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宏观经济学视角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21 09:21  

  摘要: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国家长远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货币政策予以长期性的深入性研究。本文基于此就货币政策(英文简称MTP)目标以及有效性内涵进行着手分析,之后站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分析我国四个阶段MTP有效性,以期为后续关于MTP方面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更为国家稳定与强盛献出自己的一份研究力量。


  关键词: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有效性


  作者:周惠玲


  我国从建国以来国家利用MTP来实现经济方面的宏观调控,进而为国内物价稳定以及充分就业和相应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保障,可以说不同发展阶段中实施的MTP各不相同,但是均具备一定有效性。


  一、初探MTP目标及有效性内涵


  目标


  通常来讲MTP目标主要是集中在操作目标以及中介目标和相应的最终目标三方面,首先从操作目标来讲,其属于MTP近期性目标,指的是央行利用MTP工具即可实现目标变量的控制,近期目标具备相关性以及可测性和相应可控性三大内在特点,而近期目标变量则包含了银行实际准备金和基础货币以及市场利率;其次从中介目标来讲,其属于MTP远期性目标,指的是相较于MTP工具较远而又最接近MTP最终目标的一个过程,而中介目标将货币供应量和相应的利率以及通货膨胀、汇率包含在内;而最终目标是指央行利用MTP最想实现目标,最终目标又被称之为是政策目标,当国家处于不同历史以及发展阶段的时候政策目标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讲政策目标主要是将平衡国际收支以及充分就业和相应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包含在内。


  有效性内涵


  现今研究者对于MTP有效性方面的内涵予以了不同定义思考,部分学者认为MTP是否具备有效性是要看对国内经济变量有没有产生直接影响,表现在三方面,其一是否影响经济产出,其二是否和产出构建稳定关系,其三货币当局是否对货币予以良好控制;还有学者认为MTP有效性属于意义层面上的研究,与国家总收入以及总需求具有紧密内在关系,而有效程度则取决于MTP对通货膨胀和相应产出带来的影响。而无论是哪一种定义总结而言MTP有效性内涵均包含了两方面内容,其一是MTP对经济增长以及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性变量实际产生的影响,简单来讲就是MTP对于国内经济运行真实作用力的大小;其二是央行有没有于适当时机利用MTP达到预期宏观经济方面的良好调控效果。


  二、站在宏观经济层面分析四阶段MTP措施及有效性


  1.1998年到2002年MTP


  在1998年到2002年之间从整体宏观经济方面来讲国际环境不佳,金融危机出现促使我国经济走下滑路,央行在此种宏观经济背景之下采取了以下几方面MTP措施并保证了措施有效性,促使此阶段社会需求良好扩大同时消费与投资不断提高,公开市场发展明显增速。此阶段MTP具体有效措施为:其一将利率大幅降低,五次降息不仅调整了利率水平,而且还调整了利率结构。其中商业银行对相应存贷款方面利率予以了较大程度降低,五次次降息中存款利率从5.66%实际下降到2.24%,而贷款方面利率则从8.66%调整到6.38%,降幅程度之大。而在2002年最后一次利率调整中将中长期以及短期相应存贷利率进行了调整,中长期实际存贷利率方面下降幅度更大。该种降息方式极大化的将有效需求快速提高,尤其是对居民投资与消费起到了较大的刺激作用,带给居民长期物价稳定的良好预期进而降低经济波动;其二是对公开市场强化操作力度,人民银行在此阶段中将公开市场予以了债券交易放开,由此交易对象从以往22家增长到30家,此外还扩展了交易工具并丰富了交易品种,灵活的对公开市场相关业务予以良好操作,促使公开市场发展实现良好增速。


  2.2003年到2007年MTP


  在2003年到2007年之间从宏观经济方面来讲国内经济增长势头较为明显,同时信贷增长也开始良好提高,国家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发展防止经济过热因此改革利率市场化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此阶段中无论是信用社还是商业银行均对贷款利率予以提升,其中商业银行将贷款利率实际上调至基准利率1.6倍,而信用社则上调至基准利率1.9倍,同时更加对结息以及贷款利率实际确定方式予以放开,2005年央行还专门制定了再贷浮息方面相关制度,而该制度对于理顺借款人与央行两者之间利率关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对MTP间接调控以及利率形成实际机制予以了良好完善。2006年国家还构建了货币市场方面基准利率系统,该系统由高等级银行构成并具有自主定价权利,由此个人住房方面的商业性贷款利率从0.9调整为0.82,实现了个人住房方面贷款定价实际空间的扩大。到了2007年随着物价开始迅猛上涨,央行则在2.24%存款利率基础上调整为4.15%,贷款利率也从6.38%调整到7.48%。而从上述这些MTP措施上来讲无疑是对经济过热予以了灵活控制,有利于投资以及信贷方便合理增长,既能够对居民通货膨胀合理要求予以正确引导和有效调节,又能够将价格水平实现稳定维持。


  3.2008年到2009年MTP


  在2008年到2009年之间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到全世界范围之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相关国家均深受其害,尤其是危机由金融领域迅速蔓延至实体经济,在该种环境背景之下我国出口受到发达国家需求疲软影响进出口实际总额下降14.1%,由此工业产出下降,企业获取利润速度明显降低,该阶段为了较好缓解经济危机对国内经济影响实施了利率连续调低以及调整存款方面准备金MTP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从利率调低来讲,2008年央行对基准利率实际下调0.28百分点,此外依据长期少调以及短期多调的原则对其他贷款档次利率进行了相应调整,该次利率调整从本质上将为非对称调整,即央行仅仅是对相关金融机构实际贷款方面基准利率予以了实际降低,但是并没有针对存款利率予以任何调整。其次从调整存款方面准备金来讲,2008年央行除了不调整五大商业银行之外对其他金融机构下调了存款方面准备金1.1百分点,之后在2009央行又一次将其他金融机构存款方面准备金下调0.6百分点。在上述一系列MTP操作之后国内经济趋于稳定发展,将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影响予以了较大化降低。


  4.2010年至今MTP


  2010年至今可以说全球经济均实现了一定复苏,而我国在该阶段中经济回升较为明显,在该阶段中通过合理对存贷款方面基准利率予以调整同时优化MTP工具强化公开市场方面利率弹性则能够为国内经济长足发展予以保证,从存贷方面基准利率实际调整来讲,为了实现通胀预期稳定并对利率杠杆调节作用予以充分性发挥,人民银行于2012年以及2013年进行了存贷款方面基准利率三次有效上调,基本上一次上调幅度集中在了0.24百分点,此外为了国家还对金融机构相应存贷利率予以了浮动区间的良好调整,如对金融机构在存款方面利率实际上调至1.2倍,而对贷款利率则下调0.6倍,而该种存贷款方面实际利率的浮动调整促使金融机构能够拥有较大的定价空间,这对于资金价格而引导以及强化市场竞争起着积极影响作用,更加有助于调控房地产方面效果的巩固,对于经济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促使居民合理配置自身财富。此外国家还强化信贷方面政策引导,对信贷结构予以良好调整,尤其是对于文化产业以及高新产业、节能减排领域予以信贷优惠政策等等。而开展具备积极性以及宽松性MTP措施也促使我国实际GDP实现了10.8%增幅,尤其是进入2014年之后央行对于MTP确定了走稳健型发展道路,而MTP也从以往反危机状态回归到正常发展状态,虽然稳健型MTP放缓了GDP增长实际速度,但是国内CPI则明显上升,而这也充分的展现了央行MTP措施具备有效性。


  三、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各项政策的良好出台,尤其是对于MTP而言,其出台以及及时调整能够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方面的稳定,从上述内容中不难发现我国对于各个阶段实际经济发展状况予以了不同MTP措施,同时也取得了较好效果,而由于受国际环境等方面影响,还需要对后续MTP予以优化调整。


  参考文献:


  [1]邱崇明,黄燕辉.通货膨胀预期差异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基于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2:37-44+172.


  [2]张敏锋,王文强.基于DSGE模型的我国宏观审慎政策规则有效性研究以贷款价值比为视角[J].上海金融,2014,03:68-72+118.


  [3]邹昊,姜缨红.浅析金融创新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视角[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230-231.


  [4]陈旭东,何艳军,张镇疆.货币政策、银行信贷行为与贷款损失准备基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4,10:64-74.


  [5]王伟.政治关系、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银行贷款视角[J].管理评论,2016,06:52-64.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