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语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4-04-25 10:34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是培育中华民族新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条件。通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优化教学目标、开发教学资源、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路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语文课,内化为学生的个人精神追求,最终达成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语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言


  高中生作为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高中生缺乏对正确价值观的辨别能力,他们的价值观处于形成和确立时期,面对生活中的一些负面思想和行为,常常会不知所措。加强高中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高中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迫切要求。因此应加大高中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索,加强培育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度和深度。结合社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需切实地将社会主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培养的全过程,拓展培育的有效途径、把培育高中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实处,提高教学实效。


  一、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语文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中应试为主、对价值观教育不重视


  虽然价值观教育非常重要,但其在整个教学计划当中占据的地位还没能够引起反响。新课程改革中指出,要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仍然没有得到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最大的因素就是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造成的。


  2.教师缺乏价值观教育的规划和准备


  我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提出不久,没有成熟的实践教学理论支持,没有成功的语文教学案例可以借鉴,这是语文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遇到的难题,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价值观教育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从属地位,大部分教师不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和探讨如何将社会主义价值观更好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而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语文知识点的教学上。


  3.语文教科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更新滞后


  语文教科书的更新时间较为缓慢,没有及时进行更新,使得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与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有出入;虽然都有过教材的更新,但还是不够及时,阻碍了价值观教育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不能因为价值观教育的兴起而发生改变,教师只能根据目前原有的教学内容从中寻找可以进行价值观教育的突破点,这样会给教师带来很大压力的同时,也违反了教学规律,使得语文教学效率降低。


  二、高中语文教学资源的利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教师的引领


  “传道者要自己明道、信道。”习总书记强调:“加强学校师德建设是学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发挥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师作为学生的引领和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行动教育感染学生,是学生的榜样。要想让学生认识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必须自己真正理解、掌握和相信它;要想引领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要以身作则。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然而高中生又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的价值观处于形成和确立时期,教师要增强自身的四个自信,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身示范,不断加强个人自我修养,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家庭的传承


  同志指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庭是社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青年一代价值观养成的最直接的途径。家庭的结构组成,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家庭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与学校教育沟通起来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灵活的互动机制,让众多家庭和社会各层次主动来配合学校教育,用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增强教学效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共同育人的超强合力。家风建设中也需要父母做一个表率作用,自觉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孩子做榜样效应,在良好的家风下使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家风会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校园的熏陶


  校园的氛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尤其是个人品德的塑造。在校园的生活中,如果教师都能够坚持以德育人、持守个人品德操守,那么就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传播知识,也进行思想道德的传递和宣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融入到教学的点滴中,就能够对学生的健康成長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在学校的制度建设中、在学校的精神文明活动中,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并且充分利用演讲比赛、优秀学生拼比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进而推动学生精神文明层面的成长与进步。这样的潜移默化,学生们不仅在知识层面充分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且在内心中也对其产生了高度的认同感,进而实现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从而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发展中践行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通过价值判断的方式引导价值观念的形成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高中生进行语文材料阅读,培养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价值倾向的能力。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不是进行死板的灌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激烈的讨论,促使学生的想法发生碰撞,从中判断出正确的价值倾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在理论讲授中明晰概念


  教师传授知识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就是讲授。当今新课改下,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参与课堂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教材中的理论性知识只有通过教师讲解才能让学生对它的概念有所了解,进而才能对此展开互动和讨论。学生首先需要明确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清其中24个字,每个词所提出的背景以及这个词的提出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这需要教师极其熟练的专业知识和课堂把控能力,教师理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将理论课讲得很有趣,让学生拜托枯燥乏味的课堂,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培养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


  2.针对不同课堂内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工作中,教师更应该加强对语文课堂知识的结合,从而针对不同的课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语文知识教育,在此种背景下更有效的向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比如在高中语文必修课中提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丰富多彩的图片展示下和生动的故事讲解环节中,学生很容易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自身爱国情感,同时更是大大提升自身学习的动力,想要更好的发挥奋斗的热情和动力。展开师生互动性讨论。在对学生主体地位进行突出的同时,教师还应该适当创设实践性活动,从而引导或者组织学生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探究,最终保证对学生的认识起到更有效的提升作用。


  3.实践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针对教学的需要开展实践活动,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机结合。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体验社会的实践活动,对社会有更多层面的认识,从实践活动中领悟到社会主义价值观存在的意义。另外,教师通过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可以丰富价值观教育的教学内容,开展有针对性和时代感的实践教学活动,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学习兴趣,提高价值观教育的教学水平。


  结语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就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教材为载体,以时事为依托,以教师榜样为动力,在学习与生活、实践中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应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在点滴的学生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社会責任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