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应用改革核算作用硕士论文(共5篇)
发布时间:2024-04-01 08:11  

 

 第1篇:财务会计课程考试模式及考核方式改革构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一些新教育理念的形成,我国的考试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理念的要求,高职教育考试要按照素质教育的方针,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在深入研究课程结构、课程特点的基础基础上,分析课程考试、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不断改进和完善考试模式及考核方式,这对充分发挥考试在教育中的功能,进而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程考试改革,改革什么?怎样改革?有关这方面的理论论述可谓“汗牛充栋”,在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今天,人们更加充分认识到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很多高校在考试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在考试改革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有的搞“一刀切”,为追求改革而改革,对不同课程的针对性不强。这里以我校高职财务会计课程为例,谈谈个人对该门课程考试模式及校核方式的构想。


  一、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


  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企业会计实务处理中有关财务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方法和程序,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熟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等政策法规进行企业日常会计实务的会计处理能力。突出企业会计实务是该课程重要特色之一,财务会计课程内容按会计工作岗位设置、按会计六大要素分别展开讲述,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其二,财务会计涉及业务内容多、知识面广,操作性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扎实的基础会计功底,是会计专业学习难度较大的一门专业课。因此,该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考试模式及考核方式,也要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二、财务会计课程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过高,没有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容易造成学生平时过于松懈而考试又过于紧张局面,不利于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整体素质。


  2.注重应式考试,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恰恰是会计教学的最薄弱环节,这一环节如果不改善,将来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3.考核方式比较单一,死记硬背的考试方式容易导致学生死读书,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挥。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东西不一定都要背过,熟能生巧,会用就可以了。


  三、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构想


  鉴于上述问题,必须改革现有的考核方式。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强调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以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1.提高形成性考核的比重,由原来的占比40%,提高到60%。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做法,原来形成性考核成績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这个比例对学习过程重视不够,应提高形成性考核的比重改为形成性考核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这样更合理一些。


  形成性考核是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双重考核,目的是对教育全过程提供反馈信息,进行质量监控。有助于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合理、科学地确定形成性考核内容及相应的权重,科学规范地进行操作,以便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及课程考核综合成绩的可信度。我校把财务会计课程分为财务会计(1)和财务会计(2),两个学期上完,现以财务会计(1)为例来作说明。形成性考核的内容可由财务会计(1)的5个单元项目组成,对每个单元项目的作业情况给予考核评分,加上考勤和课堂表现评分一起作为平时成绩(过程性考核分)。平时成绩占总分成绩的60%。具体考核如下表:


  2.期末考试题型多样化,综合化,突出能力目标。


  本课程的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期末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40%。学生答题时限100分钟。考核重点在于运用和理解,试题类型及结构如下表:


  不同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题型可以分为选择题、判断题、业务计算处理题、综合运用题等多种题型,突出能力考核目标。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做好考务管理工作,抓好课程教学大纲建设,完善“教考分离”管理办法。为考试模式改革提供体制和机制的保障,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促学、培养和选拔人才等方面的应有功能。


  4.加强考试试题的题库建设,由课程负责人牵头,课程小组成员分工写作共同承担题库建设任务,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搜集、整理、编排大量的各类考试试题,为考试选题准备丰富的题库资源。同时,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维护题库资源,保证题库知识内容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作者:陈祥友

  第2篇:关于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对企业意义和作用的思考


  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尤其是会计管理工作,企业的发展以及各项经济对策的制定,依赖于大量会计信息资料,而会计管理能够实现这些信息资料的审计与管理,通过整理这些资料,明确会计人員的工作任务与责任,从而促进企业内部工作关系的协调发展,并使财务会计工作环境得到优化。从法律角度分析,内部审计与财务会计的出现,使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行为思想得到规范,经济活动以及其他工作行为都更加符合国家法律要求,能够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完善的财务会计模式,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法律意识,提升了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所以说,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具有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适应外部市场发展需求的作用。


  一、财务会计工作与内部审计工作的联系


  财务会计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能够为企业经济活动提供充分依据,为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提供相关数据,同时,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以及工作责任心,不能够为了一己私利而威胁到企业利益。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共同职能就是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以及相关人员的监督、管理,两者都是规范经济活动行为,为企业发展服务的,但是在工作原则、性质以及对象方面,两者也存在一定区别。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负责,通过一系列的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内部审计则是通过监督控制,使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财务会计的工作原理是社会性、真实性、同一性,内部审计的工作原则是客观性、依法性以及独立性;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项目支出,这部分是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而内部审计则是针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财务会计以商品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运动为工作对象,而内部审计是以经济互动的效益与财务收支作为工作对象。通过这些对比分析能够发现,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之间存在很多不同点,但是两者也具有一定联系。


  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为企业发展服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两者都具有预防违法行为的作用,都是通过一定的管理与控制手段,使企业的经济行为更加符合国家法律规定,达到既提高了企业经济收益,又不影响国家利益的目的。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都具备监督职能,但是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区别,财务会计是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监督,而内部审计则是对经济活动之后进行监督,两者分属于不同的监督阶段,互相不冲突,不影响。从企业发展过程来看,财务会计是在内部审计之前出现的,奠定了内部审计的基础,而内部审计则为财务会计工作提供有效监督,会计工作过程中会直接面对企业资金,但是财务会计本身也具有监督职能,只不过这种监督职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无法充分发挥出来,一些会计人员也会因此以权谋私,这个时候内部审计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内部审计会针对这部分进行监督,确保会计人员行为的规范性,保障企业利益。


  二、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1.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


  企业建设发展,需要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共同维护,两者会一同对经济活动进行评价,从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方针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发展与完善,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会更加完善,也会相应的调整相关制度,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分析以及整理,对企业经济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同时内部审计会提供数据支持,强化内部审计分析,能够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的顺利进行,降低企业资本投资的风险,使企业能够更加稳定的向前发展。


  2.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的联系。


  企业相关管理人员,会依据企业的需求,选拔具备完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财务会计人员以及审计人员,这种选拔是从企业内部进行的,这种直接的联系与交流,使获得职位的财务会计人员以及内部审计人员更加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在企业财务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可以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少经济损失。同时,还会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会有针对性的强化监督工作,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三、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为企业经济活动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在日渐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企业财务会计能够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而内部审计则能够对财务会计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从源头和过程中抑制了不法行为的发生。同时,企业经营运行过程中,由于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大大提升了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效力,财务管理目标更加明细,实现起来更加容易。财务会计工作必须要做到合理、科学,能够最大限度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有效规避企业风险,作为企业经济联系的纽带,财务会计需要全面掌控企业经济活动的相关信息,并进行记录和整理,促进各交易行为的相互联系,从宏观上推动企业经济发展。内部审计则具有管理与控制的作用,使企业决策人员、执行人员以及监督管理人员共同制定,也需要共同遵守的制度安排,能够很好的平衡企业内部各方利益,规范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相应的人员素质和技能,并且因为其工作特点,会涉及到很多领域,因此其人才的来源面较广。而内部审计工作还能够有效的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在内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对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有效的反映,并对各种错误进行及时的识别和纠正,从而保护企业资产安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现代企业的竞争尤为激烈,而内部审计的完善则是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的重要特征,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行科学的建设,并让财务会计的控制制度设计企业管理制度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对广泛经营领域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但会计制度因直接面对企业的资金流动,很可能会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从而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而内部审计制度能够对这种行为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改正,从而提高财务会计的工作水平,并对企业的经营效率进行加强。


  四、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市场开发程度不断加深,国内企业所面临的经济风险更多,发展形势也更加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想要在市场上获得发展先机,必须要从内部控制管理入手,完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对策,改善财务状况,企业内部管理者要认识到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借助各种管理手段提升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其职能,规范企业经营业务的程序,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丁琦

  第3篇:财务会计中应用公允价值的实践研究论述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财务会计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升对公允价值的重视,这种方式无疑提升了其整体预测公众的质量,但是在实践中因为其应用时间因素的制约,呆滞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本文就对其进行简单的了解分析。


  一、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财务会计行业虽然已经把公允价值与日常的会计工作进行充分的融合,但是因为自身基础知识以及理念的滞后因素、各种操作模式与手段的问题导致其无法深入的践行公允价值内在的作用与价值,通过对实际的会计工作分析可以了解,在现阶段的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其主要存在以下相关问题:


  1.公允价值在资本市场中的相关因素与问题


  在财务工作開展过程中,要想充分的凸显公允价值自身的优势,就要优化其整体环境因素,为相关工作开展奠定基础。但是在实践中因为我国财务会计行业整体环境的因素,导致其存在各种不合理的操作问题,这种不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存在的不公平竞争问题,对于公允价值的凸显极其不利的。例如,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其占有的资源相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相对更多,民营企业资源相对较为匮乏;我国现有的市场保护机制缺乏完善性,导致在一些企业出现倒闭问题之后,无法解决其存在的各种债务问题,可以说这种大环境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公允价值的有效实施与开展。


  2.资产评枯行业对于公允价值产生的相关影响


  资产评估行业在公允价值的实践应用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其整体水平对于其实际的交易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此在实践中要构建完善的资产评估系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但是在实践中不得不正视的事,现有的资产评估行业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弊端的,主要就是因为相关交易人员对于资产评估缺乏足够的重视,在相关资产评估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不法操作,在根本上制约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在实践中对于公允价值的具体实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3.公允价值对于公司运作产生的相关影响


  在公允价值实施与开展过程中,其可以为企业的相关财务会计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可以在根本上维护企业的整体经济价值与效益,但是其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导致一些企业管理者为了提升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于企业的利益进行不法操作与转移,同时因为我国现有的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还具有一定的问题,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对公允价值的具体实施带来的消极的影响。


  二、财务会计中应用公允价值的实践研究论述


  虽然在实践中,公允价值在工作开展以及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这一定问题与弊端,但是在整体上来说,其并不会应用公允价值的内在优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充分的探究公允价值的内在作用,就要优化自身的工作环境、提升行业的自律性,进而充分的凸显公允价值内在的作用与优势,为根本上推动我国的财务会计的整体发展。


  1.构建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


  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整体经济市场发展的根基所在,缺乏完善的市场经济制约,就会导致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这各种极端问题,对此要想有效的提升公允价值的内在价值,就要构建完善的经济制度。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政府要基于法律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的探究,完善现有的经济法律制度,避免各种问题的出现,提升市场经济的发展的整体活力,增强市场环境的科学性,在根本行净化整个市场环境,进而可以使得公允价值可以在相对较为完善的市场发展过程中,有效的发展与成长。


  2.加强对公允价值的内在理论探究与分析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在我国的实施并不顺利,对此要提升对公允价值的理论探究,通过科学的研究为其实践应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充分的发挥其内在的价值与作用,进而有效的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为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3.会计从业人员要加强培训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人才与资源,的会计信息系统开展相关工作都是通过人为控制的,因此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要提高对员工的重视,通过以人为本的观点解决相关安全问题。


  第一,提高对企业人力资源相关制度的管理与规范,通过科学方法进行人才的选拔与激励,要在综合素质能、专业性以及道德品质等相关方面对其进行综合选择。第二,全面践行在职员工岗位培训模式,要基于现阶段的具体状况,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岗位素质能力。通过会计人员的在职教育模式,针对大数据时代背景对会计信息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开展相关培训。


  三、结束语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公允价值具有一定的建设意义,其在实践中的可以提升财务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效果,可以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对此在实践中,要正视公允价值的内在作用,对其进行优化处理,进而充分的发挥其整体效能与作用,为经济市场的发展与稳定奠定基础。


  作者:张炫炜

  第4篇:翻转课堂在财务会计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从财会专业的长久教育前景来看,教育模式、教学方式等方面的转变已成必然。本文从三大方面出发,探究翻转课堂在财会课程建设中的应用意义。第一方面,通过分析高校财会专业的教学现状来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之间的差距;第二方面,通过了解翻转课堂的含义来思考其可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那些不足;第三方面,具体探讨翻转课堂在财会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1高校财务会计课程建设现状


  财会教学质量要想得以提高,需要“对症下药”。因此,在研究如何将翻转课堂应用于财会课程建设前,我们需要分析高校财会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我们知道,教学活动顺利开展需要涉及教学师资、教学工具、教学平台等方面。因此,分析高校财会课程的现状也要从多方面入手,要从教学流程、教学手段、师生关系、教学评价体系等具体方面来反映我国高校财会教学活动的弊端。


  1.1高校教学资源匮乏


  任何一类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以教学资源为前提,财会专业当然也不例外。但目前来看,我国高校财会专业的教学资源过于单一。在一般的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大一课程基本没有涉及专业知识,选取的都是基础会计知识,比如《会计基础》、《成本会计》等。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是在大二才朦朦胧胧的对财会有所认识。另一方面来看,大一的课程设置过于简单,会影响学生专业基本知识的积累,最终导致无法跟上大二、大三的专业课程进度。除了高职院校外,我国的很多高等院校也存在类似问题。一些重点大学虽然严格按照教育部门指示,对财会专业的相关教材进行了调整,但大多数沿用的还是纸质教材,内容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单一。教学资源不仅包括必要的课程教材,还可以是一些多媒体资源。但从高校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来看,很多学校由于没有设置校园网、没有配置专门的多媒体教室,使得这部分教学资源难以获取。


  1.2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弊端


  新世纪以来,计算机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国家一直大力推行高校教育改革。众所周知,财会专业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与实操。因此,在信息时代,其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我国近年来已经大范围普及多媒体教学,强调高效、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但纵观高校的财会教学现状来看,受到的响应显然并不热烈。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其财会专业的教学模式一直沿用着传统模式,还是以老师板书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辅的状态。财会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的教学效果较差,其教学内容仅仅包括课程实训和集中实训。课程实训一般也只是授课老师进行讲解后,学生在课后通过完成相关习题来加以巩固。集中实训一般是通过完成一套会计账务的核算来熟悉实际工作流程。不论是课程实训还是集中实训,都会因为上课时间有限和教学任务繁重导致学生难以真正学懂、学透。最终只会使学生在长期学习后会产生厌烦心理,对学习难以提起兴趣。


  1.3教育团队水平不足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虽然在课程学习中,学生的自身努力是关键,但也需要有老师为之启蒙、指导。因此,教学成果显著与否,教育团队的水平也是一大影响因素。在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甚至高校的老师都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水平。一方面是由于很多老师一直从事的都是教育事业,其没有企业相关岗位的任职经验,因此在实践部分,很多老师是不具备专业实操技能的。另一方面,高校教授级别的老师往往不愿意跟随时代的脚步,在繁重的教育任务面前,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去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教模式上还是“老一套”。这就导致学生在上课时,很难从老师那里学到实用性知识。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类似3D动画、虚拟技术、音频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层出不穷。如果授课老师继续不以为然,势必会导致财会教学难以继续开展,其教学质量也必定很难提高。


  1.4案例教学停留在口述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我国高校教学还缺乏有代表性的案例教学。财会专业的学生最终从事的是相关的财会岗位,需要处理真实的经济业务。因此,在大学阶段应该通过真实的经济业务案例进行相关培训。例如可以在讲解实务知识的时候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来巩固学生对核算方法的掌握。还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形象讲解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这样会更利于学生理解。但在我国的大多数高校中,财会专业的案例部分仅仅停留在口头讲述,授课老师没有通过案例分析,使得学生无法直觀感受到案例的实际情况,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也无法真正理解。


  2翻转课堂概述


  2.1翻转课堂概念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教育改革引进了“翻转课堂”。所谓“翻转课堂”,简单来说就是推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包括打破了教室式教育、书本教案。具体来讲,翻转课堂是老师将通过多媒体工具制作出的数字材料发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利用其进行自主学习。翻转课堂取代了教师的部分职能,但并没有完全取代老师所起到的作用,只是节约了人力等资源,通过更方便有效的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利用数字材料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后,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与其他同伴和教师进行互动,通过这种师生互动进一步完成答疑解惑。这样看来,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就显而易见了。其可以在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同时增进师生间的互动。即使学生能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又能实现个性化教育。就目前来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内外均有应用实例。在国外,美国科罗拉多州学校的化学老师通过录制在线视频课程创造了“翻转课堂模式”。在国内,北京、重庆、天津等多个省市的高校均运用翻转课堂的理念和模式来实现课前学习与课堂互动。


  2.2翻转课堂在财会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从翻转课堂的定义来看,其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可谓意义重大。既然如此,怎样让翻转课堂更好的为财会课程建设服务呢?首先,我们要思考翻转课堂可以应用于财务教学的那些具体方面。从翻转课堂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来看,我们可以考虑通过翻转课堂来设计教学材料。这样的话,可以将教师的职能拓展到开发教学资源。在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授课老师往往通过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来使其对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但实践证明,对于概念性较强、抽象冗杂的知识点,这样的预习方法效果不佳。因此,可以考虑利用翻转课堂思想,在实际教学中将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整合,将重难点突出体现,再将其制作成教学材料提前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預习。另外,翻转课堂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技术性较强,提倡采用微视频、电子教案作为主要的教学材料。但从我国高校财会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我国高校沿用的仍旧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要先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加以推广。高校应要求授课老师逐渐用电子课件来代替纸质教案,授课教师要能够制作微视频PPT教学课件,还要能够熟练的操作多媒体工具来开展教学活动。


  3翻转课堂如何具体的应用于财会课程建设


  3.1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翻转课程的最大应用价值就是其扩展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还使得教学资源的形式不再单一化。因此,在具体应用方面,高校应该大力运用犯诈课堂来开发类型多元化、内容精制化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微视频、微案例、PPT等。在利用翻转课堂进行数字课件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财会专业的学科特点,将案例教学作为重点,选取典型的经济实例来制作微课件。课件在制作过程中,要能体现翻转课程的特点,对于重难点内容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避免拖沓冗长。另外,翻转课程还可以应用于教学流程设计方面。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尽量在网络上开展,先通过章节设计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再在网络上进行模块介绍,最后还要通过网上布置任务、布置训练项目等手段来监督、指导学生。


  3.2完善教学监督与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财会教学模式下,因为教学内容的繁杂以及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在对学习有厌倦心理后就会产生懒惰性。而高校的教学监督和评价制度也不完善,就使得学生在无外界压力下更加散漫。翻转课堂应用于财会教学中另一目的就是完善教学监督和评价制度。具体来书,高校可以通过建设通过课程平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在阶段性考核上,高校也可以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另外,因此除了科学的设计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还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管理。如实时监控学生、财会实际教学活动还可以采用过程模块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实行推优政策,给予学生物质奖励,激励其积极向上。


  3.3建设新型师生关系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主要内容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主体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翻转课堂带来的是平等、协助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在翻转课堂的应用后,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实现自主探究和学习,老师充当的是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辅助作用。


  4结论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对于财会专业的课程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另外,翻转课程的应用有利于高校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作者:龚楚英

  第5篇: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探讨


  2012年,我国出台了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提出新要求。其中成本核算作为医院日常管理的关键组成环节,核算的科学性对医院经营资金具有直接影响,是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为了适应改革的新形势,新会计制度可以规范医院的会计管理与核算,保证医院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同时,新会计制度还可以强化医院内控,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强化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医院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健康而稳定的发展。


  一、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积极意义


  (1)强化内部管理。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可以促进内部管理更加合理、规范,提高内部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质。同时,成本核算还可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确保医院的各项决策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保证医院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


  (2)调节服务价格。看病贵以及看病难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要充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需要合理调节医院的服务价格,降低医药费,满足社会大多数人们的治病需求。成本核算可以有效控制医院的支出,促使服务价格合理化、透明化和公开化,有利于实现医院的社会效益。


  (3)提高经济效益。医院并不是商业性质的企业,其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追求社会效益。实行成本核算可以对医院成本支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解决,进而帮助医院有效控制成本。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其经济效益。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管理体系不完善。医院在实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导致医院成本增加,不利于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在核算工作具体开展过程中,难以做到全面以及整体控制,进而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2)缺少核算软件。医院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中,缺乏规范以及科学的软件,很多数据无法体现在报表上,同时,由于成本核算工作涉及范围广泛,计算过程相对复杂,如果缺少软件的支持,要做好成本核算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物力和人力。


  (3)重视程度不够。成本核算对医院的正常运行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多医院没有给予其充分的重视,因此难以发现内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导致医院管理水平较低,对医院的稳定发展造成影响。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强化医院成本核算的措施


  (1)成立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医院应成立由相关院级领导担任组长的成本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包括财务、信息、人事、后勤、设备物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并在财务部门设置成本核算机构和专职成本核算岗位,负责医院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及成本报表等日常工作。


  (2)成本核算的主要步骤。医院成本核算是根据核算结果的不同分为临床科室全成本核算、医疗全成本核算和医院全成本核算,这三种模式下的成本核算,分别反映了不同资金消耗情况下的单位成本及其差异,为政府向医院提供合理的财政补助资金、制定医疗服务项目收费价格和单病种付费标准等提供了全面客观的成本核算信息和数据支持。医院的成本核算应从以下步骤进行:①各核算单元(核算科室)先进行医疗业务耗费归集(包括人员经费、药品费、卫生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其他费用等项目),通过直接计入或者分摊计入,形成科室直接成本;②各类科室成本应本着相关性、成本效益关系及重要性等原则,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进行分摊,最终将行政后勤类科室耗费、医疗辅助类科室耗费、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转移到临床服务类科室;③根据核算需要,对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科教项目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进行归集和分摊,分别形成临床服务医疗全成本、临床服务医院全成本。在上述基础上,通过归集和分攤,计算项目成本、诊次和床日成本、病种成本等。


  (3)与质量管理充分结合。成本核算与质量管理存在因果关系,成本核算以与质量管理共同涉及到医院运行的多个方面。例如,在提供医疗服务时,如果出现医疗事故,会增加医院的成本支出;如果医疗服务态度差、质量低,会影响医院的公信度,为医院声誉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医院的收支。因此,医院进行成本控制一定要与质量管理充分结合,提高工作质量、规范医疗流程、提高病床流转、创新医疗技术、实现设备改革,进而降低医疗成本。


  (4)加强对药品和卫生材料的成本管控。充足的存货有利于医院医疗活动的开展,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为医院增加收益;但存货的增加,必然要占用大量的资金,且存货的储存与管理费用也相应增加,使医院付出更大的持有成本,影响其获利能力。因此,医院的存货管理目标就是要在收益与成本之间取得平衡,实现收益最大,成本最小。在存货管理方面,采用安全库存量管理、ABC库存管理、零库存管理是比较好的管理模式。


  (5)规范核算软件。医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购买或者自行开发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和规范性的核算软件。软件系统要与医院的账务系统进行科学衔接,实现对核算数据的汇总和收集,同时还可以实现会计人员对核算数据的分析与共享,自动生成核算报表,进而提高成本核算的质量和效率。


  (6)提高核算意识。在新会计制度下,提高人员的核算意识是强化成本核算工作的关键举措。首先,医院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成本核算对促进医院发展的关键性,聘请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会计人才,加入到成本核算工作中,通过科学的奖励制度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对医院的会计人员开展定期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进而提高成本核算的质量。


  四、结语


  当前,随着我国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行,成本控制以及成本核算,成为医院绩效考核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医院想要对成本实行有效控制,一定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会计体系,以成本核算为基础,并且以此为重要工具,带动医院各部门的工作。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医院健康稳定的发展。


  作者:王巍铮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