研究之我见[J].炎黄春秋,2001(11). 

  [12]奚广庆.与时俱进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J].科学社会主义,2010(6).


上一篇:亚当·沙夫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异化的理论分析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的国际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