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盛斌,赵文涛.全球价值链嵌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路径之谜”[J].经济科学,2021(4):20-36.
[2]申萌,万海远,李凯杰.从“投资拉动”到“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和转型冲击[J].统计研究,2019,36(3):17-31.
[3]刘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内涵与动力源泉[J].人民论坛,2021(28):89-93.
[4]李瑞,梁正,薛澜.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基本内涵、动力源泉及实现路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41(1):3-15.
[5]钱学锋,裴婷.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逻辑与内生动力[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7(1):14-26.
[6]陈子韬,孟凡蓉,袁梦.科技经济融合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科技资源、科技创新、经济增长的耦合视角[J].软科学,2020,34(11):7-13.
[7]王军,李萍.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新解——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测算与对比[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38(7):3-13.
[8]段学慧.经济利益驱动机制: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基于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32(9):3-10,50.
[9]钱娟,李金叶.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时间异质性及阶段性演化规律[J].统计与决策,2018,34(1):123-127.
[10]袁晓玲,班斓 .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与区域差异——基于包含资源、环境的非参数核算框架的经济增长分解[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3):48-59.
[11]李晖,唐志鹏.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需动力因素分析——基于WIOD数据库的国际比较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8(6):20-28.
[12]龚维进,徐春华,王宇琼.省际商品贸易的区域经济增长动力分解及空间外溢效应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21(1):97-110.
[13]崔俊富,苗建军,陈金伟.基于随机森林方法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36(3):3-7.
[14]蔺鹏,孟娜娜.环境约束下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测度与动力解构——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J].经济地理,2020,40(9):36-45.
[15]王智勇,李瑞.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与地区经济增长[J].上海经济研究,2021(7):55-68.
[16]SOLOW R M.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6,70(1):65-94.
[17]CAVES D W,CHRISTENSEN L R,DIEWERT W. TheEconomic Theory of Index Numbers and the Measure?ment of Input,Output,and Productivity[J]. Economet?rica,1982,50(6):1393-1414.
[18]DOLLAR D. Economic Reform and Allocative Efficiencyin China′s State-Owned Industry[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90,39(1):89-105.
[19]JEFFERSON G H,RAWSKI T G,ZHENG Y X. Growth,
Efficiency,and Convergence in China′s State and Collec?tive Industry[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Change,1992,40(2):239-266.
[20]张军,施少华,陈诗一 . 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方法、数据、文献和现有的结果[J]. 经济学(季刊),2003(4):1-38.
[21]郁庆璘.利用增长模型作经济增长因素分析[J].财经研究,1985(5):39-43,54.
[22]符钢战.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因素与模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5):10-14.
[23]王书瑶.经济增长因素的初步定量分析——兼与厉无畏、周惠中等同志商榷[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4(11):28-37.
[24]李展 .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动力和行业来源分析:1978—2018年[J].当代经济科学,2022,44(3):1-12.
[25]李小克,胡巧丽.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跨国收敛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 统计研究,2023,40(5):37-50.
[26]孙才志,梁宗红,翟小清.全要素生产率视域下中国海洋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2023,42(6):1025-1038.
[27]吕冰洋,余丹林.中国梯度发展模式下经济效率的增进——基于空间视角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6):60-72,205-206.
[28]唐未兵,傅元海,王展祥.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经济研究,2014,49(7):31-43.
[29]白俊红,王钺,蒋伏心,等.研发要素流动、空间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7,52(7):109-123.[30]刘智勇,李海峥,胡永远,等.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兼论东中西部地区差距的形成和缩小[J].经济研究,2018,53(3):50-63.
[31]刘军,关琳琳.营商环境优化、政府职能与企业TFP增长新动力——“窗口亮化”抑或“亲上加清”[J]. 软科学,2020,34(4):51-57.
[32]俞会新,吕龙风,卢童.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基于有效劳动投入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22,36(5):96-104.
[33]蒋震,苏京春,杨金亮.数字经济转型与税制结构变动[J].经济学动态,2021(5):115-128.
[34]常媛,曾永鹏,黄顺春.现金持有、研发投入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中介效应与面板门槛模型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22,36(6):58-67.
[35]李立国,平思情.国际视野下的教育发展政策走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3):9-15.
[36]郭然,刘大志.环境规制与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助力还是阻力——基于“强”与“弱”波特假说的中介效应检验[J].商业研究,2023(1):40-48.
[37]刘洋,汪奕鹏,陈广汉.基于研发投入视角下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20(9):43-57.
[38]郑江淮,宋建,张玉昌,等.中国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进展评估[J].中国工业经济,2018(6):24-42.
[39]张同斌,刘俸奇.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动力——基于产能利用和资本深化途径的再检验[J]. 国际贸易问题,2018(1):20-31.
[40]沈坤荣,金刚 . 中国经济增长 40 年的动力——地方政府行为的视角[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9(12):3-13.
[41]刘瑞翔,颜银根,范金.全球空间关联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7,52(5):89-102.
[42]蔡文龙 . 经济增长动力转型研究——基于 14 个新兴国家的发展经验分析[J]. 宏观经济研究,2015(7):3-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