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科学技术飞速进步,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持续推进,每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可以有效地体现在科技上,科技的快速发展可以为我国各个领域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1]。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类高科技,应用在各个领域,比如生产运行中的电力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改善,能够不断地促进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我国经济水平的进步。
1 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技术的使用
1.1 实时仿真系统
不同的子系统一起进行运作形成生产运行电力系统。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非常多的电力系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困难,因此需要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措施,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减少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出现技术问题和故障的概率。很容易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较多的威胁,这个时候就需要很好的控制和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2]。使用“实时仿真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实时仿真系统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实时仿真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提供非常多的实验数据信息,和不一样的电力系统同时进行实验,协助相关技术人员对电力系统进行有效测试与分析,三维仿真系统与电力设施相关的设备(变电设备、输电设备、施工及检修设备)及属性信息与相应地理空间数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进行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及交互操作,具有直观的图形表达形式以及强大的空间分析。是变电施工、维修行之有效的辅助工具。基于本系统可以实现在统一安排和指导下建立起电力设施相关的设备管理系统,通过智能化的物理和逻辑资源管理,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辅助实现电路设施相关的设备和传输网的网络组织和优化,为维修和变电部门提供有分量的数据;实现对电力设施相关的设备在维修时准确无误的进行操作;实现对电力生产运行人员技能考级时,有效地为运行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模拟操作和各种事故处理的练习机会,培训提高电力运行人员的业务技能、规范基层电力运行员标准化倒闸操作,防止习惯性违章和误操作事故的发生。从而更好地控制和改善生产运行电力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电力系统增加价值,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持续的运行。
1.2 智能保护技术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发展意义重大。在电力系统运行中,最为关键技术就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它在建设中得到广泛使用。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使用过程中,电气自动化的智能保护功能必须要全部发挥出来[3]。电力系统在生产运行中受到高度关注,所以必须要在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其发挥作用。在运用电气自动化保护作用的时候,能够完成以下几点:
(1)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保护内容可以让电力系统的功能得到升级优化,能够让网络通信更融合的组合等等;
(2)电力系统与智能保护组成融合之后,二者相互配合能够组成全新的体系,电力系统运行中,当保护装置的有效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时,保护装置就会切除故障元件,尽量缩小停电范围,使系统中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保护装置切除短路故障的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并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出现异常后,不再是置之不理,而是采取有效妥善的解决措施。电气自动化的智能保护可以第一时间发现电力系统中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然后分析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从而保护电力系统的运行。并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相关数据,迅速、准确地排查各种故障,并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3)在电力系统中使用智能保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自动化水平,可以定期的使安全领域、保护装置、智能控调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合作工作,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为电力系统创造价值且奠定基础。
1.3 人工智能技术
需要不断的优化电气自动化技术,把电力系统的“人工智能”能力发挥到极致。以此来解决只靠相关工作人员的开发生产的弊端。在生產运行电力系统中使用“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电力支持,可以更好地解决电力系统运行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把人的思维方式和技术能力与电力系统进行统一融合,从而能够对电力系统进行更好更全面的实时监测与调控管理,这就是人工智能。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使用人工智能可以把电力系统中多个领域进行实时统一的监测分析,一旦系统中的某个环节出现安全隐患或者问题故障,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发现并且进行反馈,这就可以有效减少电力系统运行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4]。人工智能的虽然具有可行性与可靠性的优点,但是就目前而言,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的人工智能的技术并不完善,需要进行深一步的研究,促进电力系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2 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
2.1 智能电网技术
生产运行电力系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电力系统,电力系统中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确保电力系统处于正常安全运行的状态。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时候,“智能电网技术”需要科学合理的使用。
(1)信息管理
我国生产运行电力系统进入工作状态的时候,需要使用复杂多样的处理方法,按照严格的规范要求进行相关的数据信息与资料的收集工作。智能电网技术可以让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数据信息得到更好地处理与管理[5]。这就可以确保电力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得到智能化的进行相应的操作,能够大大的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2)网络通信
在建设优化电力系统的时候,需要用到很多的技术一起完成。在电力系统中使用智能电网技术可以更好地过度电力系统的运行。需要选择正确合适的操作技术,对不一样的工作范围提前进行预设,以此确保电力系统能够顺利地建设和优化。
2.2 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的运用
变电站的建设中,自动化技术同样得到广泛的使用,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进行工程建設的时候,保证建设质量的同时,还要考虑工程建设的长久性。对电力系统进行常规的完善,还要争取获得更加好的建设效果。与此同时,需要确保变电站进行运行之后,在长时间内可以有效改善和解决运行中出现的存在的问题,需要确保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运行的安全性,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可以让相关工作得到很大的完善[6]。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是发展了计算机技术,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使用到计算机技术,就可以确保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可以自动化的进行计算机运行和数据记录管理,促进了变电站各系统中电气设备运行监控和监测的实现。通过通信系统和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在变电站的计算机监测系统中通过电气自动化联调,成立了集控中心,实现了集中控制和远方操作,能够很好地扩展变电站计算机监控范围。可以对各种设备的故障和事件波测距进行准确记录,记录运行设备开关跳合情况和动作序列进行保护。通过对各种配置运行选用,能够实现监控系统中的通信功能,对存储事件进行分析;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变电站的自行诊断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对比变电站各项运行数据,能够快速地将故障点找出来,并对故障及时进行自行修复。通过在变电站自行诊断中的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但能够减少故障发生几率,同事还可以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促进变电系统运行效率的提高;对变电站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是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的重要体现,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中十分的重要环节。变电站中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对于计算机的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变电站的安全提升。
2.3 自动化电网调度
在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另一个关键部分就是自动化电网调度。我国电力行业的建设中,经常会出现电力资源分配不均匀的情况,从而导致每个地方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经济发展出现两极化,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是给调度、变电集控、市场、远方等技术人员提供电网运行的实时数据,完成对采集到信息的各种处理及分析计算,并实现对电力设备的控制和操作,负责厂站相关信息采集和执行调度下行控制命令。电网调度自动化在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中,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进步。
2.4 PLC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还包括科学有效进行PLC技术操作,PLC技术能够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具有强大的计算机功能。运用通信功能把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传送到其他相关的设备,并且对其进行一定的监测与调控。这些收集处理的数据信息还可以使用到过程控制系统中。
3 结束语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电力行业也随之发展迅速。更加广泛的把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到电力系统中,能够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能够不断地完善技术体系。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需要对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发与改善,让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更好地运行操作,减少电力系统运行中出现故障的情况,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不断得到提升,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加速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定进步。
参考文献
[1] 陈国栋. 试析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策略[J]. 商品与质量, 2015,34(24):46-47.
[2] 朱泽宇,ZhuZe-yu. 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探析[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45(6):67-68.
[3] 栗小敏. 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J]. 吉林画报·新视界,2015,56(8):56-57.
[4] 张春霖.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探究[J]. 中国科技纵横,2016,45(11):57-57.
[5] 杨志财,万明明,臧小溪. 数字技术在电力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技术分析[J]. 工业,2017,66(87):00189-00189.
[6] 刘翠蓉,杨忠华. 论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J]. 环球市场,2017,7(3):139-139.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