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科技论文范文大合集2024最新
发布时间:2024-03-02 08:37  
高中生科技论文范文第1篇

一、为生物教学提供直观教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由于生物不是高考科目,所以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降低,严重影响了生物教学的教学情绪,生物教学质量显著下降。例如,我在辅导学生做植物原色浸制标本时,发现有的从初中升入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初一学过的最常见的蔬菜名称都不会写,如把“莴苣”写成“窝菊”,把“菠菜”写成“波菜”,把“荠(ji)菜”写成“齐(qi)菜”等,常见植物属于什么科,除了对十字花科的白菜较熟悉外,其他的几乎都不认识。我认为利用实物直观教学很重要,我引导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中按教科书中的内容制作了一些常见的植物浸制标本,如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锦葵科等常见的代表植物,将这些植物标本制成后,用5%的福尔马林保存起来作为直观教学的教具。今年初中生物教材和中等师范生物教材都有变动,教材中附了些图,有利于教学,但书中的图与实物教具是有区别的,图是平面教具,特别是植物,我们通过观察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的特征来识别植物。而这些器官的形态特征在图中不一定能反应出来,特别对一些较低等的无根、茎、叶分化的植物只看图是不能掌握的,如水绵,这是淡水中常见的绿藻,教材中附有图,但认识水绵的形态,生活环境,必须通过学科活动,叫同学们亲自去采集,通过实物观察才能巩固书本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采集的含羞草,很多学生喜欢用手去碰它,都知道它的叶子手碰后叶柄合拢下垂,有的学生问这是什么原因?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解答:这种现象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应激性”。当含羞草受到震动刺激后,叶柄很快下垂,复叶合闭,这是植物表现出来的感震运动。学生又问:为什么其他的植物叶子没有这种现象?其实高等植物在受外界刺激或不受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不同的器官在不同的时间都会表现出不同的运动形式:如植物的向光性运动,根的趋水、趋肥性等。含羞草的感震运动是它的叶柄基部具有膨大的叶枕,叶枕上半部细胞壁厚,下半部壁薄,当它受到刺激时,上半部膨压不变,下半部质膜透性增高,胞壁收缩,把部分细胞液向细胞间隙排出,叶枕下半部的膨压降低,引起复叶闭合,叶柄下垂。同学们在学科活动中提出的问题,由于不受课堂教学的约束,知识面广,这说明生物学科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二、课外科技活动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优良的品质

生物科技活动与其他学科不一样,有时在室内活动,有时到室外采集标本,因此学生都要具备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优良品质。1994年湖北省举办第三届中学生物奥赛中,××学校学生获省级一等奖,由于老师的培养和他自己的努力,才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当问他最终奋斗目标和专业是什么时,他说不想从事生物专业,原因是生物专业整天与农业打交道没“意思”。据调查这种思想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们的衣、食、注行都离不开生命科学,中国在农业科技上将来还会不会出现像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这都是生物教师应该深思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就是要把课堂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培养他们有理论,有实践,又有坚强意志的优良品质。我校在活动中开展了一次血型鉴定实验,开始有的同学怕痛,在别人身上取血也怕,经多次训练,能勇敢地在自己手指上取血。还有的在捕捉昆虫时不愿拿毒瓶,怕毒,采植物标本怕累,做鸟的剥制标本怕脏,做青蛙解剖实验胆小,越是同学们怕的,在活动中我们越要去做,最终使他们消除顾虑,认为生物学科活动很有意义。现在中学生物课时少,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学科活动,使学生片面理解学生物就是与“农”打交道。怎样培养有理论,有实践,又有优良的思想品质的生物人才,我认为中学教育很重要,在中学适当地开展生物学科活动,不但能锻炼学生的思想意志,而且有利于促进生物教学的发展。

三、生物学科活动能促进美育、化学等学科的发展

1.促进美育学科的发展

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我们可以通过学科活动,按自然美的规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如我们将自然界的各种树叶做成腊叶标本后,再根据不同的叶形拼出各种不同形状,制作昆虫的贴翅造形标本,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美术才能,又为生物教学提供了教具。

2.促进化学学科的发展

高中生科技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创新性模式 创新思维

一、引言

学习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我们在学习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从另一种角度加以思考并解决这一问题,这就是创新思维。高中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创新思维[1]。如何培养高中生学习生物的创新思维,的确是个问题。

生物课程是高考要考的科目,在高中教学中非常重要。在当今的前沿科技发展中,生物科学发展飞速,成果显著,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比如对干细胞研究、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研究、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等都有了相当大的突破,人们的生活获得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被市场化,并迸发了巨大的经济力量和潜力,已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这种情况看,高中生物教学就要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高中生在学习生物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而应该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探究。

二、高中生物教学需要创新

大自然是奇妙的,充满神秘色彩。在孩提时代,我们总是会问关于这个世界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和生物有关系。在所有的高中课程中,生物课程就像是一把打开自然之门的钥匙,科学系统地解答了很多我们无法解答的疑问。比如,这个世界是从哪来的,我们自己是从哪来的,这个世界究竟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等等。

自小学以来,我们就一直学习生物课程,学习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能解释的事情由表及里。高中生物课程在小学和初中物理课程的基础上给了我们一些新的思想。小学生物课程告诉我们什么是生物,初中生物教会我们生物为什么是这样,高中生物提问我们生物还有哪些。高中生物教学的使命是用学到的知识引导我们在已知的领域探索,在此基础上向未知的领域迈进。

传统的思维被传承下来,肯定是因为其自身具有存在的合理性,是先辈的观点和经验,然而,传统思维自身存在很多缺陷。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事物层出不穷,我们要适应这个社会的变化,就必须转变思维方式,生物教学也不例外。

江苏省作为一个经济大省,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全国范围内都位于前列。在高中生物教学方面,江苏省十分重视创新教育。2008年,江苏省根据苏教研[2008]53号文件精神,组织力量对各市选送的生物试验教学论文认真评审,评出一等奖8篇,二等奖29篇,三等奖74篇。这次评选活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江苏省各市教研部门认真组织了初评工作,选送的论文总体质量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江苏省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获得一等奖的论文有东海高级中学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教学构思》,南京市六中的《“实验”与“探究”――探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常州市北郊中学的《探寻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创新点》,江苏省镇江一中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教学案例》,等等。获得二等奖的论文有东台市新曹农场中学的《有关渗透作用的实验教学探究》、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的《寻科学之本质,还实验之本色》,常州市第一中学的《立足实验教学,提升科学素养》,淮安中学的《“细胞呼吸”一节中的实验设计》,等等。这次评选是江苏省重视高中生物创新的一个事例。

三、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随意就能获得的,而是需要经过探索才能得到的。新理论或是新想法一般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或许得不到当时世界的认可,但是能在以后的发展中显示其独特的魅力。那么如何培养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思维的确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转变高中生物的教学观念。生物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显著差别之一就是学生的参与度增加,而不是一味地教师指导。教育不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而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江苏省在生物教学的创新探索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做试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2]。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实践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师生共同探讨,双向交流,共同探讨认识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最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高中生物教学创造不但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老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暗示,毕竟老师的学识更广。老师的正确指导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得灵感的一个必要条件。

四、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通过对江苏省生物创新教育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政府对创新性教学的重视度会极大地鼓舞各个学校的创新性教学,生物课程也不例外。生物学将会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参考文献:

[1]程俊英.创新教学理念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成效[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8):73.

高中生科技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中生 职业成熟度 学习动机

一、问题的提出

在学生心理健康逐渐受到重视的背景下,中学生学生的职业心理发展现状堪忧。刘慧(2004)的研究表明,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择业的主动性不高和对职业世界缺乏了解。程曦(2010)调查得出:高中生的主要问题是对职业决策缺乏参与性,对职业世界缺乏了解,倾向于根据功利性因素来选择职业。李丽梅(2011)通过质性研究得出:高中生职业成熟度普遍不高,其发展不稳定、不平衡和差异大;对职业的认识普遍偏低,对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缺乏足够了解。可喜的是,职业成熟度可通过职业职业生涯教育来提高。谢员(2007)的研究表明,课程干预对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培养成熟的择业态度有较好效果,且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在张英萍(2006)的研究中,可知焦点解决取向生涯团体辅导对提升职高生生涯成熟和生涯自我效能是有效的。

但是在应试教育下,对于学校教学来说,更重要的是职业生涯教育能否促进学生学习。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职业成熟度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被试选自于湖北省恩施市第一中学的部分学生,以分层抽样,每个年级分别抽取6个班级,文理科各3个班级,每个班级选取30名左右被试。共发放问卷420份,有效问卷337份,有效回收率80.2%,其中男生143人,女生189人,5人未填写;高一学生168人,高二学生169人;文科生176人,理科生161人。

(二)研究工具。

1.中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采用西南师范大学刘慧所编制的《中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共30题目,采用五级评分。问卷总信度为0.87,重测信度在0.70以上;各因子间相关在.049-0.575之间,各因子与总问卷的相关在0.45-0.48之间,有良好的结构效度。用本研究中的数据分析,呈现在本研究中的信度系数为0.806,信度良好。

2.中学生学习动机问卷。采用湖南科技大学等编制的《中学生学习动机问卷》,共24题,采用五级评分。各因子的同质信度都在0.65以上,重测信度在0.71以上;多种效标都与问卷的五因子表现出了低、中等程度的相关,大多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效度良好。用本研究数据分析,呈现在本研究中的信度系数为0.793,信度良好。

(三)试测过程。

问卷由研究者发放给学生,并采用统一的指导语,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高中生学习动机诸因子水平比较。

根据描述性统计的结果,学习动机各因子的平均分为3.3084,各因子得分居于中等范围,得分从高到低分别为:学习掌握取向>学习表现取向>学习自我效能>考试焦虑>学习兴趣。将每两个因子进行配对组平均值差异检验,除了考试焦虑和学习兴趣之间差异性不显著,其他各因子间差异性均显著。

(二)高中生职业成熟度对学习动机的逐步回归分析。

对高中生职业成熟度各因子、分问卷及总问卷与学习动机各因子及总问卷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诸多因子相关性显著。在此基础上,以职业成熟度为自变量,分别以学习动机总分、学习表现取向、学习兴趣等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3。

表1 职业成熟度对学习动机的逐步回归分析

■P<0.05,■P<0.01。

根据表1显示,高中生职业成熟度对高中生学习动机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回归方程显著(F=12.408,p

表2 职业成熟度七因子对学习表现取向的逐步回归分析

■P<0.05,■P<0.01。

根据表2显示,职业成熟度中的职业主动性、职业独立性、职业功利性先后进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显著(F=14.055,p

表3 职业成熟度七因子对学习兴趣的逐步回归分析

注释:*P<0.05**P<0.01

根据表3显示,职业成熟度中的职业世界知识进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显著(F=36.704,p

四、讨论

(一)高中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该校高中生学习动机水平一般,并且学习动机的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其突出问题是学习表现取向过高,但学习兴趣过低,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业学习和心理健康发展。

(二)成熟度对学习动机的线性关系。

从整体上看,职业成熟度对高中生学习动机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即如果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提高中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另外,对于学习表现取向过高,可降低职业主动性和职业功利性,增强职业独立性。首先,学生的主动性不是热爱某职业,而是因为工资高或就业易,功利性高,因此要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探索职业;其次,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赞扬和认可,因此要增强学生的独立性。

(三)学习兴趣因子过低,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增加学生的职业世界知识,能促进学生对职业的意义、职业的发展前景、从业要求、实现途径、工作职责、社会地位等信息的认识。这首先让学生目标明晰、长远;其次让学生从价值上理解到他学习的价值、意义,形成学习的信念。

(四)教育建议。

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加深自我了解,增强职业独立性;进行职业生涯知识宣传。

五、结论

(1)高中生学习动机存在的问题是学习表现取向过高,学习兴趣过低;(2)高中生的职业成熟度越高,学习动机就越高;(3)职业主动性和功利性越低,独立性越高,学习表现取向越低;(4)职业世界知识越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

参考文献:

[1]晨曦.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李丽梅.高中生职业成熟度发展特点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刘慧.中学生职业成熟度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4],白学军,李炳煌.中学生学习动机问卷的初步编制[J].基础教育,2010,7,(6):56-60.

[5]谢员,龙立荣.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课程干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3:103-106.

高中生科技论文范文第4篇

科技论文;生物科学素养;文献检索

高中生物学教学使用的教材以及生物科技书籍与生物科技新进展存在较大的时差,将生物科技论文中的新观点、新作法,以及相关的新知识、新成果和新应用传播给学生,可促进学生对不断发展的生物科学及其研究的理解和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生物学学习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

一、科技论文的概述

所谓科技论文是指论证、描述运用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获得一定科研成果的学术性文章。中国国家标准GB7713-87明确指出:“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做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科技论文能体现最新的科技成果及科技发展,科技成果已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科技论文,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科技论文的选择

应选择近期发表的较高水平的科技论文,注意选择研究角度新颖、涉及生物学热点话题的研究文章。如学习有关育种知识时,介绍有关华中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克隆出控制水稻光敏感核不育的基因pms3,该科研成果可加速水稻“两系”不育系培育,促进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引导学生由此相关信息为主题,检索有关科技论文,让学生获取科学性、权威性的基因工程育种的最新科学进展。

还应注意选择有关促进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研究的科技论文。例如,在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时,根据不断加剧的“雾霾”天气,引导学生学习《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北京地区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中的气象因素和气溶胶演变特征。学生结合“雾霾”天气亲身体验,加深了对“雾霾”天气的了解,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许多实验验证性的科技论文包含有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和结论,不仅具有科学的、最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还有翔实的实验数据,让学生易于理解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体现科技论文的应用价值与社会意义。

三、科技论文的教学应用

首先在课堂上为每位学生提供一份论文,要求学生围绕“文章的研究的目、研究的对象、研究的结论或结果、研究的问题对社会或研究领域有什么影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阅读,培养学生快速地获取有关信息的 能力。

然后指导学生罗列论文中相关的生物学概念和难理解的专业名词,并尝试理清生物学概念与难理解的专业名词之间的关系,通过新情境的构建,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应用等迁移能力,为理解实验和科学进展打下良好基础。

科技论文表述的实验原理和步骤等具有前瞻性,专业性比较强,学生难以理解。课堂教学时教师应简要地解释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新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尝试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简化复杂的实验条件和方法,设计相关类似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四、科技论文的教育价值

1.促进学生学会文献检索

指导学生从公共媒体如报纸、公共科学杂志,比如《新科学家》《科学新闻》或者中国知网等相关网站,采用“文献检索方法”“数据库检索方法”“出版物检索方法”,使用关键词搜索,在论文期刊上网站上或搜寻合适的论文,比如早期原创性研究论文,进行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最迅速、最有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促进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掌握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是建立在一般概念、原理和规律之上的对生物学核心问题认识和理解,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生命的本质,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生物学主干知识。在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核心概念学习中,以关键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速率等”检索到《不同营养条件对金鱼藻净化作用及其生理生态的影响》《静止和充气培养条件下光强对龙须菜光合生理效应的影响》等科技论文,通过学习,拓宽视野,加深对光合作用速率、光合效率、净光合作用速率等生物学核心概念理解和掌握。

3.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和图表处理能力

生物科学经常以生物绘图或图表方式呈现科学研究方法或成果,在教学中尝试将论文的数据用简化的图表进行特殊处理,剔除冗余信息,并将图表与文字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习惯,提高图文转换和图表处理能力,加深对新的科学实验的理解。

4.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科技论文运用于教学活动的过程,可以尝试组织学生发表自己对论文主要观点的看法,创造条件让学生们重复论文中的相对简单的实验,拓展学习视野。在此基础上提炼出研究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如学习《海洋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论文,指导学生在新情境中产生新问题,提炼出研究性学习课题“杏林湾微生物研究”,通过项目查新,了解、学习微生物研究方法,经历“题目(问题)的产生查新 验证 研究 结果”过程,借助当地环境研究所实验室,在专家引领下,针对特定水域,转换思维角度,在微生物生态研究中探索新方案,利用最新的环境微生物学研究16SrDNA测序和PCR克隆等基于DNA水平上的非培养的方法对杏林湾特殊性“城市化海水(含盐0.3‰左右)”细菌群落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展开研究,并尝试构建杏林湾分离细菌系统发育树,探究微生物群落结构作为指示生物在水质预警中的作用,通过调查研究和理化分析对杏林湾水体的水质状况和安全系数进行评价,为景观水体的水资源保护与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资料,尝试为杏林湾水库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信息和建议。学生因研究性学习而入围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活动全国200强。

高中生科技论文范文第5篇

一、高中生英语阅读障碍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高中生的英语阅读障碍主要体现在语言和非语言障碍两个方面:

语言障碍:主要包括词汇、句法、文体和题材等语言文字方面所存在的阅读障碍,对于这些障碍,学生自身容易觉察。首先,词汇障碍是影响高中生阅读速度和质量的最主要障碍,超过半数的学生都表示有此困扰。英语词汇量的多少、词汇意义掌握的准确程度以及对词汇的熟悉程度都能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而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其次,语法和长句近年来也成为影响高中生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很多学生过于纠结在词汇意义上,加上语法知识不系统、不准确,难以驾驭灵活多变的语法结构,不能掌握阅读材料中长句的主旨,这与近些年英语教学偏重听说读写训练,弱化语法教学有很大关系。最后,高中生的阅读障碍主要集中在某些题材的材料上,如科普文章、议论文等。这类文章的内容多是学生不为常见甚至从未涉及的现象,而且一般都含有一定的陌生词汇,再加上中西方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等,都会构成学生的阅读障碍。

非语言障碍:主要包括阅读动机、阅读技巧、阅读习惯、阅读模式、文化背景知识等非语言文字本身所造成的阅读困难。首先,绝大多数的高中生进行阅读训练的动机都是处于外在动机,为了升学、提高成绩等,内在动机严重缺失,阅读兴趣不稳定、不持久,阅读训练的主观能动性差。其次,高中生学习压力大,有较高的焦虑情绪,自信心不足,在考试中常常由于时间不足而惊慌失措,无法发挥真实水平。再次,很多高中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如英语国家的历史、政治、宗教、价值观等缺乏了解,用中式思维难以理解阅读材料的含义,导致错误性推理和结论,造成阅读障碍。最后,大量高中生有不良的阅读习惯。有些学生将阅读变成了文字识别、语法分析和字面释义等活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遇到生词必查字典,准确性不高,效率低下。这还容易导致考试时遇到生词时大失方寸,手脚大乱。还有很多学生习惯借助笔、尺子、嘴唇动作等一字一句的低声诵读,这些都是一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阅读速度。再者,学生的英语语感也会直接影响英语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二、突破高中英语阅读障碍的策略分析

(一)突破语言阅读障碍

首先,变消极词汇积累为积极词汇积累,改善词汇教学。具体措施包括:通过阅读练习逐渐掌握词汇,扩充词汇量。在阅读时,遇到不会的词汇要做好笔记,事后查找字典,认识单词的意思,并将这些新词灵活运用到合适的情景,增加使用频率,协助记忆。学习一些词汇组织方法,如词根、前缀、后缀等,分类记忆。及时对单词进行整理和归纳,将新学词汇与常用词汇通过读音、构词、语法规律、同反义词等方式加以比较和联想,不断扩充自身的词汇网络。

其次,对于长句、复杂句所带来的语言阅读障碍,可以通过增强语法学习,学会分析长句的常用方法,如跳跃法、抽取主干法、重排理解复合句法等来消除。

最后,对于科普文、议论文等文章体裁障碍的突破,要了解这类文章的特点,各个击破。科普短文重在说明,一般是讲述某个发明或某项技术的起因、过程和价值;议论文则是通过例子说明某种道理。对于这方面的训练,一方面要多留意和了解这两类文章中的常见词汇,以便加快阅读速度;另一方面要学习把握议论文的主题句。具体的做法就是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阅读英文报纸如ChinaDaily等,了解时事新闻和最新科技动向,既能积累相关词汇,又能熟悉科普、议论等阅读理解中的常见文章体裁,增强考试中的信心。

(二)突破非语言阅读障碍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增强阅读训练的内驱力,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具体做法可以通过阅读前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悬念,好奇的开展阅读,也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诱导他们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引入竞争手段,如比阅读速度、比理解能力等等,激励学生自发的认真阅读。

其次,要加强阅读技巧和策略的教学。正确的方法、有效的技巧和策略是高效阅读的保障。一方面,要求学生克服和改正上面提到的不良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要掌握一些快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学会根据阅读材料的类型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阅读方法,如,对于议论文,学会找主题句,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对于例证等支撑材料可以采取略读;再如,对于重推理和预测判断的材料,则要通盘考虑文中的全部信息,以文章所述事实为依据,推理得出答案,等等。阅读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陌生词汇,还要掌握一些应对和排除生词的方法,将生词放置到全文的语境之中,根据前后语句、词汇或短语,合理的进行猜测和推断,帮助理解全文大意。阅读全部结束或考试后,再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来确定。

再次,要学会心理调试,突破阅读焦虑。教学和阅读训练中,教师对待学生要多表扬少指责,鼓励大家积极面对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困难,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设置不同的阅读目标,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体会成功感,增强他们阅读的信心。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还要注重对学生注意力的训练,保证做到心无杂念的全心投入到材料阅读中,不被外界事物所打扰,也是消除焦虑情绪的重要一条。

高中生科技论文范文第6篇

学科学不能纸上谈兵,需要亲身实践。因此,全美国有300多家机构(包括大学和科研院所)向高中生提供见习机会。纽约科学院是其中的一家,它每年举办为期8周的见习活动,坚持了很多年。参与见习的资格是需要经过竞争才能获得的,由活动的组织者对申请者进行面试。对于家境贫寒的高中生,还给以免交见习费的待遇。入选的学生,每人配一位辅导员,这些学生将跟着辅导员在实验室中工作与生活,当他们的科研小助手。

2000年,纽约科学院对1994至1999年间参与过暑期见习活动的555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填写了问卷。50%的学生回答说,参与见习影响了他们的职业生涯选择。75%的学生说,见习经历影响了他们的专业选择。80%以上的学生说,以前他们对科研过程一无所知,现在有感性认识了。这些见习学生后来有三分之二选择了理工科。不过,难以判断的是,有多少人是本来就对理工科有明显兴趣所以才积极报名参加实习的,有多少人是在实习之后才对理工科发生了更大兴趣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约80%的学生都非常珍视这段见习经历,因为他们学到了一些技能,锻炼了论文写作能力与写报告的能力,对科研环境的性质有了真切的认识。

“科学节”是另一类非正式教育类活动。在科学节中,初中生和高中生做一些小项目,请专家们来评审裁判。纽约科学院搞了30年的“科学技术展示会”,展出中小学生的优秀项目成果。该展览的获奖者往往有机会参加英特尔科学天才奖评选(其前身是著名的威斯汀豪斯科学天才奖)和国际青少年创新大赛,使中学生参加展示会的热情越来越高。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约每次有500人参加,2002年时则有近900人参加。

这两种活动的最可贵、最成功之处,是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科学探索之趣、科学探索之美和科学探索之满足感。纽约科学院发现,要想长期坚持搞这样的活动是很难的。一是因为,参与面仍旧太窄。他们估计,参与这些非正式科技教育活动的师生的人数只占师生总人数的万分之一,那么难免有人要问:花那么多钱,只产生这么一点影响,值得吗?二是因为,筹款很难。无论是企业还是基金会,一般都不会重复支持同样的项目,但是,这些活动总得年年搞,因为每年的参与者是不一样的。三是因为,辅导员难以长期当下去。当一个好的辅导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与热情。可是,一个在企业工作的辅导员若不能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一个在大学或科研院所工作的辅导员若不能发表更多的论文,其单位是不会高兴的。因此,只好不断更新辅导员,而老辅导员好不容易积累的辅导经验就浪费了。

高中生科技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 生物 概念图 思维导图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2B-0048-02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而整个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时间紧、知识点多、教学任务重。如何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是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工具软件的推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们不仅能形象直观地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使教学内容和结构清晰化,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虽然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有很多优点,但是国内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还很少。为此,笔者通过本文让更多一线生物教师了解到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一、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研究现状

(一)概念图及其研究现状

概念图是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家诺瓦克()博士等人在研究儿童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时根据奥苏伯尔(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技术,上世纪80年代被学术界正式确定。它是利用图表的方法将人脑中的概念、原理、规律等隐性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交流和表达,是目前中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教学效果明显。

我国对概念图的引进和研究较晚,前期港台地区研究较多。1999年后,概念图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研究的一个焦点。而概念图在中学教学中仍比较少见。目前,我国教育一线的师生对概念图的认知不足,教学研究也不成熟。同时,国内很大一部分研究者还把概念图作为一种工具来运用,把其作为一种策略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究很少。概念图与生物学相结合的研究更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起步晚,深度和广度不够。

(二)思维导图及其研究现状

思维导图由英国非常有名的心理及教育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1860年左右发明。东尼?博赞在研究“大脑潜能”的过程中感觉到达?芬奇的强大思维可能与他特别的做笔记方式有关,他的笔记会经常使用“图像”“符号”和“线条”等元素。在直觉的指引下,他创造了思维导图这种影响世界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众多思维工具中的一种,它能将我们放射性思考的内容通过文字、颜色、线条、图画的形式创造性地变为具体化、可视化的高度组织性的图画。创造性思维理论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实现知识或信息增值的思维方式。

思维导图在国内的研究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但思维导图的应用范围有待拓宽。其中应用较多的在教育、计算机、医疗三方面,若仅考虑教育教学方面,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文章只有8篇,其中多为生物复习方面的研究。将思维导图侧重地应用于教师课堂教学环节、课后反思及学生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系统性解题,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学与构建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生物学习兴趣、生物学习成绩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系的研究几乎没有。

二、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异同

(一)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相同点

两者的相同点是均可将抽象的知识外显化、可视化,即将抽象的知识、过程转换成图的形式使之更容易被人的感官直接接受。

(二)概念图和思维导图不同点

概念图根据的是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该理论最本质的观点是只有在学习者明白学习的已知内容后,才能进行相应的教学。其实知识体系中本就存在着概念及概念间的固有关系,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地缩小学习者自身认知结构与知识体系的差距,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把一个重要的概念放在椭圆或长方形里,并且将概念与概念用线条(可带箭头)相连,连线上注明两概念间的关系是概念图一般的呈现方式。因此,它是节点与节点的直接连接,呈现出网状结构。(如图1)

图1“真核细胞结构”的概念图

思维导图是对人类放射性思维的图形表达,是人类思维的自然流露。它能够根据信息间的相互关联(主要通过想象和联想实现)分级分层管理,从而使信息的储存、应用更加方便、有效、系统,思维导图有助于思维朝着多向性、综合性、开放性、灵活性的趋势发展,思维导图往往从一个中心节点或中心主题词开始,随着思维的放射性深入发展,逐步建立一个只有一个主要中心的有序的放射状的树形结构图(如图2)。

图2“呼吸作用的概念”的思维导图

三、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结合应用

通过比较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异同点,可见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确有着较大的区别,如何把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从而使知识系统化、概念关系明确化,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笔者认为新授课用思维导图教学较好,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串引导学生边学习边构建思维导图,这样图文并茂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快学生记笔记的速度,更重要的是由于思维导图符合人的记忆存储规律,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思维导图更适合知识点零散的,较少有从属关系的教学内容。如必修一第五章光合色素,这部分知识由于内容零碎,相互之间没有从属关系,适合用思维导图教学(见图3)。用一幅图将繁多的内容显示得淋漓尽致,学生学起来会轻松许多。

图3光合色素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

概念图在复习课时更实用,教师可以提前将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找出本节(章)学过的所有概念,然后依据层次大小将其排序,再用连接词连接起来。课堂上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将概念图完善,然后教师出示“标准”图,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这样使本节(章)所有概念的从属关系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不至于混淆使用。如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由于这部分知识是必修一最后一章,为了参加市里的统一考试,每个学校都必须赶进度,这一章只能快速讲完,而本章概念多而且不好理解,所以讲完本章最好整章复习,一张概念图使得整章知识非常清晰(如图4)。当然如果碰到概念多而概念间从属关系非常明显的章节也可以在新授课时采用概念图教学。

图4细胞的生命历程概念图

总之,具体到章节,用概念图还是思维导图教学或者二者一起用,还值得各位同仁在不断摸索,这也是至今为止研究的空白,也许有的章节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好。

四、展望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而最近几年高考也多以基本概念和原理为考察对象。人教版高中阶段必修教材中的生物学基本概念大约有300多个,还有众多细微的知识点,如何将这些概念及其他细微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体系,让其在学生头脑中清晰地呈现出来,以便准确掌握这些概念的内涵及外延,是高中生物教师努力的方向。新课程标准还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将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教学引入高中生物教学,通过师生共同绘制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既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使高中生物繁多的知识点清晰呈现于学生的脑海中,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具有一箭双雕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顾煜文,朱玉芳.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区别[J].科技教育创新,2012,(24):186―191.

[2]李静雯.思维导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苏秀环.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金燕.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徐洪伟.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高中生科技论文范文第8篇

>> 浅议初高中生物课程的衔接过渡的认识 初高中生物重要概念衔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生物衔接教学的重要作用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高中生物课堂的学案在新课标下的运用浅析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究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新课标下做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在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析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转化初探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探析 记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 新课标中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新课标下初高中生物课程衔接的研究 新课标下初高中生物课程衔接的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xss_clean]("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与复习的问题,而且是如何深入认识传统教育理论中的合理内核与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建构理论在高中生物教育上的实践问题,高中生物课程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高考理科综合考试学科,文科学业水平测试学科,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也期望通过生物的学习,能够对生物学科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对将来的学习方向和择业有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生物课程 内容衔接 教法衔接 学法衔接 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

从整体来讲,初中生物是高中生物的基础,高中生物是初中生物基础的引申和发展。初中生物教师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特别要把握好四个衔接点的教学,为高中生物的教学做好孕伏,渗透和铺垫工作。

1.知识内容的衔接

中学生物课程包括十大主题,我国初中生物课程基本全部包括了这些主题,其中生物的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的主题侧重在初中阶段完成,而像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较为抽象并且对学生认知难度较高的则安排在初,高中两个阶段来完成。相同的主题则采用了初高中递进安排的方式。

如:细胞 在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 在高中则侧重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以及功能

种子 在初中侧重于结构和萌发条件 在高中则侧重于种子结构与基因型分析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在初中侧重于现象 在高中则侧重于本质及作用机理

营养物质的代谢 在初中侧重于消化器官的认识 在高中则侧重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个体发育 初中主要是认识植物和动物的生殖器官 在高中主要是注重个体发育过程

2.做好教材知识的衔接,确保初、高中生物教学的延续性

作为中学生物教师首先要通读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全面把握初、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全盘梳理初、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的知识点,并且在这些知识点上适当拓展,从教材内容上补充“间断点”,使初、高中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初中生物突出人体和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3.做好学习方法指导的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围着教师“转”,没有完全养成独立思考和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而高中教学,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初中更加重视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科知识体系要求学生了解的成分更多,达到掌握的学科知识相对减少;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能力的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诚然,人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与年龄有关的,但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各个年级各个环节的教学中,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以教材具体的知识内容作为载体,给学生以具体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的指导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4.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的生物知识相对高中而言简单基础,学生只需能记住就可以得高分,而高中知识却是深度广度都很大,只记住那些概念是远远不够的,要学会更进一步地分析,把考题中的创新能力、关键性考点提炼出来,才能得高分。

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去,从而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如我在初中讲授种子萌发的条件时,按尝试教学法组织教学,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自学课本―解释现象―得出结论。课本给出的实验是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证明了种子萌发需要水和空气。那怎么证明种子萌发需要温度这个条件呢?阳光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吗?启发学生完成对温度和阳光这两个条件的实验设计。

初中教师应注重在每学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构建生物知识网,通过将各个重要知识点串联成线,织成网,形成一个清晰、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步入高中学习时,对初中生物知识有一个系统地回顾和全面地了解,使之适应高中学科乃至今后的学习。

高中教学由于教学任务的紧张则更多采用的是“满堂灌”“满堂问”这样的教学方式,跟学生以前所接受的教学方式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高中学生往往有这样的经历,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就是做不来题。这主要还是学生对生物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不强。因此,在学习中还要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也就是让学生针对每次作业,考试后的错题进行深入思考,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是基础知识欠缺还是能力欠缺?然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题不在多,在于如何运用和举一反三。有时反思一道题有胜做10道题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增加学习的有效性!

组织梳理衔接知识点,构建生物知识网,夯实初中生物学基础。总之,研究初高中衔接问题,可使中学生物教学走向更加科学的轨道。

参考文献:

[1]生物学教学 2003 第9期 《初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2]生物学通报 2006第7期 《关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3]雷圆花 “初中生物教学应做好与高中生物教学相衔接”

高中生科技论文范文第9篇

“翱翔计划”是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充分利用首都丰富的教育、文化与科技资源,突破现有学校教学方式,提出“让学生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制度构想,通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素养,逐步养成探索科学、热爱科学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由此探索基础教育阶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后备力量的可行机制。至今,来自全市各学校的130余位首批学员已经顺利完成“翱翔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本文拟以首批翱翔学员的课题成果及其所体现的学生特点为素材,总结和分析拔尖创新型高中生所具有的若干特质,以期获得对于创新人才知识、能力及其价值观的基本认识。

一、明确的学科倾向与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参加“翱翔计划”的高中学生,从报名伊始就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研究领域,每位学员都有自己明确的学科倾向。高中课程科目众多,通常对某一学科具有明确的学科偏爱的学生,会有在这一学科的科学世界里进行研究和发展的强烈愿望,这是学生进行科研和创新的源动力。同时,这种学科倾向与愿望是与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和梦想相联系的,这将对学生选择所要研究的课题和探究项目提供有力的参考,并且帮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论文《光子晶体作为异相反应催化剂载体》的作者是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的李佳育。正是出于自身对物理学科和项目的喜爱,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与热情,激励他完成了这个对高中生很有难度的课题。指导教师们工作十分繁忙,他自己本人课业负担也很重,但是出于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指导教师能够耐心地指导学生,学生能够坚持不懈,不断克服难题,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与大家一起进行科学调查与研究,最终才以良好的成果完成了课题。

二、扎实的基础知识

任何一项课题的研究、任何一项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是以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为前提条件的。基础知识是知识体系的首要根基,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参照系。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得越深刻,掌握得越牢固,解决具体问题就越容易,还能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打好基础。“翱翔计划”的学员都是平时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全面优秀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能够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参与课题,从而缩短适应期和磨合期。另外,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科学探究都需要交叉学科的知识,比如有的项目既需要物理的知识,又需要数学的逻辑运算或信息技术的编程处理数据,学生如果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则能够在交叉学科的研究项目中游刃有余,有利于他们进行创新活动。

北京市第二中学孙汉鑫同学研究的《循环排气吸附方法的研究及应用》项目是比较成功的一项创新设计,他研究的爬壁机器人可以广泛应用在核工业、石化企业、建筑行业、消防部门和造船业上。整个研究过程不仅需要物理学科的知识来设计机器人吸盘和选择电机,还需要化学的材料知识来选择吸盘的材质,以及用信息技术的编程来建立模型和效果演示。可以说如果没有孙汉鑫同学对各学科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爬壁机器人是无法设计成功的,研究成果的可行的应用前景也使得他的创新更具价值。

三、突出的领悟与探究能力

借助科学家指导和真实的科学发现过程,“翱翔计划”使学生亲身体验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进而发现和建构知识的创新性学习过程。在这样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是以问题的探究者、发现者的主体身份,从事着相对自由、自主的研究和探索。他们在问题的提出、参与方式、问题解决的策略等方面都极大地表现出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这种主体性探究学习要求参与“翱翔计划”的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领悟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北京市第二中学王牧阳以《从实验室常备试剂中探索打印纸上碘熏油手印的后处理新方法》为题,介绍了他对15种实验室的常用试剂开展的专题研究。他的探究分增色、固定、对茚三酮显色效果增强等三个专题分别进行。王牧阳在了解到碘熏法的缺点之后,又看到有学者提出的粉末固定法,很难普及应用,最后决定参考国际指纹组会议的信息,思考从实验室常备试剂来寻求增色剂及固定剂,尝试达到对使用者健康危害小、节约成本的目的。研究从这样的实验出发,通过样本制作,比对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探索了打印纸上碘熏油手印的后处理新方法。作为高中生的王牧阳对于碘熏油手印并不熟知,但是他很有悟性。通过短时间的观察与学习,就了解了碘熏法的特性和研究情况,并且设计出了比较合理的实验思路,实验结果也比较令人满意。应该说,他在研究中表现出来的超常领悟能力与探究能力,对于研究的启动与完成都起到了很好的驱动作用。由此可见,拔尖创新型高中生必须要有突出的领悟能力和探究能力,有悟性的学生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更强、速度更快,因而能够对自己不熟知的事物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显著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研究向复杂化、综合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每一项科学发明创造都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系统浩大的工程甚至需要跨领域、跨部门科技攻关合作。这一切都对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社会,独立自主是决定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合作精神和能力逐渐体现出在创造性活动中的巨大潜力,成为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素质。复杂问题的解决需要各种不同的知识,需要多方的合作。基于此,当前高中生要重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这对于学会生存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拔尖创新型高中生必须具备良好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牛天林、沈浩、袁泉三位学生共同完成了论文《对汉库HGR―3M―C机器人拓展的研究》,从中可以看到他们良好的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机器人特别是仿人机器人的研究,结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和生物学等多个领域,是复杂科学的代表之一。研究团队在来自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及清华大学附属中学4名教师的指导下,在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程序开发和软件的执行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既分工又合作。正是因为有互补协作的团队意识,才得以完成创新价值的论文。他们的《对汉库HGR―3M―C机器人拓展的研究》,被专家誉为“有交流协作、合理分工的团队合作成果”。

五、出色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个创造者要想提高自己的创造水平和效率,就需要有出色的动手能力。童第周教授在生物遗传学上取得重大突破的事实,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他从自己长期的研究中提出,细胞质中含有的信使核糖核酸对改变生物的遗传能起到积极的、主动的作用。但是,任何科学结论必须以实验结果说话。他和牛满江教授首先选择金鱼和鲫鱼作为研究对象。从鲫鱼卵巢成熟的卵细胞中提取核糖核酸,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去,观察这对金鱼的后代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其实这一切都离不开他们那高超、精细、灵巧、熟练的双手。

北京市第二中学王仪岚的论文《套袋对茄子农药残留量和产品质量的影响》,以京茄20茄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套袋对茄子农药残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者在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日光温室里进行试验。出于试验的需要,首先要合理地进行穴盘育苗,按株距定植,并采用大小两种行距定植,在生长过程要给试验茄子套上套袋,对照茄子不套,在发生病虫害的时候,要给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茄子喷洒相同数量和规格的农药,通过对比分析,最终得出,套袋栽培能有效降低化学农药对茄子的污染,协调了病虫防治与绿色食品生产的矛盾。整个试验过程都涉及到亲自动手实践的环节,育苗、定植、套袋和打药,看似简单,但是对于一个城市长大的高中生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而出色的动手能力,对于整个试验的高水平完成是不可或缺的。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拔尖创新型高中生,当然要具备出色的动手能力,但是动手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高标准的训练和不懈的实践才能够获得。

六、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几乎所有参加“翱翔计划”的学生都曾经历过一个个困难。面对困难和挫折,他们也曾经彷徨过、困惑过,但是正是他们吃苦耐劳与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品质,让他们坚持了下来,并且最终获得了研究项目的成功。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并不是每个中学生都能够轻松获得的优秀品质,尤其在现在独生子女居多的学生中,娇生惯养现象严重,但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一定是经得起磨砺的人,“翱翔计划”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引导了学员自己和身边同学及家长,重塑他们的人生观、行为观和知识建构观。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张文江同学的家距离实验室很远,每天挤公交、坐地铁花在路上的时间超过5小时。中学生们每天学校和家两点一线,过着几乎与社会脱节的生活,可是做实证研究项目的学生们却都面临一个到各地做实地调查的要求,他们从羞于张口、引来侧目,到自如坦然、获得帮助,他们不仅挑战和改变着自己,也改变着身边的人。北京市第八中学的刘逸侬同学是个女生,拿着两米长的网子,在毒辣的太阳下,在吹着大风的草原上汗流浃背地挥网二百多次,手上磨起了一层茧子。草原上的天气变幻莫测,前十分钟还艳阳高照,后十分钟就风雨交加了。但是不经历风雨,怎见得彩虹。他们不仅没有退缩,没有放弃,反而更加燃起了他们的斗志。回忆自己的亲身体验,刘逸侬感慨地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七、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建立各种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个人的道德意识。德是一个智者的关键因素,好的品德是一个人显露才华的必要条件,而一个人的品德首先体现为他的责任感。

参与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翱翔计划”的同学们是一批有高度责任感的高中生,他们深切感受到节能与环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一点从其论文选题中便可见一斑。从研究各种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到研究环境和气候与昆虫群落的关系,从研究绿地灌溉方式的最优化到研究小麦、水稻、棉花等基因以增加产量,从研究电池的合理使用和再利用到研究循环排气吸附方法,再到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合理开发,这些论文和选题无不反映了高中生对于地球生态环境的关注,对于人类命运的关怀。正是对人类命运的勇于担当,使得他们对于科学研究充满使命感与责任感。

八、高效率的学习者

一个创新的民族,首先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翱翔计划”的学员们跟普通中学生一样,有着繁重的学业压力,他们不仅要应对学校的日常学习及各种课外活动,还要利用节假日去基地学校补充基础知识,去实验室做实验。但是在他们科学安排下,所有的学习活动不仅没有发生冲突,反而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翱翔计划”的学员们给自己制订学习计划,普遍具有很强的自控能力,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并将各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相结合,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最有效的学习内容。“翱翔计划”的学习不仅没有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反而让他们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校中的课程学习也高效和简单起来。学生们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高考中取得的良好成绩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已经毕业的130余位翱翔学员中,有7位同学被国外著名高校录取,2位同学分别被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录取,26位同学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其余的翱翔学员也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各重点大学。

《教育规划纲要》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明确指出:“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翱翔计划”的关键并不完全在于开展科学研究,而是通过真实科学研究情景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增强青少年的创新性学习体验,借此促进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翱翔计划”虽然只给每位学生一年多的学习时间,但是却给学生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全新学习感受。他们借由“翱翔计划”走进科研院所的实验室,走上大草原,走进工厂;他们接触到了世界领先的实验仪器,了解了学科前沿的科学知识;他们享受了专家一对一指导的兴奋,感受了不同学校教师的授课风格;他们认识了新的伙伴,结识了新的朋友;他们不仅学会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还更懂得了感恩与回报。这段“翱翔计划”的学习经历带给他们的不只是一项科学项目研究,他们在这里的收获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正如北京市第八中学的刘逸侬同学所说的:“这一年多的研究路程,我所收获的绝不仅是几张图表、几个结论,这段科研经历帮助我培养了许多能力,增长了很多知识。这段时间,我学着独立自主,学着自己设计方案,学着自己制作工具,学着与他人沟通,学着向人们展示自己,学着运用大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着靠自己的力量探索未知的事物,我学会了聆听,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思考,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精神,什么是坚持不懈。在我看来,‘翱翔计划’所提供的,是一片供雏鹰飞翔的天空。它为我们提供一个舞台,提供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从高中时代起,就参与到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去,去探究我们所钟爱的科学,生物也好,物理也好,化学也好……使我们这些高中生,这些展翅欲飞的雏鹰,能够翱翔在我们所钟爱的天空。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感谢‘翱翔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创新人才后备力量的培养,是对“钱学森之问”的有力回应。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翱翔计划”的启动,是探索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后备力量培养机制的有力尝试,是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责任。

高中生科技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教学 方法创新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受到的教育既是对初中学习的升华,也是进入大学乃至更深层次学习的基础。高中语文中的写作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使之与高中学生的思想挂钩,更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供有力的帮助。以议论文教学为例,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应该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引导学生更多的观察生活

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物,是写作的本源和坚实的基础。部分高中生在进行写作下笔时脑袋空无一物,不知道改写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可以写;还有的学生写作脱离实际,不符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在写作的过程中为了凑字数只能胡编乱造。发生以上情况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注意观察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事情,生活积累的少,没有养成细心观察,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例如对议论文的写作,有的学生能够列举出相当多的现实论据,引经据典不在话下,而有的学生却只能望着试卷,脑袋里空无一物,不知道自己要在作文中定义什么样的论点,采取什么样的论据。巧妇尚且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生活经验积累的学生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更多的去观察这个世界,细心留意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即使是在课堂上,他人的一言一行也可以给学生很多启发性的思考。横看成岭侧成峰,只要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才能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

二、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量

熟读唐诗三千首,不会写来也会抄。这句话正是说明了阅读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高中生虽然课业繁忙,业余时间较少,但语文教师仍然在课堂上应该为学生准备一定的阅读素材,在课余时间也应该向学生推荐有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的课外读物。现代高中生接受课外读物的方式有很多,电脑、手机等等,但是对于阅读物的选择却处于比较茫然的状态,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推荐学生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例如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加入给我三天光明》、《飘》等等,这些书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虽然阅读时间耗费不多,但对学生的思想影响确是巨大的。此外,这些书籍还有助于学生学会语言的运用,这对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能够助长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的气势积累和思想积累。

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当前社会的发展是一种非常多元方式的发展,允许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自己的兴趣。高中教师应该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写作,增加写作的兴趣、例如可以给学生播放当代青年作家韩寒的访谈,让学生理解写作对一个人人生的重要性,或者将那些优美的作文在多媒体上制作情景播放出来,向学生讲解特定情景以及特定事物的描写。以此为论点或者论据让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三国演义中马谡失街亭这一以电影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在叙述完马谡失街亭这一论据后对论据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开动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写作练笔

对于高中生来说,可能自身的思想已经产生了一些沉淀,对生活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练笔的机会不多,因此对语言的运用描述就不是很得心应手。对此,教师应该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要求学生始终保持对写作的练习,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写作能力,将自身生活中和阅读中的积累发挥出来。此外,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分析议论文的写作方式,教导他们议论文写作的要点。例如议论文写作,首先要开篇破题,教师应该学生何为开篇破题、开篇破题对议论文写作的作用、如何进行议论文的开篇破题这一战略。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写作方式中开篇破题与排比开头、比喻开头等方式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开篇破题对议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以此为根据向学生布置议论文的开头写作,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结语

总体来说,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的创新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为学生树立一个写作的榜样,让学生认识到写作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进而为学生准备更多的写作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最终让学生在高中作文考试中写出优秀作文,获得优良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吴春华.浅谈如何创新高中语文写作教学[J].商情,2012,(40):79.

[2]殷小平.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学语文,2010,(4):93-94.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