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最新5篇)
发布时间:2024-03-13 09:36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 篇一

论文摘要:江泽民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出发.科学总结全党思想认识的新成果.不仅把党的思想路线科学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更富时代意义和时代特征.而且深刻阐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着力点和基本途径,为我们与时俱进地认识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指明了方向。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要求和本质品格。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也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不断地用新的实践经验、科学成果和创新思维深化认识党的思想路线,不仅把党的思想路线科学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而且指明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着力点和基本途径,为我们与时俱进地认识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深人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一、江泽民为党的思想路线增添新的内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我们党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丰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领导我们党认真总结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克服党内曾经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绝对化、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中国的民族的大众语言,创造性地把党的思想路线高度精辟而又非常明晰地概括为“实事求是”,并强调“‘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走上了建设和发展的道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针对当时“左”的指导思想并未根本上得到纠正,而且“两个凡是”又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新的枷锁,致使思想僵化、迷信盛行的状况,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要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破除僵化观念。因此,邓小平在反复强调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同时,把解放思想鲜明地提到了突出的位置,将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精辟地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他强调:“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他同时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密切联系和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起来,赋予党的思想路线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

20世纪90年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虽然没有变,但是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汇,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同时,伴随着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的深刻变革,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党的建设都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并且较之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江泽民站在时展的高度,以努力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开创党和国家未来发展新局面的战略气魄,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作了新的科学的概括,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他不仅高度重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视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我们进行不懈奋斗的核心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法宝”,而且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作了更加符合时展要求的质的规定,进一步论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努力形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新局面,提供了新的思想理论指南。它要求我们,决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或者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上,或者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而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思想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含义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精辟表述和概括,深刻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时”,即动态的、发展的、不可逆的时机和时代,亦即客观实际,是正确认识事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基础。“俱进”,强调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思想认识也必须随之发展变化。与时俱进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及时转变和更新观念,使思想认识不断接近和反映变化发展中的客观实际;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创新”,即人们运用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事物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有无相生的辩证统一的创造过程。例如,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无变成有,而高度集权、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则从有变成无。实际上,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没有生命力。因此,创新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的特点。

从世界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还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使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各方面都能形成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我们进行体制创新,就是要不断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各方面的体制。尽管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但要使这种新的经济体制达到比较完善、比较成熟的状态,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例如,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需要进一步从制度上加以完善,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有新的突破。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及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等,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因此,我们要拿出一往无前的勇气,适应形势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力争在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的创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而绝不能有畏难情绪。

江泽民指出:“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近100年来全世界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比以往一切世代还要多的生产力,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和思维科学等的突破性进展。21世纪,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面对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挑战,面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巨大科技需求,我们必须开阔眼界,紧跟世界潮流,强力推进我国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尽力缩小同发达国家在科技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推进科技进步,关键要创新。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是提高科技实力的中心环节。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我们在世界上科技领域中的位置,就不会有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力争在有条件的领域实现突破,力争在基础科学上有所发展,在技术上有所发明,努力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要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抓紧攻关,取得突破,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经济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基本途径是进行理论创新

江泽民明确指出:“我们进行理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使理论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这里既强调“继承”,又强调“发展”,为我们坚持和运用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指明了正确 的途径。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加强和改进理论学习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方针。既要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又要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江泽民深刻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伟大事业。当前我国已经进人了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更会有许多新鲜的实践经验需要总结,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解决,有许多未曾认识的领域需要研究。因此,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时代要求,“紧密结合国内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当代重大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问题。这就要求全党同志在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时,在从事的各项事业中,都要牢记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看看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的则需要积极调整补充,不符合的就实事求是纠正,以利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不断向前迈进,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的时代精神。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 篇二

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解一尊敬的党支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结晶,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实事求是是其基本点,解放思想是其关节点,与时俱进是其根本点,求真务实是其聚焦点。

解放思想以其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发展的内在动力、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关节点。把解放思想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党的思想路线,是对思想路线的重大发展。

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准则,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与时俱进赋予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以全新的时代内涵,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它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目的,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揭示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方法。

求真务实作为思想路线的一个新概括,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精神实质的集中体现,也凝聚着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的聚焦点。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在党的历史上,有很多实事求是的事件,也有很多违背实事求是的事件。如:结束文化大革命,

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活动,

平反冤假错案,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发展观等都是体现实事求是的例子。除此之外,中国历史上,也存在着违背实事求是的事件,如大跃进,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文化大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大炼钢铁,三大改造急于求成,两个凡是的提出等都属于违背实事求是的例子。大量事实证明,违背实事求是,会造成社会的**,影响社会的发展,显然是不可取的,所以,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推进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已经在过去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各个时期闪烁出了无比的光辉。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一个接一个的新胜利,关键的就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才能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始终符合中国的实际,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才能实现党发展为了人民的愿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3年之际,该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对于总结党的历史和经验具有重要意义。继续坚持该思想路线,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相信,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中国会越来越发展,越来越强大的。

初心优秀范文fanwenvip

汇报时间:XX年XX月XX日

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解二20XX年7月20日上午,根据委厅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要求,按照省装备站党支部工作任务细化表安排,省装备站党支部召开实事求是闯新路专题学习讨论会。会议由支部书记叶宝凌同志主持,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了学习讨论会。

会议首先由吴国华同志做了《实事求是闯新路

创新路上争佳绩》专题发言。他就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如何做到创新这三个方面谈了体会,对创新内涵、创新的意义和应具备的能力要求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能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能让个人生活更加美好。开展工作创新,要有较强的工作执行力,有细致的观察力,有持续的驱动力。最后,他还就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进行了汇报。

随后,与会全体党员围绕实事求是闯新路这个专题,认真开展了讨论交流。大家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等方面内容,结合教育装备工作实际,积极踊跃发言。同时,大家还按照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的要求,认真梳理整改自身存在的问题。

通过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要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坚定正确方向不动摇;认真学习系列讲话,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爱岗敬业争创佳绩,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

会议气氛热烈,讨论交流充分,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初心优秀范文fanwenvip

汇报时间:XX年XX月XX日

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解三在这几天的集中学习中,我认真研读了有关著作,对实事求是闯新路有了更深的认识,就实事求是闯新路我谈点认识和体会。

一、领会好实事求是闯新路精神的内涵,提高重要性认识。

一方面实事求是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以大无畏的革命胆识和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是冲破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窠臼,从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中开辟出来的,一部井冈山斗争史就是党带领人民实事求是闯新路的历史。另一方面实事求是闯新路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的典型范本。正是因为我们党坚持敢闯新路,才能冲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禁锢,不断开创新局面。可以说我们党的发展史就是我们党一部一直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的典型范本。

二、把握好实事求是与闯新路哲学辩证,确保用好实事求是和敢闯新路两个法宝。

实事求是是我党的兴业之本,是一切的出发点,是勇闯新路的前提。勇闯新路是推动实事求是的推动力,是对实事求是的践行,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党事业不断发展的保障。中国发展的事实证明,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事业发展才会有活力、有动力。要正确认识实事求是闯新路,必须科学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把握好客观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二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三是要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

三、运用好实事求是闯新路科学实践,创造新的工作业绩。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下行阶段,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要解决好新常态下思想观念如何突破、发展方式如何转变、利益格局如何调整、体制机制如何创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固定的模式可拿来借鉴、参考,作为肩负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性任务我们每一个人,正需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在实事求是中敢闯新路,在敢闯新路中推进改革发展事业顺利向前。

2021年2月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指出: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党中央从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出发,依据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与时俱进、开创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只有全党全国人民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五大发展理念上来,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向党中央看齐,向看齐,紧跟五大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奋进、在奋进中突破,我们一定能够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大环境下再创奇迹,闯出新常态下的发展新路。

在具体工作中,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发展思路要厘清。吉安无论在产业上还是文化当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我们要对自己知根知底,这样才知道我们在实事求是闯新路中吉安适合发展什么、要发展什么,这些年我们就找准了发展的路子,我们走出了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同步互动,三产共生演进主战略,致力于昂起井开区龙头、挺起吉泰走廊脊梁、立起县域经济支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发展新路。这非常适合吉安的发展实际,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二是思想观念要更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是敢闯新路的导引。十三五时期,是吉安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决胜阶段。作为革命老区,我们要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在具体工作中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一项永不停止的工作,进一步明晰吉安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举措。尤其是我们的脱贫攻坚、民间资本管理等工作要在全国、全省做表率、试点先行,更要我们勇于创新,做出范本。三是精神面貌要焕新。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实事求是闯新路,关键是要凝聚全体干部职工力量敢闯新路、勇创新业。领导干部特别是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平常时间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决克服为官不为、消极畏难、不思进取、不敢创新等不良情绪和作风,做到履责不失责,担责勇作为,为吉安的创新发展竭尽全力,做出表率。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 篇三

,一个农民的儿子——“读了六年孔夫子书”,“又上了七年资本主义的学校”,从康德二元论到黑格尔的唯心论;从孔孟儒学到康有为、严复的新学;从孙中山“三民主义”到陈独秀、的新文化,兼容并蓄,纷繁杂陈,在艰苦中探索,追求革命的真理,寻找中国革命的道路。,从井冈山到遵义,从遵义到北京,一步一步走出来,成为一代伟人。在长期的探索革命实践中,从种种主义、学说中汲取精华,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谛造者。中国历史也伴随着这个转变,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以他名字命名的思想,是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不息的集体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对中国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所进行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库中的重要内容和创造性的发展,是中国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哲学思想最具有中国特色。一、哲学思想哲学,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最丰富的成果,是中国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哲学思想之集大成,是廿世纪哲学思想发展的最新阶段,是中国哲学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中国哲学的发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并称为世界哲学的三大体系。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是中国人民认识世界、探索人生、研究古今的指南,集中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哲学是中国哲学发展的最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艰难曲折、前仆后继探索中国革命和解放道路进程中,取得胜利的结晶。哲学是中国哲学的延伸与发展,是对中国哲学批判的继承。中国哲学产生于夏商周三代,形成于春秋末期,在其发展的漫长道路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哲学在这个特色中又富有新的鲜明内容。一是与政治、伦理思想的紧密结合。中国哲学侧重于社会和人生,西方哲学侧重于科学和思维。中国哲学强调“修齐治平,安身立命”,并贯穿于“治世之道”之中。中国哲学一般不主张“为求知而求知”,求知和实行都是为了实现伦理道德的提高,并最终成为圣贤。哲学则要求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在改进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其有鲜明的“治世感”、“济世感”,始终把改变中国命运看成是自己的最高使命。哲学是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时刻想着群众,依靠群众,独立自主的求发展,进而获得人生自由。二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中国哲学比较重视人与天(自然)的和谐与统一,而不与西方哲学那样重视人与天(自然)的分别和对抗。中国哲学认为人生、自然、社会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相互联系、和谐、平衡的有序运动。哲学则在此基础上突出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强调内因和外因的结合。把中国革命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国内形势,采取相应的对策,因势利导,在困难中看到光明,在胜利中预见挫折。三是无神论传统。中国哲学“治国平天下”的正统思想,与西方哲学“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①不同。中国哲学在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无神论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在这种思想指引下,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古代自然科学长期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哲学教导人们不信鬼神,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无神论思想发展的升华。中国革命,在哲学指引下,正以“一天等于二十年”的速度发展自己,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又赢得了一个光辉灿烂的历史。哲学来源于中国传统哲学,扎根于中国社会基础,诞生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哲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更是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的产物。哲学在中国哲学的特点继承和发展中,又形成了自己最鲜明的特色,既是中国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哲学思想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的理论基础。哲学思想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不仅是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所决定的,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必然规律,更是天才革命家的本色。哲学思想,具有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哲学思想的活的灵魂,凝炼出了中国化的特色。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胜利和发展。哲学思想,是生动壮观,复杂多样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概括与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的升华。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到《矛盾论》、《实践论》的问世,标志哲学思想的成熟。中国共产党在这个思想指引下,成为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实现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论》到《论十大关系》的讲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转变。这二个转变向世人证明这样一个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哲学是中国人民夺取胜利的思想武器。在长期的革命事业探索和实践中,“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成为哲学最鲜明的特色,是哲学思想活的灵魂,是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反映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二、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哲学的核心和精髓。实践第一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是我党长期坚持和遵循的原则,成为我党的思想路线。同志多次强调:我们是“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②“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③从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到创造性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武装夺权的革命道路;从井冈山星星之火,到铁流滚滚二万五千里,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八年浴血奋战抗日寇,到百万雄师下江南,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证实,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实事求是,是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理论指南。实事求是的哲学观点,指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实事求是地制定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顺利地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曾一度违背了中国的客观实际,超越客观规律,偏离了实事求是的轨道,放弃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工作重点,导致了反右斗争扩大化,“三面红旗”,盲目的严重错误,最后酿成了十年内乱,给我党和国家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后由于我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又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步入超常规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就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之上的。邓小平同志再三告诫全党:“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④“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⑤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同志倡导的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的我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要以实事求是为前提和基础,二者是辩证的有机统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坚持了承认客观事物的客观实在性,又肯定了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同志在一系列著作中对实事求是的阐述,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进一步深化;同时,又对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进行了集中的生动的概括。因此,实事求是的哲学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集中的,生动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是哲学思想的核心和精髓。三、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更是我党的根本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是我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群众路线,生动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志把群众路线引入认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哲学思想活的灵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深化和发展。独创性地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与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紧密结合起来,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哲学观点。历来强调:“力量的来源就是人民群众。”⑥一再要求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之群众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⑦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群众路线,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由弱变强,克敌制胜。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和依靠人民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总是把实践的观点和群众的观点统一起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在长达七十多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贯穿一条红线,就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践证明:一旦脱离群众,革命就遭受挫折。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革命就胜利。“左倾”冒险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自己孤立自己,使自己脱离群众,几乎把革命引入了绝路。正是同志带领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团结、组织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克服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把革命引向了胜利。在革命年代,我党依靠群众,用大刀长矛建立了红色革命根据地,粉碎了敌人疯狂的围剿,星星之火,化为燎原之势,夺取了全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党的改革开放时期,我党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步到沿海特区建立和开放城市发展,从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到开展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从国有企业经济体制转换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不闪烁着群众路线的光辉,无不体现了哲学思想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的天才。这个天才,就是靠群众路线,靠集体智慧。群众路线是哲学思想的显著特色之一。四、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是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之一。独立自主,就是肯定事物运动的源泉在于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决定事物变化的性质和方向。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能促进或延缓事物的发展速度,而且,外部矛盾必须通过内部矛盾运动起作用。独立自主就是以我为主,自力更生。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奉行、坚持独立自主。从十年内战到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团结和发动广大人发群众,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粉碎国内外反动派的封锁和围剿。从“人人动手、丰衣足食”到“我们正是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了国内外反动势力,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夺取了全国革命的胜利。”⑧我们的国家,依靠自己的力量,一天天走向胜利,一天天走向富强。邓小平同志制定的我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依靠独立自主,一个一个地胜利实现。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我们:“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我们把基点仍放在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的基点上。一贯强调:“我国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⑩又说:“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11)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独立自主是我们的国策。引进外援,吸引外国先进经验和技术,是借鉴、批判地引进,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消化。“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离开自力更生,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就是建立在沙滩上,立足《www.》不稳,顷刻即垮。深圳、珠海等特区、开放城市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崛起与腾飞,形成了一个由“经济特区——沿海经济技术开放区——沿江、沿边和内地”这样一个全国范围的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都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建立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12)独立自主,是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统一。认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认识的基础。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观点,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从中国的现状和国情出发,中国社会主义正处在一个生产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须把基点放在独立自主这个根本上,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紧紧围绕和服务、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改革开放,是扬长避短,是以独立自主为前提和基础的。提出的“洋为中用”,就是独立自主的生动体现和正确运用,也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离开这个原则,就成了曾提到的“法门寺”中的那个“贾桂”了。中国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产物。五、中国人民胜利之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哲学思想的特色和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者之间是有机的统一。实事求是是核心,是第一位的。群众路线是以实事求是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实事求是的体现和应用。独立自主则是以实事求是为基础,以群众路线为前提,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具体应用和体现。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思想活的灵魂,是我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独创性的总结与科学概括,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之本,它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中国哲学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国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理论指南。学习和研究哲学思想特色,使我们坚定信念,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一定会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就一定会对世界发展再展辉煌。*收稿日期:1999-12-01【参考文献】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1页②《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36页③、⑩《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3页、917页④、⑤、⑨、(12)《邓小平方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3页、2页、3页⑥、⑦《文选》,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324页、323页⑧、(11)《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0页、1030页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 篇四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与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9-0016-03

恩格斯曾指出:“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1]628,“‘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2]443。在这里恩格斯告诉了我们对待社会主义的正确态度,即要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规律看待社会主义社会的变化,并通过创新把社会主义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更是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成果。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性,不仅是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的内在要求,更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对此做一探讨。

一、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此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的前提

思想路线,是一个政党的行动指南,其实质是一个党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立党的哲学根据,并逐渐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于纠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严重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主观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开创了中国独特的革命道路并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强调实事求是。但是,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党在实际工作中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遭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1978年12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以此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并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对这一思想路线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第一,强调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第二,突出强调了蕴含于这一思想路线中的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3]143他认为,在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的思想仍然非常僵化、迷信仍然非常盛行的情况下,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真正的坚持实事求是。正因为这样,他把解放思想上升至了政治的高度,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3]141那么,什么是解放思想呢?他从如何解放思想的角度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3]279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持和发展,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当时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进行。邓小平还指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3]312由此可见,这对深化认识社会主义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特别强调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实践在发展,改革在深化,社会在前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没有止境,要一以贯之。”[4]24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出了新要求,从而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路线。他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5]537他把蕴含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的与时俱进进一步强调了出来,成为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这一发展了的思想路线是增强党的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党的创造力最为重要的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

十六大后,不断强调坚持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性。2004年1月,他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6]724。2007年10月,他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7]1。这些论述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只有求真务实,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打破了对社会主义教条化的认识,才突破了不顾国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做法,才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进程,也才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的前提。

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以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力源泉

所谓创新力,就是创造新的东西的能力,说到底就是创造力。为了与本文所讨论的“创新”一致起来,这里用了“创新力”这一提法。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一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尽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但是,人民群众始终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始终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把群众路线提到了突出位置,在强调要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的同时,特别强调要尊重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各种新鲜经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的实践基础。邓小平多次表示,改革开放中的许多新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邓小平曾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8]382他还概括性地指出:“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好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9]1350指出:“现在,推进改革和建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不少,好办法从哪里来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我们头脑里固有的,归根到底是来自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丰富多彩的实践。”[4]637-638这生动地说明了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指出:我们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7]576。

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创新力,并以此作为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的重要方面,才使人们的创新才能迸发出来,才使我国社会充满活力,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三、坚持实践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就是通过制定新的方针政策、采取新的措施,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新的道路。科学社会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实践角度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曾在相当长的时间中照搬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下形成的“苏联模式”。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又在比较长的时间中犯了“左”倾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坚持实践创新,开辟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新的道路可以从以下方面认识。

1.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为总方针、总政策。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明确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征程中,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到1987年召开党的十三大时,这三个方面被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并被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从而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总揽全局的总方针、总政策确定下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抛弃了过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坚持改革开放,改变了过去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发达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套用到我国不发达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并人为地割裂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以及在方针政策上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特征不相适应的错误做法,不断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举措;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明确规定我国走什么路、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以谁作为领导核心和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的重大问题。“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统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实践途径。

2.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其实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因此,确立这一根本任务理应不难。但是相对于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只从生产关系方面强调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忽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割裂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适应的错误做法,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创新。

3.把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根本要求。这是在深刻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的基本性质基础上做出的正确抉择。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刚刚确立时,就指出,在我国虽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矛盾,但这种矛盾不是对抗性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矛盾。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这种改革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进行改革,但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在这里,把改革的对象与社会主义制度严格区别开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既要改革,又要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实践创新。

4.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上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探索的结果。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党的十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0]这种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创新的具体体现。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7]9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高评价,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实践创新的最好说明。

四、坚持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作为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创新过程中,必然要对实践创新的经验进行不断的总结,并将其上升为科学理论。因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与创新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是统一的,没有创新理论的指导,实践创新也难以为继。正因为此,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进而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6]10由此可见理论创新的重要功能和重大作用。

对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提出过相关理论。列宁、在领导本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只是提出过个别观点,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尤其是以及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其他领导人,尽管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出过一些正确观点,但是,总体上又被当时违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左”倾观点和理论所遮蔽,使理论创新被窒息了。改革开放后,在重新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创新成果。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主要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主题进行探索,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以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这一新的主题进行探索,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理论创新继续推向前进。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7]9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评价,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创新的最好说明。

总之,正是因为创新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还要通过继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得到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5]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 篇五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班固称汉景帝之子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在研究学问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能够客观地评价历史,从中找出真实的结论。唐代史学大师颜师古说:“务得事实,每求真是。”1938年,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讲道:“共产党应该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实事求是”的概念。1941年运动前夕,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做了科学的界定:“实事”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是事物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求”就是去探索、去研究。

从整个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的解释来看,“实事求是”是对严谨治学学风的概括,并不是哲学领域中的命题,而把“实事求是”赋予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科学含义,乃是在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过程中的一项创造。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没有确立一条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三次唯上、唯书、不唯实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中国革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总结我们党流血牺牲取得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最早认识到:要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有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也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是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模式化、把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从1929年到1930年,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29年6月在给的信中说道:“我们是唯物史观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1930年,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为了纠正一切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他提出,必须“洗刷唯心精神”,注重实际调查,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在这里,针对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针对唯共产国际指示是从的教条主义,针对唯苏联经验是从的经验主义,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高度,提出了确立我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1936年到1938年间,为了从世界观的高度揭露党内机会主义的根源,在紧张的抗日战争中,研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写下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重要的哲学著作。在这两部著作中,他论证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把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升华为哲学的理论,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的概念。在1940年1月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对于中国革命问题的研究应该取科学的态度,因为‘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唯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绝不能解决问题的。”

1941年5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在党的七大上,作了一个结论报告,最后一个题目就是“实事求是问题”。他说:“我们的阵地只能一个一个地夺取,我们的力量只能一点一点地聚集,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问题。……我们要以科学的精神、革命的现实主义,切切实实、一点一滴、一个一个地夺取敌人的阵地,这样才是比较巩固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和确立不仅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它是在反对唯书、唯上、不唯实的残酷斗争中,经过漫长的历史磨难才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是理论的简单推导,而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然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落实更不容易的。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曲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在晚年所犯的错误也在于违背了他自己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近几年出现的地沟油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有色馒头事件等,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证明,凡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行为准则,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取得成功;而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进入21世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能否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的胜利,关键在于能否始终如一地坚持好实事求是这一根本准则。坚持实事求是,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都有深远的意义。

(一)我党制定、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我们党为了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制定政治路线,这一政治路线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正确的政治路线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深刻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必须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作为指导。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之所以取得胜利,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制定出并贯彻执行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从而推进了我党各项事业的发展和我党自身的成熟;而所遭受的一切挫折,或者是因为违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或者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将原来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坚持贯彻下去的结果。

(二)为了加强我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并提高我党的领导能力,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被概括为中国共产党的新的工作作风。在这三大作风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根本的,其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而要真正做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必须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生活,而不能浮在上空、脱离群众;要老老实实做人和老老实实做事,严于律己,接受群众的批评,勇于自我批评,正确认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必须在对客观事物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答案,而不能夸夸其谈、哗众取宠。此外,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还是我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无论在革命、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是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调结构、保增长、促发展、提质量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这就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要求:既要促进经济总量增长,又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既要扩大民主覆盖面,又要改进和完善民主制度;既要促进文化大发展,又要创新文化体制;既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又要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实现经济发展,又要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所有这些都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科学研究,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断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经验,不断超越自己,只有这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才能够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选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谢俊,实事求是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启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