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针对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不够合理、教师的素质不高及方法不妥等问题,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状,提出中职计算机教学应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设计、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的调整与提高、教学方法的改进,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具体统一。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设置;知识的结构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设置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设置上,应有长期的、战略性的眼光,应改变过去单一的结构,朝专业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按社会行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发展情况设置相关实用的专业。
1、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以计算机应用和程序设计为主,增加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课程,加强基本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
2、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以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中职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具国际互联网知识和网络规划基础。
3、中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学生有较高的程序设计能力,从事计算机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图形图像等多媒体应用设计。
4、培养中级办公自动化设备管理维护和操作技术人员,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如:机械、建筑、电子等),完成各种设计图纸和输入输出,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和设计,广告的创意和设计。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的要求
中职计算机教育对不同的学校、不同专业的要求是有差异的,应以本校专业实际情况来确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
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会正确配置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掌握dos、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掌握文字和表格处理软件的使用,完成中英文文档、报表的输入和处理制作,会用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并能熟练进行上机调试运行,得出正确的结果,能读懂中等复杂程序并能进行移植应用。能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浏览、收发电子邮件和传真,下载使用常用工具软件,能维护一般计算机,会判断和防治计算机病毒。
2、完成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其升级版本的流行软件的安装、配置、调试和使用,能判断检测、排查计算机的常见硬件和软件的故障。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方法,具备开发数据库的能力,掌握windows nt/2000等操作系统的使用。
3、应用本专业的应用软件进行设计、制作和应用,具有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能进行网络的安装、调试、管理和维护,即掌握局域网技术、掌握internet基本技术,具有信息获取和发布的能力。
以上学生年限,按其专业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为1属初级能力,第二种1~2属中级能力,第三种为1~3属高级能力。
三、计算机授课考核方法及实验课室的要求
1、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传授方式。计算机课程一般采用板书——讲解的方法,因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可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需要使用演示设备讲解,即许多课程以演示—操作—讲解(即边讲边练)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解,采用先进的工具,采用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我校近年来通过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考核方法。考核方法分成笔试和实践能力两种,主要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状况,检测教学的综合效果,并给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考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考试的方式往往单纯采用笔试或机试;(2)试题的质量不高;(3)评分不客观,信息不反馈。应加大实践考试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实践能力考核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检测,这对教师专业设计技能的掌握和题目设计的方式及技巧提出较高的要求。
3、中职计算机专业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既适合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也适应其他专业的教学。可以实现以文字、声音、图形、图像、音乐、动画、电视、电影等多种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视野开拓,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减轻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许多在黑板上无法进行教学的课程,如以上几个计算机专业的大多数专业课,没有多媒体教室是无法实施授课的;它还可作为会议室,演播、展示厅等场合使用。
四、改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加强对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教师应备基本操作能力,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完成应用软件的一般设计和制作。在条件许可时,教师应在计算机上备课,出试卷,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在多媒体教室对学生进行授课。
学校每年可以组织一定的人力和财力,鼓励和指导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课的开发和研究,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或合作开发,组织教师编写和制作多媒体形式的教案、教材和各种cai软件,对业务出色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奖励,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学术气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总之,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应形势的发展,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通过教学改革,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凌代红.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的微观整合《职教论坛》,2005 05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