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树立科学发展观
发布时间:2024-03-26 09:15  

  树立和落实环境科学发展观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在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教育时应当有明确的目的,重视教育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开展教学。


  当人类跨越千年门坎。回顾近百年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的变化,无不为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感到骄傲。为日新月异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而发出赞叹并为经济多年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而感到自豪。但同时又惊异地发现,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系列环境问题也伴随而来。它不仅威胁了当今人类的健康与生存,也危及到子孙后代的前途与命运。

 

  高职院校开设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全球环境问题,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而提高自身的环境意识。当前党中央明确提出在国家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成为该课程的重要任务。

 

  1 高职院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

 

  1.1 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必须是协调的。也必须是可持续的。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要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要注意人类当前的利益,也要注意人类未来的利益。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深厚根源在于公众之中。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要改变全民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需要发展新的思想方法,建立新的道德和价值标准及其行为方式,培养一种新的生态文明观,而这一切都要靠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宣传。《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各国政府应编制更新国家教育战略,使环境与发展成为贯穿各级教育的问题”,“各国政府应支持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和网络,以促进环境与发展教育”。《中国21世纪议程》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政策和行动措施。提出了为保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应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实施能力在内的能力建设;“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

 

  唤起高职院校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以及公众参与对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社会公众,使他们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

 

  1.2 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同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发展的主体是人,离开人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社会进步中最重要的主体力量,发展就无从谈起。一方面,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为前提。另一方面。人才是各种社会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的素质高低和发展程度最终决定着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及其产品的发展程度,只有造就一流的人才,才能生产出一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加强和改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基础。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加强人才素质培养的迫切需要。以科教兴国、面向经济建设、淡化专业、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等为主要内容的高职院校改革正深入发展。可持续发展素质是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并努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对最根本的社会发展动力的激发,成为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才能适应2l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树立科学发展观是优化知识结构的迫切需要。面对21世纪世界和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我国的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应是复合型和综合性的。因此,在非环境类专业中《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经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可持续发展基本知识,应是这种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和知识,使他们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又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法和本领。

 


  2 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树立科学发展观

 

  非环境类专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学时少,为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应根据教学内容不同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

 

  2.1 注重课程理论教学

 

  课程讲述宜多举实例。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举实例,特别是教材之外的例子,可以大大增强课程的生动性、趣味性,使同学们印象深刻,难以忘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鼓励学生想到教材之外、学到教材之外、练到教材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形成学习的可持续能力。

 

  进行必要的知识内容扩展以增强概念理解。抓住已知和未知之间、新旧知识之间、个别和一般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实现认知结构的整体化,使知识系统化、深刻化。拓宽思维空间,增加思维的灵活性。

 

  2.2 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举办专题讨论。因此在授课的同时,可组织各专业的学生围绕与本专业有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查阅资料,作专题讨论,增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充分体现出可持续发展教育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开展社会实践及专题调查。积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宣传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环境状况考察,对改善和美化周围环境提出具体的方案和措施。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各种有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专题调查,如对“校园能源利用情况”,“菜地区环境情况”,“某地区大气污染与健康”等等专题作深入调查了解,并为该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是学生朝夕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创建美好的绿色校园这是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好场所。利用学校社会组织动的形式,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四·二二”地球日等机会进行宣传教育,不但可以进行潜移默化的树立科学发展观,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3 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可视化方法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播放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的相关图片、南极臭氧层空洞卫星照片,黄河河口地区卫星影像等等,通过多媒体可视方法来增强课程的生动性。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认识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实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培养现代社会技能和信息时代意识开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开阔视野,培养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意识。互联网上有许多有关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以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网站,有海量的、最新的有关信息,有些网站还有专门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网页,把网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网上漫游时,点击查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使接受可持续发展教育,树立科学发展观也变得轻松有趣。

 

  2.4 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拓宽知识面与提高素质相结合;系统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评估环境质量和在本专业范围内处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和科学发展观,并能将其溶入到各自的专业和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

 

  我院2005年与中百仓储合作,举办了高职订单培养的各个专业将该课程作为指定选修课,学生通过认真搜集和阅读大量案例资料,结合本专业就超市怎样成为环保先行者,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品,企业如何搞好清洁生产等方面撰写论文,并相互交流学习,让学生在今后的生产、管理、设计及研究等工作中能自觉地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地位。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领域进行发展总战略、总原则。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和发展,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可持续发展教育将探索出一套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教育方法,建立起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一批适应时代需要的、有志于拯救地球和人类自己的,具有科学发展观的高质量人才。

 

  作者:武莹浣 来源:理论纵横 2007年8期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