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国企改革还是政府改革,都是目前所面临的难点、热点问题。要最终完成改革大业,必须实施攻坚战略,在国企改革和政府改革中迈出坚实的步伐。介绍了我国国有企业和政府改革面一临的形势、发展的前景以及政府改革对国企改革的影响。
关键词:国企改革;政府改革;形势;前景;影响
相对于其他转轨国家,我国用了近30年的时问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渐进改革之路。总体来说,这近30年的渐进式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还是存在四个明显的滞后问题:一是改革滞后于开放。国内外体制方面的差异以及经济技术实力、管理水平方面的巨大差距构成了对国内改革的压力和挑战。二是宏观改革滞后于微观改革。特别是财税与金融体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依然不能适应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三是政府改革滞后于企业改革。这不仅直接制约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而且难以理顺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四是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情况导致的后果就是进一步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都会受到制约。
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新形势
面对当前的全球经济环境,我国的国有企业既看到了机遇更看到了挑战,特别是在目前整个金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
1.1 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
中国经济经过近30年的高速增长,各传统产业已趋于成熟,产业竞争不断加剧,利润率平均化趋势加快,多数产业的利润率趋于下降,再加上从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我国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感受到经营环境的严峻,国有企业所受的影响更是首当其冲。
1.2 政策环境的变化
加入wto前后,我国政府已经对与wto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投资、贸易、税收等政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政府的作用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政府不再对国有企业进行直接的干预并以以往主要进行行政审批转向主要为企业提供环境保障和优质服务,在政策方面政府开始着力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对于已经上市的国有企业来说,原有的各种优惠政策、税收减免和补贴等保护措施已经开始逐步取消,这大大减少了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利润,使很多国有企业面临了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挑战。
1.3 技术和资源环境的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上原有的市场边界已经打破了,空间距离相对缩短了,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本、技术、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技术方面也都纷纷结成同盟,共同进行研究与开发。
1.4 国有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
与改革初期相比较,现在的国有企业生存环境更加恶化了。首先企业冗员和离退休人员负担沉重,企业债务包袱沉重,再就是企业办社会现象依然很严重,许多事情地方政府没有能力接管,甚至相当一批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改制上市后,将原有的烂摊子剥离留在老的国有企业中,为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增添了一些新的不利因素。
2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政府改革面临的新形势
在经济和信息都已全球化了的今天,就挑战而言,对我国来说最为直接和突出的是对政府管理体制和行为方式的挑战。这要求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改革,进而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我国政府的职能转变已经取得了的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发生了很多积极地变化,这其中包括: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建立;培育、规范、监管市场体系取得一定的进展;政府以往直接管理国有企业的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政企分开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在管理涉外经济方面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政府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职能有所加强;政府的自身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
(2)政府在职能转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各级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政府对微观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直接干预依然过多。有效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未形成;投资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规范、监管市场秩序的力度不够;一些政府部门出现利益集体化和非公共机构化倾向,公共服务职能弱化,乃至体制性腐败加剧;中央和地方的责权关系尚未理顺;依法行政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不高。
3 国企改革和政府改革的前景
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改革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国企和政府改革都面临了如下这样一些情况:
(1)在接下来这段时间,要深化国企改革的工作室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继续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资产体制;抓紧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的劳动、人事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推进企业现代化;探索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人员分流。
(z)政府在下一阶段的改革前景和重点:全面清理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法律法规的统一和公开性;以放松或取消进入限制为重点,营造国内各类合法经济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清理并大幅度减少政府行政性审批;按照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国内市场的要求,大力整治市场秩序;以国有大企业改制为重点,加快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步伐;抓紧对一批具有自然垄断和公用事业特点的行业进行改革、重组和规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行政程序立法,规范行政权力,落实依法行政;加快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司法独立,为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提供及时、公正的司法服务;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人员素质,将精干、养廉、高效有机结合。
4 政府改革对国企改革的影响
国企改革必须企业、政府两个轮子一起转才能成功,塑造新型的政企关系式国企改革的关键,而政府诚信守诺至关重要。国有企业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政府机构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对国有企业改组有着一些启示,我们在遵循企业自身运作规律的同时可以从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借鉴到一些有益的理念。
沿用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政府过去拥有几乎无限的权利,一些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意或无意的忽视了企业的利益,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迫使政府进一步转换角色,树立全新的政府运作理念,塑造与企业是平等利益主体关系的思维模式。要改革和规范政府行为,光靠政府的自觉意识和自我监督是无法保障的,必须有强大的外部制约力量——企业。
(1)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权力行使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它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政府不能作为企业的“老板”,更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但可以为企业充当顾问和参谋。企业必须独立于政府,依据市场的价格信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政府要制定和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法规,使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要加强企业完善立法和执法,并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政府还要反垄断,保护企业竞争的公平、公开和公正,为何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的市场经济发展体制。
(2)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几乎与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同步的,尽管这近30年来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有了很大改善,国有资产总量也在增长,但是情况并不是那么理想,很多的企业至今任然陷于长期亏损的困难之中,根本的原因在于政企分离问题未获彻底解决。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对这个问题而言是个不错的途径,成立国资委一是有利于政府公共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的分开(政资分开),国有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经营权分开(政企分开);二是有利于解决国有资产多头管、产权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的问题;三是有利于构建有效、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使企业经营者充分得到展示空间,又可防止内部人控制。成立国资委使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能够用盈利标准监督考核企业,使国资管理机构能够脱离具有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的控制。国资委将把管理国有产权作为惟一的或最重要的职能,因而实质上它是一个建立在商业化经营基础上的企业管理委员会。
(3)一般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对政府职能的改变提供改革方案是相对容易的,而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去实施政府机构的改革实践却是困难重重的。因此,当前主要的是要下定决心进行改革的实践,解决政府机构过多、分工过细、效率过低等方面的问题。一是可以逐步撤销或者改组一些专门的不具有政府职能经济实体的经济部门,使它们和企业之间不再是行政关系,而是以产权为纽带的经济关系。二是要合理调整那些业务相近、分工过细的社会管理部门,形成以间接调整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这样政企才能真正分开。
(4)就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来说,他们并不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应该是多元协作的关系。政府机构要想管理好一切社会事务,就需要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自治组织的帮助。市场机制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政府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管理社会和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对控制经济、社会的综合管理、多方面的为社会提供服务等方面的职能要求日益突出,政府公务的专业化要求也不断提高。由于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自治组织的帮助,政府减少了行政管理的成本,提高了社会多元利益的主体和谐度。而国有企业的主要职能制追求效率,但企业要是能够与政府和社会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就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品牌战略目标与规模化运营的目标。当国有企业获得了政府的维护在市场公平竞争中就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获得社会的认可与赞同就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得良好的企业形象就获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同时,国有企业还要处理好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关系,可以借助于外资企业的资金和技术,特别是利用民营企业的灵活经营机制,先进的管理理念,参与国企改革,共同发展壮大,这对国家、社会、企业而言都是一项共赢互利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