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的市场与多靶点索拉菲尼研究进展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4-04-02 10:51  

第一篇:多靶点抗肿瘤药物索拉菲尼研究进展


  索拉菲尼(Sorafenib)是一种新型多靶点抗肿瘤药物,临床前期细胞学及在体实验均显示其良好的抗肿瘤效应,相关临床试验提示其对多种肿瘤均有明显疗效。本文就索拉菲尼上市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作一简要综述,以供参考。


  1 对肾细胞癌的研究


  一项涉及903例晚期肾细胞癌(RRC)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显示451例接受索拉菲尼治疗的患者中1例完全缓解(CR)、10%患者部分缓解(PR)、74%患者病情稳定(SD);452例安慰剂组患者2%患者部分缓解(PR)、53%患者病情平稳(SD)。索拉菲尼对比安慰剂明显延长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5.5个月:2.8个月),减少死亡危险(风险比 0.72),提高最好反应率(10%:2%))。基于这项研究结果,美国2005年12月20日快速批准了索拉菲尼作为晚期RRC的治疗药物,这是FDA 13年来第一次批准用于治疗晚期RRC的药物。


  在联合用药方面,Ryan等报道了索拉菲尼联合干扰素治疗RRC的研究结果显示19%患者收获客观确切收益,1%患者CR,18%患者PR,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7个月。索拉菲尼联合每周1次吉西他滨治疗转移性肾癌的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疾病控制率为53.9%。


  目前,对于术后复发或者不能手术的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化疗以及生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因大部分肾癌患者存在VHL基因的缺失或失活,最终导致PDGF,VEGF,CaIX等的过度表达,这些生物学机制成为肾癌靶向治疗的基础,由以上文献可以看出,索拉菲尼是肾癌治疗领域的一大进展,可以确切的延长患者生存期,但与其它药物联合治疗的疗效尚需进一步证实。


  2 对肝细胞癌的研究


  一项涉及137名肝功能Child-Pugh B、C级,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口服索拉菲尼400mg每日2次,结果显示,2.2%患者PR,5.8%患者轻度缓解(MR),33.6%患者SD至少16周,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4.2个月,总生存期9.2个月。更大规模的一项涉及602名晚期HCC患者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索拉菲尼299人:安慰组303人)显示对321例死亡。病例结论:索拉菲尼对比安慰剂可延长中位总生存期(10.7个月:7.9个月,风险比 0.69),延长中位生存时间至影像学出现进展时间(5.5个月:2.8个月)。基于此项研究FDA于2007年11月19日批准其用于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HCC。


  国内随忠国,薛宏伟等人对索拉菲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进行了评价,结论为中位生存时间为10.9个月,肿瘤进展时间为6.8个月,总有效率为20%,毒副反应可以耐受。无明显增加。


  综合国内外索拉菲尼治疗肝癌的治疗进展可以初步认为:VEGF及其受体VEGFR在肝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并与肝癌生长,转移,复发密切相关。成为肝癌靶向治疗的生物学基础。索拉菲尼靶向治疗肝癌疗效客观,并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唯一一个可以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的药物,在晚期肝癌患者中处一线方案的地位,如何与其它治疗手段联合应用尚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3 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Blumenschein 等报道了54例晚期NSCLC患者中52例口服索拉菲尼单药400mg,日2次,51例可评价疗效。结果,没有CR和PR,30例患者SD(59%),中位PFS 2.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6.7个月,SD患者中位PFS为5.5个月。其结论为,索拉菲尼对维持疾病稳定有益。但最近一项涉及96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研究显示,CP联合索拉菲尼组(464例)对比CP+安慰剂组(462例)并没有延长中位总生存期(10.7个月:10.6个月),其结论为,对NSCLC患者CP化疗方案加用索拉菲尼并没有增加临床收益。Gridelli等报道了索拉菲尼联合埃罗替尼对比其联合吉西他滨治疗NSCLC显示前者延长了患者中位总生存期(12.6个月:6.6个月),其结论为索拉菲尼联合埃罗替尼对NSCLC患者延长1年生存率更有益。由此可见,索拉菲尼对于NSCLC的疗效尚需大量临床试验去验证,但可能作为晚期NSCLC的二线治疗的备选药物。


  4 对黑色素瘤的研究


  Eisen 等通过对37例不能手术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2期临床试验研究显示,34例可评价疗效,其中19%患者SD,62%患者疾病进展,其余19%患者疗效无法评估。全部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1周,SD患者的PFS为16-34周。随后,一项II期试验中35例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索拉菲尼联合卡铂和紫杉醇治疗,11例获得PR,有效率31.4%,一项涉及270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随机、双盲、对照3期临床试验显示,索拉菲尼联合卡铂+紫杉醇(CP)对比CP(1:1例数)并没有延长PFS(17.4周:17.9周),也没有增加反应率(12%:11%)。其结论为索拉菲尼单独应用于黑色素瘤疗效较差或无效,但与化疗联合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的初步疗效令人鼓舞,不推荐作为晚期黑色素瘤的二线用药,尚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5 索拉菲尼的不良反应


  Strumberg 等回顾了4个I期临床试验研究,显示索拉菲尼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乏力(40%)、厌食(35%)腹泻(34%)、皮疹/脱皮(27%)、手足皮肤反应(25%)。Hutson等报道了长期用药超过1年后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腹泻(74%)、皮疹/脱皮(51%)、手足皮肤反应(49%)、脱发(39%)、乏力(38%)。这项反应多为轻微的,常出现在用药早期。其发生机制为:索拉菲尼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肿瘤血管形成而达到抗肿瘤作用,而这些肿瘤细胞之中的信号传导通路在正常细胞中也存在,所以在使用索拉菲尼过程中会发生不良反应。而以上不良反应中,皮疹较常见,但严重者较少,大部分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消失,目前皮疹的发生程度,持续的时间是否与索拉菲尼的疗效相关尚需进一步探讨,而腹泻,厌食等不良反应大多可控。


  6 小结和展望


  随着对肿瘤发生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对肿瘤为多因素、多基因、多步骤发病已基本达成共识,其治疗亦应是多种手段、多靶点作用。所索拉菲尼正是一种新型的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其对肾细胞癌和肝癌的疗效已得到FDA的认可,为靶向药物的研发带来了新的启迪。但其对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前列腺癌、乳腺癌及胃肠等消化道肿瘤的作用及其与手术、放化疗、介入等多种治疗手段联合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国健康月刊·B版 2012年2期  作者:李长颖


第二篇:抗肿瘤药物的市场与研究进展


  各类肿瘤疾病导致的死亡是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2大死因。到2005年底全球肿瘤患者总数已逾4400万人。据我国卫生部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肿瘤发病率已上升为127例/10万人。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160~170万人,总数估计在450万人左右。


  1 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分析


  近几年,我国抗肿瘤用药市场得到了长足发展,用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市场规模较1999年翻两番,达到150亿元人民币,每年的用药金额增长速度均在25%以上,其中2001年的增长速度高达50%以上。


  近几年来,植物生物碱和其它天然药这一类别一直是抗肿瘤用药的领先类别,市场份额(金额百分比)从1999年的39.1%上升到2005年的39.23%。细胞毒素类抗生素和相关物质近年来市场份额均在20%左右,市场处于稳定阶段。


  2 市场领先品种介绍


  2.1 紫杉醇(Paclitaxel)


  对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有显著疗效[1],2005年市场份额为17.16%。


  2.2 表柔比星(Epirubicin)


  乳腺癌、恶性淋巴瘤、头颈部肿瘤等实体瘤的化疗效果较好,2005年市场份额为9.08%。


  2.3 奥沙利铂(Oxaliplatin)


  是治疗大肠癌最有希望和不可多得的一种药物,2005年市场份额为7.39%。


  2.4 异长春花碱(navclbjne,NVB)


  被临床证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有效的药物之一,2005年市场份额为5.94%。


  2.5 吉西他滨(gemzar,GEM)


  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NSCLC(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等实体瘤[2],2005年市场份额为5.17%。


  2.6 吡柔比星(Pirarubicine)


  对头颈癌疗效较好,也可用于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等,2005年市场份额为4.42%。


  2.7 羟基喜树碱(hydroxy camptothecin,HPT)


  对多种抗药性肿瘤,取得良好疗效,2005年市场份额为4.13%。


  2.8 多西他赛(Taxotere)


  用于治疗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等,2005年市场份额为4.12%。


  2.9 甘露聚糖肽(mannatide)


  其主要临床作用为刺激骨髓造血、调节自身免疫,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2005年市场份额为3.16%。


  2.10 卡培他滨(capecitabine,xeloda)


  治疗晚期结肠直肠癌、转移性乳腺癌有明显的疗效,2005年市场份额为3.06%。


  3 抗肿瘤药物的研制与开发热点


  目前正在开发研制中的抗肿瘤药物热点领域有以下几类:


  3.1 抗代谢物;3.2 作用于细胞骨架的抗肿瘤药物;3.3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3.4拓扑异构酶抑制剂;3.5还原型谷胱甘肽调节剂;3.6肿瘤细胞表面受体阻断剂;3.7核苷转运抑制剂;3.8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3.9天然(中草)抗肿瘤药物;3.10生物工程重组抗肿瘤药物


  4 抗肿瘤药物的思考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慢性过程,从正常到不典型增生,再到癌变,一系列的基因和细胞因子在很多环节上有调控作用,针对这些环节开发预防药物,也是抗肿瘤药物的一个研究方向。现代科学,特别是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正在逐步提示恶性肿瘤的发生本质,抗肿瘤药物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紫杉醇等药物的研究成功,表明继续寻找有新作用机制及独特化学结构的细胞毒性药物仍具有重要意义。新型抗肿瘤药物如生产因子抑制剂、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生物反应调节剂、肿瘤耐药逆转剂、端粒酶抑制剂、基因工程药物等有着良好的研究开发前景,将完成恶性肿瘤的治疗从治标走向根治的突破。


  医药月刊 2008年4期  作者:周治国 丛晓丽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