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我经历的美国音乐教育研究生学习
一、美国音乐教育研究生
学习的背景
在美国,大部分学校的音乐教育硕士学位是针对在职的教师来设计的。这个学位主要是为了让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老师们对音乐教育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另外也是个人财富的一个长远投资,这个财富不单单指的是学识修养方面,也包括个人的薪酬收入。说到这里不能不说一下教师的工资分配。在很多公立学校,教师的工资是根据一个教师的学历和工作经验而定的,虽然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讲,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一般每年只会有两到三千美金左右的差异,但是对于工作经验在19年和20年之间的教师来讲,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每年就会有一到两万美元的差异。20年教龄薪酬分配对老师们来讲是个跳跃,如果没有硕士学位就不会有这个跳跃。不仅如此,一旦你的教龄达到20年,这一档的薪水也就基本决定了你退休的薪水了。除了这个长远财富投资的原因,很多教师选择在工作之后再继续进修硕士学位还因为有很多学区会支付他们全部或者部分继续进修的学费。一般美国公立中小学对教师的学历要求是本科,所以是否进修高一层次的学位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
在美国并不是学历越高就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果你有了音乐教师证,那也就说明你已经具有胜任音乐教师这份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一般来讲,学校在雇用一个人的时候不会过分看重高学历,工作经验才是他们更加重视的。美国的用人单位不管是学校、公司还是政府部门,普遍都是按照学历和工作年限来支付薪酬的。比如一个有学士学位但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和一个有硕士学位同样也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同时竞争同一个音乐教师职位,那么那个有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很可能会最终拿到这份工作,因为同样没有工作经验的情况下,雇用单位更愿意少支付薪水去雇用那个只有学士学位的毕业生。所以很多学生本科毕业后选择先到中小学校去积累工作经验。像中国那样本科毕业后争相报考研究生的场面在美国的大学里还是很难看到的。
二、音乐教育研究生入学
程序和学位流程
和中国大学的“严进宽出”相比,美国的大学是相对的“宽进严出”。虽说“宽进”,其实也不那么容易,尽管没有“千军万马”统一考研的场面,但是努力复习,认真准备的过程还是必需的。美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GRE,这个考试的难度我想大家都有一些了解,我就不在这里多费笔墨了。针对音乐学科来讲,也有类似中国的入学考试和试音(Audition),其入学“门槛”其实并不比中国的“门槛”低,说它“宽进”可能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像中国那样激烈的竞争场面吧。对我来说,从入学到毕业典礼,我从没有感觉过“宽进”或者“宽出”,整个过程的每一步如果不全力以赴、认真面对,那就会让你走不到终点、拿不到学位的。所以如果让我说我经历的美国研究生学习,我更觉得是“严进严出”。
首先从音乐专业的入学考试说起,这个入学考试包括音乐史、音乐理论的书面考试和试音部分。我觉得这个考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比如音乐史部分不但包括我们通常学的各个时期的音乐及作曲家,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现代音乐特别是美国爵士乐历史。美国音乐来源于欧洲音乐,在20世纪以前也没有什么可以宣称是纯美国特色的音乐,但爵士乐的诞生使美国可以自豪地说这是美国音乐!因此爵士乐就成了音乐专业的研究生在入学前必须要了解的内容之一。我在中国学过的西方音乐史对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时期的音乐都分析讲解得很透彻,但是在现代音乐方面比较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因此我对这个时期的音乐特别是爵士乐方面的了解并不多,这让我花了很多工夫去学习并准备这部分的考试。音乐理论方面基本上和我在中国所学的比较一致,另外会有一些可能我们不太熟悉的教会音阶。
试音是入学考试中书面考试外的另一“关”。和中国不同的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候选人不需要是个“全能选手”,钢琴、声乐样样精通。你只需要在你擅长的领域准备三首曲目,比如三首钢琴曲、三首歌曲,或者三首爵士乐曲等,然后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参加考试。这一考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考察你是否具备一定程度的音乐表现能力。这一关对我来说倒不是特别难,我在唱完三首歌曲之后当天就被告知试音通过了。
过了“严进”阶段就进入“严出”阶段了。通过了入学考试就正式开始了我的研究生学习。韦伯斯特大学(WebsterUniversity)音乐教育的研究生学位要求完成32个学分,然后还要在研究项目(project)、综合考试和论文这三项中任选一项,最后还要通过一个综合口试才能拿到硕士学位。说起来虽然几句话就概括了这个过程,实际上完成音乐教育的硕士学位平均大约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而且每一项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说它“严出”,除了我上面提到的“重重关卡”外,具体到每一门课也不是那么轻松就能通过的。在美国的校园里几乎不会让你有“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机会。如何考核学生都是由各门课的老师决定的,每个老师都有一个自己的考核系统,很少有老师只给期中和期末两个考试。学生的成绩取决于平时的作业、阶段测验、报告、文章等。任何时候如果掉以轻心都会影响最后的成绩,所以在美国学习从一开始就要绷紧这跟“弦”。
三、理论结合实际—音乐教育
研究生课堂摘录
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升华,而实际应用则是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二者相辅相成谁重要谁不重要很难说清楚。但是根据学习目的的不同选择侧重点却是不难做到的。美国的硕士研究生专业面向的大多是在职的中小学音乐老师们,这些音乐老师需要的是能够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拿到工作中就可以应用的,因此美国音乐教育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除了理论外更加突出实用性,并且更加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美国大学本科阶段的课程就已经是本着实用的观念而设置了,在研究生阶段,这个实用观念就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首先在专业选择上分的更为细致,同是音乐教育这个专业有着不同的侧重方向,比如美国当今最流行的两大音乐教学法:奥尔夫(Orff)和柯达伊(Kodaly)。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爱好选择不同的侧重方向,这也就为同样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美国的教育理念认为,每个人擅长接受知识的途径是不同的,有的善于听中学,有的善于看中学,有的善于动中学。因为这些方面的不同,也就会造成老师在教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方法,每个老师都会使用他们擅长的方法去教,另外每个学校的学生结构和特点不同,也会让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因此,在这些老师选择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时候,不同的侧重方向在音乐教育专业中会更好地满足不同的需要。
如果说音乐教育本科阶段的学习更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那么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则更加重视对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这是更高一层次的学习,因此有些学校对音乐教育研究生的录取非常严格,要求有一定的音乐教育工作经验和具备教师资格证。
1.《音乐课程设计》课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觉得美国的研究生学习比本科阶段的学习要“简单”,没有那么多需要死记硬背的考试,取而代之的是在全班同学面前做报告和写研究论文等。我感受很深刻的一节课是《音乐课程设计》,这门课要求学生不但能够设计教案,而且最后还要在课堂上按照教案模拟授课。为了最终让每个学生达到这个要求,这门课从理论上分析了人对知识接受的过程,并通过很多课堂实例介绍这一过程。每个学生设计教案的时候都需要遵循“准备、呈现、练习”这一原则,无论是设计独立一节课的教案还是整个学期或者学年的教案,都需要遵循这一原则。比如你要设计一节二分音符的教案,那么在呈现给学生们这一概念之前就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学唱含有二分音符的歌曲,并做游戏等,当学生们对这一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就可以揭开二分音符的“面纱”,告诉学生这个新的知识点叫二分音符。接下来就是练习和巩固这个知识点,同样可以通过游戏、舞蹈和歌曲等形式,让学生们对这个新的知识点有更深刻的认识。与此同时,这个练习和巩固过程也是对下一个知识点的准备,因此整体教案的设计其实是非常有讲究的,本着这个原则写出来的教案是科学而且生动有效的。除了这个原则外,老师要求在每一篇教案中都必须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估这三项。这些看起来有些教条,但其实非常有用,后来我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就是遵循上面“准备、呈现、练习”原则和老师要求的教案模式来设计每一节课和整个学期的教案,不但得到校长的认可和赞扬,而且最重要的是教学效果非常显著。这门课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我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我要考虑各方面材料的选择,还要考虑这些材料的衔接,更要考虑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一定所有精心设计的教案都能有预期的效果,问题在哪里?如何去改进?已经成了我遇到困难的思维模式,幸运的是每次都能让我找到更合适的材料和方法,去完善我的教案最终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这门课上,老师还会不断地把讲的内容和实际的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他常常提到的一句话就是:“如果在你的课堂上遇到……”,每当我听到这句话都会格外认真,因为接下来的不管是课堂讨论还是老师给予的忠告都是最具实用性的。有一次老师问我们“如果在你的课堂上遇到有的学生音准有问题,你会怎么办?”同学们各抒己见,其中一个同学说如果这个学生不能唱对音,那么我就唱他唱错的音。这个答案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对于大多数唱不准音的孩子,可能的原因是他们体会不到和别人唱同样音高时候共鸣的感受,而教师去和这个学生一起唱这个学生唱错的那个音,也就可以让这个学生能够体会到共鸣的感受,因而也就可以让他提高对音准的判断力。在课堂上,同学们也会提出很多大家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老师会就这些问题给予解答,并且组织课堂讨论去分析这些问题,从实践的角度入手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我们对每个词汇的理解都是生动而深刻的。
除了类似《音乐课程设计》这样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外,当然还是有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比如《音乐分析技术》和《音乐教育原则和基础》等,这些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音乐和知识素养,从而对音乐以及音乐教育特别是美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不知道是因为用英文学习要求我特别专心的原因还是这些课程本身设置比较科学,我对音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回想我在中国学习的时候不够刻苦,虽然学过曲式分析,但脑子里对此根本没有任何概念,直到在美国上完《音乐分析技术》这门课,才对各个音乐时期的音乐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
2.《音乐教育原则和基础》课
《音乐教育原则和基础》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门课,这门课主要讲的是美国音乐教育的创建和发展,其中提到了很多著名的心理学家和音乐教育家还有他们提出的理论等等。虽然理论性相对比较强但并不觉得乏味,因为老师总会把这些人的理论和现实联系起来。比如在爱德文·戈登()的音乐学习理论中,提到了八个不同级别的识别和推理能力。这就为音乐教师们对自己的学生为什么不能很好地掌握某个知识点提供了一个参考。其实在实际教学中,作为音乐教师对这些理论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它会让你明白实际音乐教育中遇到的一些现象从而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感觉自己的眼界一下子开阔了很多,也让我对美国的音乐教育发展历史有了较透彻的了解。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历史是这个国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如果选择在这个国家生活,最好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否则就永远感觉不属于这里。同样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教育,做为一名音乐教师,对自己生活和工作所在的民族之音乐教育发展历史有所了解,应该是最起码的要求了,否则就会感到不属于音乐教育这个领域。不管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做音乐教师,我想最重要的应该是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和整个环境有个全面的了解,了解它的过去,把握它的现在,才能创造未来。
第2篇:提倡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多重“三边合力论”
提倡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多重“三边合力论”,主要是指师范大学、综合大学要在音乐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多学科优势,并借鉴单科性艺术院校的专业性长处,扬长补短,在知识结构、课程结构和培养方式方面运用多重“三边合力论”的原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专门人才。
一、提倡知识结构的“三边合力论”,实现本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多学科综合性知识、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
本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是成为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基础。不可否认的是,与专业艺术院校的生源不同,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一些研究生在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较为薄弱。从目前情况来看,此类研究生绝大多数来源于同类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他们不像专业音乐院校的本科毕业生那样,从附小到附中再到大学,接受过较为系统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教育,长期在音乐艺术环境中熏染、陶冶,具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掌握了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另外,由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较为薄弱,许多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都是从大学期间才开始较为系统地学习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其中大部人具有“重技轻艺”、“重技能轻理论”的倾向,从而影响了专业知识理论基础的夯实。因此,对于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在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方面不仅是加深、加宽、加厚的问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补课,补其不足之课,补其欠缺之课,补足其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巧之课。基于这一客观现实,笔者认为,在音乐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中,应当开设“音乐学概论”、“音乐形态学研究”和“音乐学术资料的调查与分析”等课程。通过“音乐学概论”的学习,理解音乐学及其分支学科在学科体系整体中的位置和作用,了解学科发展历史、学科前沿,并以开阔的胸襟、触类旁通的方法和思路来进行学术研究;开设“音乐形态学研究”课程,使学生以扎实的态度重温和补充加深“乐理”、“和声学”、“复调音乐”、“曲式学”、“配器法”等五门课程的西方、中国、现当代的专业知识,为其进一步攀登高峰而夯实基础;“音乐学术资料的调查与分析”则从音乐学术资料的类别、调查途径、调查原则、调查方法、调查提纲、记录方式、分析与使用等方面,引导学生重视音乐学术资料的调查与分析,掌握其方法,为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对于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来说,多学科综合性知识的教学是一个有利的条件,因为校园里众多的院系、专业为此提供了诸多方便,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选修课是帮助学生摆渡到知识彼岸的方舟,多种多样的讲座是传播知识的畅通渠道。可是,千万不能让学生因此迷失方向,毫无目的地漂泊在这漫无边际的知识海洋。而应当提倡综合性知识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广泛性和深刻性。目的性,就是根据研究生所学专业,围绕着学科发展的需要来选课、读书,读经典名著、名篇,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学术品质优良、学术水平高的榜样和追求。针对性,是要按因材施教的要求,针对学生的优势、短项,引导他们选课、听课、阅读,以求扬长补短。在做学问的路途上切记不能扬长避短,因为对于自己的薄弱点,如果不及时补足的话,任其发展下去,这个“点”就有可能扩展成“面”,这个面还可能变成“窟窿”,甚至于是“悬崖”。所以,有针对性地“扬长补短”应当成为每一位青年学者的警醒之行。广泛性,是从学生应当具备较为宽厚的基础着眼来扩大知识面,为攀登学术高峰构筑宽广坚实的塔基。深刻性,就是应当鼓励学生选准研究方向的某一点作深入钻研,掌握打钻井的方法,积蓄深挖细掘的知识能量,使自己能有所发明有所发现,做出独特的贡献。
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现在,许多音乐教育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已经进入到中小学基础教育师资队伍中,备课、上课、表演示范、教材教法设计、组织音乐活动等教学实践能力是一个合格音乐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因为所有教育成效的高低均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中要加强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尤其一些国际著名的音乐教学法,学生不仅要熟悉其理论基础,更需要进行实践操练,而根据音乐本体特点设计教法、进入课堂的教学实践实习课将是所有音乐教育研究生必不可缺的专业学习内容。
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是所有专业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来说,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外,更重要的是具有问题意识,尤其是善于洞察并发现“真”问题,不仅关注那些关系到音乐教育价值与发展的理论性研究议题,还要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他们还需要掌握学术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方法的训练和运用,既要有一般方法论的讲授,又要有具体方法的传授,还要有实地调查和对所得资料的分析、综合、使用能力的培养以及论文写作方法的娴熟掌握。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追求观念创新、方法创新、成果创新,使研究生通过论文写作实践锻炼学术研究能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二、提倡课程结构的“三边合力论”,做到学位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互相补充。
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的课程结构模式和其他音乐专业研究生教育的课程结构基本相同,一般包括学位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等。我们应当认识这三类课程之间的辩证关系,合理安排,充分重视,提倡三者之间的互相补充。
公共学位课程中,外语课是一门值得重视的课程,必须抓得更紧、更实些,要重点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研究生不仅达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的能力,还具备撰写专业学术论文以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听说能力。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有些学校放松了对外语课程的要求,取消了原来要求研究生达到六级水平的规定。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倒退行为,我们应当把加强外语教学、提高研究生外语水平,作为培养国际学术视野、促进中外学术交流、提高学术研究层次的一个重要基础环节。要克服那种把外语当成“敲门砖”、“租邮票”的学习倾向,虽然每个学段都有外语考试,充其量只能算是花5分钱去租邮票,考试结束后就不再继续学习,把租来的邮票还给了老师。结果是,许多学者虽然经历了大学、硕士、博士、副教授、教授等各阶段的外语学习与考试,等于花了5个5分钱,共25分钱,最终却只买到一张邮票。与其那样,倒不如每次都下苦功夫真学,学完后不要放弃,利用外语做学问,在大学、硕士、博士三个阶段各花8分钱,总共花24分钱就将初级、中级、高级邮票都买到手,将外语用到专业学术研究中,使听、说、读、写、译达到自如、自觉和自由。
专业学位课是在二级学科或若干个相关的二级学科基础上开设的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都必须修读的课程。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可以是音乐教育基础理论课或有关音乐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课程,也可以是关于音乐教育学科发展前沿内容的系列讲座或音乐教育经典文献选读,以便使学生了解学科性质、特点、理论框架、历史、发展新动向,成为掌握学科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的主要途径。因此,应当切实保证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
专业必修课应根据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注意课程的体系化、课程内容的合理性与整体功能,体现学科的基础性、理论性和学科前沿性特色,适应音乐教育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高、精、深要求。
选修课,既包括音乐专业方向选修课,也包括艺术类其他专业方向的选修课,以及非艺术类的其他学科的选修课。这是充分满足学生兴趣,发展他们的专长和特点的课程,应当鼓励研究生在本系、本院、本校以及其他系、其他学院、其他学校选修他们喜欢的有兴趣的或对他们未来专业发展有益的课程,以充实和扩展其知识领域。并且应当根据各校师资的专长和地域特点、优势开设学校、地方的特色课程,如:各地的区域音乐史、乐种史、地方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以及以各校学有所长的专家的优秀研究成果为基础的音乐专业课程等,使各校、各地方的研究生教育能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培养方式的“三边合力论”,提倡校内、校外和国际之间的互相促进。
当今时代,虽然局部地区时有动荡,但是和平、发展、交流、合作业已成为国际关系的主题。同样,在音乐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中,也应当充分抓住这一有利于学术发展的良好机遇,提倡校内打好基础,校外广泛吸收,开拓国际学术视野,开展中外学术交流。
首先,是校内打好基础。这是根本。因为只有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教和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巧,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才能谈得上对外交流。千万不能好高骛远,近庙欺神,因为我们的各个学位点都是经过一定程序审批,达到一定水平才准予设置的,一经设立就必须尽自己的职责去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
第二,是校外广泛吸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我们国家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各学校、各学位点来说,确有水平的参差,特色、优势不同。一般说来,部属重点高校、“211”高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的高校,水平要高出一筹。因此,同这些学校进行横向交流,向其学习,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另外,一些其他大学和学术研究单位也都藏龙卧虎,或者是有某方面学术优势的专家,或者有某些领先的学术领域、某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十分值得学习和交流。我们在音乐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中,应当提倡资源共享,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广泛吸收兄弟院校和其他学位点的优秀学术研究成果和特色课程,用于充实自己。多年来,教育部有关部门所组织建设的“资源共享课程”值得参考、学习,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在音乐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中,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
第三,是开拓国际视野,开展中外学术交流。采取聘请相关学科的国际知名专家来校长期、短期讲学,开设专题讲座,派遣研究生到国外考察研究、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使研究生能及时了解国际上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动态、研究成果和发展新趋向,参与国际学术活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同时,鼓励师生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通过互联网查阅国外相关学科的学术资料,关注相关学科的国际学术动态和学术研究成果,使自己的学术研究能与国际相关领域保持密切的联系,取其精华,不断前进。
我们相信,只要充分发挥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多学科、基础厚、渠道广的优势,我们的音乐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就一定能够办得更好,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为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