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
发布时间:2024-04-25 10:43  

  面对职业核心能力观的日益普及,针对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存问题,提出并设计了一套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工商管理职业核心能力实践教学

  所谓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的能力,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随着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为了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仅仅掌握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具备职业核心能力成为其职场成功的重要保证。如何面对新的要求,培养具备职业核心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成为高校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角度来探讨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和建构问题。


  一、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要求

  笔者在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职业领域要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提出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如下:

  1、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并“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一般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坚持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培养目标。具体来说,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具有基本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具有向不同专业方向发展的潜力;不但能适应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也能够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不但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而且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


  2、具有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

  作为未来的企业管理者,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有爱国、爱岗及敬业精神;具有基本的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性,富有社会责任感;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现代管理工具和手段,包括计算机、外语、管理软件等;具有主动学习和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具有科学辨证的思维能力,具有运用自身的人文科学素养快速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具有现代竞争意识,能够在企业运营中与各种利益主体进行互利共赢的竞争与合作;具有作为管理者的职业习惯,目标明确,不断改善工作绩效,自我鼓励,能够用管理者的视角去主动分析和思考、解决问题,主动承担任务、主动调查研究、主动献计献策。


  3、具有较强的管理职业能力

  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有基本职业能力和核心职业能力二个方面。围绕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有在研发、生产、采购、营销以及人事等领域从事相关职能管理的组织协调能力、计划控制能力和辅助决策等方面的基本职业能力。管理的本质在于发现不良或不善,运用管理知识和方法分析并改善这些不良与不善,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还应具有以科学思辨为依托的管理诊断与管理改善的核心职业能力。


  4、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一定管理实践积累和锻炼的基础上,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具有在生产运作与管理(生产计划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组织与管理)、质量控制与管理(质量计划管理、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营销策划与管理(营销策划、营销组织与管理)等专业管理领域进一步发展和拓展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对于学生获得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思考能力、活动能力、适应能力以及终生受益的学习能力,形成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的精神,以及培养团体协作精神等都是不可或缺且极为重要的。但是目前,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实践教学系统性不强

  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并没有进行系统设计,学生能力培养缺乏系统性。很多实践教学只是在某一门课程中采用,例如电子商务模拟交易软件只是为理解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会计电算化是掌握会计的帐目管理,显得零乱的各门课程之间实践教学关联性不大,因此缺乏持续性,不能通过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实践能力培养而提高学生某一方面的管理能力,如在管理中重要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尽管学校的社团活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然而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局部性,难以系统性地对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培养。


  2、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创新能力培养是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大多数的实践教学并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参观型的认知实习仅仅让学生了解企业运营过程,学生没有机会开展创新实践;仿真模拟软件流程既定,几乎没有可供学生创新扩展的模块;竞赛类的指导性教学因为学校经费投入有限,只能局限在部分入围学生中,很难让大多数的同学都能接受到;即便是长达一个月或者三个月的专业实习也只是让学生跑马灯似的看一下某个企业的业务状况,而开展的研究型项目也经常由于学生缺乏研究方法的指导而难以体现研究的创新性。创新能力培养缺失使得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单纯接受式的思维,按部就班,机械重复,思维很难活跃。因此常看到一种怪现象,一些知名外资企业在选拔管理培训生时,不限专业,往往最后招聘的大多是理工专业的学生,管理专业的学生反倒成了少数。


  3、缺乏职业理解类的实践

  工商管理专业与其他理工科或人文学科最大的差异在于学生毕业之后主要从事的是管理工作,而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要与人交往,因此像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管理沟通、职业规划也是本科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与职业教育不同,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中大多数的课程倾注于战略层的思考与规划,而本科毕业生参加工作时更多从事的是基础的管理事务工作,因为缺乏对职业发展的理解,很多学生在进入社会时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高不成,低不就”,导致初入职学生频繁跳槽。这种现象的出现正是因为本科阶段职业理解类实践教学的缺乏。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下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化和整合

  为了提高学生在职场的竞争力,充分把握职业核心能力的作用和培养途径,有必要对原有实践教学培养体系进行重新优化和整合。

  1、构建以提升职业核心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设计——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核心

  在实践教学设计环节中,明确应用型定位,着力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中高级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设置1—2个实习学期,延长实践教学时长。将职业核心能力指标分解到相应的实习模块中,实施能力模块化实践教学方案,达到学生经过特定模块的学习就可获得相应的岗位工作能力的目标。


  (2)校内实验——模拟真实工作环境

  没有企业化的环境,学生找不到企业岗位工作的感觉。因此,要在工商管理专业校内实验教学中引入模拟实验教学。工商管理模拟实验教学就是一种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方法,它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技术营造企业经营管理情景,把企业真正“搬进”高校的实验中心,让学生在实验中心完成模拟实习训练,熟悉企业运作流程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经济管理水平、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3)校外实践——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撰写毕业论文采用“真题真做”模式,毕业论文的真题来自毕业生前期实习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或校内模拟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实习单位现实工作遇到的问题等。毕业生根据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在学校的教学实践基地中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毕业生结合实际工作,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自己的选题,然后撰写毕业论文。专业课教师与实践基地优秀员工共同组成毕业论文指导小组,给予理论、技能等方面的指导,根据毕业生选题解决的程度及质量评定论文质量。


  2、发挥社会、企业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块的设计和教学环节的要求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发展与企业实践展开,要发挥社会、企业与企业家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引导作用,在定位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实践教学基地企业的特质,依据他们的行业特性、管理流程与经营方略对实践教学方案内容进行调整和安排,以使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较为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3、推动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教育

  一是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在对学生个性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在班级导师指导下,发动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制定在校期间个人发展计划。做到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尽量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二是指导学生自主发展。将学生职业意向大体归纳为考研究生和公务员,学双专业、学实用技术,在校创业,准备进入外企等多种职业意向。如何合理选择有效途径,实现目标,班级导师提出参考建议及时给予引导。三是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共性要求,成立科研、创业等兴趣小组,由专业和学院有针对性地安排各种教学辅导活动,并尽可能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助解决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薛建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经济视角,2010(22).

  [2]孙淑华,宋媛光,郭秀影.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9(4).

  [3]石蕊.,唐寅.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30).


  来源:商情 2014年33期

  作者:袁晨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