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之探究
发布时间:2024-03-21 10:01  

  摘要:微观经济学作为财经院校的一门基础性課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经济学能力及实用能力。其教学特点应与地方经济特色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得实用型人才。当下,在我国高校的微观经济学的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只注重理论的教授、轻视实践部分的现象,其教学方法也相对单一、课程目标不清晰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应对教学思路进行改革,明确课程目标,增加实践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实践活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质量的经济把对人才的要求推向新高度。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基础性课程,在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的背景下,也应当不断革新,培养具有特色的,符合社会多元化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本文对在当下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浅谈几点优化改进的策略方法,供同仁参考。


  一、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反思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当下,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普遍存在偏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象。微观经济学课程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其教学目标就是能够让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且能用理论知识进行灵活的实践活动,两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然而,由于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缺少专业的敏锐性和洞察力,觉得微观经济学太过抽象,本身有种畏惧心理,而且由于微观经济学课程选材的局限性,大部分内容都是理论知识,缺乏相应的实际案例,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由于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在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的状态下,他们的学习效率也就很难提高。


  (二)课堂授课形式相对单一


  在传统的微观经济学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解知识,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和接收,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的授课方式,而且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很单一,缺乏趣味性,造成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参与的主动性也差。依据金字塔学习理论,主动性学习的方式知识保持率最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探究出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创设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借助实验教学资源及其他辅助手段,引导他们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三)课程教学目标层次模糊


  目前,我国大部分财经院校的微观经济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层次不鲜明,没有像国外的教学目标那么清晰,国外的学科设置主要有基础课程、高级课程、研讨班等级别,学习阶段具有明显的差别化。相对国外的课程设置,我国多数财经院校的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层次模糊,多数都将经济学课程设置成专业基础课,造成学习阶段分化不明显,教学目标不清晰,而对于层次不同的学生,就造成学习分化越来越大的现象。其次,我国学科之间的划分界限比较严格,就造成微观经济学作为基础性学科,缺乏与其他学科交叉,也就会造成对学科前沿的发展关注度低下,不利于学科的教学成果。


  二、微观经济学课程体系的更新与优化


  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各种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及分析能力,对于课程内容及课程体系的设定上,应以经济直觉为首要目标,展开数理工具的辅助教学,重点突出实践教学部分。“经济直觉”是学习者对经济能力的一种自我感觉,是经济思维能力的体现。教师主要是通过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来培养学生的自我直觉。对于初涉经济学的学生,更要注重锻炼他们的经济思维直觉,对他们以后的知识构建大有帮助。“数理工具是帮助学生掌握数理分析的一种辅助学习工具,教师教授学生使用数理工具的目的就是强化学生的经济能力。“突出实践”体现得是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理念,要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师要全面更新和优化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实际运用能力。


  三、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微观经济学课程需要教师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轻松的教学环境,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教学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经济实用能力。


  (一)还原情境法进行案例教学


  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还原情境法,选取典型性案例,借助环境和情景进行设计,把交易过程尽量还原,使之贴近现实生活,增加学生对现实交易的认知和理解。目前微观经济学教材中的案例很多都是国外事件,还有一些案例年代久远,让学生难理解。因此,教师在选取案例上应结合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得实际情况,可以从网络、报刊上选取新闻热点做案例,不仅让学生感觉亲切,也能激发学习热情。例如:教师以春节购买车票为例,帮助学生加强对供给弹性和需求规律的理解;以明星演出设定不同价位门票为例,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消费者剩余及价格歧视的理论知识。以还原情境法进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经济情境的体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经济敏感度。


  (二)循环体验法进行实验教学


  国内很多高校都在经济学课堂中引入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研究潜能和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循环体验法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应用能力。例如在我校设计得实验课上,学生就可以运用软件模拟企业运营流程,学生通过模拟采购原材料、研发和销售产品环节,增加对企业运营的认知。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环练习方式,完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观经济学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教师要明确课程目标层次,增加实践内容,改进实验条件,力求在教学中做到知识和能力的并重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经济学素养,让学生成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型人才。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