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语言职称论文(共3篇)
发布时间:2024-03-20 10:02  


  第1篇;特殊职称论文:今后将何去何从?


  “语言职称论文”,指的是教师为了职称晋升所需提交的论文。以往关于“职称论文”的政策规定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这大多源于一个错误假定:发论文等于做研究!实际上,文章不等于研究,也不等于能力,更不等于贡献!国家及时拨乱反正,要求“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也就是要淡化“职称论文”。然而,教师的“写”又有其特殊的价值。“职称论文”还将成为今后评职称绕不开的难题。该如何淡化?将何去何从?这些都考验着教育主管的智慧。

  一

  本文所说的“职称论文”,指的是教师为了职称晋升所需提交的论文。过去评职称都将发表“职称论文”作为必备条件。政策制定者的理论构想是:教育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必然有其内在的规律。要使教育教学富有成效,一定要开展相关的研究,才能按规律办事。而教研论文是教育教学研究的水平与成果的主要体现方式。因此,评职称时,把所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作为衡量教师水平的重要尺度,似乎也顺理成章。于是就有了“职称论文”。

  但这一理论构想,很快就走向了它的反面。因为它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误区,即把发论文等同于做研究!这将对一线教师产生误导。有了论文并不等于做了研究!就教育研究与发表论文而言,存在以下四种情况:有研究有论文、有研究无论文、无研究有论文、无研究无论文。原政策制定者显然只看到第一、四种情况。然而,第二、三种情况却大量存在着。第二种情况是中小学教师的常态现象,具体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一直坚持思考,做相关研究,也得到了实际成果并加以应用或推广,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形成论文。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逻辑上的荒谬——没有发表论文,就没有开展研究,就不是称职教师。

  与第二种情况相反的第三种情况更是普遍。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不做研究,却通过购买、拼凑、抄袭等办法,连篇累牍地发表论文,以达到评职称等目的。此类逻辑也十分荒谬:发表了论文,就开展了研究,就是称职教师。这种情形必须引起警觉。承担了繁重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任务的中小学教师本来就缺乏写论文的训练与意识,再加上论文难发的客观事实,教师要发表论文往往有点力不从心。在这种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许多教师不得不另想办法了,毕竟这关系到职称与荣誉,还有面子与收入。能多发几篇有“水平”的论文,显然是一举多得。

  这种功利导向的“写”,使教师难以潜心做学问、用心抓教学。许多学校的考核量化标准又是跟着职称要求走的,考核的结果往往是:发表论文多的人捷足先登,教学质量高的人反而名落孙山。这势必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本来教育教学就是中小学教师的“主业”,做科研、写论文只是服务于“主业”,现在却本末颠倒了。而一些教育行政与教研部门又推波助澜,使“泡沫化”的课题研究、课改实验成为检验教师优劣的主要标准,这也使许多教师把精力转移到虚假的科研上。于是,各种拼凑、抄袭、造假的论文泛滥成灾,诸多骗钱的非法期刊、增刊、套刊也肆意横行。

  细致分析中小学教师的教研论文,普遍缺乏实质性、问题性、针对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论文的繁荣景象背后,主要是靠功利驱动的。部分热衷于做课题写论文而忽视教育教学的教师,好处多多、风光无限,其实只是金玉其表、败絮其中。浮躁风气蔓延,能静下心来做学问、认认真真搞教学的教师也越来越少了。

  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众多学生,工作的方式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纷繁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引导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做研究是必要的,但不一定都要发论文!当年傅斯年先生在中央研究院当史语所所长时,要求所有刚进所的助理研究员,专心做研究,3年内不许写文章,即便写了文章也不许发,此举就是要让新人多读书、多思考,潜心做学问。而如今,不以学术研究为“主业”的中小学教师,却被要求多写多发研究论文,岂不荒唐?不得不说,对于多数中小学教师而言,发表论文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二

  国家体察民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老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这确实是明智之举。

  《指导意见》不再对职称论文做硬性规定。例如,在教研方面,对一级教师的要求是:“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任务,在素质教育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对高级教师的要求是:“具有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取得突出的成绩”;如此等等。这种表述至少有三层含义:对论文发表不做硬性规定;对论文发表不持反对态度;对教育教学研究和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实现了理论上的拨乱反正:发论文不等于做研究!这对许多师德高、能力强、业绩好、贡献大,而不擅长写论文的教师而言,无异于卸下了一道紧箍咒。这一变革,打破了过去“重科研,轻教学”的评聘规则,变一把尺子为多把尺子,直接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扼制了“花钱买论文”等陋习,形成了正确的政策导向,特别值得欢迎。

  但是,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只是说要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并没有说评职称不再问论文和学历。言外之意,论文与学历还是要看的,只是要淡化处理。于是,各地将要出台的实施意见,照样绕不开论文与学历。只是如何淡化,做法将不尽相同。假定今后评职称依然要看论文,那么,我主张:第一,文章未必要求发表,只要能体现其相应的教研能力与教学成果即可;第二,文章的表述可以通俗化,不要太讲究论文的规范,只要能体现其独到的、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思想即可;第三,其他能证明教育教学研究经历与成果的材料,也可以视同论文;第四,要坚定不移地反对在论文发表上的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总之,不能为论文而写论文,应重在考查教师教育教学的研究情况和实际贡献。

  有识之士早就意识到:职称晋升与发表论文“硬”挂钩存在问题。而做出重实绩、轻论文尝试的,竟然是高校而非中小学!沈阳师范大学早在2010年职称评审中,有4名以教学为主的教师,成功地晋升为教授。福建农林大学对“推广型”教授的评审,重在技术推广效果和社会认同度,不对论文做硬性规定。这就意味着深受百姓欢迎的“猪倌”“羊倌”们,更容易评上教授了。该大学的理由是:“要鼓励更多教师将论文写在土地上!”套用这句话,今后中小学评职称也应该立足于“鼓励更多的教师将论文写在学生的心上”!

  因为,中小学教师职业是以实践为导向的,不以学术研究为主业,而是以教育教学为主业。一个能使众多学生喜欢上作为教师的自己、喜欢上自己所教的学科、喜欢上自己所在的学校,并且走上成才之路的教师,要比能发表一百篇论文却疏于教育教学的教师强过千百倍!这样的教师理应直接晋升高一级职称,而不应在乎他是否发表了论文。

  三

  中国的事情,最怕的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育部的新政策充分照顾到基层教师的实际,但并不能成为教师不写论文的理由。试想,如果大家都不写论文(文章),怎么会有学术刊物?而没了学术刊物,学术见解的表达,他人智慧的借鉴,思想碰撞的展开,先进经验的传播,都会变得十分困难。客观地说,如果处理得好,论文发表与业绩贡献并不绝对矛盾!也就是说,不少发表论文量多质优的教师,其教育教学水平与业绩一样出色。但这样的教师毕竟是凤毛麟角,没有太大的代表性。故在评职称的政策规定上,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

  尽管如此,还是需要澄清写论文的价值。写论文是活化大脑思维、促进读书学习、引发自我反思、催生新异思想、改善教育行为、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载体。一个从不写教研论文的教师,一旦着手“写”,就往往找不到写作方向;明确了写作方向,又选不到合适的题目;选到合适的题目,又找不到理论的依据;找到了理论的依据,又找不到典型的案例;找到了典型的案例,又提不出新颖的观点;提出了新颖的观点,又形不成精巧的结构;形成了精巧的结构,又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总之,“书到用时方恨少”,许多教师写文章常常苦于思路混乱,无从下手,辞穷语乏,力不从心。这时才真正体会到:要写出一篇好文章并不容易,需要手脑并用、统筹兼顾。而一篇好文章的发表,会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专业成长,从而获得特有的意义感、价值感和成就感。

  我一贯的观点是:教师是“文人”,文人就要有点“文气”,文气就要化为“文章”,能写一手好文章的老师,身上就会少了许多“匠气”。真心且用心写文章的教师,总有一股与众不同的书卷气。因此,我还是主张教师勤“写”,当然是要有真情实感的写,而非无病呻吟式的写。通过“写”,促进自己对于教育教学过程的深刻反思(对行动的反思),从而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独到见解,进而优化教育教学的过程与结果。教师的笔端要能时时流淌出新思维、新思想!可以肯定,在能力同等的情况下,写与不写的教师,专业水平会有很大的差异!

  教师自觉主动地“写”,有利于学习他人,有利于提高自己,有利于改进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应当大力提倡。问题就在于:写论文既要支持鼓励,又要顺其自然。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一旦把发表论文与评职称相挂钩,就增添了许多的无奈。于是,“上头要我写,我不得不去写”的被动局面就出现了,从而就开始了“剪刀加浆糊”、令人愚钝的劳作。这就冲淡了“我心中有话说,不写不痛快”的写作冲动。

  但要写什么呢?我认为,不要写“八股文”式的论文,完全可以写一些形式活泼的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教学日志、课堂实录、个案研究,甚至诗歌散文等。只要写了,是否发表无所谓。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写作,主要是反思性写作,如:施教前后的思想表达,课堂问题的重新审视,先进理念的实践应用,原则规律的创新解读,行动过后的自我反思等等,也就是要带着先进理念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有效地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但要坚决抵制貌似“高、大、上”实则“假、大、空”的学术泡沫,多一点原生态的泥土气息。

  我只是强调:做教研、写文章,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特殊价值,教育写作应当成为教师职业的常态行为。但评职称最重要的是看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业绩,发表教研文章只能作为教研能力与经历的佐证,不宜提过高要求。因为,文章不等于研究,也不等于能力,更不等于贡献。

  四

  淡化“职称论文”的要求是可喜可贺的。但是,关于评职称的政策制定有两个问题亟需解决:一是如何淡化论文要求,又把握得恰如其分?这是个很敏感、很精细的工作。二是如何简化评定过程,又提升教师的自尊?这是个理念性、系统性的问题。“职称论文”的问题,只有放在这个大系统中加以考察才有望解决。我国传统的教师管理制度,大体上是基于“经济人”的假定,对教师缺乏起码的信任!这使得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用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做一大堆无聊、无趣、无用的事情。不公平不合理不科学的评价方式,有可能变成消耗教师精力、熄灭教师热情、贬低教师人格、产生内部矛盾、损害教师尊严的消极力量!因此,一定要对职称评定的结构进行系统性的变革,使教师能真正潜心做事业。可以说,以往的评职称,已经把许多教师的心思引向别处,弄得许多教师心灰意冷、失去尊严,也搞得教育行政疲于奔命、焦头烂额。

  中小学教师一般要用15到20年时间,才能完成从新手到熟手的转变,也就是相当于从入职起到评上副高。由于这个阶段具有很强的实践导向,评职称也应当是弱筛选的,以合格性评价为主,只要认真履行职责,完成基本工作量,年度考核达标,就应当自然晋升。当然,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晋升。因此,河南职称改革新举措——中小学教师申报副高及以下职称,论文将不再是必要条件,这是值得借鉴的。而副高职称的教师,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专业水平的再提高,就有明显的理论导向,只有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提升,才能摆脱“高原状态”,创造卓越业绩。因此,对于申请正高职称的教师,应适当看重论文。

  作为一种理想状态,不妨斗胆设想:如果中小学教师取消评职称会怎样?教师真的就吃大锅饭、玩忽职守、误人子弟了吗?未必!我认为,这不仅会省掉许多的繁琐过程,还会收到更好的实际效果!因为这样能变竞争为合作、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教师的无奈感、无趣感、无力感明显减少,才有可能大面积地超越世俗功利,追逐教育的梦想,才会变得更有尊严、更有个性、更有创意!当然,这需要有一个简明的考评程序,但考评不是为了把教师分为三六九等,而是帮助改进,也能甄别出不称职者。而一旦考评合格,教师的工资收入,就要随教龄的增加而逐年增加,直至退休为至!

  比如,在芬兰,教师的工资每月在2000~4000欧元之间(根据中国驻芬兰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的最新资料显示,2007年芬兰社会人均月收入是2300欧元),只能算中等收入。但教师却是人人向往的理想职业,录用率只有10%。因为,在芬兰教育界已形成浓厚的信任文化,这种信任也来自于政府、社区、校长、家长和学生各方面。他们没有职称评定、没有省市赛课,没有严格考勤,更没有层层督导和年度考核,而且认为考核评比会扭曲教师工作的本质意义。在芬兰,一个普通小学教师受敬重的程度竟然胜过国家元首!当教师成了最体面的工作。

  要想改变中国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必须改变思路。与芬兰教师相比,我们的中小学教师最缺乏的是价值感、尊严感、信任感与体面感。而关于“职称论文”的问题,并未因《指导意见》的印发而解决,还将成为今后评职称绕不开的难题,这也考验着教育主管的能力与智慧。

  作者:翁乾明来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年10期


  第2篇:浅议图书馆在职称论文认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归纳、总结分析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在进行职称论文认定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最终能找到解决这些問题的方法以期能为其他单位提供借鉴。通过总结2013—2016年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针对新疆医科大学教师系列及卫生系列需要晋升职称的教师的论文认定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发现:读者缺乏对核心期刊和非法期刊的鉴别能力、教师及职工科研人员在填写论文认定表时不认真等主要问题。发现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提高读者信息素养、与其他社科类院校加强合作、建立规范化存档等措施。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称评审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职称评审时,将发表的职称论文作为重要的评定指标[1],尤其是核心期刊论文更是衡量学术水平及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职称论文认定工作的主要工作和难点也是针对发表的核心期刊进行甄别。普通期刊也占很大的一部分,普通刊的认定主要针对期刊的合法性和是否是正规期刊进行甄别。该校从2013年起开始承接职称论文认定工作至今,主要服务对象为大学在职的教师及新疆医科大学六所附属医院的医生群体。

  1职称论文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读者缺乏对核心期刊和非法期刊的鉴别能力

  目前在高校的职称论文中,评审的形式主要还是以科研论文为主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被普遍认为是高水平的论文,并作为衡量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晋升高级职称、取得硕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2]。

  在接待读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职工为了能快速的发表论文,将自己的论文发表在一些非法期刊上,非法出版物以营利为首要目的,只要支付版面费很快就会发表。由于非法期刊的制作和发行技巧在逐步提高,很多教师和科研人员缺乏对非法期刊的鉴别能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常常将文章寄给非法刊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核心期刊,近几年随着对晋升职称的要求越来越高和竞争越来越激烈,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成了必要条件。很多教职工发表论文不是通过正规途径而是通过中介或者直接用百度搜索,往往搜索到的都是“黑中介”,这些中介会仿造核心期刊制造一个假的期刊即套刊,在套刊上发表论文的,主要表现为期刊封皮、封面以及年、卷、期都与正版期刊一致,目录和正文不一致。

  1.2教师及职工科研人员填写论文认定表不认真

  每年的9~10月份是评审职称的高峰期,在评审前图书馆都会发一份如何填写论文认定的通知到每个单位的人事机构,而且在每个认定表的下面都会有个填写说明,但是准备晋升职称的教职人员,很多都不认真阅读填写说明,在填写认定表时发生一些低级的错误如论文题目经常有错别字,或者是少一字,或者是发表的刊物的名称也写错。上述错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使得做论文认定的老师必须再次帮助重新填写表格,或者退回表格让读者重新填写,在这反复修改的过程中无形中又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更延迟了认定报告完成的时间,使得工作效率降低。

  1.3医学类院校在社科类论文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该校是非综合类大学主要以医学类专业为主,在订购数据库资源时首先需要考虑到以医学类数据库和纸质期刊为主。但是除与医学相关的学院,该校还有一些是非医学类的学院,如:社会科学类、语言类、工程技术类和体育类等专业,在认证这些社会科学类专业老师的时候遇到社科类的资源不足。在订购数据库时首先得考虑医学类数据库,比如万方数据库,由于从2008年起,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建立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据库”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万方收录了自1998年至今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全文。在获取高质量的医学期刊文献全文时,万方(期刊)数据库有很大优势[3]。而社科类的期刊大部分集中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而且该数据库每年的订购费用涨幅比其他数据库高,因每年订购数据库的经费有限不能全部订购,不能满足全学院老师的需求。还有对社科类的核心期刊不熟悉、不了解,无法认定或者认定时没有把握,必须跟社科类的院校如,新疆师范大学等联系沟通后才能确定是否为核心期刊,还有一些教职工的论文发表的是民族语言,没有专门的民族语言的数据库可以认定。

  1.4委托单位与认定机构之间缺乏沟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每年的职称论文认定工作当中发现很多委托单位的人事部门与认定机构缺乏沟通,甚至不沟通。在每年的认定工作开始阶段,认定机构首先要发通知到每个单位的管理职称的部门,大部分都是学校或者医院的人事部门在负责晋升职称的工作,然后再由各个人事部门把文件传达到拟进职称教职工。在这过程中往往有一个环节沟通不清楚,就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在某个附属医院通知晋升职称的人事部门因不清楚哪些条件的职工要做论文相似性检测,导致该附属医院的很多拟进职称的职工误以为都要做论文相似性检测,最终和该认定机构和医院的人事部门沟通后解决了问题。

  1.5对往年做的论文认定报告缺乏规范的存档及整理

  该校自2013年开始开展论文认定这项工作至今,已完成了千余人次的论文认定报告,完成的报告也共计千份,缺乏规范化的存档,一般都是存在自己的电脑里而没有进行集中和系统的存档管理。比如一个读者今年晋升职称,今年给他做论文认定的是一个人,因各自原因未能晋升通过,明年还要继续评职称那么就不能保证还是去年的老师给他再次做论文认定。或者因老师进修休假等其他原因,还得再次重复去年的工作。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为是不同部门的老师做的论文,可能今天刚好调休不在,使得读者不能按时拿到报告。再次就是由于电脑存在感染病毒的隐患不得不重做系统,存档的报告就可能存在丢失的情况。

  2职称论文认定工作中问题的解决和对策

  2.1加强宣传提高读者信息素养

  2.1.1开展专题讲座

  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主体,是实施学科服务的核心基础,担负着学科信息资源服务、学科信息素质教育、学科资源建设、参考咨询服务、院系联络人等职[3]。在开展论文认定工作前期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学科馆员对口的单位积极开展专题讲座,专门针对学校及各所附属医院进行专题的讲座,在工作开展前即做好计划和准备工作。

  2.1.2利用现代化手段宣传图书馆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图书馆通过微博、微信、移动图书馆等通信手段推广论文认定工作的规范要求及注意事项,扩大宣传,推广多元化服务提高读者信息素养。

  2.2与其他社科类院校加强合作

  在解决社科类资源不足的问题上可以加强与其他社科类院校合作如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大学,实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委托其他社科类院校完成论文认定的工作。再次可通过维普数据库和超星Medalink数据库中的文献传递功能弥补社会科学类期刊资源不足。

  2.3加强认定机构与委托单位的沟通

  在每年的论文认定工作开展前积极与委托单位联系,找到主要负责这项工作的负责人,可以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發布和通知消息。做好这些负责人的通讯录,积极与他们联系,有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

  2.4建立新疆医科大学职称论文文档管理系统

  在每年职称评审工作结束后,督促每位老师做好论文认定报告的存档工作,进行规范化的存档并建立新疆医科大学职称论文文档管理系统,建立该系统可以实现提交论文认定报告、检索、存储、统计分析的功能。

  3结语

  综上所述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在3年的论文认定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有的问题比较简单,有的问题比较复杂。该文主要通过总结、归纳、分析出最常见的问题以期能够给从事该工作的其他单位提供借鉴,通过问题的提出最终提出面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能更好地为新疆医科大学教职工及附属医院的职工服务。

  作者:欧登格尔丽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1期


  第3篇:漫谈职称论文的撰写技巧


  作者力求通过自己的写作经验阐述论文撰写的技巧,着重强调了优秀论文中自己的ID成分的重要性。
  一篇论文一般包括:

  题目;作者信息;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语;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几部分组成,有的刊物还需要(题目;作者信息;摘要;关键词)部分的英译文,以及所论文献的分类等。

  1论文选题

  我觉得论文选题很主要,选题一定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或者是研究方向,离开了自己所知道,所熟悉的方向,即使你的题目足够吸引人,无论怎么代表了本学科领域的前沿,你撰写的内容也将空洞无味。原因是你所论述的不是你所熟知的,更不是你的实践总结,势必走向了人云亦云错误轨道。论文不被采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1.1如何选题

  每年图工委,图协的组织都会征集论文,他们给出的题目代表着图书馆领域的前沿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中选择最贴近你工作实际,你最有切身体会的题目加以论述,能够最大限度的运用你自己的语言,词句组成论文的骨干,而不是一味的为了猎奇选择别人论述过的题目加以论述,那样避免不了的关键词语要参考别人的论文,引用过多就有抄袭之嫌,因此不容易被采用。鼓励自己的研究成果,工作经验加以深化,提炼变成有参考价值的论文,也不拒绝对于某一领域或者某一问题作出有权威的调研报告。

  常用的选题方法有“新题新做”和“小题大做”、“老题重提”、“否定某题”等。

  1.2写好摘要

  摘要是构成论文的基本要素,摘要内容是整篇论文的浓缩,要用最简练的词语概括你所要论述内容。他能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决定是否继续阅读下去。编辑也是首先阅读摘要来决定是否阅读全文,因此,摘要写的好坏很关键,一般规律是,好的摘要后边必然有好的论文。撰写好摘要,不让自己失分,这是最聪明之举。

  常常遇到同事说:摘要是后写的,也就是论文成文后写的摘要。我觉得这是在总结中心思想。论文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脑海中长期的酝酿,或者是经过艰难的实验得出的结论,亦或是长期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因此,应该是先确定中心思想然后再加以论述,也就是符合了先立题,后研究,先工作,后总结这一规律。经常看见很多同事下载参考论文,免不了有人东拼西凑,其实最大忌讳是满篇文章没有自己的ID(我的主意,或者说我的思想)。所以要想论文严禁,反应你自己的成果,摘要是先写好的,然后才会根据你要论述的内容去搜集材料,去实践,然后形成有价值的论文。

  摘要一定要言简意赅,不要太长和太详细,原则是能用50个字表述清楚就不用60个字。

  2如何撰写论文

  其实一篇优秀的论文除具备了新颖的选题,明确的摘要外,最重要的是正文部分不能空洞无味。也就是要对自己的选题开掘要深;一篇论文要努力做到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也就是你要千方百计的“诡辩”你的观点是正确地,只要你的论据确凿,结构严谨,这样的文章很容易被编辑青睐滴。

  2.1你准备好了吗

  前面论过,你的选题要与你的研究或者工作有关,这样才能更多的在文章中体现你自己的观点,因此,你确定:

  1)与你的研究工作相关,确实有了好的想法,不是为了写而写;

  2)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对学术界有贡献;

  3)实验成熟,经得起检验;

  4)已经需要记录下来和其他人分享;

  具备以上其中一条,你可以动笔撰写论文。

  2.2介绍部分不可或缺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清楚地陈述你要阐述的问题是什么,处于什么现实背景和发展前景你要交代清楚。使读者清楚什么是你要论述的问题,这个问题会给读者带来什么启迪,也就是说对读者有什么用。这才是读者阅读你的论文最关心的部分。

  2.3写作方法论

  2.3.1正论文

  也叫做立论文,是比较常用的写作方法,如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新题新作,小题大做等。正论文选题最主要,尽力避免别人已经论述过的题目,否则你的论文会多数重复别人的论述观点,因为不是自己的经验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很难形成自己独树的见解,范范的言辞都来自于别人论述过的,论着论着就走上了别人的轨道,因此这类文章再次被采用发表很难,除非你有了可靠证据证明了前人原有论述A,或B观点欠缺,你提出了观点D,对D进行了实验,和A、B进行了比较,实验证明D比A、B最为完美,而其他思路比如新观点E是行不通的,为此你必须对D进一步的发展前景进行讨论。相比之下这类正论文中的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比较容易形成阐述自己的点。本撰写的《艺术类图书排架管理难题与对策综述》是一个经验总结的例子。首先这个题目不是深不可测,让人一看就是贴近日常工作再平常不过的议题,是不是会勾起亲自做这项工作的读者的阅读欲望呢?答案是肯定的。我是这样写摘要:文章综述了图书馆艺术类图书的特殊特点和目前流行的管理方法,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从图书开本、纸张特性,书架结构弊病等因素产生的管理难题,阐述了从劝诫提示法到传统书架改制的管理方法,具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几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论述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揭示了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意义。看到这里,也许会有的同仁抱着不屑一顾的心态读完该文。

  2.3.2辩论文

  也叫驳论文。也是比较常用的写作方法,此法关键是你的观点要与被驳的观点相悖,而且你有充分的理据驳斥对方观点不成立,或者是时过境迁的。本人撰写的《谈世纪伪学科:“比较图书馆学”》是一个这方面的例子。该文题目选择了老议题“比较图书馆学”这也是近些年来争论比较大的议题,并且主流文章也是图书馆界知名元老钟守真教授提出的理论和撰写的文章。可以说驳论这样的人物文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关键是“比较图书馆学”已经时过境迁,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人们对于国外图书馆的管理方法等等不再陌生,数字化的资源共享,开放式存取服务已经推倒了各图书馆之间的围墙,所以“比较图书馆学”已经失去了存在空间。议论这样的议题也很容易吸引读者眼球,引发讨论来辨清是非,用正确的、与时俱进的认识来正视听,实在是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2.3.3结论语的写法

  结论语,也称讨论语,这一部分很重要的,往往被作者本人忽视,其实这部分是最难写的部分,很多论文不能发表是因为糟糕的讨论,外交辞令,空话套话连篇,让人不知所云,这一部分写的好坏足矣见作者的功底。这里所说的讨论不是论文结果本身,而是这个结果带来什么意义,对社会,对行业有什么指导意义。

  2.3.4参考文献(下转第232页)

  (上接第117页)论文,参考一些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必不可少,前述到常看见同事下载很多论文资料,作为自己论文的参考,我纳闷,参考什么?参考别人怎么论述?参考别人说的对错?我认为:参考是参考其论述观点,即使你赞同原论者观点,你也不该引用过多原始词句,你应该尽力变成你的语言来表述。中国语言这么表达丰富,不像英语就那26个字母组合很难变个模样。.最不可取的是把参看文献整段落整段落的引用到自己文章里面,让人云里雾里分不清你的观点是什么?

  3结语

  说着说着也到了我写这篇文章的结语部分了。那么的我结论是什么呢?那就是写文章要彰显自己的ID,也就是自己的观点,思想,方法连同自己的语言越多越好。把别人的论述用你自己的语言表诉出来这是参考。如果大家都能领会真谛,写出属于你自己的优秀论文还有什么难的吗?

  作者:王贵枫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6期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