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的宏观政策基调下,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将逐步增强,工业经济增长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的态势。
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东部地区率先出现温和回调。
10月29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在“中国工业经济论坛”上对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预测。随着经济稳步回升,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得到积极推进,产业转移实现有序推进,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新技术、新产品和自主创新能力均得到提升,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也进一步得到改善。
同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宋显珠对工业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表示了担忧。他认为:“从2013年前三季度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尽管当前中国工业经济呈现出企稳回升的势头,但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依然较为突出,轻重工业之间、不同产业之间的增长速度和效率依然参差不齐,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
从中长期趋势来看,中国工业正处在潜在增长力下降通道中,工业增长存在内在下行压力,一些要素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工业技术创新政策方面,虽然一直在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并取得很大进步,但大部分行业仍然存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尤其在原材料行业方面特别突出。以钢铁工业为例,中国钢铁企业创新体系、人才投入方面有很大不足。比如有色金属行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65%,低于国际水平,也低于国内平均水平,缺乏自主创新成果。
工业经济回调
从全球来看,经济增长势头加快,这是最近几个月出现的新情况。发达国家普遍出现比较好的势头,主要经济体有一些积极的信号,比如8月份美国制造业增长15.7%,创下5个月以来最高值。日本制造业扩张幅度达到了2011年日本大地震和核泄漏事故以来的最高水平。而欧盟的英国、西班牙以及南欧一些国家,近期都出现了好征兆,欧洲的工业经济虽然整体发展数字不太好看,但是总的来看比过去有所好转。
而在国内,工业经济增速止跌回升,整体处于中低位,跟国民经济走势比较同步。前两个季度国民经济增速比较低迷,第三季度出现了直接回升。
第三季度,“我国工业领域持续地处在通缩状态,但下降幅度比过去有所缩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鹏指出,1~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2.1%,这是PPI数据连续第18个月的负增长,说明工业企业在产品价格上仍然面临很大的压力。价格是收入和利润的最主要的观察指标,价格变动说明企业效益存在比较大的压力。
从行业来看,原材料行业生产实现保持增长,增速超过了去年同期,主要产品产量持续增加。1~9月份硫酸、烧碱、乙烯、生铁产量仍然保持比较快的增长,日均产能继续维持在高位。固定资产投资扩大,但是增速放缓,投资增速比去年下降17个百分点,说明原材料行业投资在扩张,但是没有像过去一样增长那么快,原材料行业面临很大的产能过剩的压力。
然而,从全球整体经济运行来看,但全球复苏仍然很脆弱,各经济体出现了一些比较好的迹象。目前全球经济还没有走出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美国曾考虑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但最后以放弃告终,说明现在美国经济还没有恢复到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阶段。尽管欧洲有一些好转,但这种复苏非常弱,甚至都谈不上复苏,只是没有继续向坏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王鹏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全球工业复苏前景仍然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这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至少在几年之内一直在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此外,根据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工业潜在的分析,如果不能在一些新技术创新上取得较大突破,2015年以后经济增速将下降至6%~7%。“尤其中小企业,主要受到成本上涨、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一段时期仍将面临较多困难。”王鹏指出,柬埔寨普通工人工资只有国内工人工资的1/5甚至1/8,而且国内人力成本上涨速度仍然保持很快的上升。
从第三季度工业经济发展来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只能影响工业经济中的个别方面。国际整体经济在增长,主要经济体在好转,但是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也迎面而来。我国工业经济出口逐渐趋稳,不会有很高的增长;消费短期内也难以有所明显提振,国内消费需求目前没有数据表明有比较大的改善,而房地产消费存在一定区域性,汽车、家电等耐用品消费,过去刺激政策已经结束,在没有新的刺激政策出台的时候,难有明显的快速增长;投资也已经逐步放缓,中国的投资驱动,最大部分是房地产投资,预计未来房地产投资扩张空间有限。
节能减排任重
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大幅增加,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收窄。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等四大高载能行业节能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压力持续增大,其中,乙烯、水泥、平板玻璃、粗钢等行业的减排压力全面增加,减排压力会越来越大。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拴昌认为,我国西部地区节能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据资料显示,东部地区工业经济增速明显低于西部地区。1~8月西部全部省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9.5%,新疆、重庆、云南、青海等四省区市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1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值4.9%。
目前来看,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工业结构重化趋势加剧,重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例越来越大,重化工仍然在加剧发展;节能减排压力难以有效传导至地方,目前从报道和数据来看,国家出的一些数据和各个地方反映的乐观情况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地方报出来的形势比较好。
杨拴昌指出:“从目前工业节能减排情况来看,今年第四季度,完成全年的节能减排任务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个判断来源于前三季度7%、6%、5%这三个综合考评指标,虽然从数值来看,其正在逐渐收窄,但要想依靠第四季度来完成全年保证5%的目标,还是有一定的压力。
在杨拴昌看来,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出台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实施方案、给各地方下总量指标是有效保证节能减排任务完成的可行措施。如将严格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作为项目环保审批的前提条件;强化节能减排考核结果应用,兑现奖惩措施;定期发布各地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加强预警和政策调控。
实现节能减排,还需要继续严控两高行业过快增长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除增加环评和节能审查以外,还要严格控制两高产品项目,禁止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类产品加工贸易。切实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未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不予以审批和核准新的项目等。
此外,要把节能减排作为企业技术改造核心要求。这几年来,技术改造一直贯彻着这个要求,通过前期实际效果来看,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工业用电弹性指数在逐年下降,但这项任务要继续加大实施。
技术创新低迷
根据6年来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工业创新能力排名今年降低较多,以前在20多名,今年排在30多名。其中,企业研发投入相对比较稳定,高校和企业合作研发,最近两年排名持续下滑。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子河认为,工业技术创新低迷原因在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知识产权重数量轻质量以及产品质量水平和品牌增长力面临新的创新瓶颈。“影响创新竞争力的指标包括投入、制度、创新生态体系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性等几个方面。”
投入包括教育投入和企业研发投入,这方面我们和发达国际差距还很明显。制度和政策相关,我们国家一直强调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形成这种体制。应创新生态系统基础研究、技术、资本和市场有机结合,特别是技术和资本的结合。我国最根本的是技术和资本没有很好的结合途径,没有完成这两者之间共生系统的建设。
总体来看,我国工业经济已经进入了要素驱动阶段,这个阶段更依靠效率提升和创新,而不是要素的投入。处于这个阶段,创新的贡献在10%,主要还是靠效率提升以及基本要素的投入。因为要面临阶段性过渡,我们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下面进入到第三阶段或者第四阶段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同时,还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基本上是5个阶段都有,深圳、江苏以及东部沿海一带早已经达到发达经济体,他们早就进入到要素贡献比较大的阶段,但中西部地区在这方面差距还很大。
我国中部、西部人均GDP还有刚刚达到三位数的地区。而创新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创新驱动作为在中国整体来说是一个战略,但是“在地方政策选择的时候,确实要和地方经济相结合。” 黄子河强调。
如果某个地区工业经济处于要素驱动阶段,其主要还是要发挥比较优势,效率驱动靠效率提升。因为在效率提升阶段,原有技术以及管理创新对效率提升不再起作用,必须有新的技术,才能进一步提高效率,效率还不仅仅是工作效率,还有资本投资效率。
黄子河举了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投资,投资一元钱以前赚三元就合适。但当持续赚三元的时候经济就不再增长,必须有技术创新,实现投入一元能赚回五元。”
如此国内形势下,展望第四季度,中国工业创新的政策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专门召开了一些知识产权会议,进一步强调了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方面,必须由数量向质量、效益方面转变。
结构调整见效
今年年初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围绕工业结构调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到第三季度,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首先是工业经济增速企稳回升,稳增长、调结构达成了有效的协调。从第三季度数据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6%,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第二是整个工业结构的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高技术产业增长加快。今年1~8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为11.5%,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品进口和出口分别达到3675.7亿美元和4266.3亿美元,高于全国商品外贸总额增速9.2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
第三是现在面临比较大的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到目前为止,产能快速扩张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但这并不是产能过剩问题解决了,而是产能快速扩张得到抑制。去年以来,中国工业产能过剩问题一直严重,很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如钢铁、有色、平板玻璃、电解铝、造船等行业。
第四是高端消费品工业增长迅速。以高端制造业的汽车为例,汽车前三季度增加值累计增长12.9%,比上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1~9月汽车产销分别同比累计增长12.8%和12.7%,产销增幅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7.8%和9.33%。纺织服装和酒饮料这些传统的消费品工业增速基本是趋缓或者略有下降的。
第五是工业结构调整更多的侧重于存量调整,其中很重要一部分是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先进的产能。今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发布通知,7月份和9月份连续公布了三批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要求9月底之前,这些上报名单的落后产能全部关闭,到年底之前全部拆除。涉及到炼铁、炼钢、电石、电解铝等一共19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逐渐进入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第六是产业空间布局调整通过产业转移政策引导和推进。从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东中西地区产业发展均衡程度更加提高了,东中西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是9.04%、11.99%、11.95%,西部增速很快,贵州已经超过了14%。
赛迪智库产业政策研究所所长李燕表示:“从第三季度中国工业结构调整情况来看,中国工业结构调整未来预期还是比较乐观的。” 第四季度,这方面的改革会有更加实质性的进展,改革路线图的日渐明晰,对工业结构调整很明显能带来重大的利好。
2003年以来,国务院先后下发了“36条”和“新36条”两个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准入的文件,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市场准入仍然遇到玻璃门。而只有打破行政性较强的领域,民营资本进入这些垄断行业,民间资本活力增强,才能更大程度提高国民经济的水平。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进一步落实,中国工业经济的产能过剩化解有望取得更加积极的进展。产能过剩形成背后有一些结构性的原因,也有发展阶段的原因,也有深层次体制机制的原因。在当前明确政策的指引下,长期根本性的遏制产能过剩,还是要从深层次的体制改革入手。
此外,李燕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产业布局调整以及兼并重组也十分看好。在她看来,政策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也是未来结构调整的重点。从今年前三季度增速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并且势头会持续下去;产业布局调整方面,西部地区承接转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从之前的河北钢铁集团重组以及山西煤炭资源的整合都可以看出这种趋势。”
中小企业堪忧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解决就业、社会和谐、民生稳定,但实质上,从目前事实来看,中国中小企业一直游离于社会主流经济之外。
随着发达经济体的复苏进程推进,我国外贸转型升级加快,国际市场有所回暖,出口出现复苏,但是全球贸易总体处于低迷状态,抑制了中国出口增长。第三季度出口呈现阶段性企稳特征,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中小企业出口造成冲击。
在国内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背景下,大中企业和小企业反差较大。7~9月份大中型企业PMI和小微型企业PMI相比,9月份中型企业PMI为49.7%,环比上涨0.1个百分点,而小型企业PMI持续下滑至48.8%,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18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小型企业和微型处境堪忧。
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性的中小企业发展困扰。从中国工业经济第三季度数据来看,随着政策出台,情况有所改善。以小贷公司为例,全国小贷公司从6月末7086家增长到9月末7398家,贷款余额由7043亿元增加到7535亿元,新增贷款由112亿元增加到1612亿元,“这从侧面表明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正在慢慢改善。” 赛迪智库中小企业所副所长赵卫东介绍。
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关注技术创新。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它们对创新渴求主观上不是很强,客观上缺乏资金和实力。但据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参与创新的期望日益高涨。环境压力倒逼下,大多数中小企业开始将业务转型升级视为关键战略,中小企业普遍更加积极地拓展新市场,并且注重以科技投入推动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郑元春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2013年21期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