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价值观论文(新版多篇)
发布时间:2024-03-20 10:07  

职业价值观论文 篇一

论文摘要:回顾近20年来国内外关于护理职业价值观的文献,从护理职业价值观的定义和内容两个方面阐述国内外学者对护理职业价值观的认识,总结护理职业价值观研究应用的主要评价方法,论述护理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和护理职业价值观对职业倦怠水平、工作满意度及离职倾向的影响。提出未来应重视护理职业价值观的基础理论、评价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对护理工作稳定性及职业倦怠的影响。

护理职业价值观是决定护理人员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护理职业价值观,一方面有利于医院提出对策,降低护理人员的离职倾向;另一方面有利于护理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职业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在ebsco, pro伽est和ovid数据库中以“nursing professional values" . "nursing work values" ."nursing vocational values" , "work values" , "professional values" ."occupational values’,和“vocational values”为主题词检索及在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库)中以“护士职业价值观”、“护生职业价值观”、“护理专业价值观”、“护士工作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和“工作价值观”为主题词检索1988年以来中英文文献,结果显示英文文献117篇,中文文献162篇。通过阅读279篇文献,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职业价值观的认识、研究内容和评价方法,为今后护理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1护理职业价值观的概述

1.1护理职业价值观的定义

护理职业价值观(nursing professional values)是护理人员及即将从事护理行业的人员所拥有的职业价值观。国内外学者从职业的不同角度赋予了职业价值观相应的解读。elizur从职业结果角度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对某种职业结果的价值判断。 ros从职业信念角度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一种信念,是人们坚信能在职业中获得的所需的结果(如高的工作报酬)或是行为方式(如与同事一起工作)。 super从职业目标和内在需要的角度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人所追求的与职业相关的目标,是个人的内在需要及其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质或属性。schwartz从职业工作目标和报酬的角度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通过职业而达到的目标或取得的报酬,是个体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表现。weis等认为护理职业价值观是护理人员和专业群体所接受的行为准则,是评价其职业行为的一种方法。国内学者宁维卫从个人和个性的角度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各种职业优点、意义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个性倾向性的反应。凌文锉从职业选择的角度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信念和态度,或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综上所述,职业价值观既是个体或群体对某种职业的一种信念、态度、特质属性、价值取向或判断,又是衡量或评价其职业行为的一种尺度或方法。

1.2护理职业价值观的内容

miyuki takase认为护理职业价值观包括审美、公正、人类尊严、自主性、正直、信仰和利他主义。1998年美国高等护理协会提出护理高等教育应培养学生具有的职业价值观,包括利他主义、自主性、人类尊严、正直和社会公正。其中利他主义是指对他人文化、信念和观点的理解,做病人的代言人,为病人和同事敢于承担风险,对其他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自主性是指与病人以伙伴关系作护理计划、尊重病人及家属决定护理的权利、为病人提供信息,维护其知情权。人类尊严是指提供符合病人文化需要的护理、保护病人的隐私、保守病人与同事的秘密、制订适合病人个人文化需求的护理计划。正直是指向病人和公众提供真实的信息、将计划准确存档、完善自我、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社会公正是指提供平等无歧视的护理,促进及保障人人享有健康照顾,支持与护理和卫生事业发展一致的立法和政策。2001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推出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 gmer)将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作为医学教育标准的7个宏观领域之一,认为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包括追求卓越、利他主义、责任感、同情心、移情作用、负责、诚实、正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008年中国颁布的《护士条例》中也规定了护理人员应当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由上可以看出,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护理职业价值观的内容描述上不尽相同,但对护理职业价值观的特征性内容的阐述是一致的,体现在尊重人的价值和独特性、维护他人利益及遵守道德、法律和人道主义原则。

2护理职业价值观的评价方法

国内外主要采用量表评价护理职业价值观。评价基本生活价值的量表、职业价值观量表、护士价值观的量表等都曾经被用于评价护理职业价值观。其中,职业价值观量表有职业爱好问卷(vocational preference inventory, vpd、兴趣调查问卷(strong-campbell interest inventory, scii)、明尼苏达的职业兴趣量表(minnesota vocational interests inventory,mvii),gordon的职业价值观量表(occupational values inventory, ovi), super职业价值观量表(work values inventory, wvi)及生活角色价值观量表(life roles inventory-values scale. lri-vs)等。其中,super的w vi应用最为广泛,从智力激发、利他主义、经济报酬、变动性、独立性、声誉、美感、同事关系、安全性、生活方式、监督、工作环境、成就、管理、创造性等巧个方面评价职业价值观。护士职业价值观问卷主要有heidgerken和gerald等设计的专业护理行为问卷(professional nursing behavior, pnb )及weis等制定的护理职业价值观问卷(nurses professional values scales, npvs)。国内学者主要应用自行设计的职业价值观量表,对护理职业价值观进行评价,如封丹堵等采用凌文锉设计的职业价值观量表,路静波应用李冠仪编制的工作价值观量表。

3护理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内容

3.1护理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国外研究显示护理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①组织特征因素。对护理人员而言,组织特征因素是指护理机构及其组织者特征。schank等认为护理管理者的护理职业价值观可影响整个护理机构的价值观,护理机构内拥有和谐的、稳定的、一致的价值观,能保证护理服务部门的稳定,并为护理机构的发展提供方向。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组织特征因素体现在护理院校及其教育者的特征,包括护理教育者因素、课程设置因素等。刚进入护理本科院校的学生和即将毕业的护理学生的护理职业价值观有显著的差异性,即将毕业的护理学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刚进入护理本科院校学生的得分。护理教育者和护理课程设置被认为是影响护理职业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护理教育者通过自身的行为,也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促进职业价值观的社会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护理教育中,把护理职业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具体课程中是必要的,可以保证护生将学习到的人类尊严、正直、自主性、利他主义、社会公正等护理职业价值观应用于护理实践,应将护理职业价值观融入病例讨论、讲解实习范例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中,②社会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社会主导价值、社会舆论等社会因素都会影响护理职业价值观。其中文化因素对护理职业价值观影响的研究较多。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学生,其职业价值观有差异,weis的研究表明,英美两国护理本科生的护理职业价值观很相似,他们的不同可能是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③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受教育程度、职业兴趣、工作经验、人格特点等。pam martin等人的研究显示,毕业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与性别和种族呈显著的相关性,但与教育背景无关性别对职业价值观有影响,刚踏入工作岗位护士中,男护士更注重工作机会、行政职务和自主性,女护士更注重人际关系,高护男生更看重发展因素,而女生更看重保健因素。不同学历护生在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和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方面有显著差异性。

3.2护理职业价值观与护理工作的关系

正确的护理职业价值观是护理人员坚守护理岗位、竭诚为患者服务的前提,护理职业价值观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工作满意度及离职倾向有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观影响着职业倦怠等级。内在职业价值观(情绪上的挑战、体能上的要求、工作压力、士气和自制力水平)和外在职业价值观(经济报酬、技术和经验的奖励、对护理职业的感知)都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有影响。护理人员离职倾向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当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观和组织机构的价值观不协调时,将导致护理人员的流失。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观和他们对工作环境的态度相互作用影响离职倾向fin。国内学者路静波研究认为。护士职业价值观影响工作稳定性,其中内部价值、外部价值、工作弹性、人际关系、工作环境都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

职业价值观论文 篇二

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公考热”“北漂”等现象愈演愈烈,盲目择业、频繁跳槽的现象也相当普遍。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就业机制市场化过程中法律制度不完善,培养目标与职务要求不对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相符等问题。除此之外,毕业生缺乏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对自身职业生涯缺乏规划,也是造成学生就业出现种种不良现象的主要原因。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行为中的具体体现,即人们从某种职业中所能取得的终极状态或行为方式的信念。如何引导学生顺应时代要求,树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的职业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职业价值观教育不够重视,认识不明晰

面对着空前的毕业生就业压力,穷尽各种措施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水平,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各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不同于就业指导,就业指导侧重于在实践操作层面,如在就业政策与信息传达、面试技巧等实务方面给予学生帮助;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意图是培养学生的价值理性,引导他们建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信念以及选择能力,并合理地与职业生活相结合,引领美好职业生涯的创建,在集体组织和社会发展中成为一个积极的角色。二者在目标与内容上都大相径庭。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不能解决学生的职业期望过高、职业价值目标不明确、职业评价偏差等问题。

(二)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体系不完善,缺乏时代性

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开设就业与职业规划类课程,但有关职业价值观教育只是职业规划中的次要内容,没有系统的清晰概念。无论是就业指导教师还是学生,更为关注的是求职中的实务性问题,对职业价值观的关注少之又少。而且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未能准确把握当今大学生价值观的多样性与时代性,缺乏对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差异的了解,致使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缺乏独立、完整、科学的宏观框架体系,背离了社会实际和青年大学生职业观念,严重制约了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成果。

(三)缺乏系统的教育模式,施教主体不明确

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专业课程,还是德育课程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培养中都应承担重要的引领作用。然而,专业课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就业指导老师关注的是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和学科的学生,很难做到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导致因缺乏明确的任务目标指引,职业价值观教育逐渐走入了真空地带。原本应该在系统中整体协作完成的一项重要的教育职能,几乎在高等教育实施过程中被遗忘,或是从系统中被剥离出来,由单独的部门可有可无地承担着,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三、构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育机制

(一)明确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目标与内容

职业价值观内容体系的完善,需要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并在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形势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及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特点,完善以下几方面内容: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核心价值观引领职业价值观;2.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本,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3.强化职业认知教育,使学生形成合理的职业预期。缺乏合理的职业预期,过于追求稳定性与工作环境的舒适性,是当前大学生职业选择中的主要问题,也是目前大学生职业认知不清的体现。加强学生的职业认知教育,提高其职业认知水平,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经济社会的职业需求,了解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自身的知识水平、职业能力、专业特长等职业素养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与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动机与积极的职业态度。

(二)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模式

职业价值观教育模式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是提升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效果的基本保障。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教育模式对职业价值观教育提出了基本要求:教育要有机地渗透到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与实践的每一环节,要与高校的教育教学形成有机的整体。1.发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主阵地,在专业课堂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应自觉地把职业价值观念渗透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职业认知,塑造学生高尚的职业价值观。同时通过见习、毕业实习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和认知,在培养学生专业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其踏实的职业作风。2.强化政治思想理论课程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当前,政治思想理论课堂仍然是学生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因此,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培育需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导作用,将职业价值观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之中,通过教育和引导,使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成为学生个人理想与奉献精神的基石。3.提高创业教育在职业价值观形成中的引领作用。当前,各高校普遍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将职业价值观教育纳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并使之成为保障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的一项重要环节。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实现的载体,要将专业教师、辅导员与德育理论课教师整合到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队伍中,形成合力,这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科学化、系统化的保障。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认知,确定正确的职业目标,培养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综上所述,深入开展职业价值观研究,掌握当前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发展走向,全力建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职业价值观体系,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使命。

职业价值观论文 篇三

论文摘要:调查显示,专升本院校大学生在职业态度、职业评价、职业动机、职业理想等方面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据此,高校应在强化职业动机、加强人生价值导向引导、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上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职业需求的评价,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它的核心内容是职业需要。它通过职业动机、职业态度、职业评价、职业意愿、职业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工业大学这两所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在读大学生(主要是专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当前大学生在职业态度、职业评价、职业动机、职业理想等方面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而院校升本也给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带来了一些新变化。对此,高校应及时采取相应对策,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一、专升本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状况分析

本调查采用了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工业大学的专科生进行了关于职业观问题的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答卷924份,答卷回收率为92.4%。接受调查的学生年龄在19-24岁之间。其中男生405名,占43.8%,女生519名,占56.20l0;文科学生545名,占59%,理科学生379名,占41%;师范类学生489名,占53%,非师范类435名,占47%。在选取调查对象时,充分考虑了性别、年龄以及文理科、师范类和非师范专业的均衡性。调查的主题为大学生的职业取向、动机、理想及高校对大学生择业的态度和教育之比较等。调查结果如下:

(一)大学生职业态度:务实与创新

职业态度是人们对某种社会职业比较持久的心理反应倾向和行为倾向。它是个人职业选择的态度,包括人们对职业的选择方法、选择过程、工作取向、独立决策等方面。它主要由人们对职业的认知、情感和意向三部分组成。

职业认知是人们对职业的性质、意义的探索和理解。我们调查发现,在确定职业的意义、社会地位和价值的角度上,14.5%的大学生考虑的是社会职业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47.8%的大学生则从社会职业给人们的时空自由程度、个性发展空间、职业本身的创新需求程度出发来考虑。被当前大学生列人前五位的职业是:自由职业者,律师、会计等专门人员,教育工作者,企业主,军人。概括地讲,大学生的职业倾向主要分为个性型、享受型、稳定型、自我实现型等。其中女大学生偏向于稳定型、享受型的职业;男生则偏向于个性型、自我实现型的职业。

职业认知往往影响着人们的职业情感或情绪体验,也影响着人的职业意向反应。职业情感和职业意向则与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心态、工作积极性等心理和行为倾向相连。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自信、坦然者占16%;焦虑担忧、困惑苦恼者占SO%;害怕、矛盾者占11.5%o“如果求职时,有意向单位给的薪酬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选择先签约、再努力工作争取发展机会的占78.5%,放弃重新选择的占10.7%,观望、不确定的占11.8%;在“将来你会怎样对待工作”的问题上,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在认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而且“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选择一个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作”。这些说明大学生的职业态度是认真务实、锐意进取、力求创新的。但在问及对专业的满意度和将来是否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时,学生存在“高认知、高情感、低意向”的倾向。如认为教师职业社会地位高的占30.8%,喜欢教师职业的占28%,但愿意选择中小学教师职业的仅占20.6%o

另外,随着学校专升本,学生的职业态度发生了一些改变。如学校升本前后,学生对自己专业的满意度比例上升了11.7%,喜欢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的比例上升了10.2%;将来想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的比率上升了6%;毕业后11.7%学生选择继续升本,有的甚至准备考研。这个结果反映出,学校升本后给学生的发展平台更高,学生可以选择的空间更大,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部分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情感、意向均发生了一些变化,并据此重新调整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二)职业评价:平等与为我

职业评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好坏、优劣和重要性等方面的一种判断。职业评价能力与其对职业的认知有关。职业评价在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中占有 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流向,而且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态度。通过职业评价,可以发现不同职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声望,看出人们最注重的职业特性,了解人们的职业取向。

我们经过调查发现,专升本院校的大学生在职业评价时重视生活方式、个人发展、经济价值、社会声望、工作安定性、成就、独立性、同事关系等价值尺度,而且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职业平等观基本建立。当前大学生对知识的崇尚没有减弱,但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职业价值取向,不再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区别作为衡量职业好坏的标准,在“你认为教师职业的地位如何”这项调查中,57%的学生选择“和其他职业一样,只是一份职业而已”;在“判断职业好坏的因素”中,只有极少数学生选择“社会地位”。可见,大学生心中已没有职业贵贱之分,社会地位的高低已不是学生选择职业的首要因素。(2)职业的为我性较强。在评价职业的标准问题中,14.5%的大学生选择“符合自身的需要”,17.8%的学生选择“轻松自由”,25%的学生选择“个性特长发展”,5%的学生选择“职业本身的创新需求”。其中部分女生将社会关系也作为判断职业好坏的标准。可见,大学生评价和选择职业时,更多地强调职业的为我性,更多地考虑职业对自身需要和发展的有利性。

大学生职业评价的这些特点不因学校升本与否而改变。但学校升本后,新的教育理念和思路的引导、新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以及职业价值观教育力度的加强,对提升大学生职业评价水平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三)职业动机:复合性与主体性

职业动机是驱使人们进行职业选择的“利必多”即内驱力。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职业评价的影响,但两者不是一回事,职业评价高的职业未必会让人们产生职业动机。职业评价比较外露,职业动机比较内藏,比职业评价复杂。

经调查显示,专升本院校大学生的职业动机凸显出两个特点:一是职业动机的复合性。大学生的职业动机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1)个人发展的机会;(2)个人兴趣爱好;(3)薪酬福利;(4)工作稳定性;(5)国家和集体的需要;(6)社会关系。其中,女大学生择业时,对社会关系的依赖程度高于男生。在“您认为影响就业的因素依次排列”中,36.7%女生将社会关系放在前三位。二是职业动机的功利性弱化、主体性增强。与前几年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相比较,当前大学生并不将薪酬福利、经济收人等物质生活条件放在第一位,而符合个人的兴趣爱好,能给自身提供发展和晋升的机会,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的职业更易激发他们的职业动机和兴趣。可见,随着多种经济成份的确立,多种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因利益主体的不同,其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从而决定了大学生职业动机的多样化、复合化、主体化。

此外,随着学校的升本,部分大学生的职业动机和选择的某些方面略有变化。如对薪酬的要求上,升本前在1200元以下的占34.7%,在1200一1500元之间的占43.4%;升本后,薪酬要求选择1200一1500元之间的大学生比例上升了6%。在“学校升本对您就业是否有影响”一项中,认为“有影响,增加了就业信心”的比例为52%。可见,学校升本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增强了就业的信心,强化了职业动机,从而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

(四)职业理想:个性与自致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设想。它是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职业中,为自己所设定的理想的奋斗目标。一个人的职业理想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随着职业意识的形成发展而产生的。“职业意识是求业者对职业对象满足自己生存、发展、享受需要的程度的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某种职业对象的向往和追求。?}x7大学阶段是学生职业意识基本发展完善的阶段,也是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理想确定具体实现的时间表和方法途径的时期。调查与访谈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进人大学就规划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了自身的职业理想。在制定职业规划中,他们会受到父母亲人、学校老师、同学朋友等的影响,但主要由个人兴趣爱好来决定,因而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和自致性特征。一是崇尚个性化。约10%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25%的学生选择“个性特长发展”型的职业理想;还有相当部分学生在访谈中表示,将来的职业理想和选择不会看工作地域、待遇等,而是看职业能否体现出与众不同的价值,能否彰显学生的个性。二是职业理想实现的自致性。在追求职业理想实现的过程中,大学生更注重自我努力、自我奋斗。如在职业薪酬目标上,五年后希望达到的薪酬要求是3-5万元/年的占44.6%,5万元以上的占42.8%;而55.4%的大学生认为,实现理想和获得高薪的主要因素是自身的工作业绩、个人知识与能力水平、工作经验等。

在职业理想问题的调查中,学校升本前后变化最大之处是学校为大学生提供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强度和力度不同。38.8%的学生认为,学校在升本后对学生的就业工作重视些,除主动提供职业需求信息外,还开展择业观和职业规划教育,宣传就业政策、法规。升本前后,学生选择毕业后立即就业的比例下降了11.7%,究其原因,是部分学生想继续深造,借助学校升本后提供的更大平台,调整实现自身职业理想的内容、实现时间和方法途径。

二、专升本院校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新举措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受若干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概括起来,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种。内部因素主要同大学生白身的需要、兴趣、能力、爱好、性格等有关;外部因素主要同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有关。因而,专升本院校也应从内、外因素两个角度,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一)积极引导大学生职业动机中的优势需要

在心理学领域,一般认为,需要是指有机体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表现了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3]职业需要是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塞维尔认为,人的职业需要一旦被意识到,就以职业评价、职业动机、职业态度、职业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4]人们的职业需要不同,职业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大学生的职业需要是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低到高归纳为五类:(1)生存需要。89%的学生认为工作是为了生存。(2)享受需要。17.8%的学生将“轻松自由”放在择业的首位;8%学生把薪酬福利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3)个性发展的需要。39:5070的学生以获得“个性特长发展”和满足自身兴趣爱好作为职业的优势需要。(4)自主和尊重的需要。2%学生将工作的稳定性和一定的社会地位作为优势需要。(5)贡献的需要。没有学生把贡献的需要放在首位,52.6%学生明确表示可以兼顾集体和社会的需要。大学生对职业的各类需要是一个相互交错的、复杂的、等级化的阶梯状结构,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不同的个体会产生不同的优势需要,需要的变化和发展也就是统领需要结构的优势需要的转移和交替。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职业的优势需要是个性发展的需要。这是经济全球化和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在经济、文化多元化的浪潮下,彰显个性、突出自我是时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仅仅重视个人的发展需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需求和价值导向是不完全和谐的。因此,专升本院校一方面应保护好大学生目前的优势需要—个性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宜将大学生职业需要中处于劣势的贡献需要引导为优势需要,推动大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另外,针对女大学生,宜进一步加强其自立和尊重需要的引导,多开展女性自尊、自立、自爱、自强、自信等教育。

(二)强化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导向教育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其人生价值观之间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人生价值观深刻影响着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应该与社会对人们的人生价值导向一致。人生价值导向是一定社会倡导的具有最高权威性和社会普遍性的人生价值目标,用以指导社会成员对生活意义的思考和对“善’,的追求。[s]当前我国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导向的内容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该价值导向的目标是引导大学生树立为国家、民族、社会做贡献的人生价值观,实现其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6]德国著名诗人歌德也说过:“你若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川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时,一方面要鼓励大学生大胆承认个人利益与自我价值的追求,但要防止个人利益至上的片面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之能够在职业选择时自觉地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找到实现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佳结合点。

(三)全方位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首先,专升本院校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理念。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观念是先导,思想决定行动。高校首先应在广大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中树立一切为了培养和谐发展的大学生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一切为了就业率”的纯粹的就业观,真正将大学生培养成自我实现的人、‘有完善人格的人,从而从根本上完成高校教育的使命。

职业价值观论文 篇四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具体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它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体现了对某职业从业人员的软约束,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某一特定行业对社会所应尽的道德义务。关于医疗行业的道德规范,归纳古今中外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主要有如下七个方面: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一视同仁;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廉洁奉公,不以医谋私;为病人保守医密;互学互尊,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2013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由24字概括,函盖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内容提纲挈领,内涵丰富,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对一般的道德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射在医疗行业,表现为从事医疗服务的人员应遵守的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包涵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之内;“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医务人员对待工作、对待病患的基本要求,与“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医者仁心”等要求是一致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要求医务人员要廉洁奉公,不以医谋私,要互学互尊,团结协作,端正行业风气,担负起文明社会建设的责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则要求医务人员要勤奋努力,敢于创新,钻研医术,勇于承担医学使命,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由此可见,医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疗服务行业的具体体现,它的七个方面的从业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高度统一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医学生医德培养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对医学生的要求

强调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医学生作为青年学生中的一个群体,将来从事的是有关人民健康的伟大事业,学业负担更重,责任更大,要求更高更严;因此,从学生时代起就要勤学苦练,修德明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生的道德准则,以实际行动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建立,人们的价值观、社会意识也受到了改革浪潮的冲击,逐渐发生着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的效率、竞争、效益在医疗和医药行业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医、药勾结,过度医疗,欺瞒病患的医德缺失行为屡见不鲜。医疗改革的目标趋向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时代的医学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极力推进医疗改革,做时展的支持者和实现者。

(二)医学生双重价值实现的保障

作为一名医学生,未来应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治病救人,服务病患,投身医疗事业的实践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是未来医疗工作人员,与其他职业相比,所从事的是关系人们健康和性命攸关的职业,不但要“精医”还要“尚德”;医学生既要不断学习掌握高超的医疗技术,也要有对生命的“敬畏感”,时刻为病人所想,救死扶伤,尊重病人的人格,体贴关心病人,病人的隐私要保护,一位爱岗敬业,医德双馨,受到病人认可的医疗工作者,个人价值和职业价值可以同时实现,是核心价值观具体到医疗服务这一行业,具体到医务人员个人的最好诠释。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医学生医德培养的教育内容

(一)“以学为本”的基础知识教育

古代医学家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丰富的医学知识、精湛的医术、有效的治疗是从事医疗服务人员的最基本要求。当前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医学生要不断追踪医学发展前沿,要有学而不辍的态度,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才能不断吸收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做到博学多识,学以致用,更好地应用于医疗服务。“医为生人之术,医而无术,不足以生人”,医学博大精深,因此医学生要勤奋努力,不断进取,积累储备医学知识,不断实践,练就精湛的医术,这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建立,对医生的要求也随之改变,医学生不但要扎实掌握大量的医学知识,还要积极探索医学前沿,掌握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在努力积累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广泛涉猎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如医学心理学、人类行为学、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以期主动适应新医学模式,才可能在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以学为本”,努力为行医、医人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即是对自己更是对病人负责,是良好医德的基本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实践。

(二)以专业思想教育为基点的“爱岗、敬业”

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具有导向作用,是医学生将来从事的医疗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医生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培育医学生践行“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结合当前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举办“医德讲坛”,通过学习道德模范或者身边医生的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报告等,讲解社会主义道德及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职业精神;通过号召广大医学生参加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送医下乡活动,或者鼓励医学生组成志愿服务队在社区、乡镇举办义诊活动,在志愿实践活动感受作为医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培养医学生“学一行,精一行,干一行,爱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与人为善的良好道德品质。

(三)以人为本的“诚信、友善”教育

诚信、友善是医生对待患者应该持有的态度,在医疗服务中,医生不但负责疾病的诊治,同时还要对病人进行情绪安抚,心理疏导,医学教育及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责任,这正如张淑美等提出的对医学生应注意“五心”的培育,即爱心、耐心、责任心、细心和精心。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行业也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这就要求要求医学生不但要学习专业技术,还应当具有爱人助人的仁爱精神,如果对待病患态度粗暴,不耐烦,缺乏细致、耐心的交流与沟通,甚至在医疗过程中存在欺骗,隐瞒,很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医学生进行诚信友善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可以从多方面引导,比如鼓励医学生到医院做义工,导医员等,见证病人之病痛;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敬老院、学校等,举办医学知识宣传,义诊等,扶老助幼,激发爱心、耐心;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授课时可以用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案件等反面事件为例,引导医学生做人要诚实守信,待人友善。

(四)社会责任感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医疗服务行业也被推向了市场,功利主义在医疗行业凸显,部分从业人员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医学生应明辨是非,勤学苦练,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以服务人民健康为己任,为建设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社会贡献自己力量。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终南山院士把“三个一样”作为他的座右铭:“高干、平民,有钱、无钱,城市、农村,一样的热情耐心,一样的无微不至,一样的负责到底。”“三个一样”体现了一个医务工作者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对待病人一视同仁,倡导社会公平、人人平等。在医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可以举行像“医德观”、“医生的价值观”等相关内容的大讨论,引导医学生们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辨是非,注重道德实践,扎实做人,踏实做事,从学生时代做起,尊重病人、关心病人、爱护病人,以解除痛苦、挽救病人的生命为最高准则。

(五)历史使命感教育

医学生应牢记我国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任务,更应牢记自己担负着为人民健康服务这一历史使命,医学院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目前的卫生事业状况,分析当前的医疗卫生改革方向和改革内容,使医学生了解自身将来要从事的医疗行业在社会发展中所要担负的任务。通过让医学生走向医院、走向社区、走向农村,通过调查实践,让医学生看清当前面临的形势: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还不够健全,医疗服务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居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亚健康,慢性病,精神心理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食品药品安全,职业危害,环境污染等公共卫生也有待加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具体到医学生身上就是促进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全国人民的健康服务,以提高全民身心素质。医学生们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所属行业领域为祖国的卫生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和智慧。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医学生医德培养的途径

(一)加强舆论引导

大众化是就是把核心价值观生动化、具体化、生活化,为大学生所接受,所理解,从而认同,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第一步,是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的大众化,传播途径非常重要,一是视觉效应运用,校园内宣传橱窗,教室、食堂等学生经常出入的场所,可以明确张贴核心价值观24字内涵,营造学习贯彻核心价值观的氛围;二是要注重新媒体的应用,如网络社区、微信、微博、APP等通讯交流平台,用大学生所喜爱的方式进行宣传;三是语言叙事的运用,结合校园文明建设及校园文化活动,传述蕴含核心价值的故事,如话剧、榜样人物、先辈事迹等。综合使用各种传播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环绕在大学生的周围,逐渐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增强价值认同

从熟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到转化为大学生自身的自觉追求,中间的“认同”过程非常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发挥它的主渠道作用,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并把这一基本要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让医学生们所接受。医学生在“认同”价值观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与以前所认为的观念相冲突,甚至背离已有的价值观念,在观念冲突斗争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授课教师要紧扣医学生的教育规律探索课程改革及教育模式改革,把有关医疗的社会热点融于课堂教学中,在实践教学中要兼顾医学生的职业特点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的有效性。同时,思想政治辅导员要借助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正确引导医学生树立和培育核心价值观,实现思想和行为的统一,固化医学生的价值观念,提高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三)内化价值追求

当核心价值观为医学生们所认同接受,要把职业道德和核心价值观教育密切结合,正确处理国家、集体、社会、个人利益关系,把核心价值观从纯粹的社会规范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要有效地引导医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变为自觉的主体选择,把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和自身的梦想相统一,通过不断地实践核心价值观,让核心价值观深植医学生的内心,成为自觉的意识形态、价值追求和行为模式,也就达到了内外一致,知行合一,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被不断巩固和提升。

(四)外化价值共识

核心价值观的外化是医学生内化的最终目标,从社会的角度看,必须先让个体认同和内化社会核心价值观,然后促使个体将其转化为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完善个体的认识。因此,医学生不断践行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医德,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德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的重要途径,在此方面,学校应与实习单位建立互动机制,医德理论教育由学校重点抓,医德实践教育由实习单位重点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医德的培养,对医院的医德医风也是一种促进;在医学生的实纲中应列入医德实践,让医德实践成为临床实习的一项要求、一项任务,使医德实践的开展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效,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强化核心价值观,对良好医德的养成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医学生的医德培养,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行业的要求;但是,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和教师要有计划,目标地进行,既要重视医学生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要注重医学生的道德修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的作用,这样才能完成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的任务。

职业价值观论文 篇五

知识与技能整合,教学过程中与教学方法整合,教学态度与教学价值观整合,有力体现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具体价值观要求,同时也是职业学校各个课程目标之下的统一学习框架。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基本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传授式现下职业英语教学重点,因为价值观树立是第一位的,此时情感态度是辅助行为中的一种,对整体教学效果而言,并未产生太大作用。大多数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备课时其本体价值观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等都需要价值观的合理介入,假设只单纯注重教学情感而忽视了教学价值观,那么要想将价值观教学列在教学首位就无从谈起了。中西英语教学价值观之间存在着较大不同,因为价值观教学虽然在学校教育中相对盛行,但学科教学却并未渗透到价值观教学当中,但实际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价值观等问题仍旧存在,问题矛盾也极为明显,大多数职业学校英语教师都无法回避此类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中处处都存在着价值事物,知识传授过程中和技能传授过程中会对一些价值观略有涉及,我们无法躲避此类现象,也无需躲避。职业学校学生会根据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提供不同观点,此时学生个体价值观点也都不相同,有的学生会产生好奇心,而有的学生则会陷入困惑之中,此类问题也是职业英语教学价值观树立和培养过程中的重点操作环节。

2.职业英语教学中价值观思考教育及价值观策略要点分析

2.1以价值观教育为英语教学重点

要想正确合理进行职业英语教学价值观培养,我们应正视职业英语教学特点和现状,逐步加强教师学习和教师修养,让教师树立较为正确教学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职业学校英语教师通过自身学习与自身修养即可完成新型价值观教育理论研究,同时也可进行深度思考,将中西方不同价值观念进行标准罗列,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职业英语价值观教育自觉性和职业英语价值观教育责任性,同时也可使教学敏感性和教学针对性等得到不同程度提升。价值观分析尤为重要,教师应以正确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价值观形成,在濡染周围同学的同时,也让学生树立个人理想和目标。

2.2重视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另外重要一点就是,在职业英语课堂中要以价值观树立为主,英语教师要进行全面正规的英语教学设计,将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和情感态度教学以及相应价值观教学等列为教学重点,将上述教学目标进行综合调整与揉捏,将职业学校英语教材中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与开发,在此前提下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去。从实际角度而言,知识的合理传授与教学价值观树立之间并不产生矛盾,因为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和价值观理解之间存在异同点,同时也极有可能被曲解成其他含义,所以应在职业英语教学中适时进行价值观教育,其会对知识促进以及相应技能提高等奠定强有力基础。

2.3价值观教育走向及基本趋势分析

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因为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年龄段相对较低,由于年龄小和阅历小的影响,职业学校群体价值观多种多样,尤其是在当前这种趋于得过且过的学习环境中,此时教师需要用统一价值观去引导学生群体。现下市场经济体制增在不断发展与完善,英语教学规范层出不穷,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目的则是为了增加就业机率,为学生未来着想,通过对价值观教学走向的合理分析,可以从中找寻出英语教学中的诸多弊端与不足,在信念的支撑下将价值观凝聚起来,并还有整合的良好趋势。了解现在职业英语教学中价值观趋势和价值观走向,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好价值观教育方向和价值观教育过程。

2.4尊重学生个体之间价值观以至形成开发性教学氛围和多元化教学氛围

教学价值观的合理引导可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高,学生价值观树立也尤为重要,但这并不代表会对目前教育模式和教学思想等发出挑战,从实际意义上讲,这是教育制度的一种升华。教师应适时在职业英语课堂中运行价值观教学法,之后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个体价值观念和不同点等,在实施此类方法之前,要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课程改革之后的职业英语教学,不再是传统教师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赋予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充足的发言权,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英语教学模式才能拓宽英语学习渠道,激发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英语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自主发表观点,对英语单词和英语语法等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身对词汇和语法的理解去学习英语,树立自身价值观,教师在其中要引领学生去准确认知这些英语知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中,教师应分析各种素质的模式,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适当模式。教研活动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更要树立向教研要质量的观念,增强自觉参与的意识。在选择专题讨论时要有针对性,克服形式主义和盲目性,就英语教学中某一方面或某些环节,结合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英语教学的各有特色的新路子。

3.结束语

价值观是人类内部自身思想意识的重点与核心,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确立和价值观确立的重要阶段,所以我们应适时进行英语教学价值观的合理介入,在价值观教学理念渗透过程中,既要强化英语知识学习技能,又要锻炼英语学习方法和英语学习情感等。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