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从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角度谈棠香街道农业发展战略
一、棠香街道农业资源现状
1.地理地貌概况
棠香街道位于北纬29°42?,东经105°45?。地处大足区中部地区,北接中敖镇、西接龙岗街道、南接宝兴镇和龙水镇、东面与智凤相连、东北毗邻宝顶镇,是旅游大足石刻的必经之路。
2.社会经济状况
全街道辖5个村,7个居委会,40个村民小组,66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84万户,户籍总人口7.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2万人,农村劳动力1.04万个;粮食播种面积2121.3公顷.主要农作物产量:粮食1.46万吨,油料858吨,蔬菜1.69万吨,水果1210吨,生猪出栏1.95万头。家禽15.28万只;水产品677吨;造林7.75公顷。农村经济总收入25.7亿元,财政收入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40元。
3.地质状况
濑溪河干流由西向东贯穿棠香东西,与化龙溪河由北向南和玉溪河自西南向东北的两条支流在水峰村交汇入濑溪河干流。土壤以红棕色为主,坝子边沿河流一带为遂宁组新冲积发育成紫色潮土。
4.气候资源状况
棠香街道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较充足年平均日照为1233.3小时。总雨量尚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009.3毫米。降雨量最多月份是7月,年平均为183.5毫米,次为8月,年平均降雨量为165.4毫米.历年无霜期325天。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显著,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盛夏伏旱较多,初夏与秋季多绵雨,冬季较暖,霜雪少,降雪期最长达5天。
5.林业资源状况
街道森林覆盖率41.5%,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500万元,分别对用材林、防护林、风景林、经济林进行了全面打造,累计造林3200亩,
6.水资源状况
棠香境内有各类水利工程157处,其中山坪塘99口,灌溉面积3000余亩,可蓄水40余万立方米;石河堰42道,灌面2600余亩,可蓄水36.42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1座,灌面560亩,可畜水27万立方米;电力提灌站15处,,灌面6500余亩;各类渠道共有60余公里.境内有濑溪河干流、化龙水库溪流。
7.农业推广人员和农业从业人员情况
至1999年止,我区有农业科技人员1105人,其中:高级职称30人,中级职称385人。辖区内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还有2725人各类职工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此外,我区现有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达37.8万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约4.8万人,初中以上文化约19.7万人,这些都是我区的宝贵财富。
8.交通条件
我区是川东重镇达州市所在地,交通十分便利,襄渝铁路、国道210汉渝公路与省道巴彭路、成达铁路、达万铁路成十字交叉贯穿全境,达渝高速公路县境内已全线通车,汉渝路、达通路、达开路等国道、省道及部分县道已达到二级路。全区基本实现村村通标美路。
9.农业资源现状的综合分析
棠香街道地形复杂,地貌多样,以丘陵为主,地域差异明显,土地资源较多,但人均数量较少,土壤类型复杂,肥力差异大,中低产田土面积大,气候温和,夏季光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但分布极为不均,一般春季降雨早,夏季雨量集中,夏旱、伏旱常常出现、秋季多阴雨,冬季雨量少、雾天多、日照少,无霜期长,水资源丰富,但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浪费大,利用率低,特别是旱地灌溉水源差、灌溉条件差,农业基礎条件差,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在数量上较多,但与生产结合较差,掌握技术落后,推广手段落后,交通件较好,但还为发挥其对农业商品流通的积极作用。信息闭塞,科技意识淡薄,农业基本上处于传统农业阶段,现代农业仅刚刚起步,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和加入WTO所带来的挑战。
二、棠香街道农业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1.自然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
(1)农业结构配置不恰当。①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红薯特别是小麦的种植面积大,油料作物如油菜、花生次之,其他经济作物如烟叶等较少,在这些作物中优质品种所在比重不大。②种植业与林牧渔配置不合理,全县种植业占农业总收入的46.4%,林牧渔共占53.6%,不但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就是与四川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也是比较大的。
(2)农业资源合理浪费大。①土地资源浪费大,我区冬水田、冬闲田面积每年保持在.25.9万亩,占田面积的43..0%。②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③西北部荒山荒坡多,森林植被少。④夏季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由于坡耕地保水保肥力差,灌溉条件差,夏旱伏旱严重,造成资源的浪费。
(3)农业基础条件差,生产手段落后。①我区中低产田土比重高,面积大。②设施农业较少,简易大棚面积不超过200亩。③基本上只是村村通机耕道,还未达到社社通机耕道,且路基窄,路面差。④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使用少,一般仅用于运输和抽水,机耕很少。
(4)肥料和农药的不合理施用。①肥料凭经验施用,总体说来,施用量大特别是偏氮肥严重,有机肥施用量少,磷、钾肥不足,复合肥未配合单质肥施用,养分损失大。②农药施用存在药量掌握不准,生物农药施用和其他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少。
(5)作物槁杆及其他生物废弃无的利用和转化率低。①全区焚烧桔杆现象比较普遍,畜牧部门也做了氨化喂养牛羊的工作,效果也不错,但,由于技术使用起来较为烦琐,农民接受的不多。②我区农委土肥站在桔杆腐熟还田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因时间较长,较为麻烦,农民接受程度较低。
2.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1)农村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农村在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0.78:0.44,由于本地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收入低,效益差,大部分青壮年农民只得外出打工。剩余的俗称“3860015”部队,导致农村劳动力结构很差。
(2)农产品市场转化率低,农业生产市场意识淡漠,农产品成本高、市场价格疲软,效益差。①农业产业化起步慢、发展势头不足,全区缺乏优势农业项目,农业缺乏龙头产业和优势产业,市场竞争力弱。②农村社会化服务程度低,发展不规范,还停留在小摊小贩的水平,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低。
3.农业技术含量低,对农业的贡献少
我区农业总体还处于传统农业阶段,除了作物、肥料、农药新品种推广较快外,由于体制和经费等原因绝大部分农业技术和管理方式推广较慢,只停留在看得见的几个试验点上,而农民难以最新的栽培管理技术,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只有35%左右。
三、棠香街道农业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实施策略
1.基本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和政府的强有力的组织,以企业化运作依托,广泛吸纳企事业单位、农民及社会向农业投资,逐步实现农村经济由追求数量型向追求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大农业高新技术的引进力度和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建设几个以带有辐射意义的农头企业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并建立以现代信息和技术手段武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实现我区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在未来的15年内,在保证农民增收的前提下,重点进行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企业化建设,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形成具有特色的新型农业产业群和品牌,农村城镇化水平达幅度提高。
3.实施策略
(1)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内部减少或取消普通品种特别是小麦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高产高效优质稻、油菜、玉米、特色蔬菜、水果等的种植面积,并将根据市场行情适当调整其面积;有条件的项目最终形成高效有特色的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充分利用废弃的作物槁杆氨化、饲料青贮等大力发展生猪,充分利用退耕还林的机遇,大力种植木本、草本饲草,扩大饲草、牧草的种植面积,要大力加快奶牛、肉牛、山羊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草食性动物,同时,在稳定这些产业的基础上,发展鸡、鸭、兔等项目。
(2)农业产业化及农业企业化。加快引资和融资速度以各种形式加快农业产业化,合理规划建设优质粮油、蔬菜、水果、苎麻、蚕桑、畜牧等产业化基地,让更多的个人、企事业单位及有识之士以资金和先进技术、管理模式参与农业投入,以丞包、租用、反租倒包土地,土地入股、使用权转让,公司加农户等各种灵活的方式将农民零散、分散的土地和经营方式集中起来,共同面对国际国内达市场的挑战。
(3)农村社会化服务型企业建设。根据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企业及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的迫切要求,以村和农业企业为基础,组建多形式的股份合作制的服务性经济实体及企业,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农业信息咨询、物资供应、农产品市场信息等服务。
(4)人力资源建设。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引进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及技术专家,并鼓励农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当地优秀的企业家和管理人员到高校、科研院所、高新农业企业进行去学习和培训,让他们掌握指导现代农业生产的技术,提高组织、经营能力;同时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普及科技和文化知识,培养能进行现代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和农业企业工人。
(5)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建设覆盖全区的农业信息网络,并与市级网络和全国农业信息网络相接,使全区农业生产走上信息化轨道。近期主要任务:加快区级农业农业信息网中心建设;摸清本地的具体情况如土壤背景值、土壤地理信息系统、农业技术推广状况,开发本区域内信息资源,为我区农业优势项目的确定提供基础;建立区级农业网站,开展网上农业信息技术交流和物资贸易洽谈;建立区域农业信息决策专家网络系统;建立乡镇及农业企业级别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
四、棠香街道农业发展战略初步设想
1.现代农业高新科技园区建设
在我区210国道和达渝高速路百节进出口处建设棠香街道农业现代高新科技园,使之成为我市及周边市区农业高新技术的试验基地、农业生产的示范样板、展示基地和高新技术辐射源。主要内容包括:名特优蔬菜温室50亩,露地100亩;名特优果树试验区500亩;花卉苗圃生产示范区温室100亩;工厂化育苗中心温室30亩;农业科研和培训中心。以建设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绿色优质农产品为目的。
2.优质粮油开发工程
在区质农产品开发中心的基础上,将我区业主产区建成成建制的优质水稻、油菜、高氨基酸和高油玉米及薯类生产加工基地,使我区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稳固。
3.高效优质蔬菜产业化工程
首先引进无公害生产技术,建设无公害蔬菜(包括食用菌)生产基地,并在此基础上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加强全街道蔬菜规划,制定统一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和实施方案,并为蔬菜生产的产业化提供信息、物资、市场等方面的服务,同时,通过多渠道引资建立盐渍蔬菜加工厂,使产品由初级产品向深度加工方面发展,增加旺季和市场疲软时蔬菜的消耗,降低市场风险。
4.优质果品产业化工程
以建设绿色优质果品枇杷基地,具有产业优势的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产品,带动本区域果品生产发展,近期主要任务:建立生态型优质果園6万亩以上,通过环境监控、生物防治、合理施肥及其他多项新技术及综合管理措施的集成运用,使产品质量达到我国绿色食品标准。瞄准市场需求,对果品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同时,强化果品的储藏保鲜,进一步改进冷藏保鲜技术,延长鲜果出库后的货运期和货架期。
5.大力发展黑山羊工程
黑山羊具有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和皮板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充分利用我区的战略发展部署和街道的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黑山羊。
6.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通过退耕还林,扩大我区森林覆盖面积,同时,注意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广生态农业技术,作物桔杆、禽畜粪便生物处理技术和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综合治理措施,使农业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主要是建立农村生态环境检测控制体系,对农村空气、水质定期检测、评价,控制工业“三废”污染,引进农业污染防治新技术,如缓释肥料、生物农药等,限制生产在超量使用化学品,严禁高残留农药出售和使用;加强动植物检验检疫,确保生产安全与食物安全。
作者:杨蕾等
第2篇:探究我国农业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一、中国农业资源概况
我国农业种类丰富,类型齐全,据相关资料统计,在2006年我国的耕地占用大小是1.218亿公顷,占数面积为全球耕地面积的7个百分点,其中人均耕地只达到全国百分之四十。我国充足的气候范例,顺应了不同的农业生长,亚热带和温带是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这就更加为我国的农业发展供应了优秀的环境情况。我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能源,粮食经济作物的种植居于世界之首。我国还是淡水水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这一问题,导致农业生产超载,预计2030年人口将会达到16亿。本篇文章就是对我国农业能源所面对的问题进行更深的研究探讨。
二、中国农业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
当今我国农业能源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就其紧急重要来讲,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发面:
2.1水资源严重不足,污染严重
水资源的污染导致能源严重缺失,我国处于轻度缺水阶段,人均占有水资源为2220立方米左右,但是面对水资源分布不均这一问题,北方的粮食区属于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只达到900立方米,降水量的不均是造成南北水量不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在我国产量丰富面积广大的农业区,含水量只达到中国总数的百分之十四左右,该地区,旱雨两季分布不均,极易产生涝灾。据统计,从1991年,我国每年受旱灾影响的土地面积大约为2700万㎡,由此造成的粮食损失为2800万t。面对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这一问题,国家实施“南水北调”这一工程,将其分为西、中、东三个路线。在此项工程的运行中,应该防止对周围的土壤及水质造成二次污染。关于长江的污染情况,在2007年干流污染达到600公里,已超过三级水标准,其中水体的严重富营养化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2004年三峡支流累计产生“水华”事宜6起左右,接着2005年发生19起,仅仅2006年的2、3月份共发生10起,三峡支流库区“水华”渐渐扩展。根据研究,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回水区的水流速过于缓慢,有的地方几乎是死水,扩散能力减弱导致水体污染物增多,污染逐渐加重。流动污染源所占比例颇高,主要来源是船只排放的污染物。船舶一旦发生海损事故,装载的化学物品一旦泄露于海水中,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2.2人均耕地少,土壤环境安全问题日趋严重
我国是人口大国,但人均耕地面积极少,2006年我国耕地面积相比上年的1.221亿公顷降低了30.68万公顷,我国人均耕地为926.7㎡,根本不足全国人均标准的百分之四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导致每户农田使用面积狭小,规模效益逐渐萎缩,再加上科技的落后,机械水平过低,最终致使农业产出率得不到提升。自2006年,中央指出我国的耕地面积不应少于1.2亿公顷。针对土地减少和土壤严重污染等问题,相关资料表明,东部地区1980年以来土质的酸化问题已不容小视。土质污染包括化肥、农药等污染,但最近几年间,农业集约化程度的进一步落实,让我国的土质问题愈加明显。净土是结食的第一步。
2.3商品能源日趋紧缺
自1988年以来,我国化肥、农机等主要五项农业生产资料所消耗的商品资源处于高消耗,低效率的阶段。我国的石油总量大约在300亿t左右,可采量仅仅为150亿t,就目前的科技开采水平来讲,截至2037年将全部使用完毕。从1993年,我国从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2004年石油进口量高达1.5亿t,由此可见,我国原油对外的依赖逐渐增强,已增长了42.1个百分点。当今原油能源问题已成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安全问题。所以,要转变目下当今的农业生产形式,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完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
3.1貫彻落实节能降耗政策,提高资源利用率
应深入贯彻节能政策,同时加大节能的实施成效。应使用价钱平衡和税率相结合的举措来调节资源的使用情况。另一方面,应在关键时刻,使用行政、市场的方式进行配合调节,共同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3.2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搞好资源替代
我们应深入贯彻“科教兴国”的政策,提升农民的文化感知与素养,把人口大国变为优势。应积极研究创新,努力发展高科技,在关键时刻助于代替资源,并大量的投入“人力资本”,以用知识技能对稀缺资源进行充分的代替。
3.3减少污染,搞好污染治理及资源的循环利用
政府应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做好环境调查等任务,应分别从总量和浓度上把握大气、水、土质的污染状况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为解决问题出谋划策,提出合理有效的意见及措施。关于农业要尽量减少因化肥等所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并积极用生态经济循环的政策来引导人们进行生产,另一方面,应减少工业排放给农业能源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在提升资源使用率的同时,进一步实现能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结束语:农业生产与自然经济再生产是相互融合的,遵循生态规律是农业发展的关键一步。生态、经济系统共同构成了生态经济规律。他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在以后的农业资源使用过程中务必要遵循着这一条规律。现在,应在遵循生态经济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农产品。并教导农民使用天然材料,应尽量减少农药等的使用,进而用生物技术代替,提高农作物等的产量,大家共同为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的良好循环做出一份贡献。就山区的经济关系而言,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当地居民的自给自足,当地人们应大力提高粮食的产量,着眼于提升农作物的综合使用能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搞好山区环境,退耕还林还草,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作者:杨金曼等
第3篇: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分析
人类是要依附在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才能生存的,因此人类在生活中的每一举动都会直
接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农业生产也是同样的问题,只有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加强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结合,才能使农业资源得到持续性的发展。
一、影响农业资源利用的因素分析
(一)农业资源浪费。目前我国的农业在生产时没有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造成了水源、土地资源等大量的浪费。比如现在比较关注的农作物焚烧问题,在农作物收割之后,农民在留足保证日常生活的劈材之后,对于多余的农作物秸秆就会采用就地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对大气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其实农作用的秸秆有很多的作用,玉米秸秆可以加工成为饲料及有机肥料:稻草可以加工编制工艺品、培养蘑菇、和其他作物混合做成饲料等等。
(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污染。现在的农村都会利用化肥和农药来提高农作用的产量,而这些物品的使用会渗透到土地和水源之中,对其造成污染。有数据表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只有20%左右会被农作物吸收,将近一半的量渗入到地下水中,造成地下水自净功能缺失,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的水源受到污染,对人身体造成伤害,有关调查显示每年约有千万人死于水源污染。
(三)影响生物多元化,生态平衡失调。随着人类发展,人口的增加直接造成土地耕地面积越来越大,而这些耕地面积都是毁林垦荒得来的。大量生态植被遭到破坏,导致很多原来在林中的动植物没有了栖息之地,当地的生物多样化受到破坏,直接影响了生态的平衡,打乱了生态系统的内部运作。生态系统受到影响,最终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一定的威胁。
二、农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和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现在农业生产时存在资源严重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必须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农业生产进行强制性的控制和规范。通过法律手段来达到让农民采用绿色生产模式的目标,让环境得到保护,资源持续发展。
(二)改变目前的农业生产模式。只有改变目前的农业生产模式才能让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协调发展。而法律手段只能减少农民对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想要从根本解决问题,就要将经济、生态和农业生产有效的结合起来,发展新型的农业模式,“有利可图”才能让农民更愿意使用这种生产模式,使环境得到真正的改善。例如稻田养鱼模式,以辽宁试点调查为例,下面的数据能够立体的体现出稻田养鱼的经济优势:
从表格我们就能看出水稻养鱼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优势,收入增加农民自然愿意选择这种形式。而且水稻养鱼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优化。因为要养鱼,所以农田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加高加固田埂,开挖沟渠,这样就增加了蓄水的能力,对防洪抗旱起到了一定的帮助,而且鱼还会吃掉蚊子等虫子的幼虫和螺类降低病虫害发病率,养鱼模式可以有效增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农业生产经济循环发展,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相结合。农业生产经济循环发展就是指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将农作物再利用、再循环,将农业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发挥最大的经济价值。现在农作物再加工的技术都很成熟,可以利用这一点将农作物深加工,比如将玉米压榨成油脂品,还可以将农业废物利用起来,比如稻草,稻草的用途很广,可以加工成工艺品,还可以制作成有机化肥使用到农田之中。农民不会再烧掉它们,这样就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了对环境和空气的污染。
(四)加大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并不高,由于近几年的过度开发,一部分资源已经几乎枯竭,开发再生资源已经成为趋势。风能和太阳能以及沼气等再生资源已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利用再生资源不仅充分节约了不可再生的资源,也能同样提高农业产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五)对环境实施监控。农业资源一旦受到破坏或者污染就很难治理及恢复,有的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枯竭就再也没有了。所以我们在环境保护上一定要防患于未然,要对环境进行监控,要实时控制农田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避免对农业资源造成损害。结束语: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对环境的破坏所带来的影响,环境保护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农业资源使用能和生态环境之间和谐发展,就必须要推广绿色农业,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循环发展,使用有机肥等一系列的措施,减少农业生产对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污染。通过本文的分析使我们了解到现代农业中只要找对了方法,农业生产和环境资源保护其实并不冲突,而且相互结合还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现在的环境问题严峻,我们必须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考虑,确保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镜洁
第4篇:关于黑龙江省农业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当今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四大难题中,农业处于核心地位。黑龙江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资源利用得好坏,直接影响全省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
一、黑龙江省农业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水资源管理利用不科学、不经济。首先是陆地水面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低。黑龙江省是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境内河流众多,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4大水系和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这3大湖泊,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小河流1918条,可是蓄水能力差,春耕季节十年九旱始终困扰着农业生产。其次是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已经使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流改向,水质恶化、泉水枯竭、河水断流。最后是水资源污染严重。由于农药、化肥过度施用,工业污水排放的失管,未受污染的淡水资源已难寻觅。
二是耕地资源未发挥最大潜能。一方面,土地承包经营的分散性与规模经营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耕地资源不仅是生产资料,同时也是一种福利。农业生产责任制并不能完全体现耕地的生产职能与分配职能的区别。承包地分配是以人口为基数的平均分配,虽然这种方式照顾了基本福利,可是却限制了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耕地占用的超稳定格局与用地效率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耕地利用率取决于耕地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而这种配置是在各种生产要素动态流转中实现的。目前一些有能力提高耕地利用率的经营者难以扩大经营规模,而一些无力提高耕地利用率者又不轻易放弃耕地。
三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严重滞后。农业劳动力资源流向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三个产业的比例不恰当。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过多,而第二、第三产业的过少。其中第一产业中种植业的又远远多于林、牧、渔等业。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科技不发达,机械化装备程度不高,其直接后果是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产值低,严重影响农业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资源开发利用
可持续农业资源开发要协调人与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资源合理开发与使用的关系,以取得最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一是贯彻生态经济平衡原则,适度、适量地开发利用,制止掠夺性开发利用。任何一种资源的利用都要适量,不能超其极限。如种植业,不可一味追求高产,不顾地力,盲目地提高复种指数,“取大于予”,造成地力衰退。发展畜牧业要充分论证承载能力,不可过牧超载,造成草场退化,饲料短缺。
二是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对一切农业资源都要进行估价,杜绝无偿使用。用货币买资源,包括农民的承包土地、水资源、草资源、山林等等,这是避免资源浪费和不经济使用的最佳途径。
三是以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组农业经营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新经营方式,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农业资源开发也要顺应这一趋势。按照农业产业化要求,在开发方向、利用结构、产品生产、加工等方面进行重新组合,开展对现行的承包制度深度调研,提出完善方案。
四是要贯彻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可持续农业资源开发的人力素质。推进农业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农业高、中等专业教育,发展多层次、多形式农业职业教育,把有限的农业资源交给高素质的农民手中,生产出优质产品。
作者:柯亚军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