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年观众作为我国较为庞大的影视受众群体,在社会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和影响力。随着现代化社会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青年观众由于知识水平较高、乐于接纳新鲜事物,对观影效果的心理要求变得越发严苛。电影和电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外在的物理特征,例如银幕和荧幕、观赏环境、清晰度的不同等,但随着影视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并达到“视听盛宴”的标准,电影与电视开发出不同的营销手段和观影模式,逐渐缩小两者本质的差距,因此青年观众接受心理的倾向也逐步趋同。本文将从青年观众接受心理角度切入,选取《诛仙》的电影和电视版本,对电影与电视的异同点进行具体案例的分析,从而为今后电影与电视的创作发展提供建议和借鉴。
【关键词】电影和电视;接受心理;异同分析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6-0140-03
影视观众是影视传播活动中的受传者,他们对电影和电视的选择不同,接受心理也会发生变化。长此以往,观众的接受心理对电影和电视的创作走向也产生了直接影响。青年观众特别是大学生,有着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自主意识,他们勇于接受新思潮,积极参与电影改革,喜欢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影视作品,对电影和电视作品的审美价值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青年观众最大的特点就是爱憎分明,对于自己喜欢的作品,他们狂热崇拜;而对于自己厌恶的作品,他们嗤之以鼻。
电影与电视虽然有着相似的传播符号,都承担着娱乐和教育的功能,但却是信息传播的两种途径。电影受众在心理上走进了银幕世界,与此相反,电视屏幕后面的世界走进了电视受众的日常生活中。①电影的梦幻感和电视的纪实感是导致青年观众产生不同接受心理的因素之一,为了减少两者的差距,影视创作者们绞尽脑汁:电影开始注重剧情中所能展现的人文关怀,电视在完善剧情的基础上会给观众带来视听享受,若用力过猛也会造成青年观众对电影和电视的评价褒贬不一。本文选取青年观众所喜爱的玄幻仙侠片《诛仙》作为个案,来分析电影和电视青年观众接受心理的差异性和相同之处。只有探析其现象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发展电影和电视事业。
一、观众接受心理具体阐述
(一)观众接受心理的概念
受众心理是受众在接受媒介传播的信息时所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受众心理由媒介传播所触发,又影响和制约受众对媒介信息的选择、接受和理解,最终会直接影响到媒介的传播效果和经营发展。观众的接受心理实际上就是一个心理活动,活动不以传播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对受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且需要充分地考虑到传播效果。受众接受心理又称审美认知心理机制,主要包含了感知、理解和想象、注意力情感卷入、心理定势等几个要素,这些心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电影和电视艺术欣赏是以舞台所提供的艺术形象为根据的观众多种感受、认知和心理情绪的综合,观众在观赏电影和电视的过程中,通过感知、联想、想象等间接地参与到艺术形象和影视作品的创作活动中。
观众接受心理又分为求同心理和求异心理,求同心理是影响媒体传播效果最为重要的一种心理表现,其基本价值为受众主动构思现实,受众更加乐于接受与自身情况一致的信息,而不愿意接受不一致的信息。观众在选择电影和电视剧时,他们总是对评分高的片子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更希望能够在高分影片中寻求认同感。求异心理最早是由赫布和柏林等人提出的心理唤醒理论,求异心理强调为了探索未知与新的发现而形成的行为驱动力,是注重寻求外界新刺激来维持生理激活水平的一种心理表现情况。针对观众的求异心理,电影和电视需要推陈出新,探索不同题材和风格的影片,才能获得受众的好感。
(二)青年观众影视接受心理特征
1.身份认同感
艺术来源于生活,电影和电视里的情节与内容就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青年观众大多处于自我意识不断变化和调整的阶段,他们常在银幕中和电视剧里寻找另一个自己,并且认识自己后做出行为上的改变,这种身份认同的行为也叫作“燭照”社会心理。就如同拉康的镜像理论,其核心思想是自我与他我的碰撞。在电影《追风筝的人》中,瘦弱不堪的小男主人公阿米尔就是本我,身强力壮的父亲就是他我,电影中阿米尔在一次逃避后选择了勇敢,重新找回善良的自我。在欣赏电影作品的时候,青年观众会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看到电影中映射出的自己。但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认同性也会因为青年观众的生活环境、接受文化程度出现差异。每一位青年观众对于影视作品的认识不同,看法自然也就不同,这也就是网上所说的“真爱粉”“黑子”和“路人”这三种群体。但是青年观众的各种认同感只是一种主观的臆想,并不是影视作品的客观反映,艺术审美需要有一致性,才能具有普遍意义。
2.领悟感知性
青年时期正是最具有理想抱负和人生追求的人生阶段,他们渴望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大展拳脚。青年观众对反映人生、理想方面的电视节目,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②前有2007年台湾的《大学生了没》,后有2012年央视出品的《青年讲坛》,不仅上升到人生哲理和理想信念,往下也包括新时代的青年潮流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青年观众的精神世界。青年观众都会经历迷茫的时期,他们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不知道未来该如何为自己奋斗,所以他们迫切地想要了解同龄人是如何在这个纷扰复杂的世界上生存的,这些针对青年观众开发的节目,正好解决了他们的迷惑。青春电影也是最近广受青年观众好评的题材,《匆匆那年》《阳光姐妹淘》《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青春题材的电影是青年观众回忆过去、仰望未来的真实写照。在影片《少年的你》中,女主角是受到校园暴力的弱者,男主人公是混迹社会暴力的混混,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人却上演了一场心酸动人的故事。“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戳到了无数青年观众的痛点,让他们领悟到不可推卸的爱与责任,更多的人在观影后参与到抵制校园暴力的活动中。影视也是一本百科书,青年观众通过主旋律电影和电视了解到国家的兴衰历史,电影《二十二》中对每一位慰安妇生活现状的报道,让青年观众了解到那段屈辱的历史,将国耻铭记于心。
3.求异求新心理
青年观众的求新求异心理,不同于儿童观众哭闹式的“三分钟热度”,也不是中老年观众在怀旧剧中找到新的艺术审美。青年觀众寻求的是一种全新的刺激,并在这种刺激中找到维持生活现状的乐趣。2011年穿越主题的电视剧《宫》打开了青年观众欣赏剧作的新世界,在时空转换的同时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满足了青年观众的审美需求。自此以后,新型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层出不穷,电视剧有《良医》《灵魂摆渡》《镇魂》《法医秦明》等,电影有《我不是药神》《误杀》《忌日快乐》等,综艺节目有《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等,让观众在节目的创作中有了一席之地。为了迎合新时代的互动文化,《爱情公寓5》第13集中开发出互动播放模式,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来控制剧情的走向,可以有多种剧情和不同的结局,这极大地开创了电视剧播放的新形式。同时传统的电影、电视观看方式已经满足不了青年观众的艺术好奇心,数字电视开了先河,如今我们甚至可以用手机投屏观看电视上没有的影视作品,不仅提高了电视的使用率,也增强了观看效果。而院线为了不落后于电视,开发出了4D、5D和VR的观影模式,成为青年观众在休闲时首先想到的娱乐消遣。
二、案例分析:以《诛仙》为例
电视与电影共用一种符码系统——图像,但由于接受环境、接受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影视信息不同的接受心理。电影营造的全息幻觉使受众进入梦境,而电视的受众在电视展示生活原貌的同时,始终是在“清醒”地感受纪实空间。③2016年电视版的《诛仙·青云志》走红,得到业内业外的一致好评,而电影版的《诛仙》却以豆瓣4.8的评分惨遭扑街。由同一篇大热IP改编,却得到不同的评价,因此青年观众不同的接受心理值得考究。
(一)屏幕比例
电影《诛仙》在院线放映,全景声厅的银幕可以给观众带来巨大的视听冲击;而电视《诛仙·青云志》的观看平台比较普遍,可以在电视上随时随地观看。电影的屏幕比例宽大,画质清晰,配以玄幻的仙侠题材,能够大大满足青年观众寻求刺激的心理。从镜头的运动上,电影《诛仙》多采用运动镜头把控节奏,提升画面调度的力度;在景别的选取方面,电影版喜欢通过远景和全景来展现恢宏的气势,如影片开头的缥缈仙峰,让人一下子就能够身临其境;电影《诛仙》更有质感,能够更立体地突出人物形象。相比之下,电视的比例就十分小了,往往在景深上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多选用中近景和特写,多采用普通的故事情节进行意象的表达。电视剧《诛仙·青云志》中的爱恨情仇,就比电影版铺叙得更多。虽然矛盾并不激烈,但是吸引青年观众的正是情感表现力和叙事技巧。
(二)作品长度
电影《诛仙》时长在一小时40分钟左右,是最佳的观影时长。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就显得过于冗长。有部分青年观众没有定性,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影院里会坐不住。同时电影市场的限制不利于多线故事的展开,感觉人物剧情还没交代清楚就已经结尾了,青年观众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而电视版《诛仙·青云志》有两季共76集之长,时空跨度特别大,极大地满足了青年观众的好奇心,让他们过了一把眼瘾。但是剧集较长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如今很多注水剧的叙事就像裹脚布一样越裹越长,青年观众很快就失去了耐心和兴趣,其接受心理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变化。
(三)情感体验
电影我们称之为高大上的艺术,但往往给青年观众带来的是距离感,在影院里,除非座无虚席,我们很少会选在第一排观影,这也就产生了审美距离。在观影的时候,观众很少会交谈和进出,尽量调动自己所有的注意力去解读电影,随着电影《诛仙》中剧情发展到高潮,观众的泪点也被触发。当观众走进电影院,不论是环境还是电影本身的梦幻感都会提醒作者,这是以第三视角在观看别人的故事,因此观众自己也会保持与电影的距离感。而电视剧《诛仙·青云志》因为可以断断续续甚至每天都能看到剧情的发展,青年观众就会把剧中的人物当作是自己的亲人一样,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诛仙·青云志》有亲情、有爱情,折射出现实中普通人的情感关系,青年观众的亲近感也由此产生。
(四)参与方式
青年观众是敢说真话的群体,他们每天都会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言论。电视剧《诛仙·青云志》因为有两季,因此第一季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第二季剧情的走向,在视频网站或客户端发弹幕,在微博上给官博留言,都属于青年观众参与电视剧评价的方式。青年观众能直接成为创作的主体,顺应了艺术大众化的发展趋势。而电影是制作完后再上映,已经是成型的作品,往往表达的是象征性意境和含蓄的画面效果。就算青年观众再不满意,也只能在社交网络上吐吐槽,并不能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就算电影再烂,演员演技再差,也总会有粉丝买账。
(五)相同之处
1.明星效应
无论是电影版的《诛仙》,还是电视剧版本的《诛仙·青云志》,都选用了流量明星给作品增加热度。作为面向青年的影视作品,这无疑是明智的选择。青年观众都是为了看自己的偶像而增加点击率或贡献票房,这是当代社会的普遍现状。不论在剧情或者是服化道上,这两个剧组做得怎样,但只要依靠粉丝的力量,就成功了一半。
2.尊重原著
电影版和电视剧版的《诛仙》自带“顶级IP”的光环,自然受到众多原著粉的关注,如果改编得不满意,不仅辜负了书粉的期待,也是对原著作者的不尊重。两个版本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影视选角上尽量贴合原著的角色,将最好的作品呈现给观众。
3.整体制作
青年观众群体自诩走在时尚的最前沿,对影视剧中的人物造型和画面特效的容忍度很低。随着“汉服热”在青年群体中流行,《诛仙》作为一部古装仙侠剧,自然也逃不过青年观众的评价。特效在《诛仙》里也是家常便饭,两个版本的特效都十分逼真,将“仙气”融合在每一个画面之中,精良的制作吸引着每一位青年观众。
三、关于影视创作者的反思与建议
(一)创作者的不足
研究如何缩短影视与青年观众的距离,提高电影和电视剧的质量,以满足他们的欣赏动机和趣味多样性的需求,并促进影视自身的发展,已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了。④视频网站的崛起让电影和电视剧的平台不再有壁垒,越来越多的青年观众将两者放在一起比较,接受心理也愈发趋同,而有些影视创作者并未意识到这一点。部分电影创作者仍旧“不接地气”,一意孤行地拍摄自己认为的高雅艺术,得到的却是一片嘘声,而电视剧粗制滥造的问题也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近年来,虽然影视行业在唱响主旋律、描绘时代方面,给青年观众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也出现了价值观畸形、审美低俗的作品。崇尚纸醉金迷的拜金主义,故弄玄虚的姿态,无脑吹捧艺人成为当代的社会风气,显然这远远不能满足青年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在分析青年观众接受心理的同时,也要落实到电影与电视剧具体的改变措施上。
(二)建议
建议影视创作者首先要以大数据为基础,多探析青年观众的消费心态,在挑选题材的时候多向青年观众感兴趣的话题靠拢。只有选好主题,再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才是成功之道。像《流浪地球》在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上,提供了中国的智慧和策略。其次要找准着力点,发挥新时代主旋律的引领作用,抛弃传统的创作套路。青年是引领未来思潮和社会风尚的群体,他们有着独特的接受和审美心理。很多影视创作者渴望一夜成名,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商业化的炒作上,消耗了社会的期待值。所以影视创作者要发扬和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摒弃糟粕、取其精华。勇于面对现实问题,传递社会正能量,引导青年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影视创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最后希望影视创作者能够开创新型的传播模式,开设与青年相关的电视类互动节目,明确面向青年观众的电影题材,从心理上缩短和他们之间的距离。站在青年观众的角度思考问题,与他们“打成一片”。
四、结语
《诛仙》的得与失,为今后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经验和教训。电影不能再一味地只注重视觉效果,要挖掘更多符合青年观众审美的冷门题材并搬上荧幕;而以叙事剧情为傲的电视剧需要用更多大热IP抢占风头,才能和电影齐头并进。电影与电视的合流并不意味着二者的区别完全消失,我们需要在二者快速发展的同时,继续加以关注和研究。⑤
本文致力于促进电影和电视的互相发展,用科学的理论依据包装影视创作,对影视创作者在未来的创作生涯中有着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值得反思的是,我国关于在电影与电视剧方面对青年受众接受心理的研究还需要加强。因此我国的电影和电视媒体在今后的制片拍片过程中,需要加大对青年观众接受心理和消费者心态的研究分析。针对不同的受众需求,创作不同题材风格的剧本和影片,引导青年观众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以此来强化自身功能并实现自身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在市场上立足。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