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预算管理的理念也由重“分配”向重“管理”转变,形成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新模式,由于公共财政资源具有稀缺性,需要通过加强对预算的绩效管理谋求逐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当前我国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还存在着些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根据评估目的编制预算,选择评估指标与评价体系,对影响部门绩效实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些符合我们现实状况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对策建议
作者:陶克敏
从开始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服务型政府”和“公共财政”的建设,在预算管理制度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果,提高了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然而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各预算单位在预算编制和资金分配时较少考虑绩效性;支出预算约束性小,资金使用率低;没有规范的绩效目标和评价指标;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大大限制了绩效预算作用的发挥。鉴于此,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势在必行,创新预算管理理念,改革预算管理制度,重构预算管理流程,全面规划资金的绩效管理是当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1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11预算绩效管理的特点
预算绩效管理的出发点并非“省钱”,而是寻求有效的供给。无论绩效目标如何设定,对项目的资金效果的评价都必须回答两个问题:“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增进了公共利益”以及“获得的利益与拨款相比是否值得”。预算绩效管理采用三个环节管理模式,分别是绩效目标、绩效预算以及绩效评价。
(1)绩效目标,应当根据本地区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进行设定。
(2)绩效预算,也就是根据确定的绩效目标和事业成本,计算出来的预算单位预定项目额度。
(3)绩效评价,评价预算绩效目标达成情况,包括单位目标的达成,也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通过绩效评价,指出预算单位未达到绩效目标的指标,并提出改进建议。
12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
我国卫生事业单位主要依靠财政供养和扶持,若要回答政府花钱是否值得,需要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而管理的核心环节就是绩效预算。针对从当前存在的问题来看,首先改变原先资源型的预算结构,针对政府卫生公共政策的结果目标,设立卫生事业项目,由负责每个项目的卫生部门承担执行落实情况;进一步做好完善预算资金编制环节的工作,突出各项卫生事业任务目标,提高预算支出透明度,从而便于绩效的衡量;重新规范事业项目支出流程,确定预算规模和控制事业成本,确保其支出的合理性;构建绩效预算指标科学的评价体系,增强体系框架的可行性与实效性;加强管理制度的配套建设,进行具体分析并整体规划,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2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卫生事业单位开展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还属于起步阶段。
21绩效管理理念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传统形成的投入控制型预算管理思想在短期内难以改变,重效率、重结果的绩效管理理念还需要培养,有些事业单位只注重资金使用合法合规性,而忽略预算资金使用的绩效。因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约束,有的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畏难、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缺少反思。没有将“要我评价”变为“我要评价”,成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2预算编制环节存在问题
(1)预算编制的监督和绩效考核机制的缺乏。一些部门常常过分强调自身利益,预算编制草率,前期准备工作不足,编制缺少科学依据,把办事作为要价的筹码,费尽心思增加预算资金,因缺少监督和考核机制,通常是绩效低的单位没有受惩罚,效率高的单位也没有任何奖励,挫伤积极性,最终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2)预算部门对提供的资料数据真实性与可靠性难以保证。绩效评价活动的过程,就是信息的整理加工、输出反馈的过程,近年来,政府加大投入卫生信息化建设,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无法考核有些卫生事业单位报送数据的真实和有效性,对数据的绩效分析就更无法证实,从而影响限制绩效预算作用的发挥。
23预算执行缺少约束,支出流程存在问题
(1)预算的执行效率不高。公共财政的执行是预算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预算绩效的提高和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算的执行情况。前期编制不准确细化,又盲目多要预算资金,执行中频繁调整,实际支出无法与预算进行对比和分析,造成财政资金执行效率低下。在实践工作中,很多单位出现一边是多年财政存量资金滞留,另一边又千方百计争取新项目新拨款。长期以来,执行管理失控,存在大量财政资金的浪费和低效率使用现象,公共服务效率与质量都无法保证,这些已成为我国财政预算资金的一个巨大漏洞。
(2)预算的执行监管不力,绩效跟踪纠偏不够。部分项目主管部门对具体执行单位的使用情况和效果缺少必要的监管,常常是“以拨代支”的经费管理模式,特别是对实行外包项目等,会导致有些项目出现配套资金不到位,项目实施进度缓慢和资金管理和核算问题频现。有效的财政效益评价和监督机制的缺乏,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威慑作用无法发挥,对各种财政预算一拨了之,最终会导致公共资源重复购置,财政资金浪费严重,滋生腐败现象。
24预算评价体系未有效建立,绩效评价质量不高
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绩效预算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指标体系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预算绩效的质量。但是,我国预算绩效评价系统还不健全,缺乏科学性。因支出内容广泛,形式复杂,结果抽象,在以往的决策评估中,主要只是针对有形产出进行评估,无形产出因为无法量化而被忽略;导致弹性较大的社会效益、间接效益和长远效益被视而不见,这都极大地影响了决策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外,预算管理问题很少单独出现,需要有相应配套制度做保障。在卫生事业单位相关的财务管理方面,仍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没有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制度。在具体执行中,它可以通过人为地混淆支出的性质和期间操纵成本,再加上收支项目不配比,不能真实反映卫生事业单位的成本以及收支结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单位评估和考核绩效的准确性。
3完善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31开展广泛深入的预算绩效管理宣传
实现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离不开思维上的转变以及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和各部门各单位的密切配合。尤其是对于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以及预算绩效管理的成功经验等方面都要进行重点、细致地宣传,积极培养绩效管理文化,切实转变以往“轻项目产出、重资金投入”、“轻项目效益、重资金分配”的预算管理传统模式,强化“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理念,使预算绩效管理外在要求最终内化为自下而上的自觉行动。
32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及评估体系
(1)健全财政预算监督,强化预算约束,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离不开相关制度体系的建立,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和绩效考核机制,对预算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将各部门预算和工作绩效挂钩,根据业绩与成效来分配资源,业绩高的单位越容易得到财政预算拨款,业绩差的单位被减少和放缓款项,改变过去形成的一种较平衡协商结果,以及在此之上制定的预算分配制度。这样能坚持公平原则,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对绩效好的单位节余出来的预算资金,作为鼓励留其自行处理或结转下年使用,让预算绩效制度具有科学性和制度保障。
(2)保证提供编制资料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建立卫生事业支出的信息管理系统,统一公共服务成本标准,要求各单位提前编制收支计划,细化预算,收集整理项目执行的完成结果和检测数据,掌握各项开支定额标准以及技术经济指数和数据,预算编制时尽可能支出考虑全面,提高支出的预测精度,减少临时调整追加,及时公布公共服务成本,更为准确、全面地反映医疗卫生部门的真实绩效。
(3)设立全面客观的结果评估体系。在对预算绩效的结果进行评估时,应该对评估对象全面进行分析评价。设置定性与定量的标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就能及时发现然后加以解决,也可以与其他同级同类的项目进行横向对比,找出优势和差距;根据绩效评价结果,预算部门及时调整今后的开支方向,进一步合理分配预算资金,正确预测未来绩效发展趋势。另外,可以考虑引入专家评价机制,委托第三方独立组织站在专业客观的角度来构建评估指标,测量单位预算结果,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33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的预算绩效管理对于单位的绩效管理能力和绩效信息处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绩效管理岗位作为锻炼,培养复合型专业人员,通过专题培训、以会代训、交流考察、选派深造等多种形式,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形成一种新型的教育培训模式。一方面补充更新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实际工作应用,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满足工作发展的需要。
34落实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建立起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应用机制,使预算绩效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实现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的有效衔接。推进绩效信息公开。完善绩效激励与问责。
4结论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和工作效率,是我国卫生事业单位预算改革的目标。预算管理绩效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全面实施需要诸多配套改革措施的协调配合,这给广大财政人员以及相关工作者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然而,困难阻挡不了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前进步伐。本人尝试探讨卫生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思路,我们根据自己所处的预算发展阶段科学而又审慎地选择绩效管理目标。具体进度,理应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未来充满信心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本文来自《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