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向RBD的演进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6  

  文化创意园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空间载体,随着城市不断转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因其独特的开放性、融合性,除了具备设计生产、产品交流等功能外,其文化休闲旅游功能不断显现。RBD作为城市游憩商业区,是城市规划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城市RBD为切入点,不仅体现创意产业园产业定位,更突出其与城市、文化的互动发展,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传统RBD步行街模式、主题公园模式、滨江文化休闲模式和传统文化社区模式四种发展路径,也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转型提出模式探讨。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创意经济的发展,文化创意园在多个国家、地区纷纷涌现,国内外学者对此也给予高度关注。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概念,学界并没有统一说法,大多数学者认为创意园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空间载体,因此在称谓上出现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创意产业园、文化园区等。德瑞克·韦恩认为文化园区是特定的地理区位,它将城市的文化与娱乐设施以集聚的方式集中在该地理区位内,是多项使用功能的结合;而Hilary Anne Frost- Kumpf认为文化特区是一个在城市中具有完善的组织、明确的标示、可供综合使用的地区,它提供艺术活动与艺术组织所需的条件,给居民与游客相关的艺术活动,提供当地艺术家更多就业或居住的机会,让艺术与社区发展更紧密结合。Nolapot Pumhiran将文化创意园区定义为一个空间有限和明显地理区域的地方并且文化产业和设施高度集中于此。Wansborough&Mageea 认为,文化创意园区是一个文化设施高度集中、空间有限的区域,并鼓励文化使用和一定程度的生产和消费。Nolapot Pumhiran 和Wansborough&Mageean均认为在这个有限空间里形成了一些集群,这些集群是由文化企业和一些自己经营或自由创作的创意个体组成。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晚,对文化创意园的研究相对滞后于国外,而研究的焦点也多半是对文化产业集聚的探讨。

 

  从现实发展情况看,文化创意园不仅成为一些城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还是地方文化遗址保护的重要功能区,更是满足人们游憩、审美、学习等多种需求的新体验空间。本文依托城市RBD理论,在系统分析文化创意园与城市RBD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以广州市为例,尝试探索文化创意园向城市RBD转化演进的路径模式。

 

  二、RBD角度下文化创意园的类型与功能

 

  (一)类型划分

 

  RBD是英文 Recreational BusinessDistrict 的缩写,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斯坦福(Stansfield .C)和里克特(Rickert J.E,1970)在研究旅游区的购物问题时提出的,国内许多学者将它译为游憩商业区,所谓RBD就是为季节性涌入城市旅游者的需要,在某一区域内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后来,RBD的概念被学者引入到城市旅游中,其内涵被赋予了新的认识。保继刚,古诗韵(1998)在对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的基础上, 认为 RBD 主要有四大类型:大型购物中心型(Shopping Mall)、特色购物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型,(1998,保继刚,古诗韵),并指出在我国发展较为成型的RBD有: 大型购物中心型的广州天河城地段、特色购物步行街型的广东中山孙文西路步行街和惠州市步行街、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型的南京夫子庙地段和上海城隍庙地段、新城文化旅游区型的深圳华侨城和珠海九洲城地段。

 

  由于文化创意园是新生事物,关于其类型的划分标志有很多,并没有严格的区分界线,根据园区所依托的主要资源并借鉴RBD的四种类型,划分为以下几类:特色资源型文化创意园、建筑改造型文化创意园、产业升级型文化创意园、科技开发型文化创意园等(表1)。

 

  其中,第一类园区建立初衷是保护本土文化,并通过建设达到文化的修复、促进和发展。第二类园区依托的工业建筑多半是利用城市后工业化发展时期遗留的旧工厂厂房、旧仓库、旧设备,在艺术家或开发商的主体行为下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这两种类型与旧城历史改造型RBD的建设前提是一致的,对城市产生的影响具有共同之处。旧城历史改造BRD尽可能地保留原有古老的建筑风格,树立了一般新区无法达到的独特性,同时这种有益的改造,积极的延续了城市的文脉,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依托文化产业型创意园通常具备一定的文化产业基础,其中一些旅游功能突出的创意园因深厚的文化性和极强的体验性,在实践发展中很多都成为旅游景区发展的成功案例,如广州长隆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这与新城文化旅游区型RBD的特征是一致的。新城文化旅游区型RBD 建立最初以开展文化旅游为目的,带动了周边商业发展,形成新的区域。

 

  (二)功能定位

 

  城市RBD一方面服务于旅游者,另一方面服务于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居民。杨宏烈,潘广庆(2002);张晶,杨宏烈(2002),卞显红、张树夫(2004)指出,商业服务和旅游购物功能是RBD的基础功能,此外还具有休憩游赏、资讯窗口、交通集散、管理基地等四大功能。文化创意园作为特定的文化产业聚集载体,除了设计、生产功能,还具备交流资讯、研究、培训等多种功能。从RBD角度看,所呈现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点。

 


  1、文化功能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文化创意园,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功能,表现在文化保护、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国外很多文化创意园建立的根本目的是出于对旧城文化的保护,英国的伯明翰、美国纽约的苏荷区、加拿大的温哥华、日本北海道的小樽运河等,他们提倡“旧城复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老厂房, 将旧城看成是不可复制的价值很高的文化资源。这既是对城市原有文化的一种保护方式,又能使其散发新的魅力。国内很多文化创意园也是受此启示,充分利用城市中原有的旧厂房或是破旧的街巷进行创意改造,北京798、上海八号桥,广州红专厂等等都是典型代表。其次,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建立的创意园,更是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圈定了特定区域,通过现代创意手段让其焕发新的魅力。另外,一些利用新用地后建的创意园,也比较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并努力吸引文化创意群体,在文化形象塑造和文化传播上发挥着良好的作用,这都为城市文化增添了新景象,对于城市文化内涵和品位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是城市文化资源与城市发展结合的典范。

 

  2、游憩功能

 

  游憩是一种城市文化,更是一种需求。1993年《雅典宪章》中,明确提出,游憩功能是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交通、工作、游憩)之一。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的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受时间、经济状况等限制,加上消费观念的转念,距离城市较远的风景名胜区不一定成为人们满足游憩需求的首选,相反,人们更愿意选择离家较近区域作为日常游憩空间,开展休闲活动。文化创意园通常具备舒适、宽松、休闲的特色环境,不仅激发着艺术家和从业人员的灵感,也吸引了很多外来人群前来感受氛围、参观体验,包括园区周边居民。例如,位于广州北岸文化码头中的红专厂,涵盖建筑设计、画廊、文化传播、餐饮等行业,由于保留着上世纪旧厂房的风貌,加上艺术者的创意布置和设计,吸引了很多城市居民和外地游客,这些人慕名而去就是为了寻求一份安静,感受一种艺术文化休闲氛围,摄影、看书、喝咖啡、看展览等。

 

  3、商务功能

 

  文化创意园是文化生产与消费活动的呈现,它通过为文化产业提供研发、生产、经营和展示的场地,促使形成规模整体效益。国内文化创意园的建立,除了一小部分是由艺术家自发聚集经过创造形成,大部分还是企业和政府推动的结果。在商业目的的推动下,创意园聚集了众多创意人才、企业、机构等。为了有效满足园区内人员工作和生活需要,很多创意园都配备了咖啡室、酒吧、餐厅、电影院、音乐厅、画廊、展览馆等场所,为创意设计、产品展示和交流、商务谈判等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设施。北京的798从2003年由一批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工作室入驻后,经过十多年发展,已成为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成熟模型,这其中离不开商业化运作。今天的798不仅品牌效应提升,更发挥着艺术品展示、交易和艺术家交流的商务功能。随着文化创意园集聚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加上政府政策导向和市场推动,越来越多的人才、资金、商业信息等资源要素将聚集于此,成为城市中重要的休闲商务区。

 

  三、广州文化创意园向城市RBD演进的模式分析

 

  (一)广州文化创意园分布特点

 

  广州文化创意产业起步相对较早,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初步形成了文化娱乐、工艺 美术等文化市场,并具有相当规模。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内外创意经济的影响下,加上政府推动等因素,出现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有的直接贯以文化创意园称号。截至2012年,全市主要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特色街有90多个,其中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6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10 个。影响较大的有国家(广州)动漫网游产业基地、长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广州TIT纺织服装创意园、信义会馆等。从这些园区分布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中心城区集聚特征明显

 

  在这些园区中,约40家位于荔湾、越秀、海珠以及天河四个中心城区,且多数集中在老城区。在这些老城区中,RBD资源丰富,为文化创意园向RBD打造提供了良好的地缘优势。

 

  2、交通优势明显

 

  从交通情况看,1/3数量的文化创创意园布局于轨道交通附近,1/4数量的园区沿珠江布局。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沿江的景观资源一方面对创意阶层构成极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是构成城市RBD的重要要素。

 

  (二)广州文化创意园向城市RBD演进的必要性

 

  1、适应广州新型城市化转型的需要

 

  广州作为我国的一线城市,城市化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30年来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现在面临的是新城区与老城区的两极化,老城区拥挤、混乱与新城区宽松、舒适形成了强烈反差。2012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新型城市化发展实现大跨越,基本实现经济发展、城市发展、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转型升级,产业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的目标。文化是一个城市建设最重要的软实力,在此项决定中,特别提出要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突出广州城市文化特色。文化创意园可以说是广州历史文化、近现代工业文化、现代创意文化的一个缩影,是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城市旅游产品中可以利用和打造的名片。但从现实发展情况看,很多利用工业遗产打造的文化创意园也面临着商业化和被吞噬的境地。广州红专厂,虽然因其艺术、休闲、创意的新都市空间在广州名噪一时,但却因不敌金融中心的宏伟蓝图,面临被拆迁的命运。类似的还有广州星坊60创意园,同样面临着被改建的结果。广州如何留住城市文化的根?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业界和大众的关注。文化休闲需求和供给的失衡,容易使人们对广州城市文化空间价值和空间形象产生模糊,这与政府所提出的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显然是不相符的。从城市RBD的方向对文化创意园进行规划发展,不仅是对城市文化的一种保护,更是广州进行新型城市化转型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幸福广州的有利落脚点。

 

  2、广州城市RBD功能与价值提升的需要

 

  一直以来,提到广州的城市RBD,都是以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天河城大型购物中心这两种类型为代表,它们在满足游客和城市居民休闲、购物等功能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广州城市空间布局及结构完善都有着极大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时代变迁和人类行为不断推进、变化,RBD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商务区,成为区内工作人员休息放松、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效率的优良载体,RBD的传统功能也向着文化、商业、休闲、娱乐、旅游等多元素结合的趋势发展。广州的很多文化创意园恰好融合了文化活动、展览演出、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景点小品等项目,不仅为园区人士提供了创意工作环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和游客的文化休闲心理,对于引导文化消费、改善生活环境、促进生活品质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广州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的需要

 

  广州的文化创意园数量虽然不少,但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呈现出分散、规模不一、良莠不齐的状况。由于缺乏统一统筹,各园区建设多是自发形式为主,甚至出现“圈地运动”。有一些文化创意园其实就是在商业化运作背景下,先圈地再包装成“写字楼”出租,而高价的租金对创意企业和创业人才的进入又造成了一定限制,导致空置率较高。在这种功利主义影响下,导致园区建设没有特色,盲目性较大,没有发挥园区的文化创意要素集聚、设计、交易等功能,违背了建设初衷。从城市RBD方向发展打造文化创意园,有利于政府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形成整体,促进广州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园区和品牌文化产品。

 

  (三)广州文化创意园向城市RBD的演进模式

 

  广州文化创意园类型众多,根据其分布区域、设计领域及呈现的特点,提出向城市RBD 演进的几种模式。  1、传统RBD步行街型

 

  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临近广州传统RBD步行街周边的文化创意街区。例如,广州越秀区的北京路步行街是闻名国内外的典型RBD,在广州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游憩和商业功能。在北京路上,就分布着动漫星城、动漫界、文德路、起义路等特色创意街区。2006年越秀区政府颁布的《北京路国际商贸旅游区发展规划》(2006-2011)中,早已明确以北京路步行街为核心,带动文德路、起义路、沿江路等商贸和休闲产业的发展,打造以步行街为吸引源,经济活力遍及周边的北京路大商圈,通过旅游的推动作用,形成商贸与文化的高度融合。这种模式对于毗邻传统RBD区域的文化创意园来说,具有先天的区位优势,可以以互补共生的形式融入一个更大规模更多内容的RBD,优势互补,客源共享,联动发展。

 

  2、主题公园模式

 

  广州的文化创意园中,很多都有特定的主题,有些本身就具备良好的RBD资源。例如长隆旅游度假区既是一个主题公园,也是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应该说是一个典型的RBD类型。这种模式对于文化创意园来说,需要具有鲜明的主题特征,将零售、娱乐、餐饮、休闲等业态融于一体,更需要文化创意引领。目前来看,广州一些文化创意园也有一定的主题,如工艺时尚、影视文化、动漫设计等,像珠影文化创意产业园建造初衷就是要设立以电影和音乐为主题,融合星光大道、儿童电影主题游乐园、电影城等部分,共同打造一个国际性的文化产业集聚地,主题公园模式可以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方向和参考。

 

  3、滨江文化休闲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分布在珠江两岸的文化创意园,这些园区历史上曾经是工业区、码头区或者是旧居住区。2008年广州市政府推行“三旧改造” (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和“推二进三”战略后,导致城市中大量厂房和仓库闲置,这些老区已失去了原有的生产运输等功能,经过创意改造后形成了今天的文化创意园。由于临江的优越位置,这些园区对城市居民和外地游客的吸引力较大,例如位于海珠区的太古仓创意园由原来的太古仓旧仓库与码头改造而成,目前已形成了集红酒品鉴、餐饮、游艇俱乐部、电影库等业态为一体的新型创意园和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充分展示着休闲功能。类似的还有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它以珠江啤酒博物馆为依托,依靠沿江的优越区位已经打造成啤酒文化的艺术平台和高端休闲娱乐带,成为广州城市新的游憩休闲地。这种发展模式也会成为广州城市 RBD中心的热点,使传统工业遗迹焕发新的活力,让现代文化创意具有更深厚的历史意义。

 

  4、传统文化社区模式

 

  地方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创新是很多文化创意园建立的初衷。例如位于芳村的聚龙村文化创意项目就是由旧村落改造而成,建造的目的是要将民俗文化博物馆、茶艺、民间艺术表演集中展示,作为一种特色文化旅游商业区。类似的还有海珠区的小洲村文化创意中心,不仅完整地保留着岭南水乡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更是国内外术很多画家、雕塑家、书法家的创作基地。传统文化社区模式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更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在开发中可以是政府主导、企业作为、居民参与,不仅要保证社区居民是文化活动的主角,也要保证他们是文化旅游开发的受益者,从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激活民间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使岭南民间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

 

  四、结论与讨论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城市进入一个以更新再开发为主的发展阶段,“退二进三”、“退二优三”成为很多城市的建设,特别是旧城更新改造过程中的主题,而旧城更新改造的主要对象就是大量的产业类历史建筑与地段。文化创意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工业遗产如何保护的难题,但如果单纯建园、圈地、保护和改造,脱离城市规划发展,难以获得持久生命力。同时,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新城市主义的兴起,城市功能也不断推进、变化,人们的休闲需求越来越多样,对游憩空间的选择也越来越追求个性化。

 

  RBD作为城市规划和城市旅游的成熟理论,不仅为文化创意园的建设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解决其如何更好融入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问题,解决城市游憩空间出现的新变化。同时,文化创意园的出现也有利于城市RBD的丰富和更新,作为新的城市空间要素,它可以是城市RBD的有机结合,也可能会成为新的城市RBD形态。因此,在文化创意园的建设规划上可以向城市RBD的方向进行打造。本文从城市RBD的理论出发,系统分析了城市RBD与文化创意园在概念、类型、功能上的演化关系,以广州的文化创意园为例,提出了城市文化创意园向RBD演进的四类路径模式,对城市休闲空间拓展、历史街区文化复兴、文化产业聚集区建设、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形成了城市文化创意园向RBD演进的理论模型(图1)。

 

  作者:吴源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7期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