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现代化与中药安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12 08:44  

  文章结合国内中药领域的发展现状,对中药的安全性、现代化间的关系进行论述,从而确保在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同时,提高中药的安全性,均衡处理二者间的关系。研究指出可以结合现代中药对中药标准进行构建,强化对中药安全性的管理和控制,借此来促进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进步,为中药的研究和运用提供参考。


  随着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医学的侧重点也由治疗转向健康和养生。中药复方的成分为天然中药,需要根据药方进行配伍。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能够将机体看作是一个整体,结合药物功能性,借助多样化的方式开展综合性的调节治疗,不仅能够治疗由错误生活习惯所致的疾病,同时还能够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药相对复杂,存在一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问题,限制着中药的大规模运用。所以要开展中药现代化研究工作,对中药复方药物进行进一步的创新研制,提高药物的疗效、药性及安全性,推动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迎合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我国中药安全性现状


  从1990年开始,我国就投入到有关中药安全性的研究中,广大学者们针对中药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也开展了分析。结合相关数据调查显示,中药所致不良反应事例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这就迫切的需要提高中药安全性。在中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国际对安全性问题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到2016年为止,据WHO所统计的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约为一万多例。


  针对中成药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报告来看,导致不良反应的关键成分就是中成药,其中占据很大比例的即为中药注射剂。部分学者针对391例中药不良反应患者进行了研究,由注射剂、内服中成药、内服草药和外用中药所引发的不良反应患者分别为301例、82例、6例和2例,所占比例依次为77%、21%、1.5%和0.5%。也有研究人员分析了九十年代的文献资料,发现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数是1293例,其中720例(55.7%)为注射剂。在中药的毒副作用下,出现不良反应的报告数量逐渐增加,所以当前医学工作者的主要职责就是提高中药的安全性。


  中药现代化与中药安全性的关系


  使中药的给药方式更加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的根本所在,药效长、疗效高和治疗速度快是现代中药的主要特征,同时还要做到毒副作用小、剂量小,并方便患者携带及服用,能够进行便利化的存储。现代中药迎合了国际市场的发展需求,通过对产品的创新可以进一步扩大市场销售量。但是鉴于中药注射剂是引发中药副作用的关键,所以研制的现代中药也要重点对这一问题进行处理。中药现代化、中药现代化产物二者看似相互冲突,看似在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会引发更多的现代化中药产物不良反应状况,这就必然会制约中药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不良反应存在繁琐的原因,包括主观、客观等要素,例如:临床工作人员操作错误、药物自身问题等。


  所以,中药注射剂并非引发现代中药安全问题的唯一缘由,仅根据这一方面对中药注射剂甚至现代中药持否定的态度是不对的。当前在中药现代化研究领域,主要职责就是解决中药安全性问题,政府及相关机构必须要针对中药的安全性开展深入探究。降低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频率的关键对策就是促进中药现代化发展,这就要求强化对中药安全性的分析和研究,推进中药的现代化发展,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问题的出现,研制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中药产品。


  建立适宜现代中药研究的中药标准


  目前,标准化成为中药研究领域的一大核心技术问题,因为各类天然中草药所生长的地理及气候环境、收获季节、加工方式和用药方法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就导致中草药不同成分含量也各不相同,也就不能确保厂商所生产的中药产品的质量完全相同,必然存在一定的质量稳定性问题。在处理这一中药质量问题的过程中,因为中药产品的原材料是中药材,所以要从根源上对中药材进行标准化的控制,从而使中药产品的质量得到保障,为现代中药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中药标准化成为决定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而在中药标准化方面,国内众多中药厂商均结合自身所营销的产品,参考规范化种植操作规程开展规模化、规范化的原料药材种植工作。而对于中药标准化的研究课题,部分研究学者基于差异化的角度,进行了基础、深入性的探究,其中以肖小河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就在生物效价检测、道地药材基础上,研制出一种新型的中药质量控制、评价模式,对当前质量控制及评价指标进行了进一步的健全。


  强化中药安全性研究能够有效促进中药现代化


  限制中药市场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的主要根源在于中药质量问题、中药不良反应问题,所以在国际市场中提高中药占有比重的过程中,应提升对中药安全性的关注度,对中药研究格局进行创新和改革,使国内中医药研究同国际医学研究相同步和互通。在促进中药现代化发展方面,可以采取以下策咯1)强化探究中成药的药学分析力度,对诱发中药毒副作用的成分进行详细探究。复方中成药下的各味药物能够划分为不同的化学成分,所以药物多靶向、多层次的共同作用才形成中成药的疗效,这就可能会导致繁琐的药物不良反应。通过对中成药的化学成分进行详细分析的方式,能够更加明确药物的毒性、药性成分,从而结合出现的毒副作用所对应的成分,进行针对性的处理;2)应进一步分析中药现代药理、毒理,在中药研究不断加深的同时,研究工作者不仅要对中药的药理机制和作用成分进行明确,还要强化对毒性机制和有毒物质的分析,借助现代化的毒理学及药理学途径,实践分析中药的毒副作用,明确中毒剂量、治疗剂量的联系,并掌握慢性或急性中毒的对应剂量大小、靶向器官和临床反应等;3)深入开展中药药物流行病探究工作,结合中药不良反应的实际检测资料及数据信息,归纳整理有关中药毒副作用的资料,借助流行病学方式、机理开展探究,了解药物毒副作用、药物二者间的联系,为临床科学用药提供坚实的保障4)针对中药不良反应进行实验分析、临床探究,国内现在在中药毒副作用病例研究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有效控制中药不良反应的出现几率;此外,在研究工作中还要注重对中药作用机制、动力学和成分等方面的分析,预防、控制不良反应的出现。借助对中药不良反应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的方式,能够推动临床药学的发展,在医师、药师的联合努力下,可以使中药安全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促进中药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来自《中国中药》杂志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