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24-04-13 09:47  

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合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总书记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就把文化自信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更进一步的思考如何挖掘和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坚持文化自信,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要坚持价值观自信。因此,本文笔者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明确何为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信与价值观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明确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来源,挖掘和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最后将挖掘和提升文化自信与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 

  一、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的概述 

  (一)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包括了对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则包括了传统文化和当前发展和实践的新文化,即文化自信包括了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对自身优秀传统文化和当前的理想、信念或学说等的尊敬、信任和珍惜,对自身文化当前的国际地位、未来的发展都有着坚定的自信和远大的追求。 

  因此,文化自信从本质上而言,其是一种自觉的心理认同,其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传承、理解和弘扬的心态和力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建设当前和展望未来的过程中,所展现的精神世界和信念力量。一般来说,有文化自信的国家和民族,往往能正确的理解自身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筛选和继承,充满自信的建设当前社会文化,促使自身文化的不断发展和繁荣。文化自信从国家民族层面下放至个人,则表现出社会个体行为、心理的文明和自觉。 

  (二)价值观自信 

  所谓价值观自信即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个人或社会群体对自身价值观的认同和坚定,是对自身价值观取向从内心深处的认同。而价值观则是指人对社会、事物、人包括自身行为的一种认识和评价,其总体上是对社会和世界万物的一种总的看法和总的评价。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和行为认同,如历史上西方国家对法制的认识和东方国家对法制的认识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在不同价值观影响下的典型分别。价值观的形成受社会文化背景想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家庭背景,影响不同价值观的形成,也就意味着对价值观的认同是会发生变化的。价值观的自信则是对价值观的深度认同,在中国,价值观自信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其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认同和认可,愿意用这一价值观作为自身了解、观察和评价社会和世界的原则,甚至愿意为维护这一价值观而不懈努力甚至牺牲自我。 

  (三)文化与价值观的关系 

  文化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不同的价值观都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影响的结果,是对不同文化内涵的不同程度反映;最终价值观通过影响个人行为和心理,又反向影响文化的发展和文化的内涵。中国近代史上,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价值观影响了无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无数中国共产党先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崛起而浴血奋战;同样,在这样的价值观选择背景下,所形成的新的的文化是革命文化,最后形成的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文化自信则是价值观自信的基石,是价值观自信的前提,文化自信为价值观自信提供了深层次的文化渊源,为价值观自信提供了坚定的精神动力,正是文化自信,让人民能在积极高昂的精神生活中,找到正确的精神力量,坚定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积极创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造和谐的精神文明生活。 

  二、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 

  (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华民族主要的文化自信来源之一是我们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从最初的原始文明到炎黄部落文明,从夏商周开始的国家建制到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这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高峰。正是诸子百家的不同流派,不同思想文化的冲击与融合,造就了中华文化深入灵魂的包容和兼收并蓄,通过不断的优秀文化吸收和发展,中华文明不断向前。随后的唐宋元明,中华文明一直散发着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指引着方向。中华民族能在清朝之前一直保持了先进的发展地位,靠的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华文明。 

  我们应为我们民族文化的辉煌而自豪,我们是炎黄子孙,是四大古国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我们的祖先曾在这一广沃的土地上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和辉煌,我们应有足够的自信,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创造新的辉煌和新的的奇迹。我们传承了我们自身辉煌的中华文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祖先对世界、人生、事物和人际等方面的思想结晶是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正所谓源通流畅、源远流长,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基础。

    (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 

  近代以来,正因为文化的守旧,我们进入到了民族的生死关头;也正因为已融入骨子里的不屈的中华文明让我们重新站了起来。近代无数革命先辈,在民族国家的生死关头,放弃了个人生死和得失,担起了民族大义;无数中国共产党员为推翻压在中华民族身上的三座大山,而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我,为革命开辟道路,为人民寻求生死。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积极探索中华民族的出路,并为此不断实践和创新,结合中国国情的实际,创造出了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总结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抚今追昔,无数革命先辈在革命年代的不屈不饶、艰苦奋斗;共产党人在中国出路的探索中的理性和热血;共产党人在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实事求是,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又一根源。因为有无数先辈们用血和汗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们指明了未来文化的发展方向,我们有着最先进文化的指导。 

  三、提升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繼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基础,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的精神文明才不是空中阁楼,我们才有足够的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首先需要对中华文化进行扬弃,正确对待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其次,则是努力学习中华文化中精华,认真学习中华文化中的精神内涵,注重国学教育,把国学教育放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位置,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国学,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良好氛围;再次,则是根据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不断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不断结合实际国情,在继承中发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推陈出新。 

  (二)积极实践和创新社会主义理论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积极实践和创新社会主义理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走的是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没有更多的建设经验可以借鉴,更多是需要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的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优秀的建设和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国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实践和创新社会主义理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又一强大根源。 

  (三)倡导社会文明理念和文明行为 

  提升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是要落到实处,是要通过人们的文明行为和文明心理不断的展现。人作为有羞耻心的生物,良好的社会评价会提升自信。因此,文化自信的提升,还需要倡导社会文明理论和文明行为,这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文明氛围,国家政府需要创新社会治理,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在社会中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通过不断出台文明规范和文明守则,规范和约束公民行为、行业规范、市场准则,强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实施,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从而彰显文明行为和文明心理,提升文化自信,从而积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 

  (四)加强文化宣传提升国际影响力 

  提升文化自信,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自身的认同,全球和全世界对中华文化的认可和赞同也会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当前世界是一个多元融合和交流的世界,开放和不断的交流能促进文明的发展,提升民族的自信;而封闭只会让文明落后或狂妄。当前中华文明要加强宣传,不断的引导中华文化走出国门,通过在全世界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世界认同,能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得到提高。文化自信的提高则是让国民更有动力和更有激情的去创造和创新,也能让中华民族在不断的创造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总而言之,提升文化自信需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实践和创新社会主义理论,需要纠正人们的社会行为和心理,需要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地位,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参考文献] 

  [1]项久雨,吴海燕.培育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18-24. 

  [2]陈一收.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7):51-54. 

  [3]薛秀军,赵栋.文化自信: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精神引擎[J].理论探讨,2015(06):37-41. 

  [4]肖香龙.文化自信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06):130-136.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