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建设与改革论文(共4篇)
发布时间:2024-04-14 10:07  

  

第1篇:基于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


  一、引言


  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种教育类型,在普及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主要是在相应岗位群体的需求下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从而为社会提供相应的人才。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常常奔赴在生产、管理以及服务的第一线,且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课程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技能,才能适应工作的需求。


  二、高职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与实际需求脱节


  新时期对于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有了新的要求,但是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很多还是沿袭传统的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内容,没有与社会企业的发展需求结合,与实际脱节,导致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教材中的专业知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困难重重,很难胜任工作,不能将实际问题很快解决。面对学生的这种情况,用人单位还要对其进行系统培训,这样一来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还极大地挫伤了用人单位的信心,给学生毕业就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师资力量有待于增强


  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进行,高职院校也在不断扩招,因此高职的学生数量逐年增长,但是师资队伍却还未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高职教育要求,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师资力量从整体上来说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很多教师不能及时地、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仍然坚持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实验实训条件不足


  机电一体化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精确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然而实际情况是: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往往看不到实践的重要性,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理论课远远多于实验课的课时,这给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另外,机电一体化需要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验中才能真正掌握机电一体化的技巧,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比较落后,没有完备的实验设备,不具备操作实验的条件,随着高职专业学生人数的增长,实验设备的数量显得捉襟见肘,远远满足不了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实验课的需求,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学生无法切实地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


  三、基于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教材建设


  为了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的质量,促进其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必须成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指导委员会,在其对市场需求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切实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进行论证与确认,并进行规划,在结合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的推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需求自编教材。同时还可以借鉴吸收发达国家的优秀教材,为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资料,从而编出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专业教材。此外,还要自编一批专门为实践实训服务的教材,从而构建一套合理科学的教材体系。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实践导向下改革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首要步骤就是建设双师型的教师团队,切实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师资队伍的质量,增强师资力量。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经济时代发展下的要求,也是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因此,学校要积极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第一,要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进行授课前双师培训,让教师在培训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基于实践导向改革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教授专业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第二,要组织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参加企业的培訓。高职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为企业提供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而组织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就可以使教师在培训中对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提供保障和前提。


  (三)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验基地建设


  机电一体化专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要求,因此必须建立开放性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成果,培养其主动思考的习惯,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学校要加快建立开放实验室的步伐,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提供高素质的指导老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除了校内的实验基地,学校还要和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校外的实训基地,可以通过引进企业或者是工学交替、校企互动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结合,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专业能力。


  四、结语


  机电一体化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要打破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要同等对待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作者:沈霆

  第2篇: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更要重视理论的运用,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从而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深化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种教育类型,在普及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主要是在相应岗位群体的需求下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从而为社会提供相应的人才。


  1.机电一体化教学现状


  1.1教材与实际需求脱节


  新时期对于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有了新的要求,但是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很多还是沿袭着传统的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内容,没有与社会企业的发展需求结合,与需求脱节,导致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教材中的专业知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困难重重,很难胜任工作的需要,不能将实际问题很快地解决。


  1.2师资力量有待于增强


  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高职院校也不断地在扩招,因此进高职的学生数量逐年在增长,但是师资队伍却还未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高职教育要求,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师资力量从整体上来说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所以很多老师不能及时地、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仍然坚持着重理论輕实践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3实验实训条件不足


  机电一体化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它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精确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老师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比较重视理论的教学,往往看不到实践的重要性,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理论课远远多于实验课的课时,这给机电一体化专业人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2.基于实践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


  2.1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实践导向下改革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首要步骤就是建设双师型的教师团队,切实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师资队伍的质量,增强师资力量,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经济时代发展下的要求,也是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因此学校要积极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第一就是要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老师进行授课前双师培训,让老师在培训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基于实践导向改革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教授专业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第二就是要组织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老师参加企业的培训,高职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为企业提供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而加强老师企业在职培训,就可以使老师在培训中对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


  2.2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2.2.1校内实验基地建设


  机电一体化专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要求,因此必须建立开放性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成果,培养其主动思考的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学校要加快建立开放实验室的步伐,增添先进的实验设备,提供高素质的指导老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除了校内的实验基地,学校还要和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校外的实训基地,可以通过引进企业;或者是工学交替、校企互动的模式等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了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专业能力。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只有不断改革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并同等对待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作者;郑淑琴

  第3篇:机电一体化在汽车制动系统中的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的全面普及,促进了机电一体化学科的产生。在机械制造业中,机电一体化以其独特的优势,不仅有效提高机械制造的生产效率,更可以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从而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又被称为机械电子学,是由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光学技术等相融合构成的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学科性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目前,机电一体化发展方向主要指向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以及系统化等。


  机电一体化因其高科技属性,具备了以下几项特点:


  1.1安全系数高


  通过设置警报系统、安装检验以及保护程序,可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通过开启安全防护模式的方式,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1.2精确性好


  由于机电一体化的数字化特征相当明显,对于机械制造的精确性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能够有效提升生产的性能。


  1.3简单高效


  通过运用数字加工和程序编辑等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能够快速完成机械的制造与加工,使用性能相对较高。


  1.4功能多样


  由于机电一体化本身就脱胎于多门学科的融合,应用范围相当广泛,而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其市场前景值得期待与展望。


  2汽车制动系统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背景


  自从一百多年前汽车发明以来,汽车制动系统历经数个发展重要阶段,逐渐由最初的一组简单的机械制动装置演变为传统油液制动系统与防抱制动系统(ABS)平分秋色的局面。随着人们对安全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汽车生产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汽车质量和性能越来越成为人们购车、用车的重要参考依据。作為保障汽车行驶安全的汽车制动系统,其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对于汽车制动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发展的呼声也日益增长。在此情况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成熟给汽车制动系统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通过在汽车制动系统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用电路控制替代油液控制的全新系统将随之出现,从而实现汽车制动系统的跨越式发展。这个系统,将电线作为能量的唯一传递媒介,通过数据传递电信号,从而有效缩短了汽车制动反应的时间间隔,该技术被称为BBW系统。


  3在汽车制动系统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技术


  3.1相关主要技术


  机电一体化涉及的主要技术,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3.1.1基础技术


  机电一体化的基础,仍然离不开机械技术,但BBW系统的机械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机械技术,其对于精密性的要求相对较高。由于运用了机电一体化的技术,电子技术逐渐取代了过去许多由机械来实现的操作,而电子技术的特殊性和自身局限性,决定了对数字及信号的控制的精密性要求更高。


  3.1.2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是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通过传输汽车零部件的各项数据,统一在信息处理器中进行集中处理,并经过系统控制技术,提高信息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3.1.3传感技术


  在经过测量信号检测器后,由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各项参数,从而保障设备的数据信息的快速全面处理。


  3.1.4自动控制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能够帮助对汽车进行精准定位,并且能够自动调节汽车的状态,提高汽车运行的稳定系数和安全性能。


  3.1.5驱动技术


  在该技术中,机电一体化主要是根据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由执行元件完成传达任务,一方面将指令传达给执行组织,另一方面将执行效果回馈控制系统。


  3.2BBW系统的核心技术


  BBW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ECU中央电子控制单元、车轮制动模块以及电子踏板模块三部分共同组成。由于其传递的是电流而非压缩空气或者液压油,传递的媒介是电线而很少用到机械,因此可以减少传感设备以及管线通道。


  BBW系统运作的主要原理,是踩下汽车的制动踏板,启动汽车制动装置,该踩踏的信号就通过脚踏板进行传输,信号传输的终端是电路控制板块,再经电子控制机械的功能单元启动电机部位。此时,经过皮带、齿轮等机械装置的相互作用,丝杆开始发生旋转,沿着其旋转的方向,止推螺母进行移动,并且在移动的过程中与制动品的活塞部位发生摩擦,进而压制制动的摩擦片,将其压制在制动盘当中。上述这一系列动作完成时,也就实现了对汽车的制动操作。


  如果需要解除对汽车的制动,重新启动汽车开始行进,就要松下制动脚踏板,使止推螺母沿着丝杆旋转的反方向自动恢复原来的状态,从而使压制逐渐减轻直至消失,此时制动活塞器就会因压力的产生而使密封圈恢复初始状态,如此一来,制动盘由于平衡被打破,促使制动活塞器回归到原来的位置,制动盘与制动摩擦片也就相互脱离了。


  3.3完善BBW系统的相关技术


  BBW虽然给汽车制动系统带来了相当大的变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控制系统的失效处理问题。由于不存在独立的主动备用制动系统,不论是ECU元件失去效用,还是传感器失灵,抑或者是制动器本身或线束出现故障,都需要一个备用系统以保障制动的基本性能,在电子控制单元发生故障时,自行启动且不会影响到现有系统的完整性。二是抗干扰处理问题。目前的抗干扰技术主要分为两种,即对称式和非对称式的抗干扰处理技术,能够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减少和避免其他信号的干扰提供充分的保障,但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三是控制系统的模块化处理。由于不同的车型对软件和硬件的需求不同,如何实际汽车制动系统的兼容性,以适应各种车型的需要,从而实现模块化处理,是一个重要的难题。


  4结语


  BBW系统的应用,能够在最大限度范围内提高汽车制动的安全性,对汽车制动系统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BBW是未来制动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电子元件成本的一路下滑,机电一体化已经不再是难以企及的高昴技术与设备,不仅是汽车制造业,更会在各行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从而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越来越舒服,也越来越安全。


  作者:郭诗韵

  第4篇:试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特色建设


  国家教育部宣称要根据社会需求为指导,合理化设置科目专业,重点将行业与产业相结合,加快培养优秀人才。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特色建设,要以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改进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方式,加强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环节,与就业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对机电人才的需要、适应当前的就业模式、带动学生的就业积极性,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上不断分析、探索和改革创新,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专业特色。


  一、创办有特色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概念


  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化和电子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基于当化机械理论和技术装备,具有机电一体化产品和技术应用开发的基本课程。机电一体化专业课意在培养高素质型人才,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具有专业的操作技能,改革创新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高等专业人才。


  (二)创办有特色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要有其独特的培养模式和专业实训


  首先,在专业课的建设中,要坚持将就业环境与教学环境相结合的理念,营造真实的企业实践环境,为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重点以教师教学为主,以学生为根本,工作与学习相结合为核心,培养新时代具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在提高教职工素质方面,学校要专门为教职员打造一套特定的人力资源配置系统并且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提高教职工的专业技能,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友好的团队精神,通过培训的机会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打造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血液。学校以学生为根本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全面为学生着想,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比如在假期的时候为学生提供实习单位,在实践中加强培训力度以及操作水平,从而达到“就业快、学习即工作、成绩能力并进”的教学宗旨。


  其次,在实训建设上,校方通过与政府、工会和技术企业合作的同时,实现学校和企业共同受益的效果。比如在学校和前沿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建造以生产性实训操作项目为依托的研究室,学生的作品可以直接进入市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意识,激发其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融入社会的实践经验,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开发项目,了解市场最新的发展趋势和信息资源,掌握新科技,提高教职工和学生的专业科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在合作中也增强了师生的团结互助精神,扩展了教学资源,为造就具有创造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最佳途径。


  三、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特色建设


  (一)坚持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将教与学相结合,在工作基础上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从中探索出教与学的有效方法。在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同时,要从课程的整体改革开始,强化专业课程建设,把技能培养作为首要目标。在技能培养中要坚持工学紧密结合,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的建设平台。


  (二)将教学理念转为实际行动,促进教学改革


  将教学理念转为实际行动,首先要进行课程改革,加强师资一体化,以专业课为基础,加强信息化改革。其次要利用好兴趣小组为依托,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要注重创新思维培养,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以技术应用为基础,创新出新成果,做好特色教学。教师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传授专业知识,在培养过程中要坚持不懈,重复练习,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能力。对于专业知识的汲取,学生根据自身不足进行补充,重点要造就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并且从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三)加强机电一体化建设的措施


  要想开办专业的机电一体化课程,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产业背景,选择一个与专业相适应的企业平台;其次,要组建一支爱岗敬业、专业技能超强、无私奉献的教职团队;第三,要研发一套根据校企双方合作、工学相结合的专业课程方案;第四,要建造一个供学生生产、教师实训、师生科研和培训的实践基地,从而培养出最专业的人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就业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全方位高素质的,尤其對于机电一体化专业要求更高,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在高校建设中也越来越重要。通过优化课程系统,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在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越来越具备特色的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品质。在各大高校中,只通过专业技术知识来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的目标是远远达不到的,还要提高其文化素养和技术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健康全方面发展。


  作者:熊美玲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