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结构像一座金字塔,初等教育是基础。美国的初等教育水平在国际上不是很高,但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美国教育体系培养出了一批世界一流人才。因此研究它的初等教育,研究它的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权力与责任:各州在公立学校课程设置与教育标准方面的作用。
美国的教育职权高度分散,按照美国宪法,各个州有权也有责任建立各州认为合适的教育制度,联邦政府不得干预,因此各级公立学校都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各州在公立学校课程设置方面的责任主要有以下四项:
1.规定学生在州内获得高中文凭的条件;
2.选定课堂教科书;
3.制订最低学力测验;
4.提供技术援助。
例如,大多数州规定社会研究科目必须有一、两门是美国历史或本州历史。地方学区可以另外增加必修课程,如:地方历史或性教育。
二、教材与测试:出版商和私人机构的影响。
美国的教育职权虽然分散,但是根据实际需要,各地的课程设置仍然存在一定的标准性。由于教科书是确定课程内容的重要因素,因此许多出版商为了扩大销路,按照一些影响比较大的州的要求出版教材,结果不仅在当地畅销,且在其他一些州也有很大的市场。
据统计,四个州的教材就几乎控制了全国30%的教科书市场(加利福尼亚州11%,得克萨斯州8%,纽约州6%,伊利诺斯州5%)。不同的州使用相同的教材,导致了教育标准和课程设置趋于一致。
此外,由私人非营利组织编印的各种“全国成绩与能力倾向测试”以及相应的标准逐渐为许多州所接受,致使各个学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
三、能力与道德: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
1.对基本技能的培养不够,标准偏低。
据统计;比较典型的学校,每个学生平均每天只有7至8分钟的阅读时间,而90%的五年级学生只有45分钟左右,但用于看电视的时间为3.5小时。七至八年级的学生中有40%缺乏基本的阅读技能。估计到本世纪末,美国将有两千至三千万成年人由于不具备应有的读、写和运算能力,而不能有效地工作。
2.价值观教育需要加强。
美国公立学校学生的祖辈来自许多国家,宗教信仰也各不相同。过去教学计划一般都包含道德伦理教育内容,但由于美国宪法规定的政教分离的原则,这始终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六十年代初期,最高法院做出一些重大裁决,禁止各州批准在公立学校做祷告。六十、七十年代,入学学生的家庭背景更趋多样化,从宪法的角度反对在学校设宗教课的意见更加突出。在此情况下,学校负责人希望由家长、社区教堂来负责道德教育,而学校课程则尽量“不涉及价值观”
进入八十、九十年代,由于学校不断出现暴力、吸毒和私生子女的现象,公众普遍反映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在下降。面对这一形势,公众呼吁学校应当进行道德教育、反吸毒教育和适当的性教育。一项民意测验表明:美国公众认为学校面临两个主要任务,一是教育好儿童读写,一是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
四、监督与指导:国会与联邦政府的职能。
美国国会一方面密切监督联邦政府在课程设置上的协助作用,以确保地方当局对课程设置的控制权。另一方面,联邦政府可以通过其实地研究工作和指导作用,间接影响公立学校的课程。
1984年至1988年,里根政府的第二任教育部长威廉·贝纳特为教育改革积极活动并提出了新的政策方向。为了鼓励和影响地方改革教育,他加强了联邦政府传播教育信息的工作。在他的领导下,教育部将本部几十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编撰成书,公开发表。贝纳特提出教育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内容、品德、选择”三方面,他主张建立一套扎实的基础课程和文科课程,主张革新历史、文学、语言、数学、科学等课程,发表过一篇教育报告《詹姆斯·麦迪逊初等学校——美国学生的课程设置》。这个报告虽然是以他个人的名义发表,但是实际上也反映出美国政府的观点。在报告中,他对英语、社会研究(历史、地理和公民课)、数学、科学、外语、艺术、体育与健康等七门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进行教学安排与课程设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他认为美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等首要的问题是四年級前后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了下一阶段的学习。因此他认为在课程上,头几年的重点是致力于解决读、写问题,尤其是独立阅读应该成为每天课堂上的重要内容。
1989年,布什总统和有关政府官员和人士,研究,同意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教育目标,这个两党通过的教育目标后来成为克林顿总统教育施政演说“2000年的目标:美国教育行动”的基础。2000年的教育目标,宣布到下个世纪,美国学生将能够迎接新的挑战。为了提供指导,由国会两党支持的“教育标准和测试全国委员会”着手编写为州立政府自愿接受的教育标准,对课程设置、编写课本提供指导性意见。.这些具有挑战性的标准,将为学生提供一个通过学习达到高水平的前提条件。根据“标准”编写计划,美国初等教育的课程将包括:数学、艺术、公民学、地理、历史、科学和外语。目前已经完成的学科标准有数学和艺术,其它标准还在制定之中,估计今年将全部完成。
五、竞争与超前:新制订出的艺术标准的特色。
比较已经订出的两个标准,其中刚刚完成的艺术标准,很有特色:
1.知识面加宽,增加了舞蹈和戏剧课,确保“反映出教与学的最好的知识”。无论是美国还是其它国家,一般初等教育的艺术课程中,只设音乐、绘画和手工。而新的艺术标准中,增加了舞蹈和戏剧课程。把手工、绘画合并到“视觉艺术”中;丰富了音乐的内容。
2.起点高,着眼于未来,“具有国际竞争性”。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习技能和技巧,还要学习理论知识,进行独立的艺术创作。以戏剧为例,标准涉及艺术形式的多个方面,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剧本写作、表演、设计、导演、比较不同的艺术形式、分析和文艺批评。其最重要的目的不在于培养戏剧人才,而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已扮演的角色,来体验人类活动的重要性,了解不同社会的习俗和信仰,继承蕴藏在戏剧当中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3.从实际出发,制订了考核成绩的两级标准。初等教育只是打基础的阶段,两级标准的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建立起学习艺术的自信心,又能鼓励具有艺术才华的儿童不断进取,兼顾了普及推广与培养尖子人才。
从艺术标准的制定可以看出:新的教育标准的制定是着眼于2000年,具有很强的超前意识,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六、研究与思考:值得借鉴的地方。
1.从小培养学生使用图书馆的能力。
美国的教育家主张:每所学校都要有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每个学生都要拥有借书证。在课程方面,作为一项教学内容,从学前就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一年级以后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图书馆,利用图书为写作和口头书评做准备工作。
相比之下,我国一般到了大学阶段,才开设“文献检索”等课程,学习图书分类的有关知识。此外,中小学图书馆一般只向教师开放,公共图书馆数量少,只向中学以上的学生开放。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可以称之为信息时代,从小使儿童增长从图书馆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对于培养热爱读书、具有自学能力和开创精神的跨世纪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认识到:图书资料是一种可重复利用而不会枯竭的资.源,也是人类文明和最新科技情报的载体,不能充分利用它,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
2.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美国的英语(相当于中国的语文课)课程设置与要求,长期以来在培养学生读写方面还不够,但在提高学习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做得比较好。教学要求中,有口头书评,要求学生对阅读过的作品,当众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美国的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小学生面对记者的采访,语言流畅、神情自然地回答各种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中国的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接受的训练比较多,口头表达能力则比较弱。这不仅反映在中文方面,在外语学习方面也同样存在重读写、轻听说的倾向。
美国为了实现“2000年教育目标”,正在组织有关专家下大力气制定具有超前意识的新的教育标准。
1993年,中共中央發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因此制定出保证这一纲要得以实施的相应的教育标准,抛弃旧的观念,大胆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也是当务之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外国的经验和做法,知己知彼,勇于创新,才能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友情链接: 百度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