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关于社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公共社区图书馆问题是公益性、全民性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是面向大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场所,它面向全体国民自由、平等地开放。而社区图书馆则是公共图书馆为履行其社会服务职能而采取的一种办馆类型,是公共图书馆实现其资源全社会共享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总体水平不高,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建设和发展好社区图书馆事业,使其发挥出应有的社会功能,这对于提升我国社会特别是城市的文明程度,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发展状况
在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还处于初创阶段。就全国的总体情况而言,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在地域之间、城乡之间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广州、东莞、上海、宁波等地,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较为成功,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却严重滞后。据统计,我国目前平均45万人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图书仅0.27册,90%的小区没有专门的文化活动场所或图书阅览室。而在国际图联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中规定,每2万人就应拥有一所图书馆,人均拥有图书3册。[1]在西方发达国家,例如美国1.5万人便拥有一所图书馆,法国4.4万人拥有一所图书馆。在美国离市内主要居民区1.5公里左右需建立分馆,3至4公里需要设立一个较大的图书馆,居民从住地步行到图书馆的最大时间距离不超过30分钟。[2]而在我国至今还有许多城市没有建立社区图书馆,已经建立起的一些社区图书馆,往往还存在着馆舍条件差、经费短缺、图书资料匮乏和人力不足等许多实际困难,甚至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在社区图书馆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的城市里,东莞市比较具有代表性。东莞市从2002年开始,总分馆建设的各项工作逐步展开。通过几年的努力,一个个崭新的图书馆(室)遍布城市的各个区镇、社区以及企业。目前,全市已建立起1个总馆、40个分馆、102个图书流动服务站,发展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123个,覆盖全部32个镇(街)的城市图书馆集群网络已初步形成。[3]社区图书馆已经成为当地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方便、灵活的服务方式和多元化的服务内容走进了群众生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当前社区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凸显的几个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社区图书馆建设,虽然在某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当地政府的重视,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就全国的总体情况而言,仍然有许多因素在制约着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即使在社区图书馆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城市,也面临着继续发展的困境。而特别是在立法、政府职责和政策等层面上遇到的问题,则更需要引起有关国家机关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一)社区图书馆建设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图书馆法,仅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制定了有关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性法规或政策,这对当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但还是远远不够的。至于目前尚未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其他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就更多了,特别是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更是举步维艰。即使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虽然建设和发展社区图书馆具有比较好的群众基础,而且也逐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但也还是难以解决社区图书馆在发展建设中所面临的诸多实际困难的。仅靠个别领导、有关部门和热心人士的奔走呼吁,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没有法律作依据,社区图书馆的经费、规划、人员编制以及管理等问题也就没有保障。一些城市即使勉强兴建了一些社区图书馆,但往往面临着布局不合理,藏书量增长缓慢、馆舍狭小、设备陈旧、信息技术落后等问题,甚至难以为继,严重制约了社区图书馆的发展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
(二)地方政府对社区图书馆建设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地方政府由于对图书馆在社会经济文化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并受当地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特别是由于缺乏上级政府的监督和图书馆立法的约束,因而在有关图书馆建设发展问题的决策中,自主裁量程度很大。况且一个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状况又不在政绩考评范围之内,这样就更使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长期被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至于社区图书馆建设就更难以提上议事日程了。
(三)社区图书馆自身的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社区图书馆与居民的空间距离很近,有的甚至只有几十米,但是由于社区图书馆自身没有做必要的宣传工作或宣传工作的力度不够,同时也没有引起所在社区管理机构对社区图书馆的重视和宣传,因而使得人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生活的小区、街道还有一个社区图书馆。加之社区图书馆开放的时间不尽合理,有一部分社区图书馆不能做到天天开馆,节假日基本上不开馆。由此,就给上班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使他们几乎无缘走进图书馆。
(四)社区图书馆的馆藏建设缺乏特色,藏书结构不合理
大部分社区图书馆在制定购书计划时,没有将所在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职业特点、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等因素考虑在内,导致社区图书馆没有形成具有本社区特色的馆藏体系,藏书结构不合理。同时又缺乏对社区读者阅读倾向的调查分析,加之经费短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根据读者需要适时地调整社区图书馆的馆藏内容。
(五)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不完善
社区图书馆既是社区的知识宝库,又是社区的信息集散枢纽,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基地,同时也是关心培养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基地。因此,社区图书馆应以多样化的形式,面向不同的读者群体,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服务活动,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而目前的社区图书馆工作还只是停留在传统的“借借还还”上,还是以“被动式服务”的方式坐等读者上门,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单一,使图书馆多方面的服务功能没有被充分地发挥出来。
三、对当前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社区图书馆是最基层、最贴近民众的图书馆,但由于在我国起步较晚,它又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当前,在省、市图书馆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形成完整的图书馆体系,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应从社区图书馆建设抓起。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如何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设和发展好社区图书馆,使之能更好地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并藉以提高全民族的综合文化素质和社会道德水准,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一)制定国家图书馆法及相关法规,依法保障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例如新加坡政府在其颁布的《社区住宅法》中就明确规定,在每个社区必须建立图书馆及医疗体育设施;日本法律中规定社区图书馆隶属于统一的社区管理,每个社区均设有图书馆,政府在社区建设中负责规划及按规定提供经费。这些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为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1994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图书馆协会,在其共同拟定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也强调指出,在公共图书馆建设中,国家及地方政府“必须有具体的法规”。[4]我国也应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制定国家图书馆法及相关法规、条例,将社区图书馆建设纳入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并规定社区图书馆的公益性质、服务方向、办馆模式,经费来源等等,用法律来保障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地方政府对社区图书馆领导、支持和宣传的力度,推广全民阅读
《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指出,“开办和管理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及地方当局的责任。必须有具体的法规,并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资助”。[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及政府的责任和法律保障是建设和管理好公共图书馆及社区图书馆的关键。在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社区图书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把社区图书馆建设纳入到社区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之中,统筹安排、科学布局、切实增加投入,从而促进社区图书馆稳步、可持续地发展。同时,政府部门应利用自身优势,联合其他社会力量,如通过与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的协作,为社区图书馆做大力的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政府有关部门还应协同社区图书馆,从基层抓起,积极推动全民阅读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并使之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三)社区图书馆自身应重视对社区图书馆的宣传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图书馆意识
由于社区图书馆在我国起步较晚,人们对社区图书馆的认识和了解要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就不但需要有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而且社区图书馆自身也应以不同的形式来宣传社区图书馆,逐步扩大社区图书馆的影响。社区图书馆可以与社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栏内开辟图书馆版块,设置新书推介、图书评论、重点书目介绍等栏目,引起人们对社区图书馆动态的关注,发挥图书馆对读者的阅读导向作用。社区图书馆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到社区居民聚集地,如公园、广场等,发放社区图书馆宣传资料,介绍服务项目、图书馆开放时间等内容。通过这些宣传工作,加深社区居民对社区图书馆的认识和了解,提高社区居民的图书馆意识,从而为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四)社区图书馆应逐步优化馆藏结构,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馆藏体系
由于每一个社区在地域环境、文化结构、社会阶层、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因此社区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应以体现所在社区的特点为原则。社区图书馆首先要对社区的地理、人文环境、居民文化水平、职业特点等因素进行调查了解,依据调查结果,制定馆藏建设方案。在社区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可采用问卷或个别交流的方式,及时听取读者意见,让读者也参与到馆藏建设中来,同时社区图书馆工作人员还应深入研究读者阅读倾向,不断优化馆藏结构。此外,社区图书馆还应注意收集和保存反映本地区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文献资料,以及重大事件的口述历史资料。社区图书馆只有因地制宜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馆藏和重点藏书体系,才能拥有忠实的读者群体,才能让读者高质量、高效益地利用图书馆。只有拥有特色馆藏,社区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才有明确的方向,也才能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五)社区图书馆应积极拓展图书资料来源途径,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目前,社区图书馆的图书资料来源主要是依靠公共图书馆的集中采购。为了丰富馆藏内容,也为了缓解经费紧张问题,社区图书馆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拓展图书资料来源:
1依靠公共图书馆自身的馆藏资源。公共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应从中选出一定的馆藏文献资料,专门用于社区图书馆的流通,定期更换。这样既可以使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又有利于解决社区图书馆馆藏资源不足的问题。
2.社会捐赠。社区图书馆可以号召社区内的居民、企事业单位参与到社区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中来,鼓励和动员他们将闲置的、可读性强的图书捐赠给图书馆,以此来丰富社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3.与学校和科研机构图书馆组建图书馆联盟。学校和科研机构图书馆都有着自己专业的馆藏内容,社区图书馆应与它们组成图书馆联盟,互相交流、共享资源。从而使社区图书馆、学校、科研机构图书馆三者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还可以进一步联合地方公共图书馆,形成一个统一的数字信息共享系统,建立本地区公共文献信息中央数据库,提供网上检索,开展馆际互借,实现各类图书馆之间文献信息资源的互动,构建文献物流配送系统,保证文献信息的快速传递。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各地区、各类型图书馆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促进全社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逐步实现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图书馆服务宣言》中提出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5]
(六)延伸社区图书馆服务功能,树立人文关怀新理念
社区图书馆作为设在居民家门口的文化设施,不仅在社区的文化生活、而且在社区的整个社会生活中都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延伸服务功能,树立人文关怀新理念,为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
1.开展休闲娱乐活动,打造交流互动空间。社区不仅仅是人们居住、学习、工作的地方,同时还是人们文化娱乐的主要场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正在积极寻求更多、更健康的娱乐方式。社区图书馆作为社区的文化设施,能最方便、最直接地为人们提供各种参与休闲文化的机会,“提供通过各种表演艺术来表现文化的途经”,[4]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例如:与居委会共同组织书法、摄影比赛;诗歌朗诵、传统戏曲讲座、音乐欣赏等活动。这些活动既增进了社区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又提高了人们的艺术品位和文化素养,让人们在多元化的活动中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
2.关爱弱势群体,彰显人性化服务。《图书馆服务宣言》指出,“图书馆在服务与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图书馆致力于消除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困难,为全体读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5]社区图书馆具有贴近社区内弱势群体的地域优势,服务于弱势群体是图书馆“向所有人提供平等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社区图书馆应以帮助弱势群体为己任。例如针对下岗失业的工人和残疾人,社区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办实用性的培训班,如电脑培训班、英语培训班、家政培训班等等,来满足他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普遍要求,提高他们创业和再就业的本领,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老年人和少年儿童是社区图书馆的两大读者群体。老年人有着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由此而产生一些特殊的文化需求。社区图书馆可以通过为老年人举办健康讲座、读书读报活动、书法绘画讲座等方式,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帮助他们排遣心中的寂寞。针对少年儿童,社区图书馆可以承担起他们放学后的临时看管和辅导工作,并利用这个机会为他们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儿童与青年的想像力和创造力”,[4]使他们养成利用图书馆的好习惯;同时还可以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并使家长们在心理上对图书馆产生一种信任感,社区图书馆也就成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3.开展社区信息服务,构筑社区信息港。《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指出:“公共图书馆是各地的信息中心,用户可以随时得到各种知识与信息。”[4]社区图书馆作为最亲近普通民众的基层图书馆,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搜集、整理与社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提供社区信息服务。社区信息服务包括相当广泛的内容,有医疗卫生、教育、法律、社会福利、时事政策、家政管理、就业求职等等。此外,社区图书馆还可以进一步建立社区图书馆网页,反映社区文化动态,并为人们提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网页上还可以设置网上留言区,促进社区居民与图书馆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还可以培养社区居民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的方法、技巧,使社区图书馆成为社区内外信息交流的平台。
近年来,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而目前正在蓬勃兴起的社区图书馆正是这种挑战和发展机遇的产物。那么如何建设好社区图书馆、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服务理念,发掘新的服务模式,不断地探索、创新,为社区图书馆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要提高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从而使社区图书馆这个公共图书馆体系中最基础的单元,在努力建设“书香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第2篇:浅析当前社区图书馆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我国社区图书馆概况
社区图书馆是社区范围内建立的以服务本社区居民为宗旨的小型图书馆。党的十五大提出加强社区建设,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作为社区文化建设中心环节的社区图书馆得以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建有社区图书馆5万余个,为营造社区良好文化环境、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广大的农村,社区图书馆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家书屋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组部、中宣部、财政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全力推动下,被中央领导同志称之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的农家书屋建设打开了新局面。截至2009年6月,全国已建成农家书屋9.2万余个。
1、我国社区图书馆基本模式
世界上社区图书馆发展成功的国家一般都采取中心分馆制模式,即社区图书馆作为一个城市中心馆的分馆,分馆在行政和业务上接受中心馆的领导,文献由中心馆统一配置,分馆的工作中心就是服务居民。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将中心馆与各分馆联接起来,实现文献的通借通还,社区居民可以在身边的社区馆享受到与中心馆同等的服务。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也开始采用这种模式,如北京西城区就以区公共图书馆为中心馆,在十个社区建立了分馆。
中心分馆制模式有着众多的优势a、有利于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小而全”历来是藏书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它造成各馆藏书重复率高,造成有限资金的浪费。中心分馆制模式能够科学规划区域的文献资源建设。b、有利于业务工作标准化。文献分编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给社区图书馆带来很大压力。社区图书馆成为中心馆的分馆后,文献资源由中心馆统一分编、统一配置,各项业务工作由中心馆直接指导,业务工作的标准化程度将会有显著提高。c、有利于提高社区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社区图书馆作为分馆,可充分利用中心馆的各种资源来服务居民,如:文献资源、设备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同时还可以与中心馆及其它分馆联合,开展大型的读者服务活动,使社区图书馆由简单的借阅服务上升到深层次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2、我国社区图书馆管理方法
图书分馆是各个单位、社区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规范化管理也是分馆评估考核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图书分管的管理不容忽视。
a、分馆制订社区图书馆评估标准。根据区(县)级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结合社区图书馆的实际,制订出社区图书馆评估条例。社区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系统中的最基层图书馆,参与公共图书馆系统的评估定级,按照行业标准去要求、去规范社区图书馆的各项工作。b、规范文献编目工作。文献编目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难度较大。社区图书馆采取委托中心馆统一编目的办法解决此难题,以保证文献编目的标准规范。c、加速自动化进程。社区图书馆可采取与中心馆联网的形式,成为中心馆的一个工作站点,只需花少量硬件设备的费用,就可共享中心馆的资源。
2天津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概况
自2006年起,天津市开始建立图书馆分馆,在全市范围内陆续开设了58个社区分馆,采取市图书馆同区县图书馆和街道社区三方合作的方式,由市图书馆提供图书和网络资源,区县图书馆进行业务培训,社区提供场地、人员、设备、报刊订阅和日常维护设备经费。每个分馆图书保有量平均在3000册左右,并采用通借通还的借阅方式,居民在社区就可以借阅到市图书馆的图书。此外,从2006年开始,天津图书馆馆内两辆流动借阅服务车正式启动。车上就是一个流动的分馆,服务范围延伸到天津市公安局、武警部队、劳教和监狱系统、市工商局、市残联、本市部分大中型企业集团等,满足了各行各业不同人群与专业的阅读需求,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为了不断提高质量,流动服务组还加强了对分馆及流动送书点的回访工作,深入服务单位虚心听取服务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并发放服务效果调研表,将反馈意见及时汇总分析,以便为各分馆和流动送书点提供更为有针对性的服务。
3图书分馆存在的局限性
随着图书分馆的规模逐渐扩大,其自身体质的不健全所带来的问题层出不穷,主要表现为一下几点。
1、资金短缺。
国家财政只能满足市级图书馆的要求,对于社区图书馆的需求,往往忽略,仅靠市、区县一些部门和公共图书馆的少量赠书,难以使图书馆持久健康发展。购书经费短缺、书价上涨,使得很多社区图书馆入藏量减少,规模也越来越小,资金短缺自然成为社区图书馆的首要难题。
2、图书管理员专业水平、素质涵养低下
社区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并非学习过图书馆专业的相关知识,也没有经过专业的网络技术培训,大多数的工作人员均为图书的业余爱好者或者下岗再就业的工人,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的良好心态,优质的服务水平更不知从何谈起了。
3、馆藏资源利用率低
社区图书馆是纯粹的服务性行业,没有资金这个强有力的后盾,图书馆自然实行关门大吉的应对方式,变成了一个形同虚设的门面,或者一周、一个月只有一天对读者开放,这样一来,读者逐渐忘记了有这个图书馆的存在,政府更加不重视,不再投入任何的经费来购买图书,馆藏资源就停留在初始的阶段,没有流通,没有更新,最后只能成为一堆废纸。
4、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
社区图书馆自开设日起,并没有一个全面的法律来维护馆藏图书的完整性。一些读者的素质不高,特别是在偏远一些的分馆,丢书、偷书、撕书的事情时有发生,对于这种情况的发生,工作人员束手无策,只能任凭其自由发生,严重时图书馆甚至无法正常运行。
4未来图书分馆的发展策略
社区图书馆存在的局限性颇多,针对其自身的缺陷,未来分馆的建设应遵循扬长避短的原则,充分发挥社区分馆的社会职能。
1、把资金问题的解决放在首位。
目前,社区图书馆的停滞状态主要原因是政府重视不够导致资金短缺。保证政府正常投入是社区图书馆经济保障的主要来源。社区分馆的工作领导和主要负责人应该多和上级财政部门的领导沟通,让领导意识到在当今的社会,有很大的群体渴望汲取知识,吸收营养,充实自己,特别是社区的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这类的特殊群体更需要用书籍来点缀他们的生活,让领导高度重视社区图书馆的工作。
2、强化服务
服务是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服务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一个图书馆的命脉,因此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是办好图书分馆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做好这方面工作,必须坚持以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读者至上的理念,创造出一种积极的人性化的服务气氛,为读者开展全方位服务。
a、创造优良的阅借环境。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的空间加大、人们迫切希望有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为此,要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积极改善分馆条件,尽量做到环境优雅、安静、整洁,以此来提高读者积极性和满意度。
b、尽量完善服务设施和技术设备。
馆藏文献资源配置要趋于全面、丰富、合理。图书馆要研究各种类型读者对文献资源要求的特点,构造适合读者需要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例如:老年群体需求身体健康方面的书籍、儿童需要卡通类的、年轻人则会有英语阅读、升级考试方面的需求等,有了对这些群体的分析比较,工作人员在书籍的选择上有的放矢,避免盲目的选择带来不应有浪费。
3、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
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特别是社区分馆,有限的读者就是社区分馆存在下去的源泉。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服务态度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读者流量的多少。因此,分馆领导要从各方面来提高馆员素质。岗前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培训图书馆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网络技能外,更要图书馆员在思想上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此外,不能一味的循规蹈矩,沿袭事业单位松懈的工作作风,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的新规则,以此来增强图书馆馆员的危机感,不断鼓励、激发和增强馆员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4、充分调动读者积极性,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的工作中来
图书管理工作比较枯燥,简单的办理借阅手续、一成不变的工作环境会打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自然会出现服务态度恶劣、借错书籍、工作懈怠的问题,而这些致命的伤口会一步步将图书分馆推向无低的深渊。不妨挑选一些热心的读者,让他们参与到图书馆的工作当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经常开展一些有关读书的小活动。比如:让读者当一天的图书管理员;配合世界读书日的主题到社区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读一本好书的宣传活动等,这样既做到了为社区图书馆的宣传,也活跃了图书分馆的工作气氛,让工作人员和读者在一个平静、和谐的空间里和睦相处。
5、建立图书馆联盟
资金短缺是社区分馆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用有限的资金让本馆的图书最大程度的流动起来,真正意义上做到资源共享,保持一个可以永续利用的图书资源,单凭一个小小的社区分馆这一点难以做到,这需要更强大的后背支持图书馆联盟。天津图书馆目前拥有144个分馆,影响力扩及社区、医院、机关单位以及东丽、西青、北辰等区县,现在仍然有很多单位积极要求与天津图书馆联盟。天津图书馆定期为各区域分馆更换新的书籍,为他们送去新书的同时,替换下来的图书以调拨的形式给与监狱、劳教等单位,这样每个分馆定期都会有新书的加入,社会特殊群体也能阅读到优秀的书刊,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得到各个单位、社区分馆的一致好评。
社区图书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依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如何积极面对、及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全体图书馆员共同努力,不断拓展思路,改善服务质量,才能推动图书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