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中多层次案例教学法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4-04-30 11:19  

  文章明确了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分析了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多层次案例教学法,并选取两组学生进行对比教学,分析了教学效果。结果显示:多层次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但是也发现此教学法会占用学生大量课余时间。

 

  统计学是数据的科学,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以及解释,目的是从数据中探索现象(包括社会经济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性,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统计学难教难学是高校教学的一大难题。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大目标下,基于统计学的教学目标,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分析目前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统计学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进,构建了多层次案例教学法,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实验对比,分析了该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1 统计学课程教学目标

 

  统计学课程教学中,有三个教学目标必须要保证。一是应使学生掌握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二是应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统计软件,能够借助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计算;三是应使学生能从统计数据的描述和计算结果中提取所需信息,进行有效决策。

 

  2 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内容处理不当,脱离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目标

 

  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往往会陷入两个误区。一是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教学,重视统计理论体系的介绍、统计方法的推导、侧重统计推断及各种证明,认为只有通过手工计算才能让学生理解各种方法和概念,教材中普遍缺乏统计案例或者案例陈旧,导致学生学完统计学课程后对统计学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上。二是重实践轻理论。过分强调实践教学轻视理论学习,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统计方法和相应软件操作的学习,忽略统计方法理论背景和适用条件,导致学生学了许多统计方法,也可用软件计算出结果,但却不知何时该用何方法,对计算结果不能正确分析和解释。这两类问题的出现都脱离了我们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2.2 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传统统计学教学中往往采用类似数学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课堂讲授理论、推导公式、讲解例题、应用方法,然后学生课后完成作业进行练习。由于统计数据大量性和复杂性,繁重的手工计算会使耗费学生将大量精力,加剧学生畏学厌学心理。虽然现在教学中加入了实验课,但一来教学方式仍是教师讲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完成实验,提交实验报告,二来学生实践操作机会少,教学中缺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环节,使得学生兴趣不高,知识掌握不牢,动手能力差。

 

  3 “多层次案例教学法的构建

 

  案例式教学法最早在哈佛大学兴起,历经完善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首选。由于其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融合探究性、创新性的教学理念,拟合真实教学情景,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运用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得到我国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推广。③④我们基于课程教学目标,针对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统计学课程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改进,构建了多层次案例教学法

 

  3.1 “多层次案例教学法教学内容的构建

 

  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我们按照教学内容将案例分为三大层次:统计调查型案例统计整理型案例统计分析型案例。

 

  (1)统计调查型案例。课堂教学层次主要包括:调查方案设计案例;调查问卷设计案例;

 

  对应的统计软件实验教学层次主要包括:调查问卷的编码与录入案例;各种类型统计数据的定义与录入案例。

 

  (2)统计整理案例。课堂教学层次主要包括:各类统计图表绘制案例(格式、功能、适用条件)

 

  对应的统计软件实验教学层次主要包括:各类统计图表在软件中的绘制案例;数据预处理案例(包括查错纠错、填补缺失值、重编码、重计算、排序、排秩、加权、抽样、分类汇总等等);数据文件处理案例(文件合并、文件拆分等)

 

  (3)统计分析案例。课堂教学和对应的统计软件实验教学都主要包括:必学的分析案例:假设检验基本原理案例;总体推断案例;两总体对比推断案例;方差分析案例;卡方检验案例;回归和相关分析案例;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案例。选学的分析案例:多元回归案例;非参数统计案例;因子分析案例;聚类分析案例;判别分析案例。

 

  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二者区别在于:课堂教学侧重从理论方面讲授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背景、适用条件、输出结果的统计学含义;实验教学侧重讲授各种分析方法的软件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输出结果的信息提取。

 

  3.2 “多层次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的构建

 

  我们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可以做到,对实际问题能识别方法”——计算统计量”——能够解释结果”——做出有效正确决策。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案例从教与学的角度可分为四个层次。

 

  (1)课堂教学案例。遵循问题导向教学理念,针对教学中的每个知识点设置13个小案例,引出需要学习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是教师课堂讲授、演示和分析。(2)课后练习案例。针对每个知识点设置23个练习小案例,主要为了学生课后复习练习,熟悉课堂所学理论和方法,个人以作业形式独立完成,可以手工计算也可借助计算机软件计算。(3)章节模块案例。每章设置23个针对该章所有知识点的综合案例,学生分组完成,每组23人,实验课上按组一一汇报案例分析过程,现场演示计算过程,并解释计算结果,教师及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汇报通过的小组以实验报告形式提交结果。(4)综合案例。针对所有内容设置34个综合案例,学生分组,每组3人,任选1题,以数学建模论文形式完成案例,每组汇报论文。

 

  4 “多层次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评价

 

  徐海学院2012级会计6个班21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74人,女生145人。13班合班上课,为对照班,共119;4-6班合班上课,为实验班,共109人。这两组学生的性别构成、年龄、前期主要课程相同,成绩(各科成绩分为不及格<60、一般6070、良好7090、优秀>90四个档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学生具有很好的可比性。

 

  对照班和实验班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师都相同,不同的是对照班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课上讲理论、讲例题;实验班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章节模块案例和综合案例的课堂讨论。

 

  课程结束后统一命题考试,包括理论闭卷考试和SPSS应用上机考试。另外设计李克特5点度量表,调查两组学生对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等的满意度。考试成绩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调查问卷组间比较采用检验。

 

  表1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上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01<<0.05)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考试成绩比较

 

  表2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教学的兴趣相似(P = 0.234>0.05),对最终成绩评定看法一致(P = 0.238>0.05)。两组同学对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感兴趣、教学提高各方面能力等问题看法不同,总体而言,实验组同学满意度更高一些。值得注意的是,实验组同学认为教学占用了大量的课余时间。

 

  表2 两组调查问卷结果平均得分比较

 


  5 总结

 

  统计学课程概念多、公式多、数据繁杂,传统的单向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教师讲起来吃力,学生也不易接受,故而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通过对照比较,结果表明,多层次案例教学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多层次案例教学法也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在实施多层次案例教学法之前,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好各层次所需要的所有案例,安排好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分组、章节案例汇报、综合案例讨论等等,其中综合案例讨论部分需要多名教师同时参与指导和点评。由于教学学时往往十分有限,而章节案例的汇报和综合案例的讨论都需要占用一定的课时,另则学生也需要课下提前做充分准备,所以在学时安排上教师也要精心设计。总之,多层次案例教学法准备及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付出比传统教学法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当然也会收获更多。

 

  作者:李媛 来源:科教导刊 201626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