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学理论在安全工程教研中的应用探讨
发布时间:2024-03-28 16:05  

  摘要:首先,分析了安全工程学科的基本情况,期望采用密码学里面的若干理论和安全工程专业教学科研等方面结合起来。然后,介绍了安全工程学科的发展情况和基本特点,并且探讨了安全学科的教学培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最后,介绍了密码学理论的基本概念,讨论了密码学一些理论和安全学科交叉中可能的切入点,并分析了二者结合的相关意义。


  关键词:密码学;安全工程;学科交叉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目前,全国开设安全工程相关专业的高校已经有100多所,其中,涉及到博士后流动站、研究生(博士生、硕士生)、本专科等方面。安全工程领域的教育层次十分齐全,社会需求量也很大,但是,关于如何办好安全工程专业,培养优秀的安全工程人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点,但是安全工程的本科专业则是一个新开设的专业,加上安全科学与工程被提升为一级学科,其覆盖面又变得更加广泛,其专业的培养计划和过程模式都需要积极探讨。考虑到学科交叉也是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期望通过学习密码学的一些理论和安全工程的研究生、本科专业的培养找到结合点,能够采用一些相关方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密码学理论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探讨研究,可以为进一步完善学科设置、专业培养、科研提供参考建议;同时,也促进安全专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成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实践。


  2安全工程专业的现状分析


  现在,安全学科的部分专业名称(安全技术及工程)做了相应的改变,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已经被设置成为一级学科。以矿业工程这个一级学科为例,以前主要包括三个二级学科: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现在变成了两个一级学科,即矿业工程和安全科学与工程。这些都是表面现象,从更深层次来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


  (1)专业数量的增长速度非常快。短短十几年来,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数量从几十所高校变成了100多所[3]。过多过快的增长尽管带来了一些副作用,但是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还说明了安全学科应用面非常广,使得学科发展需要重新定位思考。


  (2)安全学科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方向多。从理工科考虑,安全学科涉及到医学、工业、农业、交通、信息等多个学科;从文科方面考虑,安全学科涉及到心理、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安全相关专业课非常多,可以展开的研究点也非常多。


  (3)注重通识教育。由于第二个特点导致很多学校开展了通识教育,即安全专业尽量根据学校自身的特色及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科研工作,使得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和社会实际需求更加贴近。


  除了上面讲的特点之外,安全工程专业的设置也和其他新专业一样,课程建设缺乏经验,过程培养过于形式化、简单化,课程方案没有设计出适合学生且具有前瞻性的、有学术气息的实验项目[4]。这些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创新能力培养,影响了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


  3密码学理论与安全工程学科结合点分析


  密码学是一门融合了数学、计算机、通信以及物理等诸多领域知识的应用技术[5]。密码学是信息安全专业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简单的来讲,包括加密和解密。密码学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了军事和民用事业当中,对国家安全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安全工程中涉及到关键部分的认证可以和密码学中的电子签章、身份认证等方面结合起来,从而保证安全性。此外,密码学中的安全认证等基本理论可以借鉴到安全科学与工程中的安全法律体系、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安全信息化建设、重大危险源的监控、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和城市公共安全的监督检查等方面,因此,密码学理论与安全工程学科进行教改、教研方面的交叉也是可行的。


  4小结


  探讨和完善安全工程相关专业的培养模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考虑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如何办好安全工程专业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研究了密码学理论和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结合点,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科交叉;另一方面,通过教学实例结合,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密码学理论是信息安全中的核心部分。安全工程与密码的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有利于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学科交叉型人才,达到促进安全工程学科的本科、研究生等多个层次的教育改革的目的。此外,从教学研究的角度来看,通过多学科交叉,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用性、趣味性,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科研取得更多、更新的交叉成果。

 

  参考文献 

  [1] 胡相明, 李超, 耿孝恒, 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J]. 广州化工, 2012, 40(23): 165-166. 

  [2] 翟小伟, 邓军. 突出行业特点的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研究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 18(1): 90-94. 

  [3] 安全工程. 百度百科 [DB/OL]. http://, 2013-03-09. 

  [4] 岳晓光, 赵芳婷, 娄文妍. 以创新能力为特色的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方案探索——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J]. 现代物业(上旬刊), 2012, (3): 102-103. 

  [5] 李玮, 夏小玲, 黄晓虎. 密码学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 (S2): 100-101. 

  作者简介: 岳晓光(1986-),男,博士研究生,助教。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