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流趋势,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新形势下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势在必行。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操作技术为核心,创新创业能力相对薄弱。本文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创新创业通识,信息素养,校企协同育人三方面探讨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高职;医学检验;创新创业通识;信息素养;校企协同育人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重点项目“产呕吐毒素蜡样芽胞杆菌LAMP快速检测技术研究”(KA201803);2019年度广东省教育厅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产呕吐毒素蜡样芽胞杆菌LAMP快速检测技术研究”(2018GKTSCX076)
[作者简介]徐晓可(1980—),女,广东广州人,硕士,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健康管理学院微生物学副研究员(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及微生物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3-0379-02[收稿日期]2020-01-09
一、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需求以及“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需要,大力推进医药卫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成为高职医药卫生院校的重要新举措[1]。
医学是一门实践学科,而检验更是一个注重技术训练的专业。长期以来,我国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从事检验的技术技能型人才[2]。当前,提高医学检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弱项[3]。如何加强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及大学生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创新创业通识,信息素养,校企协同育人三方面探讨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
二、创新创业通识教育
为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要求,我校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学院“十三·五”规划,建立了学校“两阶段、四贯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学分为1.0,从创新思维、创业基础理论和政策宣传层面,培育学生创新创业[4]。
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的内容以一个创意开始到创建企业的过程为脉络,以管理初创企业的创业过程的逻辑关系构建教学知识内容,构建创新思维训练和创业基础训练两大模块共细分12个教学模块内容。然后针对专业学生自身特点,从12个模块中选定与专业教学融合、互补的4个模块作为课程教学内容,极大地避免课程内容与部分专业相关课程内容同质化。
三、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素养教育是指对大学生进行的有关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的培养。对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接受信息素养教育,能够让他们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培养并提升精准获取新技能、新知识的能力。信息素养教育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一项重要的素质教育[5]。同时,高职院校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也符合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6]。
我校医检专业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之中,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专创教育的紧密結合。继开展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之后,医检专业开展了信息素养课程,培养并提升他们基于专业的角度进行创新创业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信息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核心能力之一,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专创课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将信息素养知识与专创课学习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利用专业信息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能够运用各种信息解决他们在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四、校企协同育人
校企协同理念基于创新的思想,旨在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加强校企的合作和实现共同发展,这对于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会带来促进和提高的作用[7]。
为适应当今医检教育教学改革需要,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其中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是重要途径。为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我校医检专业一方面积极引进企业资源,与企业共同举办定向培养班,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成立了广州岭南护理院检验中心。广州岭南护理院检验中心是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由广州岭南护理院、健康管理学院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研室三方联合创办的双创平台。广州岭南护理院检验中心的检验项目由健康管理学院医检专业师生合力共同完成,学生在校就可以实现真实岗位的训练,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五、结语
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宝贵资源,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对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适应了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医学检验专业的快速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型检验人才的培养。我校医检专业主要从创新创业通识,信息素养,校企协同育人三方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