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发挥人的主动性,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以及独立思考等能力。新的学习模式倡导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等能力,老师们进行了许多探索。
遗传学是高校生命科学中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与主动思考,我们在遗传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摸索出了一种问题引领下的自学加课堂问答教学法,这种方法不同于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这不是一种合作学习的方法,但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这点上与PBL教学法有相似之处。
1.教学方式
(1)课前布置问题。针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按照授课顺序,教师设计好一系列问题,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问题的设计很重要,要起到引领学生看书和思考的作用。
(2)课堂回答并讲解。上课的时候,以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和老师的讲解相结合来推进整堂课的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于问题有以下三种处理方式:①抽学生起来回答。这种问题一般是学生通过自学和思考,用几句话能够说清楚的。②问题由老师讲解。这种问题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一般比较复杂,作用在于促进学生自学和思考,学生不容易讲解清楚,因此由老师讲解。③老师讲解后提问由学生回答。针对教学难点,学生不容易看懂的内容采用这种方式。这里的问题可以提前布置也可以不布置给学生,上课由老师讲解完相关知识点后,再提问由学生思考回答。
(3)对课堂内容归纳总结。如果大部分教学内容是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推进,为了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必须有老师的引人、穿针引线及最后的归纳总结。
(4)课堂问答记入学生平时成绩。为了防止学生不自学、上课没有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发生,学生的回答将记人平时成绩。除了回答问题,为了鼓励学生提问,学生的提问也会记人成绩。
2.应用实例
下面以孟德尔定律的学习为例来阐释这一教学方法,所用的教材是刘祖洞、乔守怡等所编的《遗传学》第三版[5]。孟德尔定律学生在中学巳学习一些,但理解没有那么深,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力求不重复中学的内容,而是要让学生有更高层次的认识。在问题的设计上主要针对关键点和中学没有涉及的内容。问题已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下面介绍一下课堂教学过程。
通过介绍孟德尔的研究经历引人本堂课,然后展开以下提问:
(1)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在看书及中学学习的基础上,这个问题学生基本能答,但不全,老师归纳学生要点并进行补充。
(2)谈谈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正反交的共同点。
学生通常回答是3:1的分离比,老师补充并复习显隐性概念。
(3)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分离现象的?
此问书上有假设,学生能回答。
(4)谈谈对基因型和表现型概念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老师介绍纯合体和杂合体的概念。
(5)测交法和自交法证明孟德尔假设的关键之处在哪里?
这个关键之处也是孟德尔假设的关键之处,此问学生一般不能正确回答,老师讲清关键点是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匕形成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以及测交和自交法是如何证明这一点的。
(6)如何证明配子形成时发生了分离?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分离定律。
(7)分离比实现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老师介绍分离规律的应用。然后出示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图,介绍重组合与亲组合的概念并提问。
(8)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有何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进行归纳和总结。
(9)如何解释自由组合现象?
这也是自由组合的实质,老师点明是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0)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如何证明自由组合定律?先要引导学生得出由于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
因自由组合,在厂形成了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测交法与自交法就是要证明这点。由于证明的原理与分离规律是一样的,在老师引导下,学生通常能够回答。
(11)多对性状的遗传有何规律?
学生回答后老师介绍自由组合定律对培育良种的启示(教材上较为简略)并对整堂课进行总结。
3.效果
开始试用这一方法时,有些忐忑,不知效果会怎样,没想到课上气氛很活跃,学生回答问题也很踊跃。同学们反映带着问题看书有目标和重点,也愿意继续采用这一教学方法。该方法虽然占用了学生一定的课外时间,但最大优点就是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了他们主动学习和思考。同时在问答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老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而且通过自学、思考、回答和老师的归纳总结这些环节,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和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由于学生巳先看了书,省略了一些过程的介绍,可把时间用在讲关键点、重点和难点上,对于学生回答了的地方可不讲,仅补充学生没有回答的地方,因此该方法不会延长课堂教学的时间,有时还会缩短。
4.反思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这一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体会:
(1)是否采用该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内容。总的来讲相对不太难的、学生自学能够看懂的教学内容适宜采用这种方式,如孟德尔定律、伴性遗传等。难点通常不适宜,如三点测验、遗传率的计算等,因学生不易读懂。但如果教材编得比较好,难点讲得较为通俗易懂,也可采用这种方法。针对二本师范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以下章节中的大部分内容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孟德尔定律、孟德尔定律的扩展、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连锁与交换现象、数量性状的特征与基本统计方法、杂种优势、染色体的数目变异、基因突变概说、诱发突变、细胞质遗传、进化理论、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另外遗传的分子基础包括基因表达调控(表观遗传调控除外)的内容,我院学生巳在分子生物学中学过,为节省时间,在教学中是采用的复习性讲解,不作过多阐释。
本文所举的例子是整堂课基本都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有的课,提问和老师的讲授大约各占一半;有的则是讲授多些,提问少些,如连锁交换、微生物遗传等较难的章,总之要依据教学内容而灵活运用。如果问题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预习和思考,则所有的内容都可以。有学生反映这种方式可促进自学,但上课有些紧张,因此问答和老师的讲解最好交替。
(2)问题的设计很重要,要起到引领学生自学和思考的作用。注意提问的角度,如果蝇的伴性遗传,摩尔根设计了三个实验来验证其假设,问“这三个实验中哪个最关键?为什么?”或许比问“摩尔根是如何验证其假设的?”要好。要有一定比例的较易回答的问题,因为毕竟关系到学生的成绩,同时也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另外学生负担比较重的情况下布置的问题不易太多,有些内容可以课堂上老师进行必要的铺垫后再抽问,这比全由老师讲解的印象要深。
(3)因为学生是回答一个一个的问题,为了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必须有老师的穿针引线和归纳总结,有的也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总结,如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4)有一本称手的教材将有利于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教材的思路清晰,层次结构合理,语言流畅,叙述清楚,将利于学生自学。有的教学内容因为并未按照教材讲解、或对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过较大调整,虽然内容本身并不太难,也不好采用这一教学方法。
唐蓓,郝友进,李影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401331)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1053406363@qq.com 豫ICP备2023024751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