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基于赛式驱动培养中医内科医学临证思维的必要性
中医学是临床经验科学,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医学。中医内科学作为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其人才培养不仅仅是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还需培养临床技能应用能力和思辨的能力,使中医学生拥有一套完整的中医思维体系。
1中医教育现状分析
中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数千年来的传承与发展多依赖于师徒相授的模式,并未形成符合现代教育模式的规范化体系,传统的中医人才培养方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医院校的设立是中医教育走向现代化的一大进步,然中医院校尚未形成完备的高等中医内科临床人才培养模式,老师讲授、学生听讲依然是主要培养方式。这种模式机械地灌输知识,缺乏趣味性、积极性和竞争性,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此外,受西方医学教学模式的影响,中医院校中、西医教学兼顾,以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为指导,构建在实验基础上的实证医学的微观逻辑,与以文、史、哲学等社会科学为指导,构建在经验基础上的辨证医学的宏观推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同时灌输给学生,难免会产生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西方医学的线性思维模式更为直观明了,中医学的系统思维模式稍显复杂,其后果是弱化了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这不仅影响到医学生自身的发展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更关系到未来中医学的发展。
2培养中医临证思维的必要性
中医思维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自觉地产生并有效地指导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证思维方法。中医临证思维的核心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中医内科临床人才需要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一定的临诊经验、娴熟的操作技能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而这些能力都是建立在一套完整的中医思维体系之上。中医诊治疾病,讲求理、法、方、药环环相扣,有其特殊的思维方式和逻辑线路,对疾病诊断和据证立法处方共同构成了中医临床思维的全过程。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信息,捕捉正确信息,抓住主要症状,提出正确病因病机,进而提出治则治法,开出方药,这一系列都需要医者运用中医思维辨证思考。
3基于“赛式驱动”构建中医内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3.1赛式驱动的概念
“情景认知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实时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使得学生积极的与带教老师、同学和患者互动,自主的进行学习和改善诊疗意见,进而带教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更加频繁与便捷。基于“赛式驱动”的中医内科学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两者的基础上进行赛前培训,同时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能”的基本观念及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制定的以中医基础知识与临床技能比赛项目为导向,设计以“自由演讲”以PA为主和“辩论赛”以AT为主为主要方式的理论竞赛方案,以“临床技能考核”PA-AT和“临床实案分析”PA-AT为主要方式的实训竞赛方案,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在赛式中强化学生中医临证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2赛前培训培养中医思维
传统中医教学仅仅局限于师承带徒模式,这种看似简单的模式却培养出了诸多医学人才,其最大特点是徒弟从生活起居到临床诊治随访都跟着师父,使徒弟更接近于老师的节奏与思维方式,师徒之间可以随时沟通、交流。现在我们很难做到这种程度,但可以寻找到许多方式来增加学生与老师交流机会,学习老师诊疗思路与辨证思维。“门诊-病房”双联应用模式即安排学生定期跟随专家门诊,遇到较为典型的病案专家和实习生会在接诊完病人后对该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语言描绘,并叙述出疾病的思辨过程。同时,选取中医常见病种证型的患者为教学查房对象,在查房后专家勾勒出疾病过程流,描述病例特征,明确疾病病因病机,病房的诊疗可以使学生看到整个疾病的演变、发展,更加系统化的了解疾病。这种双联应用模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病例采集、病历书写、医患沟通、语言表达、临床思辨等能力,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和中医内科实习生的依从性,同样使学生切身体会老师的思维方式和诊疗思路,有效培养学生中医临证思维。现在的医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是“拿来主义”,在学生“拿来”老师临床经验的同时,却没有将其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种看似积极的学习方式,却是收效甚微的,因为只有将这些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并能在临床中得到运用,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才可以真正学好中医。赛式教学模式在专家教学查房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以t办作小组为单位,以个人为基础成员,以专家为辅导,在病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开展学生自主查房。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尽早独立接触临床,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遇到难以理解的病症时,调动学生的探索能力,回归课本,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其临证辨证思维。
3.3辨明理论强化中医思维思维本身
首先就需要具备严谨的逻辑性,其次还有形象、直觉、顿悟等形式。中医思维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坚固的中医学理论基础知识和临证思辨能力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功底是学习中医的根本,赛式教学模式将理论竞赛分为个人赛和小组赛,在“自由演讲”的个人竞赛中,学生可以采用PPT、口头演说等多种形式对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疾病进行讲解。学生在此期间需积极主动的搜集大量资料信息,才能对疾病进行深入的理解。此种形式可以使学生开拓视野,提高文献搜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归纳总结疾病资料与辩论比赛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相互配合,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理不辩不明,在双方的辩论过程中,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反应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得以提升。
3.4实战训练巩固中医思维
中医思维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宗旨,应用于临床指导用药的根本,其目的是治疗疾病。中医的学习过程其实也是经验的积累和传承的过程,越早接触临床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经验和心得。赛式教学模式中设置的实训竞赛,本着训练学生的病例采集能力、病情分析能力、医患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病例书写能力的目标,在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接诊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将课本上所学知识灵活用于临床,强化中医思维,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目的。实训竞赛方案采取“临床技能考核”和“临床实案分析”的方式,选取中医内科学典型病案为标准化病人,学生通过望、闻、问、切,通过临证分析,循证思考,提出治则治法与处方用药,拟出一个完整的辨证辨病思路。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训练学生的中医临证思维,竞赛的形式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其探索与学习的兴趣。
4小结
中医学的振兴与发展必须依靠大量的人才,而中医人才的培养必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性。基于“赛式驱动”的中医内科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的将多种人才培训方式和比赛竞技综合运用到中医内科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动能力,使得中医临床思辨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此模式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运用中医思维诊疗疾病,成为具有实践能力的中医人才,这对于中医教育教学的发展和中医药事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滕晶,康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脑病科,济南250014)
第2篇:循证医学思想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的意义和具体实践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近年来国际上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其核心思想是在个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以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为依据,强调的是证据的获取与评价。现阶段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如疗效评价、病证结合研究、文献研究、临床研究文献质量评价、中医药制剂的循证评价等。要充分发挥循证医学在中医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就要将其引入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当中。笔者现就循证医学思想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的意义和具体实践介绍如下。
1循证医学在中医内科教学的意义
循证医学是一种科学化的临床医学观,其思想和严格的方法学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它提倡的随机对照试验及系统评价等对临床医疗产生重要影响。中医内科教学期是中医医学生向准医生转变的关键阶段。此前,他们己经经历了2~3年的中、西医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及医学统计学、网络与信息技术的训练,具备较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接受能力。利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科学严谨地设计临床试验方案,在临床上依据最新、最佳的证据来选择干预措施,是中医医师应该具有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对中医医学生进行循证医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在教学中实践循证医学
2.1前期教学重视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是高素质的临床医生、最佳的研究证据、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患者的参与这四大要素构成。教师首先将循证医学理念融入课堂教育,介绍循证医学的产生背景及发展过程,帮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循证医学的优势,引导学生如何将循证医学与中医内科学习实践联系,重点是了解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初步了解循证医学实践的一些基本步骤,包括如何检索证据,如何评价及应用证据。同时强调学生加强对流行病学、文献检索以及中医基础理论等基础课的学习和应用。
2.2中期教学利用循证医学的模式寻找中医证据:将循证医学的理念在前期教学中逐渐让学生接受,在学生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方法基础上,中期教学中按循证医学的原则,强调按证据办事,而证据就是已有的研究结果。目前,中医学的证据有三类。第一类是四大经典,尤其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基本上是现在中医学证据当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证据。第二类是四大经典之外的医学着作。第三类证据是按照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研究所得到的临床证据。逐渐培养学生在中医内科学习和临床见习实践中重视证据质量的意识和运用证据的能力。
2.3后期教学中逐渐实践循证医学:在以往的中医内科后期教学中,主要以课本知识讲解、病例分析等方式为主,学生学习没有太多的主动性。运用循证医学的理念,要求教师要提供教学病例,利用“虚拟患者”,让学生采取“虚拟管理患者”的方法进行实践。学生根据病例的信息作出初步诊断、鉴别诊断、诊疗计划的思路。然后,针对病例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循证医学的各个环节,有目的、有步骤地分析,得出最佳研究证据,应用于最终的诊疗方案中。同时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研究进展,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尽可能检索到该病种较完备的综述资料,让学生进行学习。这种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
3利用循证医学实现教学相长
在中医内科教学中实践循证医学,有利于増强学生的中医内科临床专业技能训练。同时循证医学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问题是创新的源泉,在教学中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教师要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回答,答案必须要有真实可靠的证据。对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师生可以共同查找资料探讨,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也是对教师能力的挑战,有助于教师更深入掌握循证医学思想的精髓,并将其切实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及日常医疗工作。
作者:岳桂华,张爱珍(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01)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