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之间的经济走廊建设最早起源于1998年。当年在菲律宾举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第八次部长级会议提出在本区域建设南北经济走廊、东西经济走廊和南部经济走廊。随后又出现了两廊(昆明—河内—海防—广宁和南宁—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一圈(2004年)、南(宁)新(加坡)走廊(2009年)等新倡议。
党的十八大后,尤其是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之间的经济走廊倡议不断涌现。
最早出现的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印期间,中印双方同意共同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但是迄今进展不大。
其次是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2015年3月中国政府公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要打造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同时强调“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但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热火朝天不同的是,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整体推进较慢。
第三是“两廊一圈”倡议老树发新芽。2015年9月,李克强总理会见越南总理阮春福时,中越两国同意将“一带一路”倡议与“两廊一圈”战略计划进行对接。主席在近年来会见越南党和国家领导人时也强调,要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和“两廊一圈”的战略对接。
第四是中老经济走廊。主席2017年11月访问老挝期间,两国同意加快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同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共建起自中国云南,以中老铁路为依托,抵达老挝南部的中老经济走廊。目前中老铁路进展顺利,有望在2021年底建成通车。
第五是中缅经济走廊。2017年11月,外交部长王毅访问缅甸时提出中缅共建“人字形”中缅经济走廊。2018年9月,两国签署了关于共建中缅经济走廊的谅解备忘录。目前,长达431公里的木姐—曼德勒铁路可行性研究进展顺利。
第六是中新南向通道,即后来的中新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该通道是在主席和李克强总理的直接关心下发展起来的,新加坡政府也很积极。2017年8月中新两国正式使用“南向通道”的表述,2018年11月中新两国正式签署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谅解备忘录。
此外,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仍在推进,而且在南新走廊之下还设计了多条次走廊,比如南宁—曼谷经济走廊、南宁—谅山—河内经济走廊等。
还有,2016年3月正式启动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已成为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次区域合作速度最快的机制,成效显著。严格说来,上述六条经济走廊(通道)的建设也是澜湄合作的重要内容。
至此可以看出,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之间的经济走廊建设呈现出布局密集化、建设主体多元化、同时相互交叉重合较为严重的新态势。为了促进国内相关部门之间尤其是参与不同走廊建设的省区之间的有效协调,同时提高域外相关国家参与经济走廊建设的积极性,笔者认为,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之间多条经济走廊的建设要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优先推进既有基础和发展前景较好的中老经济走廊和中新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建设,发挥这两条走廊(通道)建设的示范作用,撬动“两廊一圈”、中缅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发展。同时要坚持“N-X”与“N+X”相结合,即多边经济走廊同时在多领域推进难度较大时,可在具体项目上减少参与方;而在条件允许和需要时,也可考虑引入日本、韩国以及香港地区等第三方的企业或资本,共同推动经济走廊的建设,降低成本与风险。
在具體的策略上,首先要加强国内相关部门、省区的协调,要强化大局意识和战略高度,防止片面强调本部门、本省区主导的经济走廊的重要性。要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允许国内其他部门与省区参与所有的经济走廊建设;参与建设的中国国企、民企要相互配合,而不是各行其是,甚至恶性竞争。其次要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政府以及社会组织的协调。要把中国西南与这些国家间的经济走廊(通道)建设与该地区和相关国家的发展战略紧密地结合起来,真正贯彻落实“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防止将我方的规划和发展理念简单地强加于人;要加强与区域内的非政府组织、智库的沟通,提高项目的透明度,构建交流对话与分享信息的优质平台(云南大学缅甸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杨祥章对本文也有贡献)。本文来自《东南亚研究》杂志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