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以人民性为基石,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制度。文章首先对新时代、人民性、民主协商到协商民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阐明“人民性”在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中的具体体现;最后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协商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人民性;新时代;协商民主
一、概念界定
1、“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时代。报告中,总书记用了五个“是”对新时代的内涵作了高度的概括,新时代“是承前继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1]
2、“人民性”
人民性指凡事要学会站在人民的立场,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实后盾和力量源泉。社会矛盾既是国家发展道路中的阻力也是实现繁荣发展的前进目标,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让百姓过上幸福且美好的生活既是发展的最初也是终极目的,只有人民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国家才能繁荣富強,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将人民放在第一位的重要体现。
3、“民主协商”与“协商民主”
(1)相同点。首先,“民主协商”与“协商民主”两者具有相同性质,是我国协商民主的两种形式。“民主协商”到“协商民主”的转化的历史过程同样也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的逐步完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属性,从本质上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协商民主。其次,两者都注重协商,虽程度有所不同但都以“协商”为基础。协商指在做决策前各种观点相互碰撞,经思考、沟通、观点融合的方式展开交流,最终得出具有理性的且相对公平的结果。协商就是发扬民主过程的一个重要体现。最后,“民主协商”与“协商民主”是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发展中同一个过程的前后两个发展阶段。
(2)不同点。首先,从概念语义看,“民主协商”强调的是协商,即对待不同的意见要进行沟通、优点采纳、融合的过程;“协商民主”强调在决策之前和实施之中广泛协商,努力达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即通过协商这一重要路径来达成民主。两者虽都谈及民主,但笔者认为协商民主更接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真谛。
其次,从制度定位看,“‘民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政治协商为主要内容的民主形式,它的价值在于中国共产党围绕即将决策的重大问题通过人民政协会议、协商座谈会、茶话会等各种形式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展开广泛协商,以确保党和政府所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新中国成立前,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召开,标志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这使得民主协商成为推进国家政治治理的重要手段,为它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制度载体。“协商民主”继承了民主协商的运行形式,成为了多元化背景下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科学手段。十八大报告中把协商民主作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做出了部署,这标志着“民主协商”到“协商民主”的历史转变。十九大报告里讲到,“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由此进入新时代,它将向广泛多层制度化的方向深入发展,更好的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再次,从参与主体看,“‘民主协商’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各社会政治团体之间围绕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进行的党际协商领域。”[3]民主协商的主要参与者是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各社会团体。相比下,“协商民主”的参与主体既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各社会团体,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社区议事会、社会听证会、网络协商会等多种基层协商形式。网络协商对实现群策群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责任感和唤起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扩大了协商主体的参与,使决策更加合理化公平化。
最后,从运行模式来看,人民政协是“民主协商”的主要运行平台。从新中国建国初期到现今,人民政协一直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完善建设,具有实效性、集中性和效率性。为丰富人民政协的内涵,新时代人民政协首次召开全国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会谈,政协工作从注重“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转变,突出体现了工作要落在实处。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协商民主”的运行平台也有了新突破,在基层领域建立了村民议事厅、企业工会和社区事务议事会等,并在互联网领域设立了政府听证会。
二、“人民性”在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中的体现
1、协商主体体现人民性
协商主体的关键在于“谁来协商”。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写到:“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从认识论的角度界定了群众路线在党的领导中居于重要地位,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实实在在的处理问题化解矛盾。邓小平曾多次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4]他一方面严厉批评那些喜欢关起门来办事,不虚心听从人民群众和各界民主党派人士的领导干部,一方面他多次强调要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告诫全党同志要善于向群众学习做群众的学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5]协商民主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制度保障,所以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道路中占据重要地位。
2、协商的宗旨体现人民性
“为何协商”是协商宗旨的关键。协商的内容涉及面广,涉及有关国家发展重大决策和有关人民幸福生活和切实利益方面的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的协商宗旨在于从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意见中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在时间与实践的检验中,正日益彰显出人民民主的真谛。”[6]
协商的宗旨践行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领导干部要走群眾路线,因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7]此外,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就是党对于为人民服务内涵的深刻理解,对话式的民主运行是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关键一环。
3、协商的途径体现人民性
“如何协商”是协商途径的重点。“协商是以人民为主体的协商,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宗旨的协商,协商的途径应该创造一切条件尽可能地扩大协商主体的参与渠道,保证协商主体的协商权利,真正让协商主体有话能说,有话敢说。”[8]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十分注重政协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9]十三届二次会议记者会中总结了现今政协履职的新特点。首先,“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10]这里的发扬民主主要指协商民主,人民政协是专门的协商机构,具体形式有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双周座谈会、网路议政等多种形式。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积极力量。其次,“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11]人民政协每年都要组织调研活动并向中央报送调研报告,涉及民生、生态、经济等众多领域。建言资政的过程也是深入学习且凝聚共识的过程,形成双向发力。最后,“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12]继承之前的优点,融入并展示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气象。
随着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意识不断增强,基层协商民主形式逐步细化,人民群众开始自觉自愿的加入协商。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得到了来自人民的好评。社区居民议事会也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民主发扬形式,居民会议在妥善协调居民与物业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及社区共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和谐社会的建成起着稳固作用。网络议政、网络协商、网络舆论等新型的互联网协商吸引了众多的年轻群体,主流媒体的微平台、微视频、微论坛下会设有留言功能,增加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传播和发扬了文化自信及制度自信。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协商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保障,促进社会和谐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若要发展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要给人民机会、与人民商量、让人民发声,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首先,协商途径较多;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大协商、基层协商等都是我国主要的协商途径;其次,协商内容全;我国协商的内容包含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和关乎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各方事宜,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大化。最后,协商层级紧密;从党中央到基层,从基层继续深入。通过协商体制使得各行各业都能够广泛的参与协商,充分吸纳各方的意见,使协商工作开展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广泛达成决策的最大共识,画好同心圆。
2、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科学民主决策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是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一直践行且追求的路线。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就是群众路线的一种实际应用,它也是群众路线在中国民主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在协商工作的展开中,人民群众是协商的对象,只有扎根于群众之中,通过沟通商谈,才可能听取人民的声音,采纳人民的建议,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忧人民群众之所忧。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也是改善党的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的重要一环,领导干部既能传达党的方针政策,人民群众也能更加拥护党的领导,使人民群众同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血肉联系。
3、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自信程度
一个国家民主政治道路的选择,必须是由这个国家的具体性质、具体国情和民意所决定的,民主发展道路的选择要因情因地制宜。我国的协商民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关系,党愿意听民所需、取民所谏,人民愿意跟随党的领导。其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形成协商民主制度的文化基础,代表了对于中华文化的自信,在经过革命、建设与发展的历程中,历史坚定的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出我国的道路自信;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从“民主协商”到“协商民主”,从口头提及到制度保障,这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彰显了国民对于制度的自信;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协商民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中的一环,它坚定的站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与改革、创新、发展、完善相连结在一起,这就是我们的理论自信。
【作者简介】韩贝贝(1994.8—)女,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