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健康教育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7  


第1篇:肠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健康教育探讨


肠道寄生虫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病,其中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等都是发病率较高的肠道寄生虫,一旦感染,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且有些具有传染性,可造成流行。在09年时,最近一期的寄生虫分布调查中显示,我镇的蛔虫,钩虫及蛲虫的感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对本镇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故对我镇居民长期开展了肠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健康教育,经过两年的时间,收效显着,对肠道寄生虫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了本镇经济较落后、肠道寄生虫疾病发病人数较高的6个村作为调查的对象,本调查覆盖居民2158人次,其中成年人1545人,儿童及幼儿613人,选取居民年龄在8~60岁,有自主行为及认知能力,能较好表述自身症状的患者。


2.方法


2.1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内容:由于我镇的居民文化水平较低、经济条件差、生活条件较艰苦等特点,对本镇的广大居民在预防肠道寄生虫的健康教育上,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2:①成立宣传组,制定肠道寄生虫预防及控制的宣传内容,定期到各村开展健康教育工作;②张贴简明、易懂的画报等;③指导居民改善家庭居住卫生环境。具体内容包括肠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饮食指导、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及积极的灭鼠、灭蟑螂的处理等。


2.2调查问卷的方法及内容:首先对接受调查的居民进行肠道寄生虫的全面检查,以确定具体的感染率,如采用改良加藤氏法查粪便中虫卵,透明胶带肛周试法查蛲虫等具体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法。调查问卷包括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对人体的危害、防治措施等及相关知识的内容,以及居民生活中是否生吃瓜果蔬菜,是否饮用生水、饭前便后是否洗手等生活习惯内容,共计100分。


3.结果及分析


可见,选区居民的肠道寄生虫知识严重不足,多数居民未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其中60分以下人数占到1804人,占总数的83.60%,由此可见,在未进行有关肠道寄生虫预防的途径了解甚少,积极开展有关肠道寄生虫的健康宣传工作具有必要性。


对比分析09年与11年此2158位居民在接受有关肠道寄生虫预防感染的健康教育工作前后,村民对肠道寄生虫感染检查情况。在09年,选区居民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尤以蛔虫较重,2158人中有382人感染,占到17.70%,其次为蛲虫、鞭虫、钩虫,分别为3.20%、1.20%和1.11%,其他类寄生虫感染较少,不具有普遍性。经过两年的健康教育后寄生虫感染率有了明显的降低,总感染82人,感染率为3.80%,而09年感染人数为522,感染率为24.19%,降低了20.39%,效果显着。


对比分析进行肠道寄生虫感染健康宣传前后,通过村民的主动服药及就诊人数反应村民对肠道寄生虫感染的认识情况。4.小结由于肠道的寄生虫的种类较多,被寄生虫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各有不同3。为达到有效治疗及预防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目的,必须全面了解各种寄生虫的传播途径、感染后的疾病特点等从而制定全面有效的防止措施4。长期的临床观察及研究发现,对与肠道寄生虫的预防工作,在乡镇医院医疗人员其他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只有充分动员广大的居民共同参与此项工作才能达到群防群治、巩固及提高居民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控制效果。


作者:何小峰(江苏省东台市许河镇卫生院,江苏东台224232)


第2篇:肠道寄生虫疾病的防治与健康教育的开展


肠道寄生虫疾病发病率较高,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旦感染很可能造成流行,为了解商丘市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肠道寄生虫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13年至2014年我们对市区、郊区7所小学的2~6年级学生采用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抽样调查,并对健康教育对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疾病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调查对象为7所小学年级在校学生3028名,男1472名,女1556名,年龄8?13岁,其中城市学校学生1466名,郊区学校学生1562名:,受查学生认知能力及自主行为能力正常,能准确表述自身感受。


1.2调查方法:,对参加调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采用《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标准调查,收集受试者当日粪便,采用改良加藤氏法检查粪便进行蛔虫卵、钩虫卵、鞭虫卵检测,对存在肛门瘙痒症状者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进行蛲虫卵检测样品均由商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检验。


1.3健康教育方法3①制定相应工作制度,抽出专人成立宣教小组,充分准备相关预防宣教资料,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工作②对受查学生发放肠道寄生虫疾病健康教育宣传彩页,人手一份;学校宣传栏张贴简单易懂的宣传海报,做好疾病预防知识的宣教;③由专业人员定期指导开展环境卫生检查,主要包括肠道寄生虫传播途径的阻断,改善饮食卫生,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等;④由宣教小组定期开展肠道寄生虫疾病健康教育讲座,普及疾病相关知识、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


1.4效果评估方法于健康教育结束后6个月进行效果评估,①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受查学校学生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的变化情况;②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学生对肠道寄生虫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主要内容包括肠道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r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健康教育前市区、郊区小学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市区小学生感染率11.7%,郊区小学生感染率,组间比较差异显着。


2.2健康教育6个月后市区、郊区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市区小学生感染率3.2%,郊区小学生感染率4.5%,与健康教育前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比较均有显着差异。2.3健康教育前后学生对肠道寄生虫疾病的认知水平比较。


2.3健康教育前后学生对肠道寄生虫疾病的认知水平比较20.3%(615/3028),健康教育后对疾病认知合格率,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显着。


3讨论


肠道寄生虫疾病多因肠道线虫寄生所致,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多数肠道寄生虫疾病发生与同当地经济水平、卫生条件、居民生活习惯及健康意识等因素有关,为反映地区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肠道寄生虫以蛔虫、鞭虫、钩虫、蛲虫常见,虫卵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经口感染,因疾病种类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须针对肠道寄生虫传播途径,采取合理预防措施,可有效控制疾病蔓延本次调查中健康教育前市区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郊区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19.5%,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这可能与部分郊区小学生卫生习惯不良,忽视饭前便后洗手,不定期修剪指甲,吃不洁净水果,喝生水,以及学校厕所条件差,无洗手设施等因素有关卫生防疫部门除宣传、防疫工作之外,应注意加强小学生健康教育,逐步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加强学校饮食卫生、粪便和垃圾管理,改善厕所卫生条件,指导重点人群服药驱虫,减少感染肠道寄生虫的机会健康教育包括肠道寄生虫疾病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主要防治措施等,应结合当地经济状况及居民生活习惯等,制定相应预防措施,采取行之有效的宣教途径,以达效果最优化健康教育可使学生对肠道寄生虫疾病认知率明显提高,主动就诊人数大大增加,有效降低肠道寄生虫疾病感染率,保证健康生活,本次调查中健康教育前小学生对肠道寄生虫疾病认知合格率20.3%,健康教育后疾病认知合格率82.5%,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显着;经健康教育6个月后市区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降低至3.2%,郊区小学生感染率降至4.5%,与健康教育前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比较均有显着差异表明有效的健。康教育对小学生提高肠道寄生虫疾病的认知水平,降低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均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赵海霞,徐春华(河南省商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商丘476100)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