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统计学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布时间:2024-04-27 16:04  

  近些年来,数学统计学专业受到社会群众的热捧,因为社会上不管是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统计学的应用,统计学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也在不断扩招,在高校对此专业快速扩大规模的同时,统计学教材在建设方面问题不断显露出来,本文笔者分析了目前国内高校统计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教材的合理化建议。

 

  一、高校统计学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教学目标不清晰,教材层次分类不清。高校在统计学专业上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清晰,教育目的不明确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材的层次上,没有将教材合理划分,教材普遍适应大多数,但是也没有突出教学的目标。在专科、本科、硕士不同层次的学历专业中使用的教材内容区分不明,层次不清以及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在普通高校本科教育中,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与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在使用教材上都是一样的,教材的无层次导致统计学专业学生在学习时感觉到教材不深入,没有学到统计学专业的亮点,而非专业性的学生却感觉教材比较难懂,过于深入不适合本专业的学习。另外,在本科统计学专业中,选取的教材大多过于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严密性,教材中的数学推理比较严格,理论性较强,应用性较低,忽视了本科统计学专业教育的目的。本科统计学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具有实际统计能力和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培养理论性的研究型人才。

 

  2.教材中过于重视数学公式和推导,轻视对统计思维的培养。统计学的出现历史较早,早期的数学计算可谓是统计学的前身,统计学在经过漫长的发展历史后提炼了很多的智慧结晶,比如理论性的经验以及我们常见的定理,推理定理以及相关知识点的概念概述。这些定理,概念是学习统计学的基础,但不是学习统计学的重点,作为高校的统计学教学也不能作为重点,但是我国高校在这个专业的教学现状却是以此作为重点,忽略了本科类统计学专业的教学重点。统计学专业学习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而不是一味的灌输统计学中的公式与定理,学习统计学专业,特别是本科生学习统计学专业的主要目的在于运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分析统计数据,进而得出问题所在,提出合理建议,这才能符合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

 

  3.统计学的相关教材数量较多,教材内容有待精简。高校统计学专业的教材种类比较多,很多高校在选择教材时都能仔细研读教材内容,所以导致以后教师在教学中发现教材中有的知识点出现了歧义,还有的是比较相近的教材中对同一知识点的描述存在分析,有的教材之间出现重复并且知识点联系松散,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二、解决统计学教材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1.加强教材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学习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大多是在原来没有接触过的,所以他们的学习很严重的依赖教材,教材不仅是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有着较大影响,在走入社会上也有很大影响,所以在选择统计学相关教材时应该慎重。另外,教育部门在对编辑教材的部门要进行严格督查,以及在印刷前也要进行细致的审查工作。教材应该展示统计科学的体系,至少应该体现科学性和规范性。例如很多教材都会讲到均值,它是常用的集中趋势度量。但是很少有教材说明,当数据呈显著的偏态分布时,均值不是一个合适的概括性指标,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在应用中常常误用均值。均值误用的典型例子是近年来工资被增长的问题,因为收入分布不是正态分布,而是右偏型分布。在国际上收入分布主要用中位数,而不是均值。

 

  2.提高教材内容的应用性。统计是数据的科学,因此,统计学教材要体现出应用性,教材里每一种统计方法的介绍都应该联系案例,这样不仅可以避开深奥的数学理论推导,而且为学生深入领会统计思想与方法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教材要适应应用统计的需要,特别是近几年信息计算的飞速发展,方便了统计软件的使用,教材内容也应该做出转变,与计算机科学统计技术相融合,统计学的教材编写应根据社会科技发展来做参照,提出新型的统计数据方法,摒弃教材中传统的利用手算的方法,做到与时俱进,提高社会应用性。

 

  3.教材编写应注意趣味性。很多人认为教材应该是严谨的,在编写中应突出教材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而往往忽略教材的趣味性,面对学生的阅读需求,学生希望统计学课本不再是理论性的教材而是可读性强的书刊,行文中间可以穿插大量丰富、鲜活、生动的扩展阅读,使得统计学知识不再枯燥,方便学生的理解和学习。编写好统计学教材,不仅应该体现统计学学科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而且要注意趣味性,要编排新颖,讲解清晰。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深入领会统计学的思想与方法。

 

  作者:赵丹 来源:青年时代 201627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很牛学术网 联系我们 文献下载器
返回顶部
扫一扫