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视域下编辑出版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4-04-23 11:04  

 编辑出版本科专业自1985年设立至今已有32年的历史。随着编辑出版业界环境的飞速变化,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不断前行。虽颇见成效,但从一些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多年来的微变、实践教学的稀缺、考核主要看研究以及教学人员与编辑出版业界分离等现状可以看出,编辑出版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还需明确,步伐还应加大。尤其是丰富多元的新媒体和媒介融合时代,对编辑出版有了新的界定,给编辑出版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与发挥空间。在发展迅速的媒介环境下,对于实操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编辑出版来说,实践教学的突破与创新理应成为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与根本。 

  一、以学生为本,个性化定制实践环节 

  媒介融合时代对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这种挑战突出表现在实践型编辑出版人才的大量培育上。现实的矛盾是,一方面有不少大学生在求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归根结底,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社会所需没有完美衔接,学生动手能力差,从而反映出编辑出版实践教学的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存在偏差。那么,实践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与效果?如何以学生为本,充分激发、塑造并培养学生的个性?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充分考虑编辑出版行业对人才的多元需求,采取以学生为本,层次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对教学资源、办学优势、学生主体特点等进行综合调研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多个培养方向,如出版经营管理方向、编校技能与人文素养方向、新媒体技术方向等,并进行专业性的“小众”实践教学。 

  以学生为本,个性化定制实践环节应成为编辑出版专业实践教学的有益尝试。可充分利用专业教师在新闻出版单位就职及其熟悉编辑出版业务的工作背景,结合专业教师的研究特长与优势,采用“工作室”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帮助不同的学生主体实现自身对专业发展的追求。根据个人的兴趣、特点、专长以及发展方向,学生可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加入工作室。工作室既是课堂教学的学习小组,也是学校与出版社、网站、新媒体等新闻出版单位合作项目的任务执行小组。每个学生可以加入多个工作室,以熟悉不同的媒体并参与编辑出版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编辑实践能力培养的个性化定制。 

  同时,可在实践教学中实行竞赛制、招标制的教学方法。学生可自由组队参与与出版社、网站、新媒体等新闻出版单位合作项目的投标,参与校内外的版面设计大赛、编校大赛、数字多媒体制作大赛、网络编辑竞赛等行业相关赛事。这种方式可以通过自我鞭策、相互比较和借鉴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快速激发其创作力与实践能力,进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要注意实践反馈,也就是说,在学生练习和实践后,教师应答疑解惑,给学生展示不同的题解以及优选答案,让学生在“比较”与“对比”中不断进步,这样他们才能对自己的能力与水平有清晰的认识,进而在反复实践中不断缩小与编辑出版行业规范要求的差距。 

  当然,工作室式、竞赛制、招标制等实践教学方式还需有教学目标、组织管理、成绩评定等制度和规定与之配套。比如,在成绩评定方面,应丰富学业成绩考核办法,改变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确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传统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过程、创新成果给予持续性评估和综合性评价,保证实践教学改革对学生实践精神的强化与塑造。 

  二、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实践教学模式 

  很多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生就业后感慨,上学时学的知识都忘了,在学校学的和实际工作是两码事。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应由学生买单。专业知识掌握不牢,知识和技能与工作实际脱节等情况更多反映的是實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应用型学科的务实性特点决定了编辑出版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单纯地先理论后实践、课堂模拟实验的实践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现在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下媒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新闻出版环境不断变化,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活动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首先,应树立开放式的实践教学理念,完善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管理制度,采用开放式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方式与手段不应拘泥于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实践教学的时间、场所、方式等都应灵活安排。“鼓励个性化成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的成长与创新绝不是在被动与封闭的环境中激发出来的,而是在积极、主动、自觉、自学的开放状态中生发的。其次,“请进来、走出去”应成为实践教学供给侧改革的关键。“请进来”,一是指把编辑出版业界高级编辑、业务精英、经营管理高级人才请到学校来,请到课堂上来;二是指把编辑出版业务、项目请进学生的工作室。“走出去”,一是指专业教师走出校门,挂职锻炼,直接参与编辑出版实际工作;二是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编辑出版业务实践。这种实践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一方面,提高了实践教学供给端的教学质量、效率、创新性和活力,使其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丰富实践教学供给结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教学资源与环境。近年来一些高校在编辑出版专业实践教学中尝试“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改革,但未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未完善“请进来、走出去”实践教学模式的制度与管理方式,“请进来”或“走出去”只是偶然、随机的尝试,未使之常态化,当然不能收到良好的、具有可持续性的教学效果;二是实践教学成了新闻出版机构的负担,输送的学生大多数不能做业务,有时甚至会添乱。二者之间若不是共享与共赢的关系,那么这种合作既不会持久,也不会产生良好收益。因此,唯有使“请进来、走出去”成为常态化的实践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模式的制度与管理方式,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使他们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三、实现课业成果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实踐教学的培养目标、学生的课业成果以及编辑出版业界需求应是一致的,否则就会造成供需脱节的局面。学生的课业成果不应仅作为学习与教学任务的完成指标,他们每次参与的教学实践、完成的课程作业以及毕业作品应成为其择业与就业的砝码与优势。一些专业教师将带学生参观出版社、报刊社、印刷厂、新媒体、互联网企业等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将撰写调研报告和课程论文作为课业考评的指标。这些做法虽然对学生了解、认识编辑出版业务及业界大有裨益,但真正掌握有用的理论和技能还需坐下来认真编、校、改、读、经营运作与思考,实实在在地深入编辑出版业务,否则,实践教学也就成了客串。 

  在此,吴培华教授的做法给我们带来很大启发。吴培华教授对自己的研究生就实践环节提出 “五个一工程”的要求,即完成100万字的初校、完成100万字的三校、责编一本书、参加一次图书订货会、下一次印刷厂。此外,浙江传媒学院的“四年一本书” 项目,也达到了较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分析上述两个较为成功的实践教学案例,可以看出,二者都将编辑出版的实际业务作为课业考评的内容,学生的课业成果几乎等同于编辑出版业务作品。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既有利于学生在择业时呈现自己的专业优势与成果,又有利于缩短他们就业时的适应期,让他们快速上手。 

  要实现课业成果与就业的无缝对接,还需要专业教师对实践教学中的课程作业进行巧妙而有效的布置与考评。事实上,除了专业教师布置的模拟式课业如图书选题策划案、书刊创意设计等,全国各级编辑出版相关赛事也可以作为实践教学中的课业选题,如全国大学生出版创意大赛、全国图书编辑出版能力大赛等。这些含金量高的项目和比赛会自然调动学生创作和实践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此外,毕业论文(设计)是检验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内容。一些高校仅要求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不能全面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将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均作为学业考核的指标,甚至鼓励学生做毕业设计,从而全面且直观地考核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诚然,编辑出版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复杂而又与时俱进的课题,仅靠上述的几项改革并不能产生特效。但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践项目,注重实践创新过程,建构开放式、探究式、任务驱动型的实践教学模式与方法,一定是当下编辑出版专业实践教学所需以及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希望以上思考可以对正在进行或未来进行的全面、具体、创新且富有成效的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可以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肖超. 我国编辑出版类本科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建议[J]. 今传媒,2016(4). 

  [2]王武林. 数字化进程中的编辑出版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 出版发行研究,2011(12).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