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6  

  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量不断增长。为了提高交通信息的利用率,需要在加强交通信息网建设的同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各种交通信息进行高效处理,并实施标准化管理,以实现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目标。

 

  “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部明确了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要坚持走信息化发展的道路,并为交通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所提出的关于交通建设发展方向,要求交通运输业要打造信息工程,并以信息化示范工程为主要依托,加大力度建设智慧交通,将我国的交通运输构建为综合性体系。根据《规划》中的要求,我国的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到2020年,要实现全行业信息共享,大幅度地提升信息开放水平,交通领域中的各项事务处理,要着力于提升大数据的应用能力,运用互联网+”使得交通运输事业不断地取得新突破。

 

  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是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运输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促进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要求整个交通运输网络不仅要实现城乡全覆盖,还要实现国内国际通道的广泛联通,并对交通通道的各个枢纽节点所需要发挥的功能不断地完善,从而使交通运输网络能够提供高效的服务。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主要涵盖着四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交通运输网络要能够做到内通外联,形成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通并具有综合运输能力的大通道,加强进出疆、出入藏通道建设,构建西北、西南、东北对外交通走廊和海上丝绸之路走廊。加大改造国道和省道的力度,重点建设瓶颈路段,提升水上运输通道建设力度,使得水运设施更为专业化。

 

  其二,交通运输网络以城市间的交通运输为重要内容。构建铁路和公路网络将城镇连接起来。加快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扩展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公交,大力倡导绿色出行。充分发挥对外干线公路从中心城市到周边的辐射作用,做到城市内外交通畅通无阻。完善城市停车设施,做好公路网络的终端建设。

 

  其三,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实现交通枢纽的一体化衔接。逐步优化综合交通枢纽的空间布局,提升国家级、区域范围内和地区的交通枢纽建设水平,强化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建设,注重提升沿边口岸地区的枢纽对外辐射能力。

 

  其四,运输服务低碳运行,智能化信息管理,促进交通运输业绿色发展。各项运输装备都要集约利用以节约能源,提高交通资源的利用率,投入节能运输工具,以避免交通工具污染环境。交通运输的智能化发展,就是要应用信息技术装备,对交通运输实施智能化管理。对交通运输系统化管理,就是要建设公共信息系统,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将救援方案和应急处理技术等都纳入到交通运输智能化信息管理范畴。

 

  2016年是 十三五开局之年,为了在此期间实现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目标,我国在铁路、公路以及城乡运输体系建设上都加大了投资力度。

 

  二、大数据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公众出行交通服务系统的构建

 

  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依托信息化手段可实现交通运输快速、高效、集约发展,促进形成资源管理最优化和公共服务规范化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基于交通信息数据而构建起来的交通服务系统,是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对交通运输实施管理,并提供必要的公众服务。公众出行交通服务系统的各项服务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将公路信息资源系统和客运站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通过互联网将公众出行交通服务系统所获得的信息传输到移动终端,诸如公路信息呼叫中心、智能手机以及掌上电脑等。公众出行交通服务系统还与交通广播电台、电视台、车载终端、车载滚动显示屏、可变情报板以及交通警示标志等建立连接,在公共场所的各种显示装置(包括触摸屏以及大屏幕等)上,都可以接收到公众出行交通服务系统所发布的信息,以便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完善的交通信息服务。出行者通过登录公众服务信息网,就可以获得路况、交通事件信息及气象环境服务,所有信息都是以音、视频的方式传播。此外,公众出行交通服务系统还可以向出行者提供与交通运输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时政要闻。为了使公众出行交通服务系统向出行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还需要与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合作,以使出行者能够及时获得各种交通信息。

 

  在公众出行交通服务系统构建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对道路进行交通流量分析、超时预测、时间识别;对车辆进行特征、运行规律及监管分析;对出行者进行流向、聚焦分析,从而获得静态基础信息,动态交通状况,提供交通决策信息和智能出行分析服务,确保公众出行更加便捷与高效。利用数据挖掘分析,给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数据信息,通过信息服务引导出行者,这样才能让交通最主要的参与者能够通过自主行为改变交通状况。

 

  ()视频分析服务管理系统的构建

 

  视频分析服务管理系统是通过摄像头对交通信息进行采集,利用网络平台将视频图像信号传输到信息管理中心,同时能对所搜集的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识别,及时掌握交通运行状况。如果交通运行中存在故障,就会自动触发报警系统,并对报警提示信息分析后通知监管人员,以便监管人员获得报警信息后能及时处理故障。视频分析服务管理系统可以对道路交通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包括交通流量、车辆运行状态、交通事件及违章等,并通过系统综合检测后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视频分析服务管理系统还可以应用于交通管制、指挥和引导等。例如,当道路上出现违章行车的时,包括越线、逆向行驶、在禁止行驶的区域行驶以及没有按照道路规则行驶等,视频分析服务管理系统都可以拍摄视频取证,从而发挥其道路管理功能。视频分析服务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识别功能,对道路上行驶的车辆都可以识别牌照,并对路口通行状况及信号灯运行状态等相关信息进行详细记录。

 

  在视频分析服务管理系统构建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包括大数据流程建模、3D动态空间数据分析、动态路径规划、数据融合及预处理等,将视频动态分析和检测技术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应用视频动态分析加大交通运输的服务管理力度,发挥对视频流的检测功能,构建检测模型,以实现对道路交通信息的实时监控。视频分析服务管理系统所检测到的信息,包括交通事故以及道路拥堵状况等,都将以视频文件的形式传递给用户。用户接收到信息后,就可以绕开事故发生的路段,还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现行的视频分析服务管理系统还辅助有安全警报系统,当交通量大、事故多或有特殊情况的路段,安全警报系统就会发挥作用,从而提高了道路通行的安全系数。

 

  ()交通应急指挥服务管理系统的构建

 

  交通应急指挥服务管理系统属于综合性的管理系统,需要交管部门与消防、公安、电力部门等都通过网络系统建立无缝连接。全部交通信息资源都通过系统网络实现整合,由交通指挥中心进行信息发布,通过召开视频会议与各方进行信息沟通。在交通应急指挥服务管理系统中还搭建了应急指挥平台,以实现系统各项功能的协同运行。

 

  交通应急指挥服务管理系统在运行中,主要发挥三个方面的功能,即事前监督、监控功能,事中应急处理、调度功能,事后总结、归档功能。交通应急指挥服务管理系统所发挥的事前监督、监控功能,是指交通指挥中心可以通过该系统对各个路段的交通运行情况进行实时查看,以便及时发现拥堵或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有助于及时、准确的采取处理措施。当交通事故发生后,交通应急指挥服务管理系统能启动应急预案,将事故现场画面及时地传送到交通指挥中心,并将交通现场的情况录制下来,通过视频会议进行多方信息的沟通,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以便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处置和解决突发事件,避免造成交通堵塞。交通应急指挥服务管理系统可以对事后的数据资料进行归档。当交通事故处理完毕后,系统可自动将各项资料进行分类、归整和存储,以此作为事故处理经验的总结,为类似事故的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在交通应急指挥服务管理系统构建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状态判别、交通信息提取和查询、海量交通数据快速处理、交通流分配模型等,以便与事件处置各方快速、高效联动,实现及时、准确处置交通事故的目标,为确保道路交通的畅通运行奠定基础。

 

  三、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各项保障措施应落实到位

 

  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的有效展开,需要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并要落实到位。做好领导机构建设工作,以对信息化建设中所涉及到的各项要素不断地协调与完善,使各个管理部门都能够各尽其职。为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需要将相关项目建设工作纳入到年度资金计划中。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各项政策法规并及时检查执行情况。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当中,还要将政策杠杆充分地利用起来,以推进信息化建设。资金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要拓展融资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并要积极探索新的筹措资金方式,例如,可以民间融资或吸收、利用社会资金,也可以通过市场营销模式加快交通信息化建设步伐。交通信息化建设中,数据资料的存储和保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高度重视数据资料的安全管理。在交通信息化系统运行平台上,要将访问权限控制、身份认证、数据备份以及防病毒技术纳入其中,使得交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起来,从而有效地保障交通信息安全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大数据技术渗入到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之中,使得交通信息实现了集成化管理,特别是城乡一体化建设促使交通运输实现了区域全覆盖,并使国内通往世界的通道构建起来,随着交通枢纽节点工程的不断完善,交通运输服务实现了一体化。要确保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促进交通运输产业健康良性发展,就要针对大数据挖掘技术在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应用进行分析。

 

  作者:吕圣杰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201633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