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宽群众知识面、顺应当代多模式教育,多元复合和高层次的教育,更是实现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新型教育种类之一。分析宏观经济背景下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探寻继续教育经济效益的评估内容,总结前人关于继续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为继续教育经济效益评估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并为继续教育的长久发展提供评估依据。
关键词:继续教育;宏观经济;评估;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6-0182-02
继续教育是宏观经济背景下,立足高校發展现状,窥见现代教育精粹,复合高等教育、远程教育、学历提升再教育发展规律的体现。从本质上来看,继续教育秉持“计划招生,择优录取”的办学原则,并与现代教育体制息息相关,且发挥社会职能,需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并在运作模式上与市场竞争间密不可分。立足宏观经济条件,需综合评估其经济效益,并剖析期间存在的问题,以通过问题解决路径在夹缝中获得对“风险”的最大掌控并获得经济效益成效最大化。
一、宏观经济视域下继续教育发展现状
继续教育培养社会从业人员,主要招生类型以自主报考为主。从录取比例来看,多以计划性指导形式为主并与普通本科教育考试报考率持平。在培养目标上,主要面向岗位进行着力,以科技素质为参照物,注重岗位技能和应用。教学形式多样,包括非全日制、远程教学或“一对一”面授,在培养内容上,多于现代企业接轨,并以碎片化、模块化或慕课教学等为主。师资力量上,多以校内空挡、退休教师、外聘教师、专业培训师、研究生或企业成功人士为主。办学方式上以开放式或校企合作、中外办学等为主。在办学资源上,多以学校部分投入(如学校品牌、管理人工和办公设施和场所),主要靠吸纳社会资源办学,如建立学习中心、教学站为主。而国家政策的边缘化、产业化,则成为继续教育无以为继的风险存在的基本因素[1~2]。
加之,国家在继续教育上的办学政策不明朗,网络高等教育试点的展开举步维艰、止步不前,且高校参与积极性不足,试点审批期间准入机制无法与全日制高等教育相持平,这也决定了高校观望期间继续教育经济效益低迷的主因。
二、继续教育经济效益风险原因分析
宏观经济背景下,继续教育产权明晰倾向趋于高风险境地,这就决定了继续教育不得不从风险行为控制上加以补偿,并将风险转嫁。
1.生源经济效益。以远程教育为例,生源作为其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其经济效益风险存在的根本。从学员招生来看,网络教育停止招收全日制学员,教育部颁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政策。从学历到能力的转变中,远程教育的规范化管理在不同地区所获得经济效益不一,并在竞争层面逐渐浮现出不同的效益结果。而现实情况是,包括网络高等教育在内的低成本教学平台建设中,受专业类型限制和公共基础课、通识课一次性投入师资力量等因素影响,直接导致学生大规模涌入并呈现出惊人的扩张态势[3]。而与之相反的是,经济风险的危急值也愈高。单专业而言,需要融入市场研发、宣传投资及其网页制作等投入,而周期内招生规模效应受不可抗因素影响,无疑在整个网络办学周期内无法满足既定投资要求,垄断性试点同时又成为高校生源风险存在的主因,唯有无休止的招生才能弥补前期投产的亏空。
2.办学质量经济效益。教学状态和校内资源受办学期间的不稳定性影响,指导、辅导、实验、实训路径的何去何从,归根结底在于办学质量的高低。统观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中,继续教育的培训目标、模块化教学形式、“快餐文化”的主宰喜爱,学科体系结构调整、知识体系结构追踪、专业调研、跟踪访视和教科研等经济效益风险与市场的“教学质量”,学员上线率、专业规模、教师导学、网上交互式讨论等缺位和不足间关联度甚广。
3.规范化管理经济效益。社会资源的稳定性支持是继续教育得以为继的根本,也是评估其远期经济效益中不可估量的内容。远程教育学习中心的函授中,在教学资源评估、招生宣传及其线上线下互动之中,无不需要学习支持系统、代收学杂费系统、考务信息系统、实验实训基地基建设施等作为继续教育成本管理的核心和重点[4]。诚然,继续教育的功利性使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民营企业合作部门、招生违规行为、隐性消费、非严肃考纪行为等为经管部门的信誉造成了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统观政策之于高校学生权益保护和学习社会星星塑造,无一不需要规范化管理作为经济效益衡量的关键。
4.边缘化地位经济效益。继续教育受现代高等教育影响,在办学情感态度上,多处于边缘化地位,且在办学途径中不予全日制高等教育冲突,并不挤占其资源环境,并在资源合作共享实践中,受制于主管部门、办学资质、文凭,产业链滚动举步维艰。在创收指标的逼迫下,继续教育办学心态的衡量使得招生中介大捞一把。
三、继续教育经济效益评估理念及建议
1.经济效益评估理念。从概念来讲,教育经济效益以统计计量的方法说明教育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果,揭示教育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经济效益评估理念的诞生主要源自鼓励竞争、避免急功近利的盲目操作办学导致的办学风险,从利益层面把握最佳经济效益获得时机。同时,将规避风险、合理转嫁作为办学目标、规模拓展、合同执行及其风险预测评估、责任共担作为司法条件的主要依据。基于此,以该理念为基础的预警机制建立之于继续教育成本预算、立项选择、媒体布置、上下级协调、主动权掌握和风险止损等态势猛烈[5]。此外,合作办学作为明确双方责、权、利的依据,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继续教育的成本最低化和风险最小化。
2.经济效益评估建议。办学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风险控制、目标办学可承受范围、战略规划等环节。各利益方间的信息交互、业务接洽、财务报表统计及其流程化管理,均需要以市场为知识提升关键,以行业企业转型时期对人才的渴求和市场份额、优质资源开发、理性消费等为动因。从优势作用分析来看,充分发挥资源盘点优势、调动优质资源参与继续教育办学、谋求差异化发展,以政府政策为先导;规避短板,在体制和机制中引入外部资源并评估性价比后在学校整体承重范围内降低学院包袱。坚持依法办学的底线参与合作,能为主办方、学生及其社会间谋求最佳社会效能。寻求资源优势互补、甄别并与法人(单位)合作、营设办学的良好内环境如政策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合作办学中,走司法路径寻求最佳经济庇护。拷问和审视市场和合作方诚信,需秉持全程监管,摒弃效益分账;严格招生宣传、学籍信息审核、学习支持服务、网络平台运维、实验实训辅助、考务组织、经费往来等监管细则[6]。量化评估须分阶段进行,多在直观性、可比性及其可行性指标体系中,做还初期、早期、后期的全程评估。为避免内部管办分离,需要学校和其他职能部门各施其职。
四、宏观经济背景下提升继续教育经济效益评估体系的作用
1.基于继续教育质量和经济效益的评估路径,须从转变教育观念开始,顺应教育部号召,大力推行继续教育,并在日益增多的培训机构中达到满意的培训效果。在注重继续教育学历的同时,不忽略技能培训之于个人素质提高的促进作用。在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中,从培训机构、辦学理念、办学质量、教育评价体系上考虑学员的现实条件,并做到分层次教学。培训机构重需重视办学社会效益,并根据区域性和行业性确定服务方向。在评估环节将办学合法化硬性条件和教学质量作为评估重点,并做好中期建议和后期更改。
2.优化多元评价方法的应用,提升教师教学积极性,让学员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避免单一评价技术手段的滞后性和流于表面。在教学标准评价的同时,还需要通过调查走访和学生综合成绩了解整体上提升评价的经济性。积极的评价是继续教育兴趣化的源泉,也是教育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教学效率及其职业责任感的表现。
3.在评价机制和指标上进行改善。具体表现为设置好指标系统、权重系统和评价标准系统,以真正发挥评价体系作用。改变以往单调的继续教育评价体系指标,在高校和机构经济效益相脱离的具体实际中,正视形成初拟、二筛、权重确定、评价标准拟定的评价机制并动态调整[7]。
继续教育学院发展中面临着极为严峻的问题和挑战,使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的构想举步维艰。一方面,学院经济效益发展和社会职能中需要依托培训工作质量水平提升,以及教育培训工作安全生产和风险防控强化、各大学不同专业间多学科多院系合作等资源整合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在制度化、项目管理实践及其督查力度、规范化管理中,促进继续教育的稳健发展。同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的统筹、协调、组织和管理。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