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关于我校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几点看法
美术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有其自身规律。美术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机制的制定,必须围绕美术学教育与培养的规律与特点进行,否则就很难达到其教育与培养目标。由于我校美术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不过近六、七年时间,以及我校理工科为主的综合大学的办学背景下,在以往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问题上,不免出现了一定的与美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不协调甚至矛盾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校美术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改变这种现象,进一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本课题组在调研包括中国美院、西安美院、云南艺术学院等艺术类专业院校及杭州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河南大学等师范类、综合性大学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上提出几点看法:
制定个性培养计划,强化艺术个性发展
根据每个学生学科基础及当下学科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培养目标和规划,使不同基础不同能力,处于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实际找到自己相应位置。由于我校美术学研究生生源学科背景较为复杂,美术基础差别较大,艺术修养参差不齐。在以往我们所招的研究生中,既有纯粹美术专业院校毕业的基础较优秀者,也有综合性大学美术类专业的学生,以及部分跨学科、跨专业非艺术类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他们前期学科背景不同,不论是专业实践能力或理论修养、艺术审美水平等方面都明显存在很大差异,统一模式的培养计划和目标显然是不现实的,也不利于学生艺术个性发展。因此,我们在制定培养计划和目标时,就应该根据每一个学生具体情况,包括素质基础、审美修养、发展潜质等综合因素,制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因势利导的个性化培养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激活和放大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艺术基因,让不同背景学生各自发现自我艺术个性所在,调整和确立自己未来发展目标。
艺术个性发展问题,实际上涉及艺术创造与艺术创新的问题。艺术的发展不仅需要艺术共性,需要共同的原则,也需要差异化表达,需要个性发展。缺失了个性的艺术是无法突破和创新的。因此,我们在美术学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中,还应该将寻找和发现学生不同个性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导师不仅需要指导学生学习中外艺术传统,研究和汲取艺术传统的精华,而且更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对传统经验的总结,从中悟出艺术创造的真谛,从中发现自己艺术上的潜在基因与个性,并鼓励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个性存在的价值,张扬那些常常忽视的与众不同的独自特点与细节,扬长避短,创造出自己的一份艺术天地。
强化艺术实践能力,减轻论文压力
我国目前美术学研究生教育,应该分为两个大致方向,一是较为纯粹的美术理论研究,重点在于从理论上总结和研究过去和现在已经发生的美术现象、美术成果、理论评价及未来发展研究,学生既可以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也可以抛开实践,全力以赴进行理论探索。另一方向则重点在于艺术实践,在于以培养艺术创造创新人才为目地。这一方向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其自身较深厚艺术实践能力做支撑。一个缺少基本艺术实践能力的人,是无论如何难以创造艺术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理想的。对后者而言,能否拥有相当艺术实践能力,能否拥有相当艺术形象创造能力,显然是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合格的关键所在。由于我校美术学研究生教育起步晚及研究生培养机制、考评标准的原因,在过去的培养机制上一直存轻实践,重论文的问题,不论学生艺术实践和创造能力如何,都难以作为考察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依据,毕业论文的撰写特别文字数量的要求,才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关键。美术类学生在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问题上与其它学科特别是理工科学生相比较,往往表现出较大劣势。就我校以往研究生情况,同样字数要求的论文,对其它学科背景学生,特别是理工科或文科背景学生可能并不太难,论文质量也较好,而美术类学科背景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大难度。为完成论文字数要求,学生大多或过早地将精力投入到毕业论文撰写上,极大影响了艺术实践探索;或与自己研究内容脱节,论非所用;或拼凑内容,偏离论文核心;或内容大而全,缺少对主题核心内容的较深层次的实质性研究,甚至将论文写成教科书停留在知识通识和介绍阶段。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美术学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规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培养质量,甚至学生未来发展趋向。因此,我们有必要围绕美术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特点,调整机制,适度减轻美术学实践类学生毕业论文压力,使他们能够更多时间用于艺术实践与探索。能否充分保证美术学实践类学生艺术实践,强化艺术实践能力,是学生未来艺术创造创新的基础所在。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
艺术个性的建立来自于艺术创造者的独立思考。是艺术创造者独特心性、独特审美思想支持下对客观世界的独特艺术表现,是自我心灵感受的自然流露与表达。对于美术学研究生培养,如何培养其独立的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尊重自己的心灵感受,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是逐步培养艺术个性发展与艺术创新思想的关键。因此,美术学研究生教育,首先导师应站在更高的宏观角度,破除师承门户之见,培养和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自己艺术未来趋向目标,鼓励学生学会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导师的讲解,敢于对老师观点提出质疑和不同看法,甚至敢于质疑和打破前人既有的认识和定论。鼓励学生向大师学习,不仅研究大师的艺术,更要研究大师的首创精神。鼓励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善于从不同侧面做出不同判断,努力培育和造就研究生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
由于我国整体教育存在的弊端,我们的学生往往即便到了研究生阶段,还大多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心。就我校美术学研究生教育,对绝大部分学生,共同的问题就是不喜欢独立思考,本应自己解决的问题,却喜欢处处听命于老师的安排,本来要靠自己去寻找的答案,却习惯听老师的讲解与评判。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是极为不利的。艺术创新问题,不仅需要深厚的艺术实践基础,需要学生充分把握艺术上的本质与规律,更需要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需要丰富鲜活的艺术审美思想,它涉及由“技术”到“艺术”之间的区别与升华问题。因此,我们的美术研究生教育,不单要为学生更多提供不同形式艺术成果,供其从中寻找和总结艺术创造规律,更要注重开阔学生生活视野和人文修养的提升,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艺术审美思想和敏锐的艺术洞察能力。当然,相对技术的层面,人文修养的问题显然要虚幻得多,也困难得多,是其学科培养问题上伸缩性很强的一个难点。
改善学习环境,增强艺术氛围
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环境与氛围是刺激学生自发学习研究极为重要的外部条件。美术学学习、创作、研究等不需要也没有多么先进贵重的设备,但需要良好创作与展示空间条件,需要良好艺术氛围去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热情。由于我校整体办学目标、竞争考评标准等因素制约,美术学研究生教育始终在夹缝中生存。虽然经过几年不断努力,在教学空间环境上有了很大改善,但也只是达到教学最基本要求。特别是在艺术氛围问题上,由于地理位置及经济原因等限制,一直缺少外来美术交流与展览,缺少外来美术学术讲座,特别是国内知名艺术家和理论家的交流与指导等,艺术氛围极为淡薄。在一个缺乏艺术氛围的环境里,要激发起广大同学高昂的学习与探究热情显然是很难做到。因此,如何不断改善艺术办学条件,在学科建设上给予更多支持,能够不断引进一些高水平艺术交流、展览,艺术讲座,使学生及时扑捉和了解最新艺术发展状况和发展动向,丰富自己艺术信息,合理规划自己未来发展走向与目标,是当下和今后都将面临的问题
第2篇:美术类院校硕士研究生学术月活动特色初探
在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中,举办研究生学术月文化交流活动,一方面是对研究生的学习及实践进行督促和强化,另一方面对培养学生在读期间的学术交流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艺术类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具有较明显的实践性和多样性,在提升研究能力和培养研究生学习情趣等方面,开展学术月活动是一个富有调动性和启发性的方式。本文旨在初探艺术类院校中美术学院学生的学术月活动。
学术月活动对促进在校研究生,尤其是新生进行自我独立学习意识的觉醒具有十分广泛的作用,就艺术类院校的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而言,具有综合类院校所不具备的独特性。以下从硕士研究生的类型、学术月活动和研究生学习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学术月活动和研究生学习之间的关系。
艺术类院校研究生学习的独特性
硕士研究生以论文作为阶段性学习成果的展示,即初步在某一研究领域做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进入研究生教育的最初阶段就要明确目标和方向,而不是仅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炼。导师作为引路人具有指导作用,且硕士生的学习在于创新,其领悟能力并不在课程内,而在课程以外。艺术类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方面具有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一是脱离教科书的局限,在各类书籍中寻找和发现线索;二是要在学习中养成怀疑和批评的习惯;三是加强对实践类学术活动和学术研究的强化。
艺术类院校研究生学术月活动的特点
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高层次多角度创新拔尖人才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作为艺术类院校在教育方式中进行了多种探索。诸如举办研究生学习交流、论文成果展示,以及研究生对外学术交流活动等众多有利因素共同作用共同促进。艺术类院校举办研究生学术月活动,通过交流可以给研究生学习指明方向。学术月活动的交流并非一定要长篇大论,参与者只要对一定阶段的学习感受进行总结交流,让所有研究生从中受益,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按照艺术类院校研究生学习特点举办学术月活动是一项极具针对性的活动。以西安美术学院学术活动月的开展为例,学术月活动结合建校以来秉承“宏美厚德,借古开今”的校训,作为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活动计划的举措,目的在于为研究生教学进行学术交流、思想碰撞搭建平台。美术院校的学生都存在一定的专业学习能力强于文化课的基础学习的情况,从历年来美术学院硕士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果来看,在专业性较强的学生中尤其明显。从研究生的论文报告来看,既体现出学生对自己专业领域的探索,又显示出学生对专业的创新精神。这才是硕士教育追求的教学效果。
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学术月活动的具体开展,一是通过征集论文,编辑学术月活动论文集为手段,以获取硕士研究生在就读期间的阶段性学习成果为目的,对研究生学习状况进行摸底调查;二是邀请在不同学术领域具有贡献的学术专家作学术报告,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启迪。
学术类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在学术月活动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尤其是美术类院校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融会贯通的能力更加重要,从美术学院中就论文的发表和文章的结构主旨来分析,学术类硕士研究生尤其是艺术学理论专业的研究生在撰写论文方面具有优势,就论文的发展和创新点来看,其目的就在于能够使他们在学习中做到专业和理论知识兼备。符合新时期艺术类院校对硕士研究生制定的规范。
艺术类院校研究生如何举办学术月活动
就艺术类研究生的学习特点而言,应对来自不同领域的信息、资料、展览情况具备更多了解和分析资料的能力。以2013年在西安美术学院举办的研究生学术月活动为例,在这场学术月活动中,共有来自多个院校的综合类硕士研究生参与,围绕着不同领域内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点进行阐述,这些探索不只是对自己所学领域内知识点的突破与延伸,同时也凝聚了学生们在以前本科生阶段所打下的学习基础和广泛涉猎,是一个从广泛到精尖的过程。如《孟瑶:论中国传统绘画笔墨与线条中的文化哲学观》一文,在对本专业的发掘性探索中,很注重对相关领域的知识,如哲学、文学、政治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知识的广泛猎取。如果只局限于就传统绘画笔墨来进行探讨,很多方面都容易被忽略。再如“艺术考古研究”课题组的同学们有几位是从大处着眼的方式来探索的,如《张启彬:别样的美术——先秦美术研究略论》这个课题的涵盖面很大,也是系统的对先秦时代美术的一个解构,更多地加入了作者对这一时期的美术的个人理解与剖析,谈的是自己的认识。这样的研究范围至少能写上十余万字的论文,但是作者从“别样”来入手谈到先秦美术的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特征并进行了概述,篇幅不长,却涵盖面广、深入浅出、脉络清晰、主旨鲜明,是难得的论文佳作。还有安晓东的《秦汉瓦当纹饰形式美的构成》一文,从秦砖汉瓦的文化意蕴出发,来阐述自己对秦汉文化的理解,从内涵和外延上都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标准,也就是美术史和文化历史哲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这些范例可以看作是硕士研究生学习的新特色,即在学习中梳理脉络,从细节处着眼。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在学术月活动中展露无疑,从每位学生在不同领域的研究状况来看,没有一位学生是长篇大论式的汇报,都是从一个个案分析入手,建立起自己的学术研究体系,只有个案研究才能体现出研究生学术活动的价值所在,从个案入手研究性才能充分发挥。
专家(导师)在学术月活动中的指导意义
研究生的学习需要通过正确的指引,只有通过好的引领作用才能为研究生的学习指明方向。其中直接的引导人是导师,而间接的引导人是具有深厚学术研究能力的专家和学者。专家讲座是学术月活动的一针强心剂,研究生学习注重的是什么,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方式,就美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而言,作为直接引路人的导师的研究领域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方向。在第一年的学习中,多聆听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讲座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不同领域中的专家正好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学术月作为研究性很强的学术活动,邀请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做出丰硕研究成果的学者和专家作报告,一是能够调动硕士研究生尤其是新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专家学者们是如何进行研究和学习的;二是通过聆听专家的报告,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三是自身在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应当明白有所取舍,有所创新;四是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而言多积极听取专家和学者的言传身教。专家和学者都是在不同领域有资历的带头人,他们的讲授并不针对某位学生的学习特点,也不同于对本科生那样进行灌输和普及型的教育,而是将自身对某些研究领域的观点亮出,全靠学生自己理解和领会,因此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这也是硕士生尤其是在美术学院为代表的艺术类高校中学生通过有限时间来进行自我梳理和领悟。
总结
硕士研究生学习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举办研究生学术月活动不仅检验了硕士研究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而且能够有效反映研究生学习状况,激发学习兴趣,展示学习成果,并且能为其学习方式日趋多元化开拓新思路。
研究生的学习具有自身优势,这种优势需要通过学术月活动这样的形式来完成,学术活动月活动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意识、拓展和开阔学生研究视野,提高培养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