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丹麦生蚝事件看舌尖上的中国游客
发布时间:2024-04-27 09:44  

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旅游的冲动呢?每当笔者和一些业内人士谈论起这个问题时,大家普遍的观点是:旅游是当今社会物质充沛前提下,人们被“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精神层面的需求所驱动的。 

  然而近期的丹麦生蚝事件却彻底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尤其是一群网友的神评论:丹麦生蚝的天敌在中国!只要空投10万中国游客,保准把丹麦生蚝吃成珍稀物种!难道中国游客真的会只为了吃生蚝而去丹麦吗? 

  舌尖上民族的旅游驱动力 

  “吃”这件事情如此深地扎根于国人心中,以至于在进行旅游这样的精神层面活动时,“美食”也常常成为主要驱动力。在旅游“吃、住、行、游、购、娱”6大要素中,“吃”也是排首位的。 

  现实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许多人去四川旅游就是为了吃成都小吃、去西安就是为了吃正宗陕菜等。基于此,笔者也常劝正在为转型苦恼的旅行社老板不妨多做以“美食”为主题的旅游产品。以中国游客对于“吃”的热衷程度,这样的产品一般不会收不到客。 

  对于“吃”这件事,中国可谓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国家。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爬的、家里种的,但凡能把它变成盘中餐的,国人都要试一试。我们不仅是“美食家”,更是“美食猎人”。这就解释了国人在旅游时为什么对“吃”有这么高的热情,因为这已不是单纯满足味蕾的享受,更多的是满足一种“猎奇”心理:我们中大多数人从小只在一个地方生活,只能吃到一地美食,那么如何才能满足我们“美食猎人”的需求呢?那就必须去旅游。尽管现在一、二线城市都能吃到经过本土化改良的各地料理,但也从未能阻挡国人想要通过旅游吃到异地正宗料理的决心! 

  “吃”是一种低层次的旅游需求吗? 

  许多媒体对“丹麦生蚝事件”的报道里,常用“吃货”一词,给人造成一种中国游客旅游时追求较低的印象。甚至还有些文章指出:和国外游客的旅游习惯相比,中国游客太注重“吃吃吃”和“买买买”,而较少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笔者认为这是对中国游客追求美食的一种误读。 

  说到旅游需求這件事,就不得不提“马斯洛需求层次金字塔”。该理论认为,人们只有在金字塔下层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后,才会产生更上层的需求。“吃”在马斯洛需求金字塔中属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而旅游需求本身则是由于人们充分满足所有下层需求后,产生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顶层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那么中国游客何以会在追求自我实现时的同时还如此注重“吃”这一生理需求呢7 

  其实不然,“吃”本身并非只能满足生理需求,举个例子:在中国古代,只有帝王将相才能享用山珍海味。然而对他们来说,山珍海味不再只是好吃,更多的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对一国之君来说,希望吃遍天下美味这种猎奇心理才是他的追求。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物产丰盛,因此历经数千年中国形成了独有的的饮食文化。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吃”的意义早已不是为了满足“果腹”、“美味”这样的生理需求了,它本身就蕴含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中国人“吃”的时候常常是许多人一起吃,旅游时也是这样,比如结伴去涠洲岛吃海鲜,这就满足了一种人际交往的社会需求。中国人“吃”的时候还特别讲究礼节,这就满足了一种被尊重的需求:另外说到“吃遍天下美食”这本身也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求。 

  我们还可以看到,但凡讲究“吃”的国家,其“吃”都伴随着许多文化,比如吃法国大餐时就有很多礼节性的东西,此时的“吃”绝不只是生理需求。 

  中国游客真会为了吃生蚝去丹麦吗? 

  由于微博炒火了丹麦生蚝事件,不少OTA也纷纷趁势跟进,比如携程就已上线“丹麦生蚝之旅”。然而,中国游客真的会为了吃生蚝去丹麦吗?对此,笔者认为显然是噱头大于实质。 

  虽然说中国游客对于吃的追求更高,为了吃某样东西去某地旅游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飞丹麦昂贵的机票价格已足够将中国游客挡在门外,此外生蚝之于国人也并不是什么稀罕品。因此如果要给这次丹麦生蚝事件定个性,笔者认为:这是一次打响丹麦旅游品牌知名度极佳的社会化传播事件。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