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奔流着,中华血脉。五千年,涛声依旧,雄风犹在。论是非,言成败。通古今,晓中外。居东方,引领全中国,划时代。――题记
从来没有听过你的声音,从来没有见过你的容貌,从没有记过你的历史。但是,我知道,我和你有着不断的血脉,我和你有着无尽的关联,我和你有着不解的情缘……
我熟悉你的声音,我记得你的容貌,我知晓你的梦想,我渗透你的心灵。在梦中,我听见了你的波涛汹涌;在画里,我看见了你的气势磅礴;在书上,我见证了你的坎坷历程。小时候,母亲告诉我,你是黄河,是母亲河;长大了,老师教导我,你是象征,是中国魂;而现在,历史告诉我,你是源头,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发祥地。你奔腾,汹涌,澎湃,在这片古老而浑厚的土地上……
你无声地诉说着来自民间的传说:你是爱情,是一名叫黄河的男子在心爱女子永远逝去后,流下的那断肠的哀伤。那来自心海的泪,终于汇聚成你的源远流长。
你动情地诉说着古老纯净的神话:你是博爱,是河伯冯夷给大禹的河图,挖掘水道,修筑堤防,治理河水,为了每一个人都有拥有幸福的权利。那是怎样的一颗心,能沉淀出你的波涛汹涌。
是啊,黄河,你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名词,然而却孕育了中华民族千百载的文明和中国人永不言败的豪情,你让民族的魂魄永不随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你让中华的精魂永远汹涌在这黄色的土地上。
从第一缕和煦的阳光洒入黄河水中起,从人们离开沉闷荒蛮的黑夜的那一刻起,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终于在这里破土而出,文成千脉。当第一双黑色的眼睛勇敢地寻觅自然的神奇,第一颗玲珑的心用那古老的智慧审视天地,黄河,你沉淀的是千百年来文化记忆的荣耀。你用你无限的奔腾镌刻时间的痕迹,你用你无限的胸怀容纳着民族的伤痛与骄傲。肩负着历史责任的民族呵,肩负着古老传承的民族呵,那高贵灵魂里流淌的是黄河的热血,奔流着的是横跨宇宙的气度……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心注定与黄河一起跳动。
黄河,你要我怎么来诉说对你的深情?要我怎么来表达我对你的眷念?
王之涣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张养浩说:“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刘禹锡说:“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李白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王维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描绘着你的壮美,有多少诗篇表达着你的瑰丽。那一句句诗词,蕴含的是你的气势磅礴,寄寓的是你的悠久历史,表达的是中华儿女对你的无限敬仰。
但是,这些都不够来表达我对你的思念,都不够来表达我对你的向往。我要亲自来到了你的身旁,我要来看看你的壮阔,我要来看看经历过岁月的冲刷后,你是否与原来一样,一样地磅礴,一样地让我热血沸腾。我看到了,看到了曾无数次午夜梦回的你,看到了灵魂深处低吟浅唱着古谣的你。哦,不,你在我的眼前更渊源,更汹涌,更绮丽,更壮阔……用所有的语言都无法描述你千百万分之一的雄奇豪迈,用所有的文字也无法书写你千百万分之一的沧桑。时间仿佛在这个瞬间停止了流淌,意识在这个瞬间失去了对自我的支配。留下的,只有对你的高山仰止;留下的,只有民族烙印下本源的骄傲。
我看到了,看到了你曾经被折磨的伤痕,看到了你所经历过的苦厄与磨难,看到了你将要奔向太阳升起的东方。你带领着中华儿女一路向前,一路奔腾,一路书写属于自我的传奇。
你用自己的日夜奔腾,挑战那属于时间的静止与永恒。
奔涌吧,黄河!中华大地将书写一部崭新的黄河史,黄河儿女将重唱一曲高亢的华夏欢歌!黄河,你尽情呼啸奔腾吧!奏出那时代的最强的音符,奏出改革的乐章和民族觉醒的意识!你注定将以前所未有的雄姿步入更广阔的天地,步入属于我们的新时代。
点评
一、巧用诗句,旁征博引,字里行间笼罩着诗意之美。
诗意之美来自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引用诗句,“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描绘着你的壮美,有多少诗篇表达着你的瑰丽。”作者引用了王之涣、张养浩、刘禹锡、李白、王维等人的诗句。歌颂了黄河“气势磅礴”“历史悠久”的特点,表达了中华儿女的无限敬仰。二是化用古诗句,题记化用了古词与歌词;结尾“重唱一曲高亢的华夏欢歌”,暗示并承接了七(下)教材第二单元中的《黄河颂》,这样既有借用的痕迹,又有再造的新意,读来别有韵味。
二、追述往昔、回环往复,娓娓倾诉赞美和骄傲之情。
“你无声地诉说着来自民间的传说”,“你动情地诉说着古老纯净的神话”。作者运用第二人称,“你”“我”深情对话,娓娓讲述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古老纯净的神话,作者赋予了黄河以人的情感和生命,动情地追述黄河的往昔,抒发内心的赞美和骄傲之情。相同的句式和类似的段落,又形成了回环往复的美。
作者一往深情地倾诉,在他的笔下,黄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流,它是母亲,孕育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悠远而丰富的人文底蕴。作者: 陈诗蕾,本文来自《人民黄河》杂志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