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中医治疗颈椎病患者的疗效
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呈低龄化的趋势。有学者提出,颈椎病是由炎症、劳损与创伤等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对公众经济负担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中对于颈椎病多采用保守治疗,中医疗法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手段。我院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颈椎病患者51例施行中医治疗,取得满意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颈椎病患者51例,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男性14例,平均年龄(53.64±3.07)岁,平均病程(2.87±1.59)年;女性12例,平均年龄(54.29±3.36)岁,平均病程(2.97±1.28)年。对照组25例,男性13例,平均年龄(54.19±3.24)岁,平均病程(2.73±1.66)年;女性12例,平均年龄(53.67±3. 15)岁,平均病程(2.85±1.39)年。临床症状:患者均有上肢疼痛或麻胀表现,伴有头昏,其中,10例手臂或手指麻木,19例颈肩背部酸痛不适或者疼痛,5例视物模糊,9例头昏耳鸣,4例恶心呕吐,4例心悸。诊断标准:①症状体征:上肢放射痛、麻木,头昏头沉,手握力差,头痛耳鸣,恶心呕吐,颈项部僵硬,剧烈疼痛。②颈椎CT、MRI或X片显示,颈椎的生理曲度发生改变,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间孔狭小,间隙变窄,动脉血流明显减少。两组患者病程、年龄与临床症状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针刺疗法与牵引治疗,方法如下。主穴为颈夹脊穴,根据患者的病理分型合理确定辅穴,例如,后溪穴与养老穴配颈型;手三里、天柱、列缺、八邪、曲池、风池、外关配神经根型;完骨、天柱、太阳、风池、四神聪配椎动脉型;大肠俞、殷门、承山、气海俞、委中与关元俞配脊髓型;足三里、太冲、内关、三阴交、太溪配交感型。以提插捻转的方法针刺主穴,留针30min。针刺疗法实施后行牵引治疗,牵引重量以7~12kg为宜,持续牵引时间为20min,1天2次。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合理调整牵引时间与牵引重量,1个疗程15d。观察组接受针药并用疗法,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针刺治疗基础上,外敷颈复散治疗,方剂组成:骨碎补40g,淫羊藿24g,当归30g,全蝎30g,威灵仙30g,红花30g,姜黄24g,生川乌10g,巴戟天20g,元胡24g,生草乌20g,土鳖虫24g,杜仲36g,乳香24g,地龙20g,羌活30g,马钱子6g。研磨成细粉,诸药混合调成糊状,将其敷于患处,外敷时间6h,1天1次,1个疗程为15天[1]。
1.3 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疼痛感觉完全消失,肌力与反射恢复正常,可以从事正常工作与劳动;好转:患者疼痛感觉有所缓解,肌力与反射得到一定恢复,只能从事简单的工作与劳动;无效:患者各项症状体征无任何改善。
2 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与对照组(76.00%)相比明显较高。1年后随访表明,观察组3例复发,复发率11.53%;对照组7例复发,复发率28.00%,两组临床疗效与复发率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颈椎病通常因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导致颈部筋脉牵掣,伤筋耗血,长此以往致使筋骨失养,气血不足;或者正气损耗过度,风湿寒邪侵袭,流窜于经络中,经络闭阻产生疼痛。中医治疗颈椎病讲究舒筋通络、散寒止痛与行气活血。常规的针刺疗法能够行气止痛,同时有疏通筋络的作用,配合中药外敷能够利用中药与热力的作用直接作用于患处,药效直达深处的病变组织,活血化瘀以及疏通肌理的效果更为明显,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应用针药疗法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与治愈率均明显高于仅接受常规针刺治疗的对照组,而且复发率低,说明针药结合治疗颈椎病效果明显,鲜少复发,安全有效,本结果也与孟祥兰[2]等结论基本一致。综上所述,颈椎病应用针药并用的中医疗法起效快,效果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仁堂
第2篇: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发生退变从而引发刺激性改变,压迫到周围组织,引发各种病变及生命体征的一系列改变[1]。发生颈椎病一般需要两个条件:一颈椎间盘出现退变;二退变组织结构压迫颈部脊髓、血管神经、气管等,并产生刺激,出现对应的临床症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168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96例,女性患者72例,年龄22~72岁,平均37.6岁,主要临床症状为:项背肩臂痛症患者62例,痿症患者56,眩晕症患者50例。
1.2方法:将168例患者按照主要症状分为三组,进行各种中医方法的治疗,确定对其症状有效的治疗方法。
2结果
患者发病原因不同,对应的有效治疗方法则不同,根据分析结果得知,项背肩臂痛证适宜使用推拿、中药内治疗法、硬膜外药物灌注法;眩晕证适宜使用中药内治疗法、针灸、推拿,中药离子导入法;脊髓型颈椎病宜采取针灸、中药内治疗法。
3结论
3.1颈椎病病因:颈椎病主要病理原因是肾气虚损,从而引发了骨损筋伤,出现了项背肩臂痛、眩晕和痿等一系列临床病症。颈椎病的病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肾气不足:清朝程杏轩有言“病在肾,则病肩、背、颈项痛”中医学认为肾虚是颈椎病发病最根本的原因。
劳倦内伤:久立则骨伤、筋乏。不良的睡势、坐姿、生活习惯以及不恰当的体育锻炼能够造成一定的慢性损伤,这些损失往往会损伤筋骨,使气血瘀滞不畅,从而增加肝肾亏耗导致颈椎病。
外感六淫和邪毒: 寒湿侵袭,留于筋骨,则经脉受阻,失却调养;风热侵袭,热毒侵淫筋骨,可使筋肉迟缓,颈椎各节失却平衡,加剧颈椎退变。
跌仆损伤:生活、交通、运动、工作所造成的意外事故等,一些不标准的推拿方法或牵引也容易造成医源性损伤导致骨损筋伤。
3.2颈椎病主要症状:项背肩臂痛症:疼痛是颈椎病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往往是筋骨损伤,气血瘀滞造成的。
虚者多是气滞血瘀,肾阳乏虚,寒凝血瘀;实者多是寒湿阻滞经脉,损伤导致气血瘀滞。
疼痛主要来自于椎间盘、椎体、关节等部位的退变压迫,以至于使神经受到刺激引发所致。
痿症:引发痿症大多是因为湿热浸淫,肝肾亏损,脾胃虚弱。临床则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筋损骨伤,瘀滞致痿。病症多发于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后期。
眩晕症:其产生原因有虚实两种,虚症为上虚,多因肾精、肝血缺失,无法供脑所养;肝肾虚弱,肝阳过剩;风阳上扰。临床症状多是痰浊失却清阳,痰瘀交阻,无痰不眩。
多发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关节增生压迫椎动脉,导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
3.3颈椎病中医治疗方法:中药内服法:可以扶正治本,泻实治标,充分体现中医学辨证理论。但是药物无法直达病所,效果缓慢,无法直接改变筋骨损伤造成的血管、神经、脊髓压迫及刺激。
中药外治法:直接作用于皮肤肌肉外周的血管和神经,能够直接改善其血液循环,并能够影响到椎管内组织从而出现一些治疗效果。但是药物同样无法达到病所,无法改变筋骨损伤对血管、神经、脊髓的压迫。
针灸疗法:可以用于局部或全身,能够调整阴阳、通络活血止痛。但是很难以改变筋骨损伤对血管、神经、脊髓的压迫。
推拿疗法:理筋手法能够改善颈椎周围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可以通络活血止痛,颈椎扳法能够改变筋骨损伤对血管、神经、脊髓的压迫。但是如果手法不当容易使病情加重,此法不可以在脊髓型颈椎病中使用。
中药离子导八疗法:具备直流电及中药外治法双重效果,能够更迅速地直达颈椎周围组织,起到消肿止痛作用。但是其中使用的很多的中药性能还没有完全确定,而且有很多效果较好的中药没有办法以离子形态被导入体内。同时此中方法没有办法改善筋骨损伤对血管、神经、脊髓的压迫,只是治标,无法治本[3]。
硬膜外腔药物灌注疗:药物可以直达病所,起到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作用,在液压作用下,可以分离黏连的局部组织,能够减轻甚至消除椎间盘压迫神经、脊髓的作用。但是目前在硬膜外腔总使用的中药有限,只能具备活血化瘀作用,消肿止痛还没有办法达到,只能配合西药使用。同时一部分筋骨损伤对血管、神经、脊髓的压迫没有办法起到作用。
小针刀疗法:拥有针和刀两种作用,可以解除组织黏连,而且没有任何疼痛,是一种特殊疗效。并且小针刀能够松解棘闻韧带和横突间韧带,可以与推拿相互协助治疗颈椎滑脱。但是在颈椎病中能够进行手术的部位受到限制,无法改变筋骨损伤造成的血管、神经、脊髓压迫,治标不治本。
作者:孙吉云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