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亲子游还给孩子
发布时间:2024-04-22 10:21  

       亲子游在时下十分流行。但是家长们需要问问自己:孩子真的乐在其中吗?在旅程中孩子获得成长了吗?面对这些问题,可能许多家长未必能给予正面的回答。这也是目前亲子游中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片面追求奢华、舒适,忽视对孩子能力和品格的提升与培养。而这个问题的背后,又体现着亲子游主要是成人意志的主宰。“亲子游”从字面意思来看,应当是孩子与父母共同的旅游,但在这共同背后,需要思考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回归儿童,思考孩子在旅行中需要的是什么;二是思考在兼顾孩子需求的同时,如何获得长远的发展。 
  回归儿童:亲子游,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孩子需要旅行中的“话语权” 
  在亲子游中,一些重要决策和问题处理,如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前的准备、旅游行程的安排、旅途中事件的处理等往往是由父母说了算的。诚然,孩子尚小,缺乏事务规划和处理的能力,但是能力绝不是凭空产生的,离开了实际锻炼的舞台,能力的提升只是一句空话。旅游行程的规划与准备、旅途事务的处理,本是自然又珍贵的锻炼机会,却因父母有意或无意的一手包办而使它的教育性付诸东流。而且“包办”下的旅游,使得孩子仿佛只是父母手里的一枚棋子,缺乏深入的参与感。有趣的是,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能干又独立的时候,有的父母又“眼馋”得不行,殊不知孩子能力不足的原因正在于自己的“一手包办”,不给予机会就无从成长。而且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孩子原本就有在生活中发出愿望,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需求,加之现在的孩子从小见多识广,对要去哪里、如何去、如何玩都有着自己的主张,这些主张在成人那里未必合理,但若在倾听的前提下再引导其思考,这些看起来不完美的计划、主张,也可能会慢慢变得具体可行,孩子也就体会到了效能感。 
  “好玩”对孩子很重要 
  在旅行中,成人与孩子的乐趣所在有本质的区别。成人的着眼点可能在于景点的新奇性、知名度,游览的方式主要是静静的欣赏和感受。而孩子更多在意的是否“好玩”。这个“好玩”首先体现在他们能否通过感知与动作来与外在事物互动。瑞士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来自于主客体密不可分的交互作用。”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认知直到改变这个世界都需要与外在世界做密不可分的交互作用。思维方式上的差别导致了这种差异:具有较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成人可以远离事物来体悟、欣赏这个世界,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孩子则需要对事物的实际感知和操作才能思考和体悟。因此,在旅游中,成人更多关心去哪儿玩,孩子更多关心怎么玩,一个享有盛名、历史悠久的5A级景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吸引力还比不上小区里可以自由玩耍与建构的小沙坑。 
  对孩子来说,“好玩”还体现在是否有可以一起玩的同伴。同伴间平等的身份和地位、共同的话语和体验以及相似的能力和知识背景,对所面临问题的共同探讨和解决可能是在与父母出游中无法获得的,也正因为如此,孩子心心念念想与伙伴一起出游。在亲子游中,以成人的乐趣“挟持”孩子乐趣的现象不在少数。例如父母与孩子为拍照留念而“纠结”甚至争吵:父母想在风景名胜留下珍贵的影像,而孩子一次两次还配合一下,多了就兴趣骤减。还有,有的家长喜欢“血拼”,孩子则成了父母购物游中可怜兮兮的“跟屁虫”。 
  孩子不仅需要“远观”更愿“近玩” 
  由于成人在亲子游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孩子的主动性无法体现,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要在内心留下痕迹、要对发展有所触动,对孩子来说,仅仅是“走过场”般的观赏是远远不够的,要有如皮亚杰所说的“与客体做密不可分的相互作用”,即对客体实际的操作、并能获得一定的感知反馈。这里的客体是与儿童这个主体相对应的,不仅指的是实体客体,还包括非实体的人际关系、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等。也就是说,要使孩子全面地了解旅游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远观”所留下的印象远不如“近玩”,不论是操作当地特有的劳动工具,还是与当地人交谈互动以及亲身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对孩子的成长都大有裨益。这也是孩子自身非常喜欢的。 
  追求发展:如何在旅行的过程中让孩子的能力得到提升 
  如果说在亲子游中需要充分考虑孩子的需求,防止其陷入“被旅游”的误区,把真正的旅游快乐还给孩子很重要,那么,从孩子发展需求的角度,帮助孩子“少走形式多走心,少点套路多点细节”促进其能力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具体我们可以从旅行前、旅行中和旅行后来作些努力。 
  旅行前——与孩子一起规划、准备行程 
  旅行前,家长可以听取孩子的意见一起商量着来选择和决定旅游目的地。事先通过地图、书籍或网络来查阅旅行目的地的信息:气候、景点、交通设施、货币兑换、风俗人情等。孩子在与家长一起做这些信息查询与行程规划的时候,就在培养责任心与参与感,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旅行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自己的意见也很重要。同时,地理知识、数字概念等文化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行李的准备是旅行前准备的一个重要任务,可能对于年幼孩子来说,他们还缺乏准备些什么的概念,那么家长可以先准备自己的必需物品,然后让孩子来模仿并适当地带一些自己喜爱的玩具和书籍。给孩子准备一个专属于他的小行李箱并要求他独自保管,也能很好地培养他的专属感与责任心。快乐的真正源头是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和行为有独立性的掌控并由此而产生的胜任感和成就感,这对孩子和成人都是一样的。 
  旅行中——关照孩子的需求,加深体验与感受 
  在旅行中,满足孩子“爱玩”、乐于探究和操作的天性,给予孩子更多亲身体验和实践的机会,防止只做一个“潇洒走一回”的匆匆过客。细心又有心的家长不会一味地追求旅行的奢华,而是有意地安排到乡村市井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入住当地的民俗客栈,与当地人有更深入的互动,安排一些农耕、劳作、采摘等活动,使孩子乐在其中地体会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这些远比“唾手可得”的食物与享乐更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独立性。还有的家长有意地安排一些困难情景来考验孩子,如发现迷路了怎么办,家长把钱包落在宾馆了怎么办,创设问题情景考验一下孩子的小脑瓜,给旅程增添一点不可预期性,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遇事应变能力和抗挫折力。 
  旅行后——一起回顧和记录 
  旅行虽然结束,但是感受可以延续。旅行的回顾和记录可以依据不同年龄孩子的不同能力和喜好来进行。影像记录是很珍贵的旅行记录,同时也可以激发孩子自己动手做记录,例如具有一定文字书写能力的孩子可以用文字和图画结合的方式来记录,对于不具备书写能力的孩子则可以采取绘画的方式记录。旅行故事的创编和讲述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孩子口语表达的方式。注意,记录的内容要多侧重于孩子的内在体会和感受,切不可只着重于地点、酒店、大餐这些表面的东西。小年龄的孩子缺乏内在感受的能力,那么家长和他们一起来整理和描述就很有必要。 
  在亲子游中,家长只有少一点外部的物质与浮躁,多考虑孩子内心的期盼和需求,亲子游才能真正绽放其迷人的光彩。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